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物联网应用技术,无人机应用,那种就业待遇更好

工业机器人,物联网应用技术,无人机应用,那种就业待遇更好,第1张

工业机器人,物联网应用技术,无人机应用,这三个专业就业,待遇好点的应该是无人机应用,属于专业技术人,从好就业前景来看还是不错的。工业机器人专业现在就业形势很好,因为大部分企业都在使用工业机器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需要这样技术的人也多。

DJI 大疆创新致力于持续推动人类进步

公共安全

无人机助力公共安全客户实现高效立体态势感知,辅助科学决策。

电力

大疆无人机技术与电力应用紧密结合,针对危险、紧急、重复性任务设计一系列解决方案,为电力系统建设、运维等工作提供高效保障。

石油与天然气

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油气行业,在场站管理、管线巡检和勘探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企业成本,为能源行业带来全新的技术变革。

测绘

无人机解决方案大幅提升了测绘工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为测绘单位带来成本与效率的优势。

农业植保

植保无人机的优势:

植保无人机的高效、安全正在逐步改变中国传统农业的现状。以大疆农业的最新植保无人机 T40为例,每小时作业320亩 ( 大田 )/60亩 ( 果树 )/15吨肥 ( 播撒 ),是人工效率的数十倍。

植保无人机的就业前景:

中国18亿亩农田,每年需要大量的农业植保作业,植保机无人飞手的市场需求非常广阔。据了解,目前无人机植保作业的市场价格大部分在每亩作业5-20元之间,旺季每台机器的收入可以达到2000元/天以上。慧飞基于大疆创新的专业平台,将持续不断地搜集国内各用人单位对无人机岗位的需求,并实时分享给学员。慧飞的学员具备一段实际 *** 控植保无人机的培训经历,其毕业z书作为简历上的闪光点,已获得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的认可。

显然题主属于乐观派,以鼓励为主。

梳理下题主的意思,大概有三点:

1 无人驾驶技术普及的难点在于现有规则不够完善,导致车子不知道如何决策;

2 无人驾驶技术的测试十分严苛,技术有着不错的积累,我们要相信工程师;

3 无人驾驶事故率比传统驾驶低。

我们一个个来说,关于决策的问题,其实就是讲无人驾驶 汽车 的道德困境问题(当然题主举例很极端),现在世界范围内都有讨论,所以题主提到的这个观点很正确,但遗憾一直没有官方制定条约,所以它确实是无人驾驶大范围推广的阻碍。

至于第二点,现在的无人驾驶技术其实还不行,就连高速公路自动驾驶也只是几家能做到出色而已,无人驾驶非常依仗的激光雷达成本一直没有降下来,像V2X(车联万物)技术也只是这几年大家才有所了解,又或者像高精度地图这些,采集量更是低的可怜。面对各家都在画饼,舆论把无人驾驶吹得满天飞,大家吐槽当然在正常不过了,毕竟最终产品是给消费者使用的,我们总有找错的权利吧?

至于第三点,无人驾驶事故率比传统驾驶低。讲真,这个消息大家看看就好了,当下不要太当真。

今年早些时候,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运输学院发表研究报告称:平均而言,无人驾驶 汽车 遭遇的事故少于传统 汽车 。

这项研究是由谷歌委托进行的,研究范围是谷歌旗下逾50辆无人驾驶 汽车 ,它们在德克萨斯和加利福尼亚州行驶了209万公里。谷歌称,旗下无人驾驶 汽车 过去6年遭遇17起事故,不过没有一起是无人驾驶 汽车 的责任。

是不是对无人驾驶肃然起敬了?

