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是做什么的

物联网工程是做什么的,第1张

问题一:物联网工程出来是做什么工作的 物联网类硬件工程师或销售,主要靠时间来磨经验。

问题二:物联网工程是什么?以后能干什么? 楼下大神回答的特别好,我很赞成。
可是,如果楼主描述的是「物联网工程」,而不是「物联网」得话。我想,我有一点不同意见来说明。
物联网工程,我认为是说的建设物联网项目的,既可能是物联网工程师。
在我们这个行业,可以做售前,主要是物联网方案的逻辑设计和规划,或者做售后,主要是把售前的方案在实际的场地进行实施,比方在鸟巢水立方建设大型物联网。
而应用的场景,就是楼下大神描述的各种让人兴奋的生活便利,或者工业生产中的各种高效率。当然,商用级别目前还是企业经营或者 利民的大项目应用着物联网。所以,以后你可以多了解大型物联网项目,让自己脱颖而出,规划自己的物联网行业未来。

问题三:物联网是什么?将来能做什么工作? 通俗一点的看这里:物联网就是用互联网技术将我们的生活用品连接起来,构成物物相连的网站!生活场景的描述如下:
下班途中,望着长长的”车龙“,你内心的焦急在烈日的烤炙下是否变得更加烦躁。这时,您会情不自禁的想起你的物联网空调,于是,你打开手机给它发了一条短信:”工作吧!要自然风,25度“。想像着家中的凉爽,你的心情也爽了起来!唉,又一个红灯,你停下了车,多少有些无奈,这时手机来了新短信。奥,是你的物联网冰箱发来的,它说:”金华火腿没了,是否采购,场地-金华,生产日期・・・・・・・“,你微笑的点了”确定“,愉快的归家途中。
到了家门口,你发现了已经等候多时的超市送货员,你接过火腿。随手掏出手机,输入密码,打开了物联无线锁,走进那早已调好了温度的房间,沐浴着自然清新的凉风。这时,肚子”咕咕”的 响声,让您走近了物联网冰箱,80、90后的你从小娇生惯养,对做饭很是厌烦,可自从有了物联网冰箱,你总是想迫不及待的漏一手。在冰箱显示屏上显示的菜谱的提示下,香气弥漫着你・・・・・・
岗位:物联网系统设计架构师、物联网系统管理员、网络应用系统管理员、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等核心职业岗位以及物联网设备技术支持与营销等相关职业岗位。目前通信网络发展中就业前景看好。
专业的看下面:
什么是物联网?
有些人认为,顾名思义,”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显然这是一个错误,这个顾着中文名思出来的义具有非常大的误导性。物联网的英文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仅对things进行翻译的话,指实体或者对象,技术人员比较容易理解实体或者对象的含义,它是将外在世界进行的数字化映射。当然,大家已经习惯叫做物联网。
物联网专业究竟学什么?
然而,我们知道物联网技术不是对现有技术的颠覆性革命,而是通过对现有技术的综合运用。那么物联网专业究竟学什么?据了解,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大类,学生主要学习研究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彼此作用、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术,有着很强的工程实践特点。
物联网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测控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管理学、软件开发等多方面知识。作为一个处于摸索阶段的新兴专业,各校都专门制定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需要学习包括计算机系列课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模拟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物联网安全技术等几十门课程,同时还要打牢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另外,优秀的外语能力也是必备条件,因为目前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国家,学生需要阅读外文资料和应对国际交流。
由于物联网涵盖的领域很多,而本科阶段学生可以学到的东西又较为有限,总的来说,各个学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是结合了学校自身长处与物联网某个领域的”定向专攻”。很多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总是在说:”我们专业好像和计算机专业学的差不多”、”感觉就是把网络工程换了个名字”。其实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物联网工程专业和传统的IT专业还是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的。
据了解,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编程语言、网络等IT基础知识之外(应用层和传输层),还需重点学习传感器、RFID、模式识别基础这些物联网感知层方面的知识。物联网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圈子,而信息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和支柱,所以在大一大二的基础课程期间,物联网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区别较小。而在后期专业方向上,物联网专业的学生接触的项目、课题会比计算机专业的更加宽泛、充实。
物联网专业就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从2011年才开始首次招生,目前为止还没有毕业生,所以,无法从往年的就业>>

