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夕
原创
2022-5-14 10:57 · 来自河南 · 科技自媒体
作者丨语焱
监制丨阑夕
截至2021年12月8日,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快递行业,首次年度业务量达到1000亿件。
这样意味着,仅用七年时间,中国的快递行业就完成了从百亿到千亿的十倍增长,重量超过欧美日之和。
亮眼的数字背后,中国的快递企业的日子,过得似乎并不好。
十年发展,中国快递的平均单价,则从2457元/件下降至1021元/件,揽收侧的价格一度单票被打到14元以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人力成本,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一项,却从十年前的年薪8750元,增长到了2020年底的82783元。
也就是说,价格打了四折,人力成本却提升了足足十倍,伴随着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同步发生的,是中国的快递企业夹缝之中的艰难扩张。
展望未来,在各大电商巨头纷纷入局的情况下,快递的单价难以提升,而人力成本的增加却永无止境,中国快递企业的未来,似乎只剩下了数字化,才能让快递行业“从变大,到变强”。
物流巨头的增长烦恼
连年增长的快递单量,对快递行业的巨头们来说,是甜蜜,但同时也是烦恼。
过去多年中,每年的618,德邦快递时常会面临爆炸的订单增长、物流效率的提速缓慢等问题。仅2021年618,德邦快递的平均快递单量就增长了35%,需要临时大量调配物流车辆与快递揽收人员。
那么,人从哪里招?618结束后,如何消化多余运力?新人的效率如何保证?用户的体验如何维持?一系列的问题也就接踵而来。
此外,仅后端IT系统一项,面对庞大的集团与业务规模,为了应对618的爆炸式单量增长,往往需要提前至少一个季度就要开始紧张而忙碌的备战。
德邦快递是中国物流企业的缩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快递物流企业,都被困在冰火两重天的618与双十一中。
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行业需求;另一方面,则是用户对效率的日益严格要求;在应对高速增长的同时,收录件速度要保证、提升配准确率不能下滑、破损要尽量避免……
当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难题摆在眼前,增长也成为了一个“甜蜜”的困扰。
精耕细作,通过数字化解决效率问题,从传统模式向互联网模式演进,从自动化向智能化演进,从人力密集向人才密集演进,这似乎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但数字化却往往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德邦快递在数字化过程中同样苦于整体研发流程不敏捷、研发流水线工程能力不足等难题,同时,所使用的系统由第三方公司基于开源组件开发,“烟囱式”应用系统较多,存在安全隐患、数据库故障、运维困难、耗时耗力等问题,给业务层面埋下了无法控制的突发情况带来的风险。
以需求管理举例,急需多平台协同处理,但当前需求模型单一、场景覆盖少、权限自定义能力不足。在部署管理上,得依靠手工下载上传,流程线上化程度不高,会出现回滚信息断层等状况。另外,在研发流程上,审批流程比较复杂,一个新项目需要多层审批,生产部署要手动转包,在测试阶段需要多次创建申请单,然后等待审核;研发的工程能力上,支持的开发语言也不全面,流水线还不支持公有云容器的开发与部署。
大而不强,快而不精,以及背后直指的数字化能力不足,成为了困扰德邦快递乃至当前中国快递物流行业的根本难题。
跨界的牵手
数字化变革迫在眉睫,但作为传统行业的物流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却还有待提高,中国的快递行业注定只能在夹缝中继续艰难求生了吗?
