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对标的不是安卓,而是Fuchsia

鸿蒙对标的不是安卓,而是Fuchsia,第1张

近日,华为举行鸿蒙生态问答会议。

在物联网市场部署上,华为认为鸿蒙并不是仅仅应对美国封锁而临时诞生的,而是公司面对下一代物联网所作出的技术战略准备。华为表示在最早做运营商设备时,便有采用自己研发的 *** 作系统的习惯,各种设备可以基于这一系统完成设备的控制。

2015年华为发布物联网 *** 作系统LiteOS,2017年鸿蒙推出10版本,2020年鸿蒙推出20版本与开源版本。基于华为7亿手机用户及5千万生态用户、180万开发者,在5G时代的中,华为认为鸿蒙未来前景光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不少调研机构之前分析,由于终端应用碎片化,物联网 *** 作系统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很大,尤其是在智慧城市、工业应用等场景中,物联网平台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在消费领域,人与物的互动,例如在智能家居领域、车载互联领域等,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为了撬动这块市场,让更多的人分享到市场蛋糕,开源与开放是鸿蒙未来战略的基调。

在开源方面,目前华为鸿蒙已经将最核心的基础架构部分全部捐赠给开放原子基金会(民非机构),各个厂家都可以平等地在开放原子基金会获得代码,生态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业务诉求做自己的产品。

在开放方面,华为在鸿蒙系统开源后,提供供模组、芯片、主板等方面的支持,让应用伙伴可以更方便开发自己的智能硬件。

简而言之,鸿蒙是华为打造的面向未来、面向物联网、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 *** 作系统;未来将面向1+8+N(“1”是手机,通过Huawei Share连接“8”;“8”包括VR/AR、平板、PC、穿戴设备、电视、音箱、耳机、通过4G/5G的HiLink技术连接“N”;“N”则代外围智能硬件,涵盖移动办公、智能家居、运动 健康 、影音 娱乐 、智慧出行五大场景模式)提供多智能终端、全场景的分布式 *** 作系统,为消费者提供跨终端的无缝衔接,而非简单的替代Android的 *** 作系统。

以下是生态问答会议的重要内容,安防知识网编辑作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与编辑:

Q:鸿蒙相比安卓、MIUI这种套壳UI、IOS的优势?

A:鸿蒙往往被人误解,严格意义上而言,鸿蒙是微内核、分布式、跨硬件的,不是安卓的套壳,它对标的是谷歌Fuchsia,而不是安卓。主要的区别如下:一是 *** 作系统架构的区别,鸿蒙是微内核, *** 作系统的底层应用跟用户的应用分离,底层应用做薄,更好适配上层的应用能力,广泛的适配性;二是跨硬件,一个应用的开发可以放在各种硬件上使用;三是跨终端通信,更方便硬件互动。

Q:怎么看鸿蒙跟谷歌Fuchsia的竞争优势?

A:发布时间、推出时间点是类似的,目前还难分胜负。两家公司的差异化体现在:1、华为自身有硬件,自用的量来支撑 *** 作系统的快速打磨、快速迭代;2、谷歌大概率不会回到中国, 历史 上对中国态度是不友好的。从十几年前退出中国市场到近几年支持美国政府对中国“卡脖子”,再到支持美国政府对于华为各方面的封锁。谷歌下一代的Fuchsia在中国的推广和服务支持等各方面也不会那么强。华为作为中国本地公司,支持力度也会更强。这两点放大了华为在中国成功的概率。

Q:万物互联的 *** 作系统,数据安全怎么解决?

A:1、华为的所有产品都是非常强调安全。收入10-15%投入研发,研发的5%用于安全的研发,在安全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得到很多安全认证。绿盟、深信服、360、奇安信等都在鸿蒙安全生态里。2、内核做得比较薄,松耦合,应用不会干扰其他应用,

Q:其他手机厂商使用鸿蒙OS时是否有顾虑?

A:其他厂商短期1-3年之内是不可能用。另外谷歌也可能会限制,例如用了鸿蒙会有一些手段等等。因此,从早期看华为直接的竞争对手是不会用的。其他厂商是可以使用Open Harmony,完全可以自己用其他名字命名,也有利于物联网的统一。中长期看,如果鸿蒙OS开源更多,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Q:鸿蒙跟软件合作伙伴的商业模式?

A:软件合作伙伴自身偏向于TO B业务,在华为的生态合作过程中给这些厂商传导更多的业务。更紧密相关的是TO C的应用厂家及智能硬件厂商美的、格力等。

Q:现在小米、OPPO等厂商未来面向物联网有两种选择,基于安卓开发,或者基于华为 Open Harmony ,路径选择的考虑重点会是什么?

A:1、与Open Harmony开源组织运营有关,运营得好会应用更多。整个业界开源的OS还是比较多的,用的好的并不多,这与开源规则和运营有关。Open Harmony是永久性、不收回的、全球性的免费授权,是开放和授权力度最大的;

2、与国家后面设立物联网标准融入 *** 作系统及力度支持相关;

3、Open Harmony本身做得好不好。

Q:哪些企业会带来业务量的突然增长?

A:对于软件厂商:更多的是合作关系的壁垒,在华为生态的基础上做大自己的生意。华为发展新业务有自己的底线,合作伙伴会提升这些新业务的业务量。

对于智能硬件厂家:线上线下销售会优先推,销售上会有一个助力。

Q:华为物联网终端最后通过手机控制,因为芯片影响目前的说法?