问题四:物联网工程是做什么的 学姐我就是学物联网的,这个专业要求知识面很广,一般要学习计算机,数学,电子技术等等很多东西,课很多。因为是11年的新专业,现在还没有毕业生,所以能找什么工作还不确定。应该可以找计算机,传感器相关的工作。我个人感觉不适合女生学,要学的很好的话会很辛苦的。毕业发工科学士学位证书。

问题五:物联网工程出来是做什么工作的 物联网类硬件工程师或销售,主要靠时间来磨经验。

问题六:物联网工程师是做什么的? 物联网工程师,说起来很大的一个概念。物联网包括很广泛的学科知识,硬软件,通信传感,学习物联网想要全方面学好需要很多时间精力,而且也是不太现实的,至少在本科阶段不现实,而且很多研究生阶段进修物联网方面的研究生,或者是博士,都是选了物联网这个大概念下面的一个具体的方向研究。比如说做数据后台,做软件应用,或者硬件。个人觉得,物联网就是一个概念,一个生态链,其实已经有很多人正在从事物联网相关的工作。小米手环就算一个例子。
不是我黑物联网工程师,我本人就是物联网专业的本科生,所见所闻产生的上面的见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问题七:物联网工程是做什么的,毕业后做什么工作 当然是首先考虑物联网项目公司 这个你在学校就可以多关注行业动态之类的
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

问题八:物联网是什么东西 童鞋你好!
学校好不好就不太清楚,侧面了解了解,但专业很不错。
物联网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包括网络、电子、射频、感应、无线、人工智能、条码、云计算、自动化、嵌入式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及应用,它要让孤立的物品(冰箱、汽车、设备、家具、货品等等)接入网络世界,让它们之间能相互交流、让我们可以通过软件系统 *** 纵himer、让himer鲜活起耿。
科技创新改变生活,物联网以及延伸的人工智能必将为未来带来自便利的美好生活。
人类总是在追求自便利的美好生活,物联网很有前瞻性。
下一波的IT浪潮就是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技术。
好好把握学习这个专业的机会,目前物联网处于发展初期,等你毕业刚好是大展拳脚的好时机!
一一一一
来自:广州溯源―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绿色未来

问题九:物联网是干什么的 用来远程 *** 作和控制以及实现物与物之间的智能识别,比如在异地就能控制你家里的所有电器的自动开关和参数设置

问题十:物联网工程是什么?将来就业做些什么? 就是物物相连,是互联网的拓展,现在很火的领域,将来可以在车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发展

物联网应用技术就业方向及前景如下:

1、物联网应用技术就业方向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物联网企业和IT企业从事物联网方案设计、物联网方案系统集成、物联网系统售前技术支持与售后技术服务、物联网技术应用实施等岗位工作;物联网应用企业从事物联网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或可继续深造,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目标岗位(群)主要为物联网工程项目规划、施工管理工作岗位群,物联网设备安装、测试工作岗位群物联网系统技术支持工作岗位群,物联网系统开发、集成、营销与服务以及智能高速公路、智能停车场、智能公交、智能楼宇等工作岗位群。

2、物联网应用技术就业前景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是不错的! 随着物联网的高速发展,物联网应用技术已经紧密渗透到9大领域: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

各个行业之中,且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技能适用于各种物联网应用技术平台的开发以及运营推广。这意味着该专业就业前景是相当广阔的。

现如今随看物联网在智能化城市、交通、物流、电网、医疗、工业、农业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人才都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其需求具有紧泊性和稀缺性,所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不仅就业前景乐观同时也算的上是一个有前途的专业。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无线传感网节点电子原理图和 PCB 图的绘制能力。