实际上,以德邦快递为代表,数字化技术与快递企业、物流行业,通过上云达成的深度融合,已经可以去改变这种现状。
就拿前面我们提到的德邦快递所面临的研发不敏捷还有工程能力不足来说,如果你是德邦快递的一个工程师,在2018年之前,你使用原本德邦快递的系统,想要提出一个新的需求,那么你需要遵循这样一个流程:
首先,哪怕只是提出一个很小的内部优化,那即使在审批环节,也需要至少走完五个步骤;好不容易审核通过了,研发也做好了,你还需要测试,测试环节,你需要分别申请SIT测试申请单、UAT测试申请单,然后等待漫长的QA审核;好不容易审核结束了,要发布了,但对不起,构建和发布其实是两个 *** 作入口,如果是主机类的生产发布,你还需要手动转包才能部署。
总之,漫长的审批与测试流程,会耽误掉你大部分的宝贵时间,各种不产生直接效益的手工 *** 作的繁琐程度,不亚于你每个月上班,需要花半天时间贴发票,然后再花一天写月报。
但这些棘手的难题,在2019年之后,通过上云,使用华为云软件开发生产线DevCloud,已经可以被轻而易举地解决。
华为云软件开发生产线DevCloud,提供全流程敏捷、安全可信的DevSecOps交付能力,从需求接纳、开发到代码提交、编译构建,测试验证、发布部署到运维运营,打通了应用的全生命周期交付路径。重点着眼效率、质量、安全、组织认知四个方面,全面赋能德邦快递高效敏捷的应用现代化能力,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当前已完成德邦快递上百个系统的上云工作。
在效率提升上,提供应用开发全生命周期敏捷协同、跨团队管理、可视化的全景规划、多维度的度量统计等需求,优化研发流程敏捷,实现了德邦快递一站式全面高效的管理,也大幅度提升了德邦快递的经营效率。
质量保证层面,提供全流程、高度协同的自动化测试能力,代码检查门禁、精细化的测试用例管理,10+维度测试指标度量全方位决策等,帮助德邦快递从无到有构建自动化测试能力,提升测试流程线上化和测试效率,质量问题快速反馈,快速修复。下一步会落地724h持续工作的测试自动化工程,实现精准命中问题并高效分析修复。
安全可信方面,提供代码安全、数据安全、服务安全能力保障,搭建了安全及可靠性全面加固过的一站式软件持续交付生产线,以及安全高可靠的研发过程服务,帮助德邦快递产品生产过程消除高可用及备份威胁,提升平台韧性,支持误删除及时恢复,工具维护成本全面降低,问题修复速度全面提升,当天可修复,全面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在组织运作上,提供专业标准的敏捷Scrum项目协作和看板流程,支持多项目管理,在工具、业务、文化三大方面持续深化运营DevOps,从会用到用好,旨在发挥华为云软件开发生产线DevCloud更大的业务价值。
华为云软件开发生产线DevCloud给德邦快递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华为云软件开发生产线DevCloud,德邦快递的业务需求,被简化到只通过一步审批,就对接到需求池;测试阶段,一次迭代只需创建一个统一的测试计划,最后的交付环节,也不再需要重复上传,代码提交后,就会触达流水线执行与转包,不仅降低了工作量,还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单在审核这一个环节,你要走的流程,就可以从之前的9个审核节点,需求、分支、测试、发布4个环节;被精简到三个节点,仅涉及业务需求审核、分支申请审核和生产发布申请3个环节。
相应地,原本上云前,新业务上线,每个版本需要一个专业工程师花费整整一天时间走流程。上云后,半天时间就能搞定。以每月上新520个需求来说,仅审核一个环节,每个月就可以帮节省260个工作日出来。
不仅在研发环节,上云为德邦快递带来的,还有从后端研发到前端快递站点,从快递员取件到货运司机运输各个环节的全面变革。
据德邦快递官方统计,目前在德邦快递已通过华为云软件开发生产线DevCloud管理产品80个、上百个系统上云工作,实现一站式全面高效的需求管理。
此外,在普通用户可知可感的站点与物流层面,德邦快递还展开了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推动了用OCR智能识别快递单号文字,用机器视觉监督站点仓库防止暴力分拣等变革的实现。
总体来说,通过上云,德邦快递实现了总体成本下降15%,管理成本下降25%,暴力分拣行为减少50%,快递破损同比下降143%,零担破损也下降111%。2020年到2021年,德邦快递的快递员日均收派效率从5209件/天提升到了6141件/天,中转站的分拣产能也提升了足足225%之多。
从前让各个快递企业头疼的618,也从需要提前三四个月备战IT架构准备扩容,变成了随时随地上云,按需购买的d性使用。
管中窥豹,中国的快递物流行业,随着上云的步伐加快,数字化程度正在加深,正逐渐从做大走向做强。
为什么是华为云?
