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广电在5G核心网贵州省级节点建设举行开工仪式上透露,将在5月17日正式运营192手机号段。
早在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就已经正式向中国广电发布第4张5G牌照,中国广电获得700MHz这一5G建网的“黄金频段”。2020年5月,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达成协议,将共建共享700MHz 5G无线网络。同时,在700MHz频段5G网络具备商用条件前,中国广电有偿共享中国移动2G/4G/5G网络为其客户提供服务。
2020年10月12日,中国广电正式在北京成立,成为国内第四大运营商,此前2019年6月6日其就已经拿到了5G商用牌照,拥有对外发放5G手机号码的资格,而且还拥有非常优质的700MHZ N28段频的资源。
2021年底,中国广电方面透露,中国广电和中国移动计划2021-2022年共同建设48万个基站,双方推进2021年底前完成20万个基站的部署,2022年再建设28万个,并同步推进广电5G核心网大区、互联互通、运营支撑系统、客服中心建设等。
近两年来,中国广电一直在联合终端厂商开展700MHz 5G终端设备的研发、测试工作。在产业伙伴支持下,目前支持700MHz频段的5G手机已达近百款,高中低端消费人群全覆盖,这也为700MHz 5G进入市场打好了基础。
中国广电还有个被人看好的“绝活”:5G广播电视,有望开创一种跨界融合发展的运营新模式。不过最终影响用户选择的,还是中国广电的5G套餐资费、商业模式和信号覆盖。
目前,中国广电5G核心网的多地省级节点建设已经启动,包括有海南、湖南、河南、四川、江苏、贵州等,南部大区节点也已在广州开启建设。
5G核心网省级节点主要建设任务包括核心网用户面建设、用户面与控制面的连接、与运营商的互联互通等,核心网络节点建设开工标志着中国广电在5G商用放号工作中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大步。
据悉5G核心网点建设完成后,中国广电将具备承载5G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VoNR/VoLTE语音等业务的能力。不仅如此,还将支撑广电5G在智慧广电、生态、 旅游 、农业、教育、医疗、工业互联网、高清视频、NR广播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2022年3月3日,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注册 了一家全新公司——中广电移动网络有限公司,注册总资本为 2000000 万元人民币。其 中,中国广电集团公司出资为 120 亿元人民币,占股比为 60%;中国广电股份公司出资 为 80 亿元人民币,占股比为 40%。
中广电移动网络有限公司建立后,将作为中国广电的 5G 专业运营子公司,全面开展 5G 商 用业务。中国广电在固移融合的思路下,组建该广电 5G 运营主体,意在打造广电 5G 差异 化优势,形成有线+5G 融合发展新格局。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庆军曾明确广电 5G 发展的目标定位,要求充分发挥 广播电视内容优势与 5G 的支撑能力,将广电 5G 建设成为一个文化特色鲜明、具有核心竞 争力、差异化运营、安全可控的移动超高清融合媒体传播网、智慧物联网、基础战略资源网。
具体而言,主要通过新场景、新供给、新服务三个方面,打造媒体传播网、智慧物联网、基 础战略资源网。新供给方面,打造融合媒体传播平台,以直播+点播+内容新供给,让小屏可 承载超高清视频的广播电视业务、大屏可享受 5G 社交通信红利与智慧应用的便利。新服务 方面,打造多元智能服务新体系,以高新视频为抓手和切入点,基于广电 5G 广覆盖与物联 网服务优势,实现广电服务由家庭向个人、垂直行业拓展。新场景方面,打造四大应用场景, 两大公共服务。一方面,以“政用、企用、民用、商用”相结合的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战 略资源基础设施。另一方面,突出安全可管理优势,做大做实智慧广电业务,更多承担国家 应急广播、监听监管等网络服务和管理。
而长期来看,中国广电想要构建的是“手机+电视+宽带+语音+卫星+X”的全融合业务体系, 形成“智慧广电+公共服务”模式,从而实现媒体、信息、 科技 融合的平台型企业的目标。
获得 5G 网络之后,广电将同时开展个人用户业务与垂直行业业务。除了个人通信业务,广 电也将在稳固自身传统有线电视业务的同时,集中对以 5G 网络为基础的各应用场景进行商 业化开发,如超高清视频、物联网、智慧广电等,与各垂直行业展开 5G+合作项目。
短期内,广电运营商的 To C 业务以扩大规模为主,长期则取决于自身的运营能力。由于移 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目前在个人移动终端占比较为稳固,广电的放号及叠加优惠政策 并不会立即吸引大批新用户。因此,短期内,C 端业务不会有较明显的收入提升,能否在几 大运营商中占据一席之地,取决于中国广电的运营效果、服务水平及内容质量等因素。而 B 端业务存在较大的增量空间,能够成为广电的主要突破点。