3、具备无线传感网节电路板的焊接、检测、装配、调试和维修能力。

4、具备无线传感网单片机程序的编程、下载和调试能力。

物联网比赛竣工报告1 项目名称: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竞赛项目。
2 设计施工依据: 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3 项目概况: 利用大赛组委会提供的1套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装置、2套网络配线实训装置等综合布线实训器材。通过安装模拟三层墙的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间子

你好,物联网应用技术就业方向及前景如下:
1、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主要是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监测与管理等工作。
未来可从事物联网及互联网的协议标准与系统、通信架构、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综合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维护工作,或可继续深造,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2、就业前景
物联网是目前最火专业之一,薪水的起步是相对比较高。物联网应用覆盖面广,对人才需求量大,学生就业面广。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招聘大量的物联网研发项目师,就业前景非常好。
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物联网专业是教育部允许高校增设新专业后,高校申请最多的学校,这也说明了国家对物联网经济的重视和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物联网应用技术学习内容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掌握射频、嵌入式、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物联网域名等物联网技术,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关键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
具有从事WSN、RFID系统、局域网、安防监控系统等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的业务能力,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有物联网概论、物联网RFID识别技术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嵌入式接口技术、M2M 应用技术、物联网工程设计、Android 移动开发等。

     BIM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使得它可以应用在各种各样的建筑场景中,其中桥梁建筑也是在它的能力范围内的。

     BIM智慧桥梁中的应用

     伴随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我国先后建成了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济南黄河大桥、铜陵长江大桥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铁路或公铁两用大跨度桥梁。它们不仅体积大、荷载重、运营速度快,而且结构新颖,设计美观,表明我国建桥水平已跃升于世界先进行列。

     目前,桥梁工程管理模式依旧是“设计-施工-管养”,面对不同管理者,相关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失真甚至丢失的现象。

     1、以二维图纸作为信息载体,不易携带、传递和保存,且非专业人士较难理解。

     2、关键工序采用传统施工机具,效率偏低且人为因素影响大,施工信息沟通协调不足、追踪性差。

     3、桥梁管养依靠定期检定和人工巡检,未将设计、施工及各种监(检)测数据进行联动分析。

     建设智慧桥梁需要从项目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以BIM技术为核心,以移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打破信息断层,有效控制工程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和交流,构建信息的创造、传递、评估和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智慧设计、智慧建造和智慧管养,支持决策者对项目进行合理的协调、规划和控制,进而不断提升桥梁技术创新、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通过控制多类型参数,调整模型中数据关系,实现模型的几何和类型参数变化,从而适应复杂多变的结构设计,提高建模效率。

基于参数化建模,搭建桥梁构件库和模型库,累积标准构件的几何尺寸、属性信息,提高设计效率及质量。

     1、智慧建造+数字化施工

     借助物联网技术,及时采集建造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信息,并通过互联网实时上传到管理平台,实现关键参数量值、关键工序质量的有效把控。利用BIM模型所包含构件的几何尺寸信息,与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无缝对接,直接生成下料、加工等信息,省略二次翻图转换工序,提高自动化水平。

     2、虚拟施工

     构建施工设备、施工工艺等相关族库,在工程正式施工前,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4D虚拟建造,通过可视化的预演练和施工过程模拟,检查设备空间位置和工艺实施的可行性,进而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减少返工,切实提高工效。

     3、施工信息管理

     集成建设、施工、监理、监控等各参与方的具体要求,依据规范标准,实现进度、安全、成本等施工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反馈,对物料、设备等资源进行动态管控,获取有效施工信息。施工信息管理不仅可以实现施工质量的追踪,更为竣工验收资料的交付提供基础。同时融入施工计算分析模块,可为施工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极大方便了现场应用。