A:华为目前的存量芯片,支撑今年是没有问题,P50 MATE50都会按时发布。华为也获得了一些4G芯片,发布的Pad用的是高通的4G芯片,华为会出一些基于4G的手机和Pad。后续能不能获得不含有美国技术的5G芯片还有待观察,今年明年情况还好。

Q:未来除了内核外继续开源?

A:大概率还会继续开源,具体开源多少和时间节奏目前还不确定。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6月13日华为蓝军资深专家交流会观点)

数字化转型案例

◆德国汉高集团与阿里1688达成年度营销战略合作

1月26日消息,德国百年化工巨头汉高集团与阿里1688达成年度营销战略合作,成为首家与1688数字营销平台达成年度战略合作的化工企业。1688数字营销将基于线上线下全域营销产品矩阵,依靠生态化服务体系,为汉高提供行业化个性化的全年营销解决方案,通过增值服务权益、特色营销场景、服务培训支持、产品数据优势、1&N品牌及经销商联合营销工具等结合全方位赋能,助力汉高更好应对客户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需求,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

◆联合利华与京东超市达成战略合作

日前,联合利华与京东超市达成战略合作,将在品类建设、营销共创、 科技 驱动、无界零售等方面开展合作。根据协议,2019年联合利华将在京东超市推出多个新品,打造京东专属产品线,京东超市将加速向联合利华开放“用户运营中心”工具使用,帮助双方加速精准营销。此外,联合利华将在2019年上半年落地协同仓等战略合作项目,加速双方全面协同项目落地。

◆房企碧桂园要转型高 科技 企业

1月21日碧桂园集团2019年度会议上,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表示,我们现在要朝着一个高 科技 企业去做,这是我们未来强大竞争力的源泉,未来我们的三个重点是:地产、农业、机器人。2018年以来,碧桂园不惜重金发力进军机器人、现代农业和新零售等风口领域,从建筑机器人到现代农业,碧桂园的新布局无不是围绕“房”和“地”进行。

◆海尔携手科思创共建数字化联合实验室

近日,全球大型家电品牌海尔与德国材料生产商科思创在青岛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依托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共建“海尔-科思创数字化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将致力于研发家电生产过程中与聚氨酯工艺相关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旨在为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树立新标杆。通过“海尔-科思创数字化联合实验室”,双方将在生产线数据获取、在线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和挖掘以及工艺流程优化等多个领域联合研发解决方案。

◆百丽国际去中心化推动数字化转型

近日,百丽国际执行董事李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百丽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是去中心化,将数字化工具的运用推到前端去。在李良看来,传统鞋业零售存在“数据割裂”的三大痛点:第一,底层数据是割裂的,商场数据无法及时反馈品牌和商家;第二,不同区域、不同渠道、不同门店的数据是割裂的,无法形成有效的“数据对齐”;第三,反应机制是割裂的,宏观数据和微观决策之间是割裂的,数据无法快速帮助一线销售人员回答问题,无法指导供应链及时调整。

◆中海油试水数字化转型

1月23日,中海油公布新一年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2019年,中海油计划增加资本开支,而油气增储上产、数字化转型以及 探索 海上风电将是工作要点。中海油管理层表示,关于数字化以及智能化,基于此前积累的带昂勘探开发的资料完善数据库,对未来勘探研究、开发策略形成指导,同时也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海上作业提供远程支持,通过智能油田以及云平台的建设, 探索 业务数字化创新。

▌人工智能

◆华中 科技 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

1月26日,华中 科技 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成立,副省长陈安丽和华中 科技 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校长李元元共同揭牌。目前,华中 科技 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学术产量居国内第八位,成果质量居国内第六位。对标国家战略,服务湖北发展,华中 科技 大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原自动化学院为主体,健全机构,创新体制,成立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海龙大厦完成电子卖场转型升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海龙电子城也加快“改造升级”,开启转型之路。海龙大厦由以前的电子卖场转型升级为全国首家智能硬件创新中心,期间经历了疏解电子产品销售商户、回租回购小业主产权、加强产业升级调整,引入了地平线、旷视 科技 、硬蛋 科技 等在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军企业,人工智能、孵化器等 科技 创新企业达到了90%以上,转型效果明显。

◆西安交大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1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顶尖青年学者,北京旷视 科技 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研究院院长孙剑被授予西安交大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职务。学院将充分发挥西安交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优势,形成高端人才积聚效应, 探索 智能产业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

▌物联网

◆康佳携手阿里在物联网时代突围

近日,由康佳互联网事业部主办的“易的N次方”2019康佳互联网战略发布会暨年度营销盛典上,阿里巴巴和康佳集团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阿里入股康佳集团旗下易平方和开开视界。2019年,康佳的互联网战略是发力“五大场景”,即在家庭场景、商旅场景、社区场景、景区场景和办公场景全面构建人与屏之间的“情景交融”。

◆华为5G重磅发布

1月24日,华为在北京举办5G发布会暨2019世界移动大会预沟通会,发布了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致力打造极简5G,助推全球5G大规模快速部署。目前,华为已经获得30个5G商用合同,25,000多个5G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同时,华为正式面向全球发布了5G多模终端芯片和基于该芯片的首款5G商用终端,带来首屈一指的高速连接体验,让万物互联的智慧世界与人们的生活更近了一步。

◆博世与雅观 科技 达成物联网战略合作协议

1月22日,博世安防通讯系统携手国内AIoT全屋智能前沿企业——杭州雅观 科技 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IoT物联网及相关领域结成长期、全面的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全屋智能体验,推动全屋智能行业发展。根据协议,双方将就博世ZigBee智能无线红外人体移动传感器以及博世ZigBee智能无线多功能传感器,接入雅观 科技 全屋智能解决方案进行合作。