2019 年底,工信部向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分别发放了 190、197、196、192 号段公 众移动通信网网号,中国广电首次获得 192 网络号段。两年间,中国广电不断推进 5G 通话试验,并积极开展 192 商用放号运营准备。在 2022 年中国广电 5G 核心网贵州省 级节点建设举行开工仪式上,中国广电透露其将在 5 月 17 日正式运营 192 手机号段。
规模化放号后,广电运营商的差异化运营思路:在手机普及率达到 12 部/人的情况下,192 号段入场后,仅能在存量移动通信市场与三家运营商竞争。低价、交叉补贴等方式是短期内广电入局的可能的竞争手段,但长远看,会对整个行业带来伤害。
广电应聚焦自己的存量,维护发展现有用户,利用基数庞大的有线电视用户群、宽带用户群 进行用户拓展。虽然在电信 IPTV/OTT 业务的冲击下,2021 年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数已 较 2015 年下降了 1590%,但国内有线电视用户总量仍有 201 亿户。中国广电在全国网络 体系非常扎实、牢靠,以家庭为单位,在客户拓展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同时,广电 5G 的规 划中提出将通过“以固带移”的方式向移动业务渗透。根据格兰研究统计,目前广电的固定 宽带用户群存量约为 4000 万户,这部分用户或将成为广电移动业务的首批用户。
同时,广大的农村市场将会是中国广电的机会所在。2020 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 会上,指出中国有 6 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平均每月收入仅为 1000 元左右。随着广电 5G 在农村和边远地区的覆盖率不断提升,这 6 亿对价格极为敏感的中低收入人群 将成为广电的潜在用户群。
以 B 端垂直业务为突破点:由于 C 端业务的弱竞争力,中国广电寻求通过 5G 的赋能, 开展基于 B 端的新场景应用,以带动 B 端应用的拓展。
高新视频成为广电 5G 在 B 端市场率先落地的场景。依靠广电提供视听内容的传统业 务优势,在 5G 赋能下催生的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VR 视频等体验,将助力广电视听行 业释放更大势能。
中国广电也在与 5G 垂直行业领域的头部企业合作,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信息化转 型。在 2021 中国 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广电董事长宋起柱表示,中国广电 5G 聚焦 媒体、应急、警务、电网、港口、制造、农林等重点领域,开展了 5G+智慧石化、5G+智能 电网、5G+智慧矿山、5G+乡村振兴、5G+4K/8K/VR 直播、5G+应急通信等 探索 ,后续将持 续打造 5G 示范标杆项目,催熟、加速 5G 行业应用。
对三大运营商和中国广电而言,5G 网络和业务发展都是看上去有较大空间,实际却迷雾重 重。目前,业界还未找到 5G 业务最具发展潜力的应用,5G 改变 社会 的道路漫漫。
而 5G NR 广播是中国广电作为第四家运营商差异化发展 5G 的突破点。中国广电副总经理曾庆军在 2020 通信产业大会暨第十五届通信技术年会上表示,中国广电 5G NR 广播技术是 5G 广播未来发展的方向。5G NR 广播技术采用融合单播、组播、广播方式,向各类 5G 移 动智能终端提供交互化视频广播服务和融合信息服务。相较于其他三家运营商提供的通信、 移动蜂窝网络等传统功能,中国广电的 5G NR 广播通过 5G 核心网,将电视塔和蜂窝基站进 行联合覆盖。未来 5G 通用终端可以接收在相同无线资源下传输的 5G 广播信号。有两种方 式可以实现这一功能:一是基于 5G 蜂窝基站,主要是与中国移动共建共享的 48 万座 5G 基 站来进行广播信号传输;二是通过广播电视发射塔,主要是中央发射塔发射 5G 广播信号便 能实现即使用户手机没有 SIM 卡也能接收到广播信号。
2022 年 5 月,中国广电将规模化发放 192 号段,正式开启电信运营业务,将为中国广电带 来全新的业务增量。我们估算了未来五年 5G 通信业务能够给广电系公司带来的收入增量。由于缺少相关分省的数据,估算的口径为全国的广电公司总和。
一方面,假设电信业务总收入与移动通信业务的收入占比:根据工信部数据,2021 年,我 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 147 万亿元,同比增长 8%,其中,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占比达到 615%。我们保守估计未来每年收入增长率为 5%,移动通信业务占比保持不变。
预测广电 5G 通信业务市占率:
1、预计短期内其市占率处于较低水平: 2022 年 3 月 24 日,中国广电发布 5G 标准普通 USIM 卡采购项目公告,公告显示中国广电将采购 5G 标准普通 USIM 卡,采购预估数量为 2000 万张。而根据工信部 2021 年通信业统计公报,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 1643 亿户,同 比增长 3%。假设 2000 万张 USIM 卡全部售罄,用户总数同样增长 3%,则 2022 年广电通 信业务市占率将为 118%。由于三大运营商的个人移动终端存量用户较为稳固,短期内广电 的放号及叠加优惠政策并不会立即吸引大批新用户,我们预计广电进入通信市场前期市占率 将处于较低水平。
2、预计长期来看,其市占率将稳定在 10%左右: 根据前文的分析,从供给端而言,中国广 电具有与其他三大运营商相比的独特优势。最大的优势在于广电利用 700HMz 频率组网,其5G 基站建设成本远低于其他三大运营商。同时,广电的 5G NR 广播技术会为其 5G 业务带 来更多的业务增量。这一技术使得信号不仅可以通过 5G 基站发出,也可通过广播电视发射 塔,发射 5G 广播信号,实现即使用户手机没有 SIM 卡也能接收到广播信号。在支持 Free-to-Air 模式后,中国广电将实现无 SIM 卡接收模式,因此,对三大运营商未来 to C 业 务的流量经营将产生重要影响。
从需求端而言,未来广电有较大可能针对性地拓展原有的 2 亿有线广播电视用户、固定宽带 用户存量及 6 亿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用户增量。中国信通院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 5G 终端 连接数已经超过 45 亿,而 5G 手机在新上市手机中的渗透率超过 75%。随着用户陆续更新 其手机终端,5G 对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区人口渗透率将很快见顶,而县城和广袤的乡镇农村 将成为更有潜力的市场。广电 700MHz 频段凭借信号传播损耗低、覆盖广、穿透力强、组网 成本低等优势特性,更有利于在县乡和农村市场迅速发挥优势。因此,我们认为,随着广电 5G 在农村和边远地区的覆盖率不断提升,6 亿对价格极为敏感的中低收入人群将成为广电的 主要潜在用户群。
北交所研讯预计,经过五年时间的差异化运营,广电的 5G 移动电信业务将针对以上特定用 户、局部地区与个别垂直领域实现突破,市场占有率趋于稳定。根据工信部 2021 年的最新 数据,2021 年 5G 套餐用户市场格局为:中国移动 387 亿户,市场份额 53%;中国电信 188 亿户,市场份额 26%;中国联通 155 亿户,市场份额 21%。在中国广电的 5G 业务与中国 移动展开深度合作的背景下,有利于中国广电利用中国移动现有网络资源迅速开展 5G 业务, 有效降低广电网络行业在 5G 领域的运营成本,较快获得用户资源。因此,从目前中国移动 5G 套餐用户市场份额为 53%的数据来看,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的深度合作、低成本运营、 5G NR 广播技术的运用、针对农村市场逐步渗透等因素,我们预计未来五年广电的市占率将 达到 10%左右。
北交所研讯预计,中国广电的 5G 通信业务市占率前期处于较低水平,经过五年的运 营能力、技术水平的提升,其市占率将趋于稳定,达到 10%左右,届时对应的收入将达到 1212 亿元。
广电 5G 通信业务开展后,短期内市占率较低,经过运营能力、服务水平及内容 质量的逐步提升,广电在通信市场的渗透率逐步上升,五年后其市占率将稳定在 10%左右, 为广电系带来千亿收入增量。而除了通信业务,广电 5G 在 B 端存在较大的业务延展空间。因此,虽然目前广电行业的估值与业务收入都还处于较低水平,但其整体规模在 5G 时代将 实现较快速的增长,价值有望大幅提升。
未来,各省广电网络公司的收入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于缺少各分省的数据,我们按照 11 家省级上市广电网络公司的公开财报数据进行估算。
一方面,智慧广电业务带来的新增收入在近两年开始显现。华数传媒作为广电行业的领 军者,积极发展智慧广电+智慧城市建设,2020 年集客业务收入占比达到了 25%;而更 多上市广电公司披露其智慧广电项目中标规模在近两年不断扩大,随着项目的建成投运, 智慧广电业务对广电系业绩的贡献将在未来几年有大幅度体现。
另一方面,各公司也在积极投入 5G 业务建设,预计 5G 通信业务收入增量将在 2~3 年 内有所体现。根据上文估算的广电 5G 通信业务在未来五年的收入增量,我们保守估计 上市公司的通信业务收入约占全国收入的 5284%(参考 2020 年上市公司的有线电视网 络收入占全国收入的比重),且广电传统收入规模保持不变,则仅考虑 5G 通信业务收入, 预计到 2026 年,上市公司的新增业务收入即可超过传统业务收入,占比过半。而若考 虑智慧广电及 5G 未来广阔的应用场景的加速落地,带来的新增收入预计将使得广电的 新增业务收入在 2024-2025 年即超过传统业务收入。
以上市公司作为先行典范,整个广电系将逐步形成新的收入结构。未来, 传统业务带来的收入如电视维护费等,占总收入比重不断减少;而随着新增业务逐渐规模化, 未来五年内上市企业的新业务收入占比预计在半数以上。