但问题是,这个样本容量太小了,而且谷歌的无人车其实还是在人的严格监控下,它是因为没有激烈驾驶的意思才规避了风险,这些大家都没去关注。

如果把50个遵纪守法,开车谨慎的朋友拉去做测试,我相信测试的结果不会比谷歌测试车差。

当无人车达到一定量后,相信路上“遵纪守法的 汽车 ”也会越来越多,整体的事故率也会降低,但现如今自动驾驶 汽车 还做不到比人驾驶更安全智能的程度。

我是 乐创物联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主要是做 物联网方面和工业自动化方面的 。

无人驾驶人们不认可,主要原因还是要获得政府认可获得牌照,才能上路,路上无人驾驶车多了,认可度就会慢慢提升。现在等到5G技术全面铺开时,会促进无人驾驶车的发展。但是想获得认可还要很长的路要走。

好消息是上个月23号,工信部表示,将大力支持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加快推进4G和5G基站建设进度。这里面就提到了车联网,这应该是有导向性的政策吧!无人驾驶获得认可,应该会促进无人驾驶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 汽车 行业的技术发展, 汽车 的功能也是越来越丰富,其中无人驾驶所受到的的关注度就在不断增加。现在伴随着移动互联、Ai、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技术在 汽车 上的应用,无人驾驶 汽车 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众多的 汽车 企业都投入其中,希望抢占先机,在未来的市场上能够多分一杯羹。

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 汽车 是一种主要以移动、运输为目的的 汽车 。它具有感知输入系统、计算处理系统、控制系统、 汽车 信号系统以及其他辅助系统。 感知输入系统、计算处理系统是无人驾驶技术的关键。 无人驾驶技术是多个技术的集成,包括了传感器、定位与深度学习、高精地图、路径规划、障碍物检测与规避、机械控制、系统集成与优化、能耗与散热管理等等。

无人驾驶车系统架构

虽然现有的多种无人驾驶车在实现上有许多不同,但是在系统架构上都大同小异。图中显示了无人车的通用系统架构,系统的感知端由不同的传感器组成,其中GPS用于定位,光学雷达用于定位以及障碍物检测,照相机用于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识别以及定位辅助。

无人驾驶技术目前没能普及,主要原因大多数和实测路况有很大的关系。实时路况太过复杂,这就需要移动互联、Ai、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持,尤其是物联网方面。此外,在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无人驾驶的应用,再加上相关部门的支持,无人驾驶技术未来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但是如果想要广泛的运用到生活当中,所需要走的路依然很长。

回答不易,请多关照,多加交流评论。更多相关技术,请关注 乐创物联 !

无人驾驶 汽车 的普及问题,我认为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相信无人驾驶技术是没有问题的,微电脑控制系统也是没问题的。为什么不能普及运用?理论与现实的差别太大了。比如,我们的民航客机在太空中可以按航行定速巡航,在那个时候,飞行员可以“睡觉",理论上可以,实际上是不允许飞行员“睡觉",还有许多仪表盘需要观察,仍然要考虑飞机发动机等设备的运行情况。在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也不能实现无人驾驶。试想一下,我们的无人驾驶 汽车 在十分复杂的公路上行驶,实现绝对程序化驾驶,从技术上可以做到每个环节程序化,智能化,但现实中能否按理想的程序、步骤实施,值得技术人员思考。

无人驾驶 汽车 在高速上可以实现,在城市道路上能否顺利实现也值得深思。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在实践中解决,并不是在实验室能够解决的问题,在运用中就没有问题。智能化高于人脑的反应,但也达不到人脑的灵活性。

我个人希望马上开上无人驾驶 汽车 ,那样可以不握方向盘,加油,踩刹车等等。拭目以待,普及到家。

都还没开始运营,谁说不可。

无人驾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肯定的说,无人驾驶一定会取代有人驾驶。

无人驾驶是需要经过多方面技术验证的,目前普遍级别都可达到L2级别。

但是, 虽然在技术上有理论支撑,但最终还需要实践来证明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无人驾驶从理论的提出到实验的验证肯定是经过了多方面论证的。

但应用到现实的道路当中行驶,其识别系统、机电系统、电液系统、判断控制系统是否可靠?

