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工作。市、旗县区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市、旗县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客运交通管理机构(以下称城市客运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客运交通管理的具体工作。
市、旗县区人民政府公安、发展和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市场监管、自然资源、应急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工信、网信、税务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客运交通的相关工作。第五条 鼓励城市客运交通行业实行公司化管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鼓励推广新技术、新能源、新装备,加强城市客运交通智能化建设,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客运交通运营、服务和管理方面的应用。
鼓励城市客运交通与民航、铁路、公路运输及城市其他交通运输行业统筹规划、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本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高效率、可持续推进。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第六条 市、旗县区人民政府在城市规划、财政政策、用地供给、设施建设、路权分配等方面,保障城市公共汽车客运在城市交通中优先发展。
市、旗县区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明确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用地范围、功能布局和控制要求。第七条 市、旗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公共汽车保养场、停车场等场站及其配套设施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合理规划、配置和建设城市公共汽车客运场站。新建的城区、规模居住区、商业中心、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应当配建公共交通设施。
配套设施选址、工程设计应当征求交通运输、公安部门专业意见;投入使用前,应当会同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进行验收。第八条 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站点名称应当以所在道路、居住区、标志性建筑、公共设施、旅游景区、文物古迹等的标准名称规范命名,同一站点的名称应当统一。
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站点应当按照统一标准设置线路站牌。站点和站牌的建设、管理、命名、变更由市、旗县区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第九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或者改变其用途。第三章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与服务第十条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依法实行特许经营。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运营的特许经营期限为六年。特许经营期限届满前三个月,城市客运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规定重新确定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
取得线路运营权的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与城市客运交通管理部门签订线路特许经营协议。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取得线路运营权后,不得转让、出租或者变相转让、出租。第十一条 申请城市公共汽车线路运营权,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设立的公司法人;
(二)有合理、可行的运营方案;
(三)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并符合标准的运营车辆;
(四)有相应的经营管理人员、调度员、驾驶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五)有与运营方案相配套的客运服务、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二条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聘用的从业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二)身心健康,无可能危及运营安全的疾病或者病史;
(三)无吸毒或者暴力犯罪记录。
除前款条件外,聘用的驾驶员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与准驾车型相符的驾驶证且实习期满;
(二)最近连续三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的违规记录;
(三)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1 助推长江三角洲市场体系一体化
一是建立健全统一的市场标准化体系。把标准化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积极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建筑业与对外贸易等多个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发展与发展,引导企业深人开展“寻标、对标、提标、达标”活动。加快培育标准化服务机构,支持各级各类标准化科研机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归口单位、标准化出版发行机构等。加强标准化服务能力建设与发展。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标准化服务机构建设与发展。引导有能力的社会组织提供标准化服务。
二是主动探索“基层出题、领导答题”的工作模式。改革推进上同频。
汇总基层落实过程中的种种难题,打破不同部门之间“一亩三分地”的界限,主动作为,积极推进,努力做到“帮忙不添乱、介人不陷人”。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务必加强上下联动,密切沟通联系,建立常态化改革服务机制。政策制定上配套。坚持先立后破,发挥立法对各项改革举措的先行保障与引领推动作用,把成功的工作经验、工作模式以条例的形成固定下来,甚至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实施。
2 促进长江三角洲基础设施一体化
一是优化、提升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与保障能力。统筹推进沪苏通过江通道与以上海为中心的城际轨道交通网建设与发展,进一步将上海轻轨路线延伸至周边市县,建成上海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进一步强化上海组合港体系内部的分工与合作,继续推广“沪苏通”模式与“通关一体化”,发挥好太仓港、南通港、南京港等港口在集装箱运输、江海联运体系中的作用,分流上海港航运压力。
拓展上海港、宁波港与连百港港的海铁联运业务,提升连百港港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能力,培育上海组合港物流服务的新增长点。加快建设与发展以铁路为中心的沿海战略大通道,加快服务上海、宁波等主要港口的货运铁路建设与发展,推进依托铁路的内地无水港建设与发展,以缓解上海港、宁波港等港口的公路运输压力。
二是以推进沪苏通一体化为抓手,加快辐射江苏沿海地区的跨江交通与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积极开展沪苏跨域合作,协同推进通州湾海港集装箱港、南通新机场的建设与发展,加快构建长江三角洲北翼的江海联运枢纽、空铁枢纽,拓展上海、苏南的发展新空间,推进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统筹南通东西向运河疏浚工程与长江口航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与发展长江经济带人海分流新通道,减缓长江口航运压力,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建设与发展。