◆菜鸟网络启用首个物联网机器人分拨中心

1月22日,菜鸟网络宣布,全国首个物联网机器人分拨中心在南京启用。机器人通过在分拨中心内移动,去往南京60多个配送网点的包裹按序分类,方便快递员配送。菜鸟柔性自动化工程师钟翔介绍,这一系统以 IoT 技术为核心,应用计算机视觉、多智能体机器人调度技术,实现了大件包裹在整个分拨中心内的全程可控、智能识别以及快速分拨。

▌区块链

◆腾讯与贵阳将在云计算、AI 和区块链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

1月26日,腾讯与贵阳市人民政府今天签署了深化合作协议,两方将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智贵阳”。腾讯将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和经验。腾讯云还同步为“数智贵阳”提供底层区块链技术,打造贵阳“网络身份链凭证中心”,建成后将实现一经上链,在个人、企业授权的情况下处处使用,快速验证。

◆中信银行落地山东首笔区块链国内信用证福费廷业务

近日,中信银行济南分行成功为客户办理了辖内首笔区块链国内信用证福费廷业务,成为省内首家开展区块链福费廷业务的银行。2018年9月,中信银行与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合力开发了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该平台通过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能有效解决了传统银行间资产交易存在的诸多弊端,可极大地提高交易效率,提升银行间资产交易的安全性,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日本每日新闻社成立区块链实验室

1月22日,区块链风投公司Gaudiy与日本每日新闻社开始共同研究区块链技术及其开发。每日新闻社推出“每日新闻 Blockchain Lab”(简称MBL),以研究和开发区块链在服务及新闻业的应用。MBL的目标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信息的信任基础,为新闻的健全发展和公正做贡献。

▌大数据

◆山东省文化和 旅游 大数据研究中心成立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 旅游 厅与济南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济南大学举行,“山东省文化和 旅游 大数据研究中心”揭牌。双方在协议中约定,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务实重效、共同发展的原则,就建设山东省文化和 旅游 大数据研究中心和山东文化 旅游 研究等事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山东文旅融合大发展。

◆河南启动首个大数据信用融资服务平台

1月22日消息,在日前举办的河南省2019年重大项目银企对接会上,河南启动全省首个大数据信用融资服务平台——“信豫融”。该平台通过与工商、税务、不动产登记、海关、司法、环保、医保、社保等涉企经营和监管的信用信息实现实时共享,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金融机构、企业提供一站式信用大数据服务。

◆首个融媒体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落户中国人民大学

1月22日,首个融媒体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挂牌仪式,成为国内首个以打造产学研相结合为特色的融媒体与大数据合作交流平台。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曾繁文表示,该研究中心首先要下大力气做好智库建设,成为融媒体发展和舆情大数据建设的核心智库。其次,整合资源做融媒体建设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同时,强化研究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为更多的地方政府和县域融媒体发展服务。

▌云计算

◆IDC公布中国云计算厂商份额数据

1月21日消息,市场研究机构IDC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厂商市场份额数据。数据显示,阿里云、腾讯云和中国电信分列前三,分别是43%、112%和74%。阿里云的市场份额达到了第二名到第九名市场份额的总和,占据了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也是阿里云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市场第一年。

◆启明星辰增资易捷思达,布局云计算

近日,启明星辰发布公告,为加强在信息安全方向布局的发展战略,决定由全资子公司向易捷思达增资5000万元。易捷思达成立于2014 年2月,由IBM中国研发中心OpenStack 核心研发团队创建,为企业级客户提供云计算产品与服务。启明星辰增资易捷思达,一方面,将利用易捷思达在云方面的积累,结合公司自身安全的能力,大力实践云安全;另一方面,公司提出的安全独立运营、安全技术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化战略与云计算密不可分。

▌网络安全

◆爱尔兰调查Twitter数据泄露事件

1月26日消息,爱尔兰正在对Twitter的数据泄露事件发起调查。此前该机构收到Twitter的通知,称这家社交媒体网络发生了数据泄露事件。欧洲《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第33条规定,如果发生个人数据泄露事件,相关公司必须在了解情况后的72小时内上报监管方,并明确规定了要提交的资料数据和类型。违反隐私法可能会被处以最高达全球营收4%或2000万欧元的处罚,具体以数额更高者为准,而此前的罚款仅有数十万欧元。

◆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正式揭牌

1月21日,网络安全产业园入园企业座谈会在京举行, 在座谈会上,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正式揭牌,包括360企业安全集团在内的10家网络安全企业签约入驻。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的目标是将北京市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网络安全产业集聚中心。预计,到2020年,产业园区内企业收入规模达到1000亿元;到2025年,将依托产业园区建成我国网络安全产业“五个基地”。

1、什么是鸿蒙

2、鸿蒙的特性

3、鸿蒙4大商业模式

4、相关上市公司

5、涉及华为核心业务的10家公司

一、什么是鸿蒙?