如果一个电子元件发热了反应慢了坏了怎么办?这不叫可靠。

如果可靠,是否稳定?寿命又如何?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去验证的。

另外,无人驾驶的自我学习能力怎么样?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处理又是一大难点。

正如你举的例子,是撞人还是下悬崖?这不光是技术上的问题了,伦理道德同样要考虑。

如果无人驾驶仅仅是根据预定好的程序进行行驶,而没有非常强大的自我学习的功能,面对错综复杂的交通状况,目前是不能胜任的。

专门建设一条无人驾驶的道路成本又非常的高,所以最先推广无人驾驶的领域应该是地铁、高铁,公路目前还不行。

1无人驾驶目前没有大规模的上路实验,只有部分地区出现个例现象!

2无人驾驶就和网购一样,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3一辆无人驾驶不可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全都是无人驾驶才能发挥按部就班,规规矩矩的行驶!

4人类对新鲜事物存在不信任的问题,方向盘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安全!而且这东西它需要一个正规的产品安全控制!

[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加油

没有普及

无人驾驶对周边环境要求较高,而实际开车环境比较复杂;当在 汽车 行驶当中,如果电脑无法识别周边环境时,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可能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原因。

要有个适应过程,对网络的安全性肯定不放心

电子产品没有百分百,谁都不敢保证没事。打比方按摩

无人驾驶汽车是智能汽车的一种,也称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的目标。据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最新报告显示,2010年到 2015年间,与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超过22,000件,并且在此过程中,部分企业已崭露头角,成为该领域的行业领导者。

[ 亿欧导读 ]无人化服务替代人力的时代,即将到来

作者丨杨雅茹 张男

编辑丨张嫣

在长沙经开区东方智造港中,吴昕(化名)正等待他的午饭。很快,他收到一条包含验证码的短信提醒:一辆无人配送车正在为他配送午餐。戴好口罩,下楼,无人车刚好走到他的面前。取餐,上楼,没有接触任何人。

充当起外卖小哥的无人车,每趟最多能运送200份餐食。工作人员将餐盒装到无人车后,选择目的地,车辆就会自动规划配送路线“送货上门”。

氛围更紧张的疫区内,智能配送机器人正为病人配送药品和生活用品——一台机器人能替代两个人,大大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生产生活节奏,也将“刚会走路”的无人车推向大面积应用。敏锐地感受到变化的企业们快速行动,美团、菜鸟、京东这样的大型企业之外,智行者、高新兴、驭势科技等公司将产品送向了中国各地。配送、消毒、测温,一系列以前需要人工进行的服务被“无人化”。

制表人/亿欧汽车分析员 张男

广阔的市场前景曾引得资本竞相追逐。而当普通人不再以一种好奇目光审视这种“天外来车”,它究竟会是昙花一现还是经久不衰?

01

去武汉,去全国

在武汉,一场关于无人车援助疫情的行动早已展开。

2月6日,一位“快递小哥”穿梭在武汉街头,最终顺利将医疗物资运送至武汉第九医院——这是武汉智能配送第一单。而完成这次配送的是一款L4自动驾驶技术水平的智能机器人。

在这场救援行动中,无人车企业援助名单还在增加,其中不乏百度、京东等大公司,一些创业公司也进入武汉。

制表人/亿欧汽车分析员 杨雅茹

大年初二早上,看到感染数据疯长,智行者CEO张德兆感受到了事态的紧迫。那些天,武汉版“小汤山”火神山医院正在24小时紧急施工中。于是,张德兆紧急召集了几位留在北京过年的同事,一同商讨对策,决定将此前的环卫清扫车和配送车进行升级,变成可以清扫消毒和适用于医院等场景配送的无人车。

智行者消毒清扫车/图源企业提供

几天后,智行者经一些投资人、朋友介绍,需求源源不断找上门。随后,其连同合作伙伴及慈善机构捐赠的车辆开始在上海、北京、四川、浙江、贵州等地医院投入使用。

进入火神山前,智行者特意招募了两名志愿者。“当天需求发下去,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志愿者响应,很快我们就找到了两位合适人选。”这让张德兆感动。此前,武汉一直只向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开放通道,在拿到通行证的第二天早上,智行者就发出了三台清扫消毒车。2月25日,智行者的车正式在火神山医院跑了起来。