目前11 家省级上市广电网络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仍以有线电视网络收入为主。2017-2020 年间总收入规模有所下降,平均而言在 500 亿元区间波动。其中,东方明珠、华数传媒、电 广传媒等公司的业务范围广泛,除了广播电视业务外,还覆盖了文化 旅游 及地产(东方明珠, 营收占比 2452%)、集团客户集成项目收入(华数传媒,营收占比 2502%)、广告策划制作 代理收入(电广传媒,营收占比 5815%)等其他业务收入(营收占比数据来源于各公司 2020 年年报)。
北交所研讯预估 2020 年广电系上市公司的有线电视网络收入规模约为 400 亿元。
智慧广电及 5G 业务的展开将显著改变其收入结构。一方面,智慧广电业务新增收入在近两 年开始显现。随着智慧广电的入局,各广电公司的集客业务项目数量大幅度增加。由于项目 建设需要一定周期,政府购买服务的年限也一般较长,智慧广电对业绩的贡献会在项目开展的未来几年逐步显现。对于广电行业的领军者及排头兵,如 歌华有线、华数传媒、东方明珠 等,其业务转型成果已在收入层面有所体现。以华数传媒为例,根据 2021 年半年报数据, 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智慧城市业务收入与互动电视、互联网电视等全国新媒体业务收 入合计占比已超过半数,有线电视网络相关业务收入占比不到一半。集团客户集成项 目收入同比增长 5624%,主要系受益于浙江省推进数字化改革,公司智慧城市相关集成项 目增加所致。
广电公司的智慧广电业务增量将在未来两年有明显的体现。以广电网络为例,其 2021 年上半年新增集客项目覆盖五个方面:
1、新中标雪亮工程项目 4 个,合同总额 176 亿元;
2、新增市区县综治视联网项目 18 个,合同总额 030 亿元;
3、新增平安社区项目 193 个, 累计达到 360 个;
4、新签约应急广播项目 8 个,覆盖 500 个行政村,已累计建成并投入使 用 321 万个大喇叭终端;
5、新签约智慧类业务项目 29 个,涉及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数 字治理等领域。
雪亮工程项目作为覆盖范围最广、建设周期最长的代表性智慧广电业务,其业务收入 增量在近两年开始显现。截至 2020 年末,广电网络已累计完成 17 个雪亮工程项目建设,2020 年雪亮工程业务实现收入 307 亿元,较上年增加 207 亿元。而 2021 年仅上半年,雪亮工 程业务即实现收入 206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4249%。同期公司总收入为 1372 亿元, 因此,雪亮工程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 15%。
不仅是雪亮工程,预计随着智慧广电项目中标规模的扩大以及项目的建成投运,智慧广电业 务对广电系业绩的贡献将在未来几年有大幅度体现。
另一方面,广电 5G 业务的收入增量将在 2~3 年内显现:根据前文的估算,五年后广电移动 电信业务的市占率将稳定在 10%左右,为广电系带来千亿收入增量。而除了通信业务,广电 5G 在 B 端存在较大的业务延展空间。从各上市广电网络公司的年度报告来看,均有披露与 广电 5G 相关的业务进展,预计未来 2~3 年会产生显著的收入增量。以歌华有线为例,作为 广电系的排头兵,2022 年将率先实现 5G 放号运营。
根据中国广电新闻宣传中心对歌华有线 董事长郭章鹏的专访,歌华有线对 5G 放号工作有明确的时间规划:
营业厅建设: 力争 4 月底之前将 歌华有线 小街桥营业厅改造升级为中国广电 5G 旗舰营业厅;
市场营销: 计划 3 月中旬制定完成本地产品白皮书和营销手册;4 月份分步有序完成品牌标识更新、市场宣传预热工作;4 月中旬完成产品和营销培训,5 月中旬完成产品及系统 *** 作培训;5 月上旬具备 5G 移动套餐、固移融合套餐电子渠道上线能力;5 月份完成 20 家营业厅手机及 5G 穿戴终端的销售准备;5 月底之前启动营维一体网格改造试点,营销单元下沉,指标考核下 移,启动全员营销,全力确保完成用户年度发展目标。其他广电公司的 5G 网络建设同样正 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
预计五年内上市广电网络公司的新增业务收入即将超过传统业务收入,占比过半。根据国家 广播电视总局 2020 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2020 年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收入为 75698 亿元。而 11 家上市公司的有线电视网络收入约为 400 亿元,占全国收入比重在 5284%。假 设未来 11 家上市公司的广电 5G 通信业务收入同样占全国收入的 5284%,而依靠广播电视 技术与内容的创新以稳定有线电视业务,其传统业务收入能够保持不变。
不考虑智慧广电及 5G 业务扩展收入,仅 5G 通信业务带来的收入增量来看,预计到 2026 年,新增业务收入即可超过传统业务收入,占比过半。而若考虑智慧广电及 5G 未来广阔的 应用场景的加速落地,带来的新增收入预计将使得广电的新增业务收入在 2024-2025 年即超 过传统业务收入。
2022 年北交所年度策略报告的观点,在传媒子板块中,广电因率先出清故d性最大。当下,广电业务正在进入深度转型时期,基本面有深刻变化,双重驱动力带来业务上的延展空 间、业绩上的d性空间。