上云,无疑是快递物流企业开启数字化变革的不二之选,但选择哪一朵云,如何选云,对于快递物流企业而言,依旧棘手。
因为对于万千快递物流企业来说,选择一家云服务巨头,不仅是意味着选择他们的技术能力,也是选择了这家企业的企业文化,为自己的数字化转型寻找参考坐标。
这不仅考验云服务企业最基础的IaaS、PaaS能力,更加考验的是他们的及时响应交付、行业理解能力以及解决方案能力。
就拿快递物流行业来说,虽然都被划在一个大行业之中,ToC物流和ToB物流之间的区别,就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其中,ToC物流主要面对的是电商与个人市场,不仅效率第一,往往也是各大电商集团的一个重要支撑部门,因此,整体的数字化水平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而ToB物流方面,全国有数百万家物流企业,178万家重卡运输公司,两千多万卡车司机,他们彼此的基础设施割裂,往往一票货需要经手多家公司,其间的繁琐且不提,由于缺乏统一的电子运单,信息流转并不公开透明成为了最“卡脖子”的难题。
这就需要云服务企业,能够敏锐地觉察到ToC和ToB物流之间不同的痛点,并且有能力为其提供“定制化”的方案支持。
而这些,对于硬科技起家的华为来说,并不是难题。
作为一家通讯起家的科技巨头,及时响应交付几乎是华为刻在骨子里的企业基因。相同的基因体现在云服务领域,德邦快递回忆,面对90多个共创需求,华为云的接纳率可以达到92%以上,投入超过两千多人天;80%的使用问题都能做到当天响应,100%一周内修复……
再看行业理解,相比国内几家电商起家的云服务巨头,外界对华为云或许一直存在一个误解,那就是华为云不理解物流行业。
但要知道,华为可是一个拥有每年百万量级订单,业务覆盖170多个国家, 50多个 EMS 工厂、上万家供应商,全球七万多条运输线路的企业,如果物流供应链做不好,会影响公司业务的发展。
早在2014年起,华为就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I等技术变革自身的供应链,将业务流、信息流、货物流、资金流全部打通,将全流程库存周转率提高28%、仓储面积优化30%、人员减少23%、供应体系综合成本率降低 033%。
渐渐地,华为将这套经验与技术沉淀到华为云,华为云还推出了整套快递物流行业的解决方案。研发侧变革,以华为云软件开发生产线DevCloud构建出物流企业的应用全流程敏捷研发能力,做到标本兼治。应用方面,华为云以端边管云的架构实现在物流园区、物流+大数据、物流+IoT、物流+区块链、物流+EI等物流场景的应用。
而针对ToC物流与ToB物流之间的巨大差异,华为云同样提供了两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面对ToC物流,华为云通过分布式云原生基数设施,大数据,IoT,AI,DevCloud等技术,来帮助技术团队服务于前台部门,做好用户体验以及降本增效。而针对ToB物流,华为云则基于自身经验,联合国家部委以及行业协会,联合定义行业标准,提供从数字化转型咨询到行业解决方案落地的端到端能力。
也是因此,选择华为云,并不只是选择其过去三十多年所积累的ICT经验与先进技术,更是选择用全面上云去赋能德邦快递整体科技产品的研发,让数字化逐渐成为德邦快递的核心生产力之一。
结尾
从高速发展,到稳坐全球第一,中国物流行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直接与我们的经济增长挂钩。最底层,物流首先需要成千亿万亿的资金投入基础的干线建设;最上层,需要繁华的贸易,支撑起产业的高速增长。
物流兴,则经济兴。物流高速增长背后,是普通人生活质量的提升,是无数就业的承载,也是无数中国式电商奇迹、中国式基建奇迹的映射。
但根本上,过去多年中,中国的物流行业,一直都在遵循着变大的逻辑发展。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像德邦快递一样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的行业玩家参与,以及越来越多像华为云一样愿意将能力外溢的先进云服务提供商带动,中国的物流行业从变大到变强,也正以一种加速的方式蝶变。
从大到强,这不仅物流行业正在经历的变革,其实也正是整个中国经济,中国时代发展的隐喻。
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是政府、军队、交通等机构,不过现在常规的互联网企业也应用的比较多,最常见的就是双十一的数据大屏。
在企业的应用场景主要有下面4个:
1、实时监控中心,主要监控活动
观远数据大屏
2、会议中心,主要辅助开会做决策使用
观远数据大屏
3、CEO办公室,让领导实时掌握公司全局数据情况,并能追踪问题
4、企业前台或展厅,让投资人或者客户过来时展示企业又实力的一面。
观远数据大屏