     4、基于“状态修”的管养

     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搭建基于车-线-桥的数字化管养系统,集成智能巡检、病害库和知识库管理等模块。综合设计、施工、联调联试等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多源数据进行分析和深度挖掘。结合相关规范、标准,梳理并构建桥梁结构性能评价的基本指标体系,最终实现基于“状态修”的智慧管养体系,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技术依据。

     5、BIM模型与FEM分析软件的衔接

     结合第三方网格划分软件或利用Python,c/c++等编程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开发与主导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无缝接口,实现数据模型无损传递,避免重复工作,提高分析效率。

     伴随BIM、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土木行业正经历向智慧产业发展的信息革命。未来桥梁正在向更智能、更安全、更经济、更耐久、更环保、更美观的方向发展

     BIM桥梁中的应用

     1、BIM建模

     根据二维的设计图纸,依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设计标准,利用BIM技术创建桥梁三维模型,建立的三维模型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等优点,同时该模型反映了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和工作成果。反映出设计院交付的成果的质量和深度,对其成果质量和水平能够起到客观反映。

     根据模型,形成对二维图纸中的设计错误,信息不完整、设计描述错误等明显错误的报告,对二维图纸的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同时通过桥梁的BIM模型进行桥梁深化设计。

     2、BIM设计方案对比

     由于桥梁工程地质、环境、人文比较复杂,选择一个好的设计方案显得非常重要。传统二维设计方法和多人协同工作专业分工的模式,从表面形式来看,设计师通过二维的图纸来表达三维的结构形式,而缺少结构的三维模型,除了容易出现结构的表达的不够清楚外,还常常出现绘图的错误,这些限制导致了施工图纸设计深度不够。而BIM技术提供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三维模型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等优点,基于其特性,将BIM技术应用于工程的实际施工。同时BIM可使结构与地质、环境、相结合,很好的为设计人员提供设计选择方案。

     3、协助设计

原文取自凯聚教育《BIM在智慧桥梁和普通桥梁中的几十项应用》

《 第五项修炼》 解读

      ----新时代学习型组织核心竞争力:第五项修练和第六项修炼

关于作者

  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闻名全球。他是少有的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背景知识于一身,具备全学科思维的管理学学者。作者立足大空物理学的研究工具——系统思维,来重新审视组织管理,按照科技型组织的标准和要求,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并使系统动力学的要领简单化、通俗化和可 *** 作化,从而发展出了影响世界的" 学习型组织 "理论,建构一套组织管理哲学的“新认知科学”。
彼得·圣吉 是 学习型组织理论 的奠基人。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对数千家企业进行研究和案例分析,于1990年完成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练--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他指出现代企业所欠缺的就是系统思考的能力。之所以会如此,正是因为现代组织分工、负责的方式将组织切割,而使人们的行动与其时空上相距较远。当不需要为自己的行动的结果负责时,人们就不会去修正其行为,也就是无法有效地学习。
 

关于本书

 

这本书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20世纪屈指可数的几本管理经典、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并被《 哈佛商业评论 》评为过去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图书,并且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奖项:开拓者奖。

 

中文版的《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先生专门就中国的环境问题,在序里讲述了他提出第五项修炼的缘起:工业增长和物质进步现在必须与社会福祉的综合需求相协调和平衡,在不断缩小的地球里,人类间的相互和谐相处,与所有生命系统和谐相处,是我们一项基本的生活需要。

 