一方面,智慧广电概念逐步落地,且与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紧 密融合,使得广电系 TO B/G 业务不断创新延展,显著增加了集客板块收入;
另一方面,广 电 5G 正式走向商用,逐步扩大传统通信市场份额的同时,B 端业务存在更广阔的收入增长 空间。
11家广电网络上市公司: 歌华有线、贵广网络、广电网络、华数传媒、电广传媒、 湖北广电、广西广电、天威视讯、东方明珠、江苏有线、吉视传媒 中,按照国网整合参与度以及业务转型速度两大角度。
1、国网整合参与度: 歌华有线以股份出资,其余10家以现金出资组建中国广电网络公司 目前国网已整合所有非上市的省级广电网络公司,依据《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实施方 案》安排,下一步将进一步整合11家上市省级广电网络公司。2020年中国广电网络公司成 立时,歌华有线公告其公司控股股东北广传媒将以持有歌华有线 3742%控股权的 51%,即 1909%的控股权的对价参与发起组建全国一网股份公司。其作为公司少数股东,拥有至少一 名公司董事提名权。而其他 10 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以现金出资。其中,东方明珠、江苏有线、华数传媒等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5亿元参与组建国网公司,持有中国广电04941%股权;贵广网络、吉视传媒、广西广电、广电网络、天威视讯、湖北广电等公司的拟出资额均为 2 亿元,持有中国广电 01976%股权。
2、 业务转型速度: 广电 5G 和智慧广电建设背景下,加速转型升级、占据先发优势的公司 部分公司顺应广电 5G 及智慧广电行业发展趋势,持续 探索 B 端、G 端的创新应用场景,有 望在 5G 快速落地与国网整合持续推进过程中占据先发优势。
行业主要企业: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中国物联网区域竞争情况
行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 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十三五”以来,国家重视物联网产业建设及物联网成果应用,出台多度政策意见来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在“十三五”以来发布的行业政策中,以推动物联网成果应用为主,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信息交换、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等。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发展现状
1、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
全球物联网仍保持高速增长。物联网领域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GSMA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将达到24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的物联网连接数363亿。而根据2021年9月世界物联网大会上的数据,2020年末,我国物联网的数量已经达到453亿个,预计2025年能够超过80亿个。
2、应用层与平台层价值最高
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最大的附加值,分别占到35%左右,传输连接层虽然重要,但产值规模较小;底层的感知层元器件由于种类众多,产业价值也较大,占到20%左右。
3、传输层产业结构中传输层占比最高
根据赛迪发布的《2019-2021年中国物联网市场预测与展望数据》,物联网的传输层依旧位居最大份额;随着大规模地方性物联网政策的落实陆续完成,支撑层增长速度放缓;而随着各领域市场需求的释放,平台层、应用层市场增长速度将持续呈上升趋势。
4、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
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近几年来,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扶持下,物联网产业逐步壮大。再加之近几年厂商对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普及,民众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整体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在176万亿元左右,2020年根据赛迪公布的数据,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到214万亿元左右;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物联网市场投资前景巨大,发展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京物联网相关项目最多