鸿蒙OS是华为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微内核、耗时10年、4000多名研发人员投入开发、面向5G物联网、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 *** 作系统。

华为鸿蒙采用微内核,并首次将分布式架构应用于终端OS,实现模块化解耦,对应不同设备可d性部署,具 有分布架构、微内核、生态共享三大特点。

当前鸿蒙架构中仍然保留了 Linux内核,用以在生态建立初期的过渡阶段直接兼容安卓应用,未来应用生态完善成熟后,则可完全依赖鸿蒙微内核
二、鸿蒙系统的特性

1分布架构

鸿蒙分布式OS拥有分布式软总线技术、虚拟外设、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能力调度 四大能力,简单来说,分布式可以实现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快速连接、硬件 能力共享,并进行跨设备数据同步管理和任务调度。

对于应用开发者而言,实现 应用程序的开发与不同终端设备的形态差异无关,使其能够聚焦上层业务逻辑,更 加便捷、高效地开发应用。

对于终端消费者而言,可以实现不同的终端设备之间的 快速连接、能力互助、资源共享,匹配合适的设备、提供流畅的全场景体验
2微内核微内核简化功能、模块化带来更高的灵活性、安全性。简单来说,在微内核结构中,所有与特定CPU和I/O设备硬件有关的代码,均放在内核及内核下的硬件隐藏层中,外核中的各种服务均与硬件平台无关,因而能灵活适配各种硬件设备。此外,由于微内核OS中,各模块之间通过进程间通信(IPC)互相联系,致使微内核OS能很好地支持分布式系统和网络系统
3生态共享万物互联时代,多设备为应用开发者带来挑战,需要适配不同的屏幕大小与硬件能力, 开发并维护多个APP版本,鸿蒙OS可以借助统一IDE—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 跨终端生态共享。

总结

从鸿蒙OS的特性来看,手机 *** 作系统只不过是一个分支而非全部,所以鸿蒙的生态环境要比想象的丰富,至于说国内蓝绿厂以及雷布斯旗下的产品是否用鸿蒙,其实对生态的影响微乎其微。

按照华为万物互联的终极目标,未来鸿蒙OS将完善华为AIoT生态,进一步在智慧城市、车联网(深化)、工业互联网三方面发力推进。

所以受益的厂商,也将从这三个赛道中产生的可能性较大
三、鸿蒙商业模式

1智能手机、可穿戴

在鸿蒙发布之初,友商手机不太会参与进来,所以,在生态建立之初,在智能家居这样典型的“多终端” 场景,其跨终端联接的能力能够深刻地解决家电行业痛点,当是拓展场景的首选。

同时,考虑更多的智能生活场景,手机本身以及延伸出来的各类可穿戴设备,依旧是价值量最高、具有极广阔空间的核心场景。在智能穿戴领域,IDC预测,202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6371亿台,五年内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24%。国内市场方面,三足鼎立,华为、小米、苹果三家瓜分主要市场,其中华为携鸿蒙OS持续发力,份额呈现扩张趋势。

由于鸿蒙系统天然的优势,加之国内可穿戴设备厂商众多,以及过去这些年华为积累下的手机终端设备优势。

全球华为10亿终端,其中手机存量用户突破73亿,90%可升级为鸿蒙系统,未来预装鸿蒙OS的可穿戴设备会越来越多

国人眼里,芯片是卡住华为脖子的唯一枷锁,华为芯片制造成功,华为手机等就可以再次腾飞了!其实谷歌的GMS帝国同样可以锁死华为手机、华为的出海,华为HMS的突围同样会惊心动魄!

一、背景

HMS(Huawei Mobi l e Servi ce) 是华为云服务开放能力的合集, 由核心应用与API 组件构成。包括HMS APP、鸿蒙OS等等。

GMS(Google Mobile Service) 是谷歌基于开源Android *** 作系统设计的一套应用程序和API 的集合。

201 9 年 5 月, 谷歌公司响应美国政府“实体清单”, 禁止向华为手机提供 GMS服务,华为 mate30被限制使用预装 GMS,华为首次向全球发布 HMS 并全面开放。假设华为没有HMS、没有鸿蒙OS,华为将不能生产新的手机,包括国内。谷歌的威力同样巨大!

二、谷歌的GMS数字帝国

GMS 是谷歌应用程序和 API 的集合, 包含安卓 *** 作系统、 Gmail、 智能语音助手、 谷歌搜索、谷歌地图、谷歌翻译、 Youtube、 Google Play。

Google Play谷歌最大的流量入口,2012 年至 201 8年, Google Play 应用总下载量接近 3300 亿次, 用户总支出超过 850 亿美元,年收入近250亿美金。美国成年人群中,73%的人使用 YouTube, 位列所有软件第一。谷歌地图覆盖人数达 1 54 亿,远超其他同类应用程序。Gmail市占率为 27%,仅小幅落后于 iPhone 邮件的 29%,位列第二,大幅领先于其他邮件客户端。

截至 2019年在移动端 *** 作系统中,谷歌安卓占 7485%,大幅领先于苹果 iOS 的 2294%。

谷歌GMS的应用程序、安卓系统为其带来巨额的流量及收入,庞大的用户群体、极致使用体验为谷歌建立用户壁垒,构筑起谷歌强大的数字生态帝国。目前大众消费数字模式由谷歌、苹果构筑,经过这几年拼搏华为在国内市场构筑了第三生态,但在国外谷歌的地位无法撼动。国内的手机、APP、 游戏 、社交软件必须在谷歌的航站楼内,遵循谷歌的数字规则,放飞自己的业务,从而获得流量、收入。因此我们就会理解小米、荣耀手机为了打开国际市场,只能安装安卓 *** 作系统,加入谷歌GMS生态了。