继续完善江苏沿海与上海、苏南等地区电网、管道、LNG接收站、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为双方在能源、大数据、旅游业、医药等领域的合作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同时发挥江苏沿海连百港核电与盐城、南通风电、LNG等新能源优势,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三是整合区域一体化组织,形成强有力的顶层设计。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为契机,创新中央对长江三角洲各省市的考核机制、财政分配机制,整合、建立、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银行组织,以中央层面推动、国家战略推动、金融推动,调动地方参与一体化的积极性,形成强有力的一体化顶层设计。
破除阻碍区域交通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的行政藩篱与制度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市场体制规则来消除基础设施领域的资金、人才与技术流动瓶颈[4]。同时,推进区域信息化配套顶层法律制度、区域信息标准化与信息化技术规范统一,共同建设与发展“智慧三角洲”,提升区域一体化的信息化保障水平。
3 加快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一是严守生态红线,共筑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强化省际统筹、区内外与城市间联动,加快建设与发展宁杭生态经济带,协同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长江生态廊道、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与发展。依托黄海、淮河一洪泽湖共筑东部与北部生态屏障,依托江淮丘陵、大别山、黄山一天目山一武夷山、四明山一雁荡山共筑西部与南部生态屏障。
重点建设与发展与保护长江水生态走廊、富春江一钱塘江清水走廊、骆马湖一高邮湖一邵伯湖一茅山一天目山一千岛湖一浙西山地山水生态走廊。推进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优先完成长江重要岸线、重要滨海与河口海湾湿地、环太湖湖滨带等受损生境的修复。维护生物多样性,严格保护重要滨海湿地、重要河口海湾生态安全。
二是严控结构性污染,共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重点打好治水、治气、治土三大攻坚战,从严控制污染物人江、人河排放总量,与谐江湖关系,保障长江、太湖、淀山湖等重要水域的生态安全。开展新一轮太湖流域综合整治,促进太湖流域生态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强化太湖流域、南水北调受水湖泊与钱塘江流域上游富营养化控制。
严格实行能源消费总量与煤炭消费总量双控,实施区域大气污染物行业排放总量与绩效双管控。加大化工污染、黑臭水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港口污染等专项整治力度,探索实施石化、涂装、包装印刷、涂料等行业VOCs总量控制,加强VOCs重点排放行业污染源头控制,实现多种污染物协调控制与区域联动。
三是严格环境准人,共建环境治理协调新机制。制定流域统筹、区域统一的行业污染物排放绩效约束,严格行业资源环境准人,分区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机制与退出机制。在国家层面建立强有力地推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环境管理协调机构,健全跨区域与跨部门协同、多种污染物与多种环境要素协同治理机制。
建设与发展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全域监测数据实时共享,强化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建设与发展,健全长江三角洲污染防治协作长效机制。在环太湖、沿海、长江口、环淀山湖、苏南丘陵、新安江等跨界地区,健全与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对在区域环境保护中因承担生态功能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地区,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予以合理的经济补偿。
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持平于前两季度,录得2009年初以来最低水平,与预期相符。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的发展态势。连续三个季度经济增速稳定在67%,显示中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加强,稳的格局已非常明显。在经济增长向中高速换挡的过程中,“开局之年”前三季度67%的经济增速,将为“十三五”目标的实现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起点。
三季度GDP与一二季度相比较或更加“实在”。
改革红利全面释放成为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第一动能。去年以来中国改革释放的红利效果已经开始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版在内的“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商事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税收政策改革,下放审批权给社会市场,激活民间资本投资,以及扶持中小微企业的系列政策,包括启动的新一轮投资与货币信贷投放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形成的这种拉动力是经济的根本性拉动力,是中国经济企稳持续性增长的内生动力。
新经济形成的新动能是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三季度贡献依然很大。以新产业、新技术、新商业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服务为代表的新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今年日均新登记企业146万家,比去年同期每天提升2000家左右。新能源汽车前三季度增长837%。正是由于工业利润的变好,企业预期也在好转,作为经济先行指数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近两个月都达到504%。
网上消费增速持续强劲。2016年1-9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4651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7950亿元,增长25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7%;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92%、163%和283%。网络新经济消费成为推动经济最主要一驾马车是所有国家都孜孜以求的。
除了消费领域的电子商务,网上购物业态外,全国性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与氛围已经形成。驱动力正在孕育,正在替代旧有经济拉动力。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传感技术、VR、AR、AI等为特征的新经济新金融模式正在中国形成。中国制造2025已经在发挥威力,特别是在促进制造业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经济的拉动力正在显现。
一个担忧是,防止新经济被守旧势力扼制住。要有壮士断腕之决心破除一切阻碍创新创业,技术进步的羁绊,彻底释放社会新动能。
三季度经济增长已经显露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曙光初现。从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需求的贡献率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3个百分点。资本形成的贡献率是368%,略有下降。净出口贡献率是负的78%。从这个格局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继续提升,这意味着需求结构也是在向好的发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三季度出口对经济拉动是负数,但是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中国出口或将很快复苏。第四季度出口对经济拉动力将会显著提升。
促进经济继续企稳向好还要多策并举,宏观调控政策应继续发力。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必须保持连续性、一贯性。四季度财政政策应该加力。在货币信贷政策效果递减情况下,财政投资与减税降费一定要加大力度。从投资上来看,PPP要继续加速推进。从调结构来看,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改革,坚决引导资金资本脱虚入实,警惕资产泡沫,确保中国经济稳健前行。