截至2021年5月底,工信部共公开2批《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公示名单》,前瞻结合2批的项目名单分析,目前中国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广东和山东,其项目数分别为39个、24个、22个、20个。
2、企业竞争:以龙头企业间的竞争为主
《2021年中国物联网企业发展指数报告》于2021年10月29日发布,报告从动态角度评估物联网产业链各公司发展状况,围绕企业影响力、资金支持、研发技术能力、发展成效等多维度能力进行分析,剖析中国物联网企业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并总结中国物联网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市场参与者竞争实力,试图发掘物联网行业业务实力强、成长性好以及竞争壁垒高的优秀企业群体。根据《2021年中国物联网企业发展指数报告》,2021年我国物联网最具领导力企业名单如下:
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目前,物联网在全球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欧、美、日、韩等国均将物联网作为重要战略新兴产业推进,但在繁荣景象背后却仍存在着众多阻碍发展的因素。其中核心标准的缺失,尤其是作为顶层设计的物联网参考架构等基础标准目前仍处于空白,基于争夺物联网产业主导权,各国对国际标准方面的竞争亦日趋白热化。
新冠疫情对于物联网行业来说犹如达摩利斯之剑,一方面疫情导致全球技术供应链出现一定的停滞期,另一方面疫情助推中国物联网的渗透。2020年无人工厂、无人配送、无人零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无接触经济”的爆发均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撑。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5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6年市场规模超过6万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如何用于数媒制作,方法如下:1首先了解大数据所表达的问题,以及其中相对应的数据流。
2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数媒制作需要人工智能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利用其来构造框架。
3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技术融合,可以创造物体无限互联,网络无限延伸的深层应用效果。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数据之间可以进行高速、有效的传播,并且信息的处理效率也不断地加快,使数媒制作有新方向。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具体如下:
1更安全的保护措施。在新技术出现之初,它的技术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创新上,导致监管水平低下,这就使业界的兴奋、激进和政策、监管的滞后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下降,企业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创新和应用一旦普及,各种新技术的风险也突显出来。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IoT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泛,从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应用,到私人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将是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等
本文核心数据:物联网产业规模、竞争格局、发展前景预测等
产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
全球物联网仍保持高速增长。物联网领域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GSMA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将达到24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的物联网连接数363亿。而根据2021年9月世界物联网大会上的数据,2020年末,我国物联网的数量已经达到453亿个,预计2025年能够超过80亿个。