三、华为HMS生态超越

中国的手机、APP产业是建立在美国的生态基础上,对中国来说存在巨大的战略风险,华为HMS成为第三种生态系统,鸿蒙OS虽然对其他厂家手机来说只是备份,但意义巨大。

华为HMS如何突围?其实华为给出如下答案: 1+8+N战略。其中“1”代表手机,是核心;“8”代表PC、平板、智慧屏、音箱、眼镜、手表、车机、耳机;“N”代表外围智能硬件,涵盖移动办公、智能家居、运动 健康 、影音 娱乐 、智慧出行五大场景模式。

1、在华为手机受限情况下,华为HMS 对标谷歌 GMS 生态,在地图、支付、搜索引擎、云盘等核心应用领域加以完善 。华为芯片问题一旦解决,每销售一部手机都会是对 谷歌 GMS的替换。

2、华为HMS与 鸿蒙OS已构筑 物联网生态。华为鸿蒙OS平台已进入 600 个家电品牌, 覆盖 3000 余款产品,积累 5000 余万用户。 鸿蒙OS 已获得超过20家硬件厂商、280 家应用厂商参与生态建设。

3、华为HMS与 鸿蒙OS进军 行业应用, 鸿蒙OS成为 行业应用终端 *** 作系统,HMS为行业应用终端提供应用服务。

4、是智能 汽车 、智慧出行是下一个大众消费巨量市场,华为HMS、 鸿蒙OS、 汽车 芯片可大显身手, 在车机 *** 作系统、智能座舱构建HMS生态。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在物联网、行业终端、智能 汽车 等新兴大众消费市场,中国的厂家一定会选择中国的华为 鸿蒙OS,而不选谷歌的 Fuchsia。 截至2021年底,华为终端全球月活用户超过73亿, 鸿蒙OS设备总量达到335亿台(其中华为设备数超过22亿),华为HMS、鸿蒙OS前景光明。

在出售荣耀后,华为似乎不想让外界认为公司已经放弃手机业务,任何对手机业务误解的传闻当天即进行回应澄清。

但余承东出任华为云业务负责人,也体现了华为内部对云计算业务的重视。再加上此前将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从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群,至此余承东统筹华为的手机(智能移动终端)、 汽车 (智能 汽车 系统)、云与计算(Cloud & AI)三大核心业务。

“余承东去哪个产品线,哪个产品线就成明星、主力产品线”,一位华为云老员工告诉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华为的意图,似乎是让能打胜仗的余承东,从C端打到B端业务,不仅要在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与苹果争雄,也要在云计算与AI领域与微软等互联网巨头竞争。

但目前两大业务前景都很面临挑战,“缺芯”难题让华为高端旗舰机Mate 40备货严重不足,下一代旗舰机Mate 50还能不能继续仍是未知。云计算业务的烧钱属性,也让任正非在内部发文提到:“不要学习阿里和亚马逊,他们在股市上有花不完的钱。”

已经是全球出货量第一的手机业务、全球市场占有率第六的云计算与AI业务,发展的剧情并没有预想中的顺利。华为未来发展的前景上,最终能不能成为苹果+微软?

华为手机在出售与否的传闻中徘徊之际,1月28日,老对手苹果发布了2021年Q1财报(相当于2020财年Q4)。苹果在这一季度中的整体营收达到111439亿美元,同比增长21%,创下单季营收新高;净利润为28755亿美元,同比增长29%。

苹果财报如此亮眼,核心原因是其首款5G手机iPhone 12卖爆了。余承东曾对媒体放话,“我们的5G手机都到第三代了,其他对手(苹果)才是第一代”。但第几代不重要,因为芯片供应不足,华为Mate 40如今十分缺货,这款手机在很多渠道的价格已经炒到8000元,仍然一机难求。

回头看,华为手机业务从2003年起步,先做小灵通后做渠道商手机。当时华为的无线业务非常小,差点被停掉。2012年接管华为消费者业务后,余承东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挽救了手机业务。“不做低端的贴牌手机,我们要做中高端产品,推广华为的自主品牌,当时那是个很大胆的决定”,余承东在《华为是谁》纪录片中曾如此表示。

此后的华为P10手机,以漂亮的设计打响了名声,Mate定位高端商务的决定,也赢得了市场认可,荣耀系列的电商为主和主攻下沉打法,也夯实了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根基。在2019年,华为手机的出货量也从微不足道,发展到超越苹果公司。

在做高端品牌这个战略决策下,华为分别在芯片、系统和生态合作伙伴三个领域发力。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被强制应用到华为手机中,经历了很坑的K3V2,到麒麟910、960、980、990、9000的持续进化,如今麒麟自主研发芯片已经成为华为手机的金字招牌。

华为面向下一代的鸿蒙系统也已经进入20测试版本阶段。Tech星球体验鸿蒙系统发现,其主打兼容安卓系统与应用,面向物联网时代是特色。鸿蒙研发人员演示了在教育、健身、 游戏 等领域的跨屏联动玩法,鸿蒙系统虽然不如苹果 iOS封闭,但服务的工作生活物联网场景,对于华为来说还是有很多商业化空间。

在打造生态领域,即便在2020年末芯片前景不见光亮的时候,华为还依旧召开了手机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主管华为移动服务生态(HMS)的华为全球生态发展部总裁汪严旻,当面向上千家生态合作伙伴承诺,华为不会放弃生态打造与出海发展的脚步。不过据Tech星球观察,从现场收集的海外市场看好前景来看,退美欧进东南亚和东北亚成为趋势。

应当说,如果再给华为2年时间,中芯国际将能突破更小制程的芯片生产问题,将能顺利生产华为海思芯片的5NM等高端芯片;鸿蒙系统的正式商业化版本也将正式发布,华为EMUI的生态合作伙伴也会越发成熟,从而在欧美利用HMS代替Google的GMS。