财政资金借给企业是不合法的,但如果企业将此资金用于公共设施领域是属于合法的。
财政资金是指国家运用价值形式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形成归国家集中或非集中支配,并用于指定用途的资金。它由国家预算资金和国家预算外资金所组成。前者属于国家集中性的财政资金,后者属于分散的、非集中形式的财政性资金。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的、典型的形式,莫过于各种形式的公共基础设施。所谓公共基础设施,包括为社会经济正常运行所必须的、由国家或社会投资所形成的各种软件和硬件。
基础产业是对那些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本承载作用的产业群体的总称,它们构成了国民经济赖以运行的物质基础。就中国现阶段而言,基础产业一般应包括农业、能源、邮电通信等部门。
其中,农业是基础产业中的一个特殊的产业,它为人类生存提供最基本的条件,为国民经济其他产业提供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市场,同时,它也是一个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
扩展资料:
财政部官员落马曝潜规则:企业申报资金先给20%回扣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随着财政部企业司综合处原处长陈柱兵受贿事实的曝光,一条“申报国家专项资金的企业,将20%的划拨资金作为回扣行贿主管官员”的业内潜规则也被暴露出来。
检方共指控了陈柱兵9项罪行,主要都是在其担任财政部企业司综合处处长期间,利用掌握国家专项资金管理权,为企业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提供帮助,向企业索取好处费。陈柱兵的受贿行为大部分发生在援藏期间以及在对物联网资金进行管理期间。十年间,伙同或单独收受贿赂2400万元。
陈柱兵到案后的供述显示,2010年9月,财政部联合工信部推出了一个支持物联网发展的专项资金的财政政策,在一次研究支持物联网发展的会议上,他认识了作为专家参加会议的卜凡金。
后卜凡金与其商量,可以利用二人作为工信部评审专家和财政部主管这项政策的官员的便利条件,通过帮助企业申请财政部专项资金,向企业要好处费。经商量,二人决定按照实际给企业拨付资金总额的20%收取好处费。
2011年5月,卜凡金找到陈柱兵,表示有一家正在申请物联网专项资金山东企业愿意给好处费。几天后,二人一起开车去了一家招待所,卜凡金从企业负责人处拿回30万元现金。陈柱兵就将该公司申报的资金额度提高到300万元。不仅如此,陈柱兵在援藏期间还向藏企索贿,总额达到了1500余万元。
拨款结余需要返还的,借记“专项应付款”,贷记“银行存款”。上述资本溢价转增实收资本或股本,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资金
中国新闻网-财政部官员落马曝潜规则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既要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又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还要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总水平。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继续代发地方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今年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从财政收入看,上年一次性特殊增收措施没有或减少了,还要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从财政支出看,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完成在建项目、加强薄弱环节、推进改革、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都需要增加投入。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缩公用经费。四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同时,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严厉打击偷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今年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这两个指标虽然都低于去年实际执行结果,但仍然是适度宽松的政策目标,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优化信贷结构。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有效缓解农户和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强化贷后管理,确保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三是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四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探索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有效监控,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继续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养老、家庭服务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加强对中标企业的管理和考核,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按75%征收。我们一定要落实好这些政策措施,把好事办好,真正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各级政府投资都要集中力量保重点,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切实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扎实推进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完善和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严格执行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和产业政策,切实防止重复建设。对有财政资金投入的建设项目,要加强全程监督,坚决避免以扩大内需为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确保公共投资真正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好技改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节能降耗。二是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三是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抓紧修订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减少、简化行政审批,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二是继续落实财政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中央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06亿元。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央财政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要覆盖中小企业,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投入。三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发展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在税前扣除的政策。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加快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2214391,-4475,-198%)、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农村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潜力大,要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实现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