2、应用层与平台层价值最高
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最大的附加值,分别占到35%左右,传输连接层虽然重要,但产值规模较小;底层的感知层元器件由于种类众多,产业价值也较大,占到20%左右。
3、物联网应用者使用情况调研
微软发布的第三版《IoT Singal(物联网信号)》报告显示,2021年物联网的应用持续保持增长。91%的受访组织是物联网应用者。
物联网项目可分为四个阶段:学习、试验/概念验证、购买和使用。2021年,29%的物联网项目处于学习阶段;处于试验/概念验证阶段的项目比例仍保持不变,2020年和2021年均为25%;处于购买阶段的项目比例增加了1%,从2020年的21%增加到2021年的22%;处于使用阶段的项目在2020年和2021年保持稳定,均为25%。
4、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
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近几年来,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扶持下,物联网产业逐步壮大。再加之近几年厂商对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普及,民众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整体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在176万亿元左右,2020年根据赛迪公布的数据,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到214万亿元左右。初步统计,2021年市场规模为263万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物联网市场投资前景巨大,发展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京物联网相关项目最多
工信部共公开2批《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公示名单》,结合2批的项目名单分析,目前中国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广东和山东。
2、企业竞争:各个行业的企业在相关领域有所布局,以龙头企业间的竞争为主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以“数字化”和“智慧化”为主。根据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来看,企业在各自行业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有所布局。
互联网周刊发布了2021物联网企业100强,榜单显示华为排名第一、海尔智家、海康威视位居第二和第三,小米集团、中兴通讯、大华股份、阿里云、联通数科物联网、科大讯飞、神州控股进入前十,依次排名第4-10名。
产业发展前景:物联网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发展前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物联网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6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7年市场规模超过7万亿元。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发展趋势:重点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分工协作格局将进一步显现
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中国 科技 新闻学会 科技 创新传播工作委员会主办的“5G时代的 科技 创新传播”分论坛同期举行。来自 科技 界、学术界、产业界以及 科技 传播领域的专家代表70余人出席了论坛。
中国 科技 新闻学会 科技 创新传播工作委员会会长杨曦沦在致辞中表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不仅为 科技 创新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对 科技 传播也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意见》有三方面内容应该高度重视,一是要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二是,要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三是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 探索 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创新媒体投融资政策,增强自我造血机能。