只可惜时间不等人,华为在即将能与苹果全面掰手腕的关键时刻,却被扼住了命运的喉咙。

云计算的四大核心,分别是计算、通信、存储、安全。可以说,华为在这些领域都具有顶级优势,因此进军云计算领域也是顺理成章。

但从华为企业内部战略看,过早做云计算与AI业务,与自身的卖服务器等硬件+系统解决方案的营收冲突,华为Cloud&AI与EBG业务内耗的问题一直难解决。所以,直到2017年华为云品牌正式对外发布,再到2020年,任正非在内部要求华为云成为全球企业的“黑土地”,帮助生态企业在上面种出土豆、花生等等。

今天的营收要为明天的发展让路,华为云的战略地位才被明确。

然而,尽管Canalys数据显示,华为云已经以155%份额位居国内公有云市场份额第二。但在华为内网心声社区,还是有员工形容“过去三年是华为云失去的三年。”

在行业人士看来,毕竟以华为公司的体量,超越百度云、金山云等企业容易,然而要超越阿里云和腾讯云则有不小难度。华为自身缺乏电商、视频、 游戏 等线上业务,自身业务不涉及应用和数据做云计算,本身就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而要去市场上争抢各行业客户,与起步、发展都较早的国内外巨头竞争,华为Cloud&AI BG 的组织打仗能力也成疑问。

华为云经历过三任负责人,第一任是现任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其担任轮值CEO期间主导了华为云的诞生与定位。由于徐直军一直在处于华为权力金字塔的核心位置,所以华为云能够从BU升级为BG,成为与余承东领导的消费者事业群平行的4个一级事业群。

有华为云老员工评价徐直军:“徐擅长搞高精尖,个人定位是想推一些跨时代的新技术”。比如,荣耀的AI手机Magic,徐直军就是背后推手。由于云计算本质是一种云服务,徐的履历与背景都更适合战略层面,因此华为云后续迎来了郑叶来和侯金龙。

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主要功绩是在将华为云产品化,目前华为云已上线210多个云服务、210多个解决方案,能够对大多数客户提供完整服务。而华为云BG总裁侯金龙曾是余承东招募的部下,为华为云拓展私有云、混合云和存储等业务拓展打下根基。

候和郑主导华为云发展的最大难题在于,二者是将,缺乏帅的能力,也就是无法统筹华为整个体系资源的能力。余承东的到来,将解决如何将帅一体、协调发展的问题,而且余大嘴“先说再做”的风格,与华为闷头做事的风格迥异,也有助于树立云业务BG的信心。

目前,云计算在国际有3A格局,也即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和阿里巴巴的AliCloud。华为云还有很大的机会,根据Gartner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华为云全球IaaS排名上升至第六,增速高达2222%,全球增速最快。

如果,余承东能够解决华为云的内耗与士气问题,华为云成为“全球五朵云”的梦想指日可待。

当下的华为,可谓正是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有华为内部员工表示:2019年公司明确了智能计算产业,这算是公司从固定到移动,从运营商到企业,从连接到计算的第三次产业升级和转型。

但在这次命运转折点之时,国外的市场与技术封锁,企业内部的转型阵痛都让华为面临不小的压力。而余承东在消费者业务的成绩,也让其成为华为倚重之臣。如今,余承东负责华为面向未来三项核心业务,也有华为全新的战略考量。

余承东此前曾对消费者业务提出1+8+N战略,1是指智能手机业务,8是指平板电脑、智能手表、VR眼镜、车机等一系列业务,N则是泛IOT设备,至此手机业务不仅是华为贡献三分之一营收的部门,还是华为打通C端和B端业务的通道。

正如一位华为员工在内网心声社区分享道,“如何避免重蹈GE物联网平台的悲剧,结合终端云利用手机流量进行破局可能是个选项。”很多华为员工赞同其观点,因为借此往上做大SaaS,这个城墙突破口里面是千亿美金的市场,逐渐完善搜索和推荐技术,华为将能对四层产业进行完整布局。

在这个战略生态中,最底层是 ICT 层面,这是华为起家的业务和根基;往上是云计算与AI业务,这一层提供数字基础设施能力;再上一层是华为手机等 IoT 设备,这些业务能将服务直接触达到人;更上一层是鸿蒙物联网系统,将生活、家居、车载、工作等场景统一;最后是华为的生态体系,聚集全球优秀的C和B端产品开发者,完善华为的各种服务。

华为目前也似乎正在按此方向前进。近期,华为云发布HMS生态扶持计划,首批提供5亿元的云资源,重点扶持1500个HMS应用。在商用阶段,每个应用还将获得最高120万元的广告资源扶持。

华为的梦想很大,但挑战也足够艰巨。

C端业务与苹果公司狭路相逢,B端业务要挑战成立已经40多年的微软。这也让华为不得不选择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比如,华为在任命余承东掌管智能 汽车 业务时,就提到华为不产 汽车 ,谁再建言造车就开除谁。在发展云计算与AI时,也选择缩小企业业务的发展规模。

余承东能够力挽狂澜,成为带领华为迈向下一阶段的中兴之将吗?

