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学排名:
1、南京大学
2、东南大学
3、南京理工大学
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5、苏州大学
6、南京农业大学
7、中国矿业大学
8、南京医科大学
9、江南大学
10、河海大学
11、南京师范大学
12、江苏大学
13、扬州大学
14、南京工业大学
15、南京邮电大学
1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7、中国药科大学
18、南京林业大学
19、南京中医药大学
20、江苏师范大学
21、江苏科技大学
22、常州大学
23、南京财经大学
24、南通大学
25、南京审计大学
26、西交利物浦大学
27、徐州医科大学
28、苏州科技大学
29、南京工程学院
30、淮阴工学院
31、淮阴师范学院
32、盐城工学院
33、盐城师范学院
34、江苏理工学院
35、南京晓庄学院
36、江苏海洋大学
37、常熟理工学院
38、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39、常州工学院
40、宿迁学院
41、徐州工程学院
42、金陵科技学院
43、南京体育学院
44、苏州城市学院
45、江苏警官学院
46、泰州学院
47、无锡学院
48、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49、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重点建设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院设有机械、电子、信息、管理四个学院,涵盖了机械、电子、计算机、物流等多个领域的专业。2022年的投档线与往年相比略有提高,大部分专业的分数线都在550分以上。具体而言,2022年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投档线如下:
1 机械工程(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550分以上;
2 电子信息工程(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专业):550分以上;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560分以上;
4 物流管理(含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530分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数线仅为参考,具体录取情况还需根据当年的招生计划和考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还设置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招生计划,包括本科招生、专科招生、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等,考生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招生计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明故宫和将军路两个校区。
明故宫校区: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力学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
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生物医学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工业设计、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
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核工程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飞行学院,专业:交通运输(空中交通管制与签派)、交通运输(民航运输管理)、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交通运输(民航电子电气工程)、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土木工程、飞行器适航技术、飞行技术
将军路校区: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统计学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经济与贸易类
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专业: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
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专业:广播电视学、音乐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环境设计
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民航业务、国际贸易)、日语
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专业: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
8、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专业:自动化(航空电子与控制)(中外合作办学)、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扩展资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工信部重点专业8个,国防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6个,1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8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3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8个江苏省重点学科。
最好的应该是北京邮电大学,它是第一个招生纯研究生的物联网专业,版但是其课程可能权是偏软的。南京邮电大学在物联网工程方向应该是较强的,建议你考它。至于考试课程你可以直接登录他们的网站,那里有详细的说明。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起源于传媒领域,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MIT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