中国 科技 新闻学会 科技 创新传播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名牌》杂志社总编辑周志懿发表了题为《 科技 创新传播一定要有品牌化思维》的主旨演讲。周志懿认为,传播就是提升影响力,传播 科技 思想与 科技 精神,其中一个重要路径就是品牌化。无论是对 科技 人物的报道,还是对 科技 项目、技术、企业的传播,均是希望通过传播推出相关的 科技 技术品牌、人物品牌、产品品牌或企业品牌,通过树立这种品牌的典型而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因为 科技 是泛化的,而品牌是具体的,是有形象有 情感 的。因此,他建议,要想使 科技 领域的重要思想与技术创新传播好,就一定要有品牌化思维,这个思维必须是一开始就具备与介入的,必须是系统化并一以贯之、长期坚持的,是能够具体化甚至落实到生产生活层面的。
周志懿表示,媒体的深度融合与 科技 创新传播是相互成就的。之所以推进媒体的深度融合,是因为 科技 创新给媒体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四全媒体成为现实。因此,媒体的深度融合是一种必然。而另一方面, 科技 领域的传播也必须通过媒体的深度融合来实现,否则就达不到理想的效能,因为这已经是一个新的时代。
杨曦沦在报告中表达了与周志懿相同的观点,他认为 科技 创新传播有两层意思,一是把“ 科技 创新”作为传播内容,二是把“ 科技 创新”作为传播的技术手段。 科技 创新工作委员会有三大工作任务:第一,做好 科技 企业自媒体人的培训,提升其 科技 创新传播的能力,并在培训的基础上,共建 科技 融媒体中心;第二,针对 科技 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影响,定期推出一批有影响力、标志性的 科技 产品,让全 社会 分享 科技 创新的成果,并推动中国自主创新的 科技 成果走向世界;第三,通过推出一批贡献突出,标志性强的 科技 人物,传播 科技 思想和科学精神,提高全 社会 尊重 科技 人才、崇尚 科技 创新的良好氛围。
中国卫星应用产业第一刊《卫星与网络》杂志创始人刘语霏做了《摆脱滞后局面,推动航天传播,进入普罗大众视野》的主题报告。据刘语霏介绍,高技术行业由于知识门槛高、技术进展快,行业传播的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在传播当中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目前航天传播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新闻宣传的状态或几百字左右的简单的消息性发布层面。刘语霏表示,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摆脱传统的宣传思维方式,积极、持续地追求创新,才能在这个时代站稳自己的位置。她认为,当传播活动发展到能够承载产业文化的时候,本身也就成为了一种产业。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岗位教授、 科技 委人机混合智能专家刘伟做了《关于人机关系的思考》的报告。报告深度阐述了人机融合的 历史 和未来方向, 科技 传播对政治、经济和 社会 发展的关键性的影响,并指出人工智能在 科技 传播中将要发会的重要作用。
国家信息化应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互联网应用创新委员会高级专家委员张文练做了题为《5G时代的行业应用和 科技 传播》的报告。报告呈现了5G技术将为中国 科技 传播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改变。
《物理精神》的作者方礼勇做了名为《向 科技 创新要答案,物理精神与 科技 创新》的报告,将物理精神对人类 社会 发展,对人类创新的作用,充分展现。
本次论坛还组织了 科技 赋能“智慧”招商对话,让与会者对 科技 +传播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 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扩展资料:
物联网的作用: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将物联网定义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的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
广义上说,当下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可以纳入物联网的范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工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