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一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扎实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形成全社会节能的良好风尚。今年要新增8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所有燃煤机组都要加快建设并运行烟气脱硫设施。二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500万立方米、垃圾日处理能力6万吨。三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四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592万公顷。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认真落实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政策。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重点抓好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在连续6年增产增收之后,更要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稳定粮食生产,扩大油料种植面积,增加重要紧缺农产品(1530,-047,-298%)供应,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大规模开展园艺产品生产和畜牧水产养殖标准化创建,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增加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中央财政拟安排补贴资金1335亿元,比上年增加604亿元。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每50公斤分别提高3元、5元和10元,小麦每50公斤提高3元,继续实施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加强对产粮大县、养猪大县、养牛大县的财政扶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动生产与市场对接。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消除贫困落后,让农民群众早日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地方各级财政也要增加投入。以主产区为重点,全面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以良种培育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乡镇和区域性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深化农村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启动国有林场改革。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城乡建设都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进一步增加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投入,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扩大农村沼气建设规模,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我们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四)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一是推进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勇于创新,鼓励试验,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尽快使所有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达到规定标准。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三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四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创建若干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鼓励他们终身从教。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教育不普及不提高,国家不可能强盛。这个道理我们要永远铭记。简介: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2月,注册资金5100万元,是专业从事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高新技术企 业。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用户,共同进步”的企业宗旨,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员工多年来的 不懈努力,公司在资产规模、经营水平、技术能力、行业地位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业绩,相继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 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是为数不多的获得CMMI5级认证及计算机 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的软件企业,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应用软件发展的领军企业。 公司拥有八大系列100多个自主研发产品,营销网络遍及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户数量近3000多家, 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前列,专业技术人员1200多人,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用户数量最多、最具竞争力的医疗卫生 行业信息化建设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公司拥有一支由医疗卫生行业专家领衔,众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的团队,具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先后承担了国家电子发展基金项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 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等40多项国家、省、市级重大技术研发项目。 跨入新的“黄金十年”,公司将在“创造数字医卫、服务健康事业”的理念下,秉承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思 路,以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为己任,立志成为中国最大最强最优的软件企业。法定代表人:葛航成立日期:1997-12-10注册资本:485456398万元人民币所属地区:浙江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00025393934X6经营状态:存续所属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司类型: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英文名:B-SOFT LIMITED人员规模:1000-4999人企业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越达巷92号创业智慧大厦五楼经营范围:医疗器械生产(详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限批发,范围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电子计算机软件的技术开发、咨询及服务、成果转让,电子计算机的安装、维修,智能楼宇工程、电子与智能化工程、消防设施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灯光工程、音响工程、舞台机械工程的设计、施工,电子计算机及配件的批发,经营进出口业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