提炼作者的多处表述进行总结,得出,之于一个组织或者组织中的个人,我所理解的哲学,就是自身向外的行为准则以及对内反躬自省持续成长的方式。《第五项修炼》就是围绕一个组织及组织中的个体,沿着领导力变革这条主线,以学习为主要进路,摆脱学习障碍,通过终生学习,对心智模式进行反思,实现自我超越的实践。作者非常强调建立在个人身上的集体学习型文化,尤其是深度汇谈的能力——依靠集体智慧生发的新集体智慧,大家学会相互聆听,培养真正的共同思考和共同行动。
《第五项修炼》出版后,在管理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但是后来出现了一个预料之外的现象,就是在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工作中,都使用同样的基本工具和方法,但有些组织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而另外一些却收获甚微。作者进行了实地调查后发现: 领导力的本质不在简单的行动和目标,而在一种更微妙的身心状态,它使领导者与现实有更深层的连通,能够“感知并促生正在呈现的东西”,努力创造活的组织,去滋养人的生命,去丰富自然界的生命。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同的国家、政府或者组织、乃至广大民众,是不是仍然难以超越“反应式解决问题”的模式?我们不仅应该学习如何建设学习型组织,也应该考虑建设学习型社群和学习型社会。所以,再次重温这本满是知性理解和科学智识的管理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观察世界,如何与世界相处应该有新的理解同时,对于人类如何与环境相处,如何应对复杂性突变,也定有裨益。

 

前      言

 

作者在出版此书之前,他写了一封信给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两人一致认为,要回答有关未来的深层问题,必须事先明白两个道理: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人与生俱来的,是激情和固有的内在动机、自重、尊严、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而催毁这些的外力从幼儿园学步的时候就陆续出现了,如万圣节最佳服饰奖、学校的分数、金色五角星等,类似的东西一直持续到大学。在职场,人群、团队,小组被分出等级,位居前列的获得奖励,落在后面的受到惩罚。目标管理、配额、奖金、商业计划,这些加在一起,一步步地加深这种损害——

一种尚未得知也不可得知的损害。

[if !supportLists]第二,[endif]人们的习惯在是社会组织生活中的经历中形成,因而最深刻地影响了人们思考问题和处世为人的方式方法,使之根深蒂固,所以,改变流行的管理体系的是前提是改变我们流行的教育体系。
                  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核心竞争力)

 

层次



类别

第1项修炼 第2项修炼 第3项修炼 第4项修炼 第5项修炼

自我超越 心智模式 建立共同愿景 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

精神实质 生存状态;生成力;连通感热爱真相;开放性意向共通性;伙伴关系集体智能;协同校正整体论;内在互通性

原则理念 愿景;创造性张力与情感张力;潜意识声称的理论和实行的理论;推断之梯;探寻与宣扬的平衡作为“全愿图”的共同愿景;承诺投入与顺从意义的流动;深度汇谈与商讨的结合;习惯性防卫结构影响行为;政策行为;杠杆作用

实践演练 澄清个人愿景;保持创造性张力(关注愿景的结果,看清事实);作出选择区分“数据”与基于数据的抽象结论;测试假设;左手栏形成愿景的过程;分享个人愿景;聆听他人;允许自由选择;承认现实悬挂假设,作为同事,浮现自己的防卫心态;实习演练系统基本模式;模拟演练
学习型组织=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对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从长远来看,你的组织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比对手更好更快的学习能力。所以,作者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组织。 就学习型组织建设,作者提出了五个核心竞争能力。

第一项是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一种人格特质,自我超越能力强的人,能够始终如一为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关心的成果而努力。自我超越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持续集中我们的能量,增强我们的毅力的过程,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东西方精神传统相互融合的产物,作者说,刚进公司的的时候,人人都聪明伶俐,并渴望做出突出成绩,而当这些人到30岁时,却只有少数几个人进入了职场快速通道,其余就在周末花自己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了,他们没了信念,也没了使命感动,职业生涯开始时的激情也消失了。 只有少得令人吃惊的成年人能够严谨地努力实践自我超越的修炼,形成一种特殊的精神品格。
第二项是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是图像、画面或者形象。

作者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待人接物的习惯路径是常年累月形成的,这种形成过程常常是无意识的,自己觉察不到的,无论是一个组织还是个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心智模式坚固程度超乎你想象。这就是 为什么我们身边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创新的战略规划常常落地难,为什么?因为它们遇到了强有力的、隐蔽的心智模式的抵触。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如何显现并挑战我们的心智模式。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先从省视自己开始——学习如何把我们内心的、有关世界的图像披露出来,让它们浮出水面,并严格仔细地进行审查。