在这一时期,白犀牛CEO朱磊同样心情沉重。

“我不是医生护士,不能到前线去救治病患,我的专业是无人车物流配送,那我们能做点什么?”他这样问自己。于是,连夜和团队召开电话会议,经过反复讨论,全公司做了一个决定——将无人车开到武汉,以无人车代替部分人力工作,运送物资。

但关于派谁去是个问题,朱磊自然而然成为了义不容辞的人选,与另两位同事组成了团队前往。2月12日,官方数据通报的武汉一夜新增1万多病例,这一数据让朱磊心里多少有点打鼓。作为两个孩子父亲的朱磊不得不与妻子进行沟通,最终获得妻子理解支持。

2月17号,朱磊团队三人从北京出发,一路自驾至武汉。越临近武汉,三个人的情绪越紧张。进入武汉,一片空城呈现在三人眼前,忐忑的情绪在空气中蔓延。

随后,经过多方接洽与布置安排,2月19日下午,在朱磊带领下,白犀牛团队无人车正式进入武汉光谷方舱医院,承担起了药物、物资从安全区到危险区的配送任务。

不仅武汉,无人车进入全国各地。

湖北黄冈市中心医院机器人送物资/图源企业提供

在大年初一晚上,普渡科技CEO张涛接到了两个电话,分别来自杭州和深圳。客户的需求是希望将普渡的自动化送餐方案用到隔离病房,为疑似患者送餐、送药。

从深夜谈到次日一早的动员会,在下午,普渡的工程师就前往至一线,为深圳的一家酒店隔离点送去了6台机器人。再隔一天,在浙江杭州临安区集中医学观察点,3台普渡科技的智能送餐机器人也正式上岗。

截至目前,普渡机器人已在包括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海南、浙江、江苏、安徽、北京、上海、重庆等全国十多个省市的100余家医院和集中观察点落地,同时还有数百台机器人的需求正在安排部署。

另一家坐落于广州的公司——从事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和应用的公司——高新兴,则推出了“121N”——“1脑+2网+1人+N终端”疫情防控体系,其研发的测温巡逻机器人已经在各地区各大机场、高铁站、医院、商场、社区应用场景投入使用。

“请大家戴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前往人流密集场所,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就医。”南京路步行街上,高新兴警用巡逻机器人不停地在播报着防范提醒。

02

走进日常

“我本来打算10号返京,但是家里这边一直封禁,根本出不去。居家工作半个月后,终于听到封禁松动的声音。2月26日当天,我赶紧买了一张29号晚九点飞北京的机票。”家远在东北的张晓伟(化名),早早有了回京复工的计划。

在一切事情看似安排妥当情况下,2月29日早上,张晓伟(化名)计算好时间,准备坐火车于六点钟到达机场,但还没等她出门,手机上就收到了航空公司提前登机的信息。于是,这次计划得天衣无缝的复工之旅宣告失败。

事实上,关于复工的话题一直源源不断,企业复工时间一变再变。很多人在等待复工通知之时,也在计划着返程。但仍有一大部分人群由于当地封禁被滞留在籍贯所在地。这也使得企业遭受了运营打击,人员密集型的企业往往只有少部分人群复工。以一家汽车产业上游的产业为例,华盛轮胎负责人向亿欧汽车说道,目前一家工厂的复工率大概在30%左右。

针对于企业复工问题,驭势科技提出了新思路,其通过无人车技术向一些企业用户提供配送服务,从而解决企业用户因人员短缺问题,拖慢工作节奏问题。

“在香港机场,人流往来比较密集,甚至在春节时也没停歇。这时,此前我们关于行李运输的无人配送车恰好派上了用场。”驭势科技吴甘沙向亿欧汽车讲道。而在其他企业复工中,驭势科技还同五菱汽车达成了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工厂内部特定环境下物品运输问题。

香港机场中的驭势科技无人车/图源企业提供

此外,同大多数无人车公司一样,驭势科技基于自主研发的U-Drive智能驾驶系统,已快速完成两款驭势无人配送车原型车打造,并逐步投入到医院、社区、工厂车间、高校、产业园区、办公楼宇等封闭场景,实现重点防疫场所物品无接触配送,解决企业部分用工问题。