从余承东的履历看,清华毕业带来更好的格局与视野,在通信领域,余承东是第四代分布式基站第一发明人,也证明其是技术型人才。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成功,证明其战略和管理能力出众。大众眼中最直观感受到“余大嘴”的营销能力,反倒并不重要。

但这次任务也足够艰巨,余承东最大挑战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完成华为的转型。从部分蛛丝马迹不难看出,华为正在缩减战线主攻核心领域,比如,有传言华为留下部分麒麟9000芯片,为研发Mate 50和P 50以保留手机业务火种;将华为云原总裁侯金龙调任数字能源董事长,也有利于余承东全面整合手机、 汽车 、云计算与AI业务。

好。
根据华为官网信息显示,华为云生态发展部的员工采取晋升机制,发展水平快,有五险一金,员工的薪资在8000元以上,是很好的工作。
华为云生态是指华为云平台上的一系列生态系统,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和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合作伙伴、开发者和用户等。

华为鸿蒙 *** 作系统Harmony OS 20上周发布后,引发全球关注,舆论沸腾,但发布仅仅只是开始,鸿蒙生态能否快速建立并吸引友商加入不断发展壮大,才是成败的关键。


相信大家都非常关心一个问题:到目前为止,都有哪些合作伙伴加入了鸿蒙生态?



据华为消费者业务总裁余承东介绍,目前已有300+应用和服务伙伴、1000+硬件伙伴、50万+开发者共同参与到鸿蒙生态建设当中。


近日,“国际电子商情”通过多方渠道收集,不完全统计了鸿蒙生态合作伙伴的具体名单,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华为官方公布的“鸿蒙OS”合作伙伴(36家)。名单来源包括:2021年5月18日举行的HarmonyOS Connect伙伴峰会、6月2日的“鸿蒙 *** 作系统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以及HarmonyOS官方网站展示。


第二类,目前自己披露是鸿蒙生态合作伙伴的上市公司(22家)。信息来自于上市企业公告、官方新闻,以及投资者者互动平台等公开渠道。


第三类,华为现有自主生态阵营的关联合作伙伴(15家)。包括但不限于现有的智能硬件生态圈(如华映 科技 、光弘 科技 等),鲲鹏生态圈(如浪潮信息等)。



从大名单来看,软件生态方面的合作伙伴居多;硬件方面主要是IoT(物联网)设备,以智能家电为主。在大家最关心的智能手机领域,还没有厂商接入。名单中统计的魅族,目前仅是灯具产品接入鸿蒙生态,手机和手表均还是安卓系统。


在小俱看来, 目前这样的局面属于正常状态。鸿蒙系统本身就是面向下一代物联网的,更多的IoT设备接入才能真正发挥出鸿蒙系统的优势和独特体验,进而通过示范效应吸引更多伙伴接入。


手机类友商没有加入,有点遗憾,但也很正常。因为手机厂商们目前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安卓的基础上,一旦转向鸿蒙,就会地动山摇,绝不是说转就转的事儿,大家也要理性看待。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也说了,友商最终是否选择鸿蒙,都是商业选择。


鸿蒙生态急需伙伴加入,但要想成为华为合作伙伴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无论是企业资质审查、合作关系申请,还是其他步骤都会有一定的门槛。


据悉,华为合作伙伴分为生态产品合作伙伴以及生态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包括认证级、优选级、战略级三类标准。



希望后面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加入鸿蒙生态,一方面让大家更快体验到5G万物智联的方便快捷,另一方面,通过生态规模的领先,也能让我们在新一代的技术竞争与标准制定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经过30年时间,通信连接技术从模拟发展到数字,逐步进入尾声。2000年开始的3G建设和2010年开始的4G升级,逐步使人们从语音为主的通信,演进到以数据流量通信为主的新模式,语音和消息等业务模式渐渐被互联网OTT的IP化创新应用替代。
物联网产业 2017年“拐点”–物的连接超越人的连接
当人的连接超过70%渗透率,超越人的、物的连接就开始萌芽和发展。2017年,M2M单纯物的连接数将首次超过人的连接,成为新的连接形态,并将重塑通信网络、运营、业务和服务的形态。
软银孙正义在2017年全球移动大会上预测,未来30年每个人连接物的节点将超过100个,未来5年物的连接将超越500亿,未来10年将超越1000亿,2035年全球将有1万亿的物联网芯片,IoT将带来终端设备(产生数据)、云(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海量机会。大连接时代的序幕已经开启。
2016年6月,NB-IoT规范在全球正式发布。同时,在美国,1美元级别的物联网芯片开始面世;以LTE为代表的4G网络大规模普及,渗透率超过20%;IoT规模部署和应用爆发的条件逐步积累到临界点。2017年将是物联网的突破年。
业务&网络重构:横向多样化+纵向专业化
物联网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驱动了业务、网络、运营、商业模式的重构。多样化体现在横向覆盖各个行业、纵向满足不同专业化的需求。物联网的业务场景是d性、即时变化、无限延展的,要求网络与平台具备的能力包括支持广度、深度、速度、延时、经济高效、安全等多个方面。
除了人的连接场景外,物的连接还涵盖了更多场景。以无人驾驶为例,其延时要求毫秒级、传输速度达到10Gbps级,才能确保自动驾驶的汽车不出事故。因此,5G是目前主要的网络选择,同时网络需要根据业务的优先级进行资源随选,SDN/NFV是必然的趋势。为确保在容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的传输和延时压力,网络“自上而下”构建CDN,实现从云计算到雾计算的架构改造,实现管云一体化也是重要的趋势。
多样化的接入终端和接入近场技术,对网络归一化处理和智能服务提出了新挑战。新型融合网关汇聚了各种接入技术和终端,成为边缘重构的重点。此外,从2017年世界移动大会来看,对安全问题的热烈讨论,再次对物联网安全策略管控提出了新的要求。
运营&商业重构:超越连接,平台和应用变现
物联网网络、业务的复杂性是呈指数级增长的,需要以数据洞察为中心、智能算法为驱动的新型运营平台和运营模式来支撑。这类似互联网公司的云/大数据平台,即“智能中台”。在商业上,物联网的核心是应用创新产生新价值,而运营商的长板在连接,初期需要通过连接和数据捆绑应用的方式,来实现连接和数据平台的变现。从长期看,平台将控制用户流、数据流,数据平台和应用创新的生态汇聚平台将带来资金流,是未来商业模式演进的目标。