学习的修炼还包括富于学习性的交流沟通,把对“对方好奇的探寻”与对自己想法的宣扬相结合,有效表达自己思想的同时,也开放自己的思想,以接受他人的影响。
第三项是共同愿景。 一个组织中如果没有全体成员深度分享的共同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很难想象这个组织能够保持其在某种程度上的伟大称谓。很多时候,组织的共同愿景仅仅是围绕某个***的个人魅力,或者使大家兴奋一时的某种危机。但是,如果可以挑选,大多数人不仅在危机时刻 会选择一个高尚的目标,在所有时间里都会如此。
第四项是团队学习。 一个工作很投入的管理团队,每个成员的智商都在120以上,为什么集体智商只有63?团队学习修炼就是针对这个悖论。集体智能能够超越每个成员,协同行动能力是团队学习的终极目标。团队学习修炼要从深度汇谈开始,在谈话中尝试如何辨别团队中那些比如自我防卫的习惯模式等妨害学习的交往模式,放弃假设和成见,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洞悉和领悟。
    第五项是系统思考。 作者在书的开篇从感性的直接入手,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什么是系统思考的基本特征。他说,每一个事件都对其他事件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隐藏在我们视觉观察之外的了,更进一步的解释是,事物之间的更层次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是理性层面的,是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这个就是哲学上的事物的普遍联系观点。在普遍联系观点中,系统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我国古代讲的“三才”共建、万物一体,反映的就是天、地、人之间的基本联系。
就此意义而言,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哲学上启发和引发了系统论,而系统思维则是对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思维工具。系统思维来系统科学和运筹学,在系统工程中获得了丰富的实践内容,所以说,系统思考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水平上的思维方法,这本书是建立在作者最初的航天物理学科基础之上的,这也是这本书与其他管理学书籍相比更胜一筹之处。
笔者在将本书作者的对系统思考的认识进行整理后,结合我本人在工作的学习中的一些体会,界定了系统思考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系统思考是从机械还原论到整体生成论,从专注个别事件到洞悉系统的潜在结构,从线性思考走向环形思考,从局限于本位到关照全局的一种具有现代自然科学精神的思考方式。

系统思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结构性原则体现的是系统中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要素间按照一定的比例、一定的排列组合秩序、一定的结合方式等。

层次性原则体现的系统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认识和研究事物,不仅要揭示系统的内在层次,发现不同层次上的运动规律,而且要特别研究和发现其不同层次上的特殊属性和特殊规律。在组织管理的实践中,系统思维的层次性原则,重在研究管理层次的设置问题,必须使每一个管理层级的设置都有自己独特功能,这种功能是其他管理层次不能取代的,否则会造成管理效率下降和人浮于事。书中作者提到,当我们试图“考虑大局”的时候,我们总要在脑子里重新组装那些拆分出来的部件,就好比试图通过重新拼接起来的碎镜子来观察真实的映象,这个就是系统思维里人们常犯的最大的错误,是简化还原论。

开放性原则体现的是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不断进行能量信息传传递与交换的关系,系统只有是开放的,才可能不断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实现系统优化。

在哲学中,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共同组成战略思维。
把五项修炼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系统思考可以整合其他修炼工具,把它们融入一个条理清晰一致的”理论+实际”的体系。因此,作者把系统思考作为学习型组织的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可以使我们理解学习型组织的最微妙之处,而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就是这种由系统思考促动的心灵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第一,由把自己看成与世界相互分立,转变为与世界相互联系;

第二,从把问题看成是由外部的其他人或者其他因素造成的,转变为认清我们自己的行动导致了我们所面对的问题。

系统思维中心灵的转变过程,就是学习型组织富于创造力和生成力的过程,目前我们的学习其实只是接受信息,接受信息和真正的学习,只有遥远的间接的关联。

心灵转变后的真正的学习,必须实现四个目标:

一是通过学习我们得以再造我们自身。

二是通过学习我们开发自身能力,去做从前不能做的事。

三是通过学习我们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我们与世界的关联。

四是通过学习拓展我们的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生命的成长和生发过程的一部分。
系统思考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解决复杂系统问题时的主要对策,系统思考的目的是在新的思考方法基础上的新型作为。系统思考提倡从微小的、具有代表性的多个行动着眼观察与改进,如果选对地方,有时会带来可观的、可持续的改善。系统思考学者把这个叫做杠杆作用。

杠杆作用是作者的一种比喻,我的理解是跟我们常说的四两拨千金意思大体差不多,系统思考的杠杆作用,是指放弃机械思维和线性思考问题的方法,而是更关注事物的非线性,紧扣微妙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展开,包括组织决策程序、个人情感和习惯等。找到系统问题的杠杆作用点,是最省力的方法,这也是一种比喻,是相对于不找这种作用点说的。因为找到这种作用点本身可能就是个艰难学习修炼的过程,而且使这样的作用点往往又涉及改变固有思维和行为习惯,甚至基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绝非易事。
                  关键节点:系统思维与自我超越

 

在人类科学史上,系统思考首次使理性与直觉融合成为最佳的思考方式。

自我超越的过程的变化是微妙的,是逐渐实现理性与直觉结合的过程。此前,直觉被正统管理学界忽视了几十年以后,近来又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承认。如今有大量研究表明,经验丰富的经理人和领导者都越来越依赖直觉,而不是靠直觉的类推和比较。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在注重看得见摸得着的,很容易测量的绩效指标时,却冥冥之中掩盖了更深层的问题,甚至还可能在加剧了这些问题。但是为什么?却无法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进一步了解背后的系统结构,是系统思考的优势,

它通过实现理性和直觉的协同,解释了许多直觉问题,重新融合了理性和直觉。

无论是一个领导者还是一个组织,自我超越水平高的人,都不会刻意地融合理性和直觉,最佳方式应该是一种自然的融合。而系统思考是融合理性和直觉的钥匙,可以对复杂系统进行非线性的多维立体的把握。
系统思考引领着我们站在现代科学的基石上重新看世界,系统思考是从20世纪发展起来的现代物理学、社会科学、工程设计学等多种学科中逐步提炼出来的。它是立足整体来观察分析的一个思考框架,用它来观察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方式,而不是各个分立的东西;用它来观察事业的发展演变趋势,而不是静态的“快照”。 今天,系统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复杂局面对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系统思考修炼的实质是心灵的转变:

要能够看清各各种相互关联结构,而不是线性的因果链。

要能够看清各种变化的过程模式,而不是静态的“快照图像”。
系统思考内化后的路径为:正反馈、负反馈和延迟。

第一个基本要素是正反馈和负反馈,可以发现微小变化是如何增长的。我们常见的现象是滚雪球效应、流行效应、良性循环,还有特别场合的一些说法: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负反馈是发现稳定因素和抵制的来源的,负反馈系统是寻求稳定的系统,如果系统的目标是你所认同的,你会很高兴,如果不是,你就会发现你所有的改革努力都遇到了阻碍——直到你改变目标,或者削弱系统的作用。