除了京东在物流领域方面的投入,为了解决“骑手”短缺问题,美团在北京等地也投入了无人配送车“魔袋”,据悉,该无人配送车续航能力在100公里左右,一次最高能配送100KG的货物。

在亿欧汽车与美团公司交流中,美团方面认为,无人配送真正能够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更好保障安全。因此,美团在顺义区相关的领导的指导下,分别展开了针对于室内场景、医疗协助场景、社区场景的探索。

据美团方面表示,截至目前,美团中车车队大概有30余辆车,针对此次疫情美团无人配送紧急对中车进行优化调试,目前已在北京顺义、海淀落地。

美团无人车/图源企业官方

美团在顺义区的落地主要结合买菜场景,针对这一场景,美团对车辆进行了改造,比如在餐箱部分,过去外卖配送主要是标准餐盒,因此在餐箱的配置上比较标准化,而买菜主要配送果蔬生鲜,疫情期间的采买囤货需求比较大,因此在落地前紧急改装了餐箱等部分。实际配送过程中,基本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目前美团无人车一次能够配送3-5单,帮助骑手承担一些较重及较远的订单。

靠近人们日常生活这一端,关于无人配送的场景也在不断丰富。此时,无人车价值不断显现,直接走近普通百姓生活。

疫情爆发后,杭州西溪华府物业公司主动找到菜鸟网络,寻求无人车配送快递服务,以减少到小区规定地点自取快递的业主数量。物业负责人表示,无人配送车每次可以分发16个快递,改善居民聚集排队情况的同时,缓解了工作人员的压力。该小区一名居民称:“我接到电话就下来了,取件过程还挺顺利的。”

“无人配送肯定会是今年的一个热点,这个需求确实存在。”吴甘沙对亿欧汽车表示。美团也称,未来劳动力不足,无人配送能够与骑手相配合,提升配送效率,是重要的运力补充方式。

03

疫情“催熟”无人车?

在自动驾驶领域,本次疫情中应用的无人配送小车多属于自动驾驶市政环卫和最后一公里两个场景。据蔚来资本和罗兰贝格联合发布的报告《场景致胜——汽车产业趋势洞察》中测算,两个场景的市场规模加起来有近100亿元。而更广阔开放道路场景下的同城物流、RoboTxi(无人驾驶出租车)和跨城物流(无人驾驶卡车)的市场规模则分别高达2500亿元、3500亿元和7500亿元。

制表人/亿欧汽车分析员 张男

“在恰好的时间做能做的事”是对疫情下无人车应用的最好形容。这一过程中,无人车的角色扮演恰如其分。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几年之前——2016年左右,无人车企业在中国创投圈掀起一波儿“浪潮”。彼时,智行者、驭势科技等无人车企业陆续成立,虽然体量尚小,但它们所代表的“无人化前景”却引起大量投资人关注。目前,智行者已完成大大小小五轮融资,吸引了包括百度投资并购部、顺为资本、京东数科等在内的明星机构加持;驭势科技则在成立四个月之时就拿到来自创新工场、真格基金等机构的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并于2020年初获得Tier1巨头博世的关注。

无人车能不能成为未来配送的常态化工具?科技巨头也在思考。同样在2016年,美团和京东内部相继成立新项目组和事业部,剑指无人配送。有趣的是,两家企业不约而同地将新事业部以单个字母命名——美团W项目组、京东X事业部,巨头们的低调更为新部门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2016年是中国无人配送行业的起点。这时,相关企业刚刚成立,技术仍不成熟,没有样车,更不必提运营经验的丰富程度。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在此时,无人车企断断无法“扛起大旗”。

经过四年技术研发、实际路测与试运营开展,无人车企已经研发出样车,且能够在特定区域开展配送、清扫等无人化服务,路测的同时也积累了部分运营经验。因此,疫情“黑天鹅”来袭,无人车企才能够及时响应,满足“免接触”配送与消毒需求。