那要从去年的那次说起,爸爸妈妈给我和弟弟各买了一个保温杯,我们是第一次用保温杯,所以洗的特别干净,爸爸是把两个杯子都去试了试,发现我的那个杯子,以及超提前罢工,泄水了。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妈妈气愤之极,于是,二话不说,想买杯子的超市走去,要求换一个,妈妈走后,看到弟弟手上,有很好的保温杯,我真是羡慕,妒忌,恨。不久后,妈妈带来了一个好的保温杯不漏水了,我的心情一下子就多云转晴,我打开之后闻了闻,有一股很刺鼻而又发馊的气味,好像过期了柠檬。我突然间意识到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这个保温杯,是一个正宗的假货。这个是我们家庭中遇到的一个假货,可是如果是整个区,总是,整个省,整个国,甚至整个地球有多少假货呀?就在湖北有一个十分知名的公司,他可是呢,他专业生产假货,面对市政府专业的过期标识他们会购买超专业的除墨迹喷雾,像被粘上去的塑料自己生产包装再换上去,他们对食品原材料进行加工,在里面加上很多食品添加剂色素,香精,甚至直接把原材料改变。
不仅是卖家会生产假货又得吵架,也自己生产专业的假货,生来假货的卖家的利益也是有巨大危害的。
不只是食品在很多方面假货都是存在的例如我们的生活用品,床上用品,等等……
所以说我们要多多学习知识来辨别哪些是假货让假货在我们的生活中无立足之地。“双十一”,北京白领苏女士从网上旗舰店抢了一条599元的羊绒裙,正喜忧参半地等着收货。便宜是便宜,但会不会是假货以往多次买到假货的教训告诉她,“旗舰店”也不那么让人放心。
就在“双十一”之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的意见》,将网上销售假劣商品、网络侵权盗版列为重点打击对象。互联网在带来丰富和便捷的同时,也因侵权假冒大量发生而让人头疼。在“互联网+”时代,怎样才能让“李逵”打败“李鬼”,营造一个开放、规范、诚信、安全的网络交易环境?
现象
假货泛滥,网购正品率不足六成“十二五”期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规模达到27898亿元,同比增长26倍,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而国家工商总局抽查结果显示,2014年的网购正品率只有587%,网络消费成为消费侵权案件多发领域。
跨境电商和“海淘热”正风起云涌,奢侈品假货也成“泛滥地”。奢侈品牌爱马仕CEO帕特里克·托马斯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80%在互联网上以爱马仕之名贩售的商品是假货。”
4月,上海市查获全球最大规模跨境网售假冒“LV”品牌案件。这一犯罪团伙的销售网络辐射亚美欧三大洲,涉案金额高达上亿元。
业内人士称,互联网为造假披上更隐蔽的外衣,形成线上线下造假“一条龙”利益链:造假者、网上批发商、物流公司、实体卖家,整个过程分工明确,已初具公司化运作特征。
此前浙江警方曾破获一起跨越7省市、涉案总金额达6200万元的假冒安利案件,造假各环节就是通过网络“对上眼”的。公安部门侦查发现,作案者通过线下采购原材料灌装生产,然后在互联网寻找批发商,经物流公司将假货配送下家。
防不胜防,造假手段不断“升级”
说到底,假劣商品戳痛的还是消费者。安利(中国)区域公关事务总监李君介绍,安利公司目前生产和销售数百种产品,由于不法分子造假手段不断升级,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一一了解每种产品的真假区别。
某些地方假货太多,导致一些消费者对那里的商品产生排斥。有些网购者一看鞋来自福建莆田就不买,于是售假者又发明了“异地上线”——将货物先从莆田寄到异地,再从这些地方寄到客户手中;而消费者能查询到的快递单号跟踪则是从异地开始的,而不是从莆田发出的。这意味着,消费者网购时,无论发货地点显示是上海、广州等国内城市,还是中国香港、美国、韩国等海外地区,他买的都可能是莆田的假鞋。
在莆田安福市场,记者询问多家摊点,除邮政摊点明确表示不做外,其他大型物流公司摊点几乎都能帮助卖家异地上线,境外等一些地区还能走顺丰快递。一位业务员介绍,在美国上线要套单,可以在顺丰、联邦快递两家中选一家,需要一个礼拜到12天,价钱36元。
在安福市场一家名为58贸易的小店内,记者看到,几名年轻人正填写快递单,旁边放着“耐克”“阿迪”品牌鞋。打开鞋盒,里面装着这些品牌的流行鞋款,吊牌防伪标一应俱全,还有一个装有POS单和发票的塑料袋,POS单和发票都是英文,销售门店显示为香港铜锣湾、钻石山等。
尴尬
隐蔽性强,网络打假成世界难题
网络打假,难!“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隐蔽性强,具有线上线下、环节、区域之间融合的新特点,对传统监管方式构成挑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全国打击侵权假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柴海涛说。
“网络打假难,在于很多时候你不知道你的对手是谁、在哪里。网店即使实名登记也未必是真名,填写的地址也可能虚假,让工商部门无从查起。”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方盈芝表示。
“打开网店,数百件写着uma wang的衣服,没有一件是真的。”原创设计师品牌uma wang的设计师王汁说,维权成本太高,自己已经到了眼不见心不烦的地步,只能不去纠结维权。
网络商业模式日新月异,法律常滞后于技术的发展。不管对企业还是执法部门,都常会面临缺乏可参考规定的难题。
应对
各方联动,政企合作剑指“毒瘤”