好消息和坏消息的正反馈环路都有如此大的加速度,这种限制因素也是一种负反馈——它是继正反馈之后,系统思考的第二个基本要素——反馈环路。当你身处正反馈系统中,可也许就是看不见,很小的行动如何被放大,带来很大的结果——或好或者坏的结果。而看清这个系统,往往就能让你影响其走向。在不想看到的方向上发生一个小动作,就会引起不断加剧的恶性循环。正反馈并非一定都是坏事,也有良性循坏,即在想看到的方向上不断增强的过程。
   第三个基本要素是延迟,系统似乎有自己的主见。这在延迟上反映得到最明显。延迟就是在行动和结果之间的间断和空隙。它可以让你行动过火,搞得适得其反,但如果你能够辩认并应对它,它又能给你带来积极的效果。在人类社会系统中,行动和结果之间的延迟到无处不在。我们把资源投入到新项目中,几年又后才能得出期望的结果。但是,延迟常常不被人理解,进而产生稳定局面。
当某个变量的作用需要经历时间来影响另一件变量的时候,延迟就出现了,几乎所有反馈过程中都有某种延迟,但却不被人注意,也不被人很好地理解。系统观点总是倾向于长期的视角,这就是为什么延迟和反馈环路会如此重要,短期来看,你往往可以忽视这些东西,它们在眼下似乎微不足道,但是长期来看,就会回来找你的麻烦。正反馈、负反馈和延迟都很简单,作为系统基本模式的积木块,它们得以实现自身价值。
系统思维:既见树木也见森林。我们都知道那个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寓言。不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在“退一步站”的时候,仍然只看到许多个别的树木。而且,我们还会挑出一两棵我们认为最看好的树,仍然全神贯注在它们身上,为它们而倾注全部的变革努力。
开发出”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从宏观长远与微观细节这两方面看清信息的结构模式,只有两者都看清,才能有效地应对复杂性变革的挑战。当今世界不断增加的复杂性让许多***感动到,他们缺乏自己需要的信息来进行有效的工作。实际上,***面对的根本“信息问题”,不是信息太少,而是太多。我们最要的是用什么办法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要关注什么变量,不关注什么变量---而且要有办法在团队和集体中发展共识。
系统思维的艺术实际上还在于看清细节复杂性背后的、能生发变化和产生变革的结构模式。系统思考不是忽视细节复杂性,而是将复杂的细节组织起来,使它变成一种连贯的经历的故事,成为揭示问题的起因和持久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项修炼和第六项修炼:系统思考与复杂性思考

 

系统思考是建立在“老三论”基础上的。一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共同构成了系统理论,系统理论的目的是解决复杂性系统和复杂性问题。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通信、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系统理论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下有了新的发展,在原有“老三论”基础上,生发出了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三门新分支,它们虽然时间不长,却已是系统科学领域中年少有为的新成员,是现代科学思考的新方法。“新三论”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形成了复杂性思考。
复杂性思考重点研究结构复杂性、边界复杂性和运动复杂性,从自组织理论出发,沿着“自组织——依赖环境的——组织的”探索路径,坚持两重性原则、循环原则和全息原则来研究思考复杂事物的一种现代科学的思维办法。

复杂性思考重点分析解决事物演变过程中的不连续性问题。各组成部分之间以独立方式存在,相互间为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其中,这种相互作用的形式呈线性和非线性交互运动特征,随时可能产生突变行为,形成“突变现象”。

复杂性思考重在解决事物演变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不确定性是复杂事物变化中的基本特征,着重观察这种不确定性表现是否发生、发生的时间地点是滞存在不确定性,同发生后的结果是否也存在不确定性的可能。

复杂性思考重在解决事物演变过程中的不可分离性(不可还原性)问题。客观世界没有简单的事物,只有被人简单化的事物,基于混沌原理,事物的复杂多样性表现为物理状态之间的界限不再分明,事物的因果关系也变得不再明确,所以不可分离原则认为事物是无法还原的,不可分离的,不能简单拆分的。

复杂性思维是一种多元集成思维,它把传统科学排除的动态性、无序性、个体性等因素纳入进来,在接纳系统思考同时,就其非经典研究的内容:不确定性、动态进化性和互补性与系统思考进行通盘思考,强调一个中心和多个中心、无中心同时存在,有序性和无序性同时存在,混沌状态和可控状态同时存在。利用复杂性思考指导实践,一般会通过重逻辑和非逻辑的原则,为复杂型组织系统提供解决方案。

在充分掌握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学习复杂性思考,是当前科技进步背景下,一个***或者学习型组织实现自我成长新的进阶或者超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5045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 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