在技术迭代过程中,企业甚至能够将同一套无人化系统迁移至不同种类的车型上,迅速赋予车辆无人化能力。这种技术移植能力,在本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驭势科技于2月6日复工,派遣两三个工程师,与合作伙伴一同紧急开发了几款适用于配送和消毒场景的无人小车。此前,驭势科技的业务重点在无人物流、无人巴士等大型车辆上,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配置出满足需求的无人小车,吴甘沙向亿欧汽车解释:“用的都是一套系统,就是我们的U-Drive智能驾驶系统,可以适配不同车型,嵌入至不同类型场景中。”驭势科技将其称为“交钥匙解决方案”。

“交钥匙”的另一层含义,则是将车交到客户手中后,企业能够进行远程检查、运维、故障诊断等一系列支持服务。这种远程服务能够降低企业人力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张德兆告诉亿欧汽车,“无人车交给医院管理后,一旦出现软件层面的技术问题,公司能够与院方管理人员进行沟通,远程解决,硬件问题只需当地志愿者到现场进行替换即可,“目前还没有出现过问题。”

实际运营经验、技术快速移植、远程支持服务,无人车企四年的发展之路并不白走。与其说是疫情“催熟”了无人车,不如说是疫情为无人车提供了一个展现技术的大舞台。恰好,无人车企发展至此,相应能力已然具备。

展现自身能力的同时,各家无人车企业也在疫情下承压。

“疫情对普渡的业务有一定影响,由于2月份餐厅多数在停业,我们的餐饮机器人业务受影响较大。”张涛说道。

高新兴测温巡逻机器人/图源企业提供

高新兴高级副总裁吴冬升对亿欧汽车表示,公司抗疫相关产品较成熟,会继续进行部署,而随着车企逐渐复工,公司也正在加班加点“追时间”。

驭势科技则用“预测最坏、准备最好、把握可控”来应对疫情对公司既定年规划产生的影响。吴甘沙解释称,疫情如果持续6个月以上,现金流就最为重要;如果在上半年好转,下半年可能会爆发很多需求,公司就要准备最好的产品和技术迎接挑战;可以肯定的是,在近几个月无法拜访客户的情况下,公司要做的就是服务好现有客户。

“考虑后面到底是收缩还是保持抑或是扩张,这是我们现在思考的事情。企业就是在恐惧和贪婪之间不断平衡,但是又很难平衡,扩张不成功就是死,我们希望很快有一个结论。”张德兆如是说。

无人车是少有的因疫情而推动技术发展的行业。经此一“疫”,无人车在大多数公众心目中的印象由“噱头”变为“实用”。

遥想四年之前,无人车企成立之初规划的美好图景的实现似乎就在眼前。但“尝鲜”并不会在短期内成为“常态”。

张德兆肯定了疫情下无人车应用对公众认识和使用习惯的改变,但他指出,疫情过后,无人车还是面临实用性、性价比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后,行业才能迎来爆发期。此外,供应链的成熟、产品供应的稳定、政府对路权的开放同样是行业走向爆发期的关键因素。

美团也表示,目前自动驾驶技术真正实现大规模落地还有一定时间,美团希望能在1-2年内实现无人车配送的片区规模化运营。

文远粤行Robotaxi/图源文远知行

这些问题也出现在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中。与本次疫情中在医院、园区、工厂等特定场景应用的无人小车不同,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应用场景为开放道路,其车辆行驶速度快,确保乘客安全成为第一要义,车辆对成本、政府路权的要求也更高。这也是本次疫情中未见到RoboTaxi身影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家路测管理规定,RoboTaxi上必须配有安全员,这并不适合当下疫情对车辆无人化的需求。

但可以肯定的是,疫情让更多人看到了无人车的实际价值,虽然行业短期不会进入爆发期,但特定场景应用的无人小车已经开始在更大范围内跑起来了,潜在需求也在增加。张德兆对此预测道,“明年会有一些落地。”

无人化服务替代人力的时代,即将到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963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 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