对于网络假冒这一“毒瘤”,打击从未停止。
近日下发的《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的意见》,提出了更明确的打击目标。
柴海涛介绍,农资、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电器电子产品、汽车配件、装饰装修材料等关系到消费健康安全领域,成为打击整治的重点。
记者了解到,在监管方式上,除了线上线下治理相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已引入互联网打假;域名属地化、IP地址精细化管理和网站备案管理,推行网络实名制,推广使用电子标签等新措施,已全面展开。
在这场打假战中,企业也纷纷从幕后走向前台。阿里巴巴集团因假货而一再卷入舆论漩涡。鲜为人知的是,这家企业里,专职负责打假的员工已超过2000人,去年打假投入超过10亿元,删除的链接总数为13亿件,其中权利人投诉删除1200万件,公司主动发现并删除12亿件。
阿里巴巴安全部资深总监王明强表示,除根据消费者投诉举报打假外,阿里正通过阿里云大数据处理平台等来提高打假效率,目前已达到实时分析数据每秒1亿次的速度。通过分析识别具有售假风险的“高危”用户,及时反馈给行政执法部门,联手打假。
金报提醒
掌握五招“秘诀” 网络维权不再难“双十一”刚刚过去,您网购的商品是否遭遇假货?权利被侵害后,怎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法律专家教您几招“秘诀”。
网上买到假货,起诉谁更方便?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法官邵普: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遭遇假货,既可以向销售者索赔,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索赔,还可以要求两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实践中,为维权方便,消费者一般选择起诉网络交易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销售平台做被告是有条件的,在以下三种情形下消费者可起诉网络交易平台:一是网络交易平台不能提供销售者;二是虽能提供信息,但网络交易平台对消费者作出更有利的承诺;三是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利用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且未采取必要措施,则消费者可要求二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除上述三种情形之外,消费者只能要求销售者承担赔偿责任。
买到假货,去哪儿起诉更方便?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苏航: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网购产品遇到假货,消费者一般可以在住所地法院起诉。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不出家门”就让违法者遭到制裁。
“一经拍得,概不退货”规定是否有效?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杜卫红:“一经售出,非质量问题不得退换”“一经拍得,不退不换”等格式条款,一般应为无效,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7天无理由退货的权利,上述条款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遭遇“买家已付款,卖家不发货”怎么办?
邵普:消费者下单购买商品,并已支付货款,商家却称未对消费者订单进行确认,合同尚未成立,消费者无权要求发货。遇到这种情况,法院要根据个案详情综合判定。比如,消费者在下单时,商家提供的选项里对产品的型号、颜色、大小、数量、性能等细节均有明确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下单请求和支付货款的行为经过系统确认有效,则合同确立,卖家需履行提供商品义务。
怎样维权才能耗时少、成本低?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军:由于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的多是食品、服装、日用品等价值不是太高的商品,发生争议时,如何维权才能耗时较少、成本较低?成为困扰消费者的一大难题。当前,国内一些大型网购平台正在逐步建立第三方争议调解机制,即邀请知名法律专家、电子商务专家担任调解员,协调买卖双方通过解决争端,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申请该项服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