物联网战略路径和竞争力:业务、使能、连接
物联网的发展重点在三个领域,有垂直行业,其领导者包括GE、BMW、海尔等;有互联网OTT,其领导者包括Google、Amazon、阿里等;电信领域,其领导者包括AT&T、中国移动、Vodafone等。各个领域的战略定位和战略演进路径各不相同,但遵循相同的规则,即“长板协同、远交近攻”。
垂直行业:专业业务领先
行业领导者在构建和巩固专业领导地位的基础上,按场景需求,深度、专业、模块化地吸收物联网、云、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连接、业务和运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成为产业的引领者。如BMW、Bosche的实践开创了欧洲Industry40行业标准,并占领领先地位;GE通过每天监控和分析来自万亿设备的1000万个传感器发出的5000万条数据,通过Predix平台,实现物联网新型应用。这些案例表明,未来物联网最核心的竞争力恰恰是专业化的业务。
互联网OTT:数据/智能化领先
互联网公司在大数据、云和互联网使能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和能力积累,使他们在进入通用业务领域时,展现了强大的破解和替代能力,如物流、零售、门禁等业务场景的物联网服务创新。Google、Amazon等OTT也正在将使能能力,从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升到专业化智能的高度,结合专业能力创新智能化的应用,来改造传统行业。阿里巴巴突出的“5新”正是这一战略的集中体现。专业化既是互联网公司物联网业务和服务创新的方向,也是其软肋。
电信运营商:连接领先
全球领先运营商在物联网中的长板是其连接网络,中国移动、ATT、Verizon都把NB-IoT和5G作为其大连接战略的核心战略。AT&T 2013年发布了以智能安防业务为核心的Digital Life智慧家庭业务,从家庭物联向车联网演进过渡,基于M2X能力开放平台进行平台运营,目标是实现全美三分之一的车联网基于AT&T的网络平台。中国移动发布大连接为核心的2020战略,依托强大的连接优势和OneNet物联平台(目前已接入超过560万设备,开发者数量超过27万,应用数量超过一万),率先布局万物互联的生态。Vodafone从卖SIM卡向卖服务转型,实现地域扩张和价值延展。
这些实践都展示了一个普世道理,即运营商单靠连接难以形成盈利模式,在连接的基础上构建数据化的平台,支撑和加速运营创新。平台变现和应用变现,是运营商探索物联网成功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
战略对标 – 三类战略路径

物联网战略演进路标:从连接到数据和应用
物联网是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横向涵盖所有行业领域,纵向贯穿端、管、数据、云应用等所有环节。物联网的战略首先是横向选择和确定主攻的场景,其次是纵深上的能力、竞争力和市场格局、盈利模式的实现。总体来看,电信运营商物联网战略演进至少分三个阶段,表述如下。
运营商具有优势长板和综合竞争力的横向行业场景,主要有数字家庭、智慧城市(安防)、车联网等,可以将运营商的连接优势和电信级的安全、可靠、本地化、端到端等服务优势结合起来。纵向上,运营商需要遵循构建长板、依托优势,进行生长的原则,优先聚焦连接网络的构建,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数据能力、发展应用创新的平台,促发生态化的应用创新。
物联网IoT三步走战略–“菱形”突击
阶段一:连接为王
在初期,运营商的战略重心无疑是构建强大的物联网连接网络,重点打造一张基于NB-IoT的全网覆盖的网络,扩展LTE的连接到物的连接,试点5G在物联网上的应用,同时尝试蓝牙、WiFi、Zigbee等连接技术支持的近场物联网网络融合。战略合作的重点是实现和领先物联网应用创新SP合作,通过API将网络能力开放出去,支撑运营的创新,快速实现破局。
阶段二:数据为王
在网络领先地位逐步构建后,运营商基于物联网场景复杂、业务多样的特点,实现基于数据的精准创新、智慧运营、精益管理成为新瓶颈和业务创新的新机会。这个阶段,运营商应构建基于智能中台的管云一体化网络,实现连接网络的“由哑到智”,基于网络发展打造智能运营的数据平台,支撑业务创新和精准高效的客户服务。
阶段三:应用为王
数据平台的强大和扩展性将使运营商拥有构建应用汇聚平台的能力。类似移动互联网领域的APP Store,运营商将基于IoT Store,支撑、触发各个行业的业务和服务创新。生态创新成为运营商新的战略控制点。
运营商最终的战略愿景是实现在物联网“倒梯形”价值视图上的“菱形”站位,即确保数据平台和业务创新的控制点,实现网络连接的长久溢价变现。

小结
物联网IoT将在2017年迎来拐点。运营商需要依托优势,识别战略控制点,逐步构建新生态领域里的长板和战略控制点,实现在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和成功转型,迎接继消费互联网之后的家庭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又一波新蓝海的到来。
以上由物联传媒转载提供,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5018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 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