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做的物联网系统叫什么?

华为做的物联网系统叫什么?,第1张

物联网的概念是物物相联,通过各种技术,如RFID,无线传感等来实现物品信息识别,通过软件平台将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就实现了物联网应用系统。也可以通过这个地址>

任正非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目前华为至少有 700 名数学家、800 多名物理学家、120 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以及六万多名工程师,这是华为近些年来快速发展的攻坚力量。 那么,华为作为一名企业,真的有那么多数学家、科学家吗?甚至有人说,华为的科研力量已经比清华北大、中科院等985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强大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这篇文章,站长就简单聊聊华为的科研力量。

华为的科研力量

01 华为的科研设施

和中科院一样,华为有遍布北京、上海、西安、南京和武汉等地的各大研究所,这些研究所的定位不同,负责的产品线也不一样:

南京研究所: 专注于业务软件,数据通信两大领域的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的研发。

上海研究所: 无线网络设备,终端旗舰智能手机,海思移动芯片产品和新能源业务。

杭州研究所: 智能摄像机、以及网络云研发。

北京研究所: 聚焦数据通信金属的研发。

武汉研究所: 背靠中国光谷,专注于光容量研发和终端研发。

西安研究所: 云计算,大数据,无线网络,固定网络,手机手表手链等领域。

成都研究所 :存储研发,无线二次研发,传输研发。

除了国内各大研究所外,华为还在 德国、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俄罗斯莫斯科、日本、加拿大和土耳其 等国家建立了8个境外研究所,主要依托当地的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

比如, 俄罗斯 在无线射频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华为早在1999年就在俄罗斯设立了数学研究所,吸引顶尖的俄罗斯数学家来参与华为的基础性研发。

2001年,华为在 硅谷和达拉斯 设立了两个研究所,因为美国是CDMA、数据通信和云计算的发源地。

随后,华为在 瑞典斯德哥尔摩 设立了3G技术研究所,因为瑞典是3G技术的发源地,这里的爱立信是3G技术的领导者。

此外,华为在 德国慕尼黑 的研究所现在已经拥有将近400名专家,研发团队本地化率达到了80%。

华为除了上述研究所外,还有一个直属总部的实验室——2012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主要面向的是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的研究,比如新一代通信、云计算、音频视频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2012实验室以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命名,比如 香农实验室,高斯实验室、谢尔德实验室、欧拉实验室、图灵实验室 等。

02 华为的科研人员

截至2019年底,华为的全球员工总数高达194万人,其中科研人员约有96万人,占总人数的49%。

而在这96万明研发人员中,包括 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以及六七万名工程师。

如此庞大的研发人员力量,比中科院的科研人员数量还要多(不过说实话,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博士占比更高)。

截至2015年12月31日, 华为加入了300多个标准组织/产业联盟/开源社区, 担任超过280个重要职位, 在IEEE- SA、ETSI、WFA、TMF、OpenStack、Linaro、OASIS和CCSA等组织担任董事会成员。2014年提交标准提案超过4800篇,2015年提交提案超过5400 篇,累计提交提案43000余篇。

03 华为的研发投入

作为一个 科技 型企业,华为每年投入研发费用的 20%~30% 用于基础科学研究,去年有近 900 亿人民投入了研发,早就进入了研发开支世界前十的行列。

按照20%的基础研发占比来计算,意味着华为每年将有200亿左右的费用投入基础科学研究。

那么现在200亿左右的基础科学研究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下表是2017年国内大学科研经费的排名情况:

是的! 这个200亿元超过了国内科研经费TOP5大学的总和!

华为为什么要关注基础科学研究?

关于华为要招聘顶尖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原因,任正非在一次采访中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华为目前在通信领域已经超越了老牌公司,走在了最前面,按照任正非的话说就是已经进入了“无人区”。

而在这一阶段,通信技术要想在向前进一步,就要在数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上下功夫,而不是局限于现有的理论进行缝缝补补。

而现在无论是国内高校还是国外高校,在这一领域都还没有可以直接拿来用的理论,所以华为只能招聘数学家自己去研究。

上面一图是华为任正非总裁接见了Polar码的发现者Erdal Arikan教授,并给他颁奖。

华为真的能比肩中科院和清北院校吗?

很多人认为,华为无论是在基础科学的资金投入、科研人员投入还是实验室数量上都颇具规模,甚至有人认为,华为的科研力量已经超过了中科院和清北一票高校,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科学驿站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华为作为一个公司,盈利是企业的基本目标,而基础科学研究并不像工程研究一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反哺工业设计,带来可预期的利润。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学,它们的研究成果可能要经过上百年的时间才能验证,而等到可以应用于产品,则又要经过上百年时间,能花这么上百年时间进行持续投入而不求利润回报的,只能是以财政作为支撑的科研院所。

这也就决定了华为任正非所说的数百名数学家也好,物理学家也好,绝大多数是工程应用型人才,重点在于帮助企业解决一些研发难题。而中科院的数学家则是进行理论研究和 探索 ,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正如数学家 丘成桐 质疑华为有700名数学家的真实性一样,任正非所说的数学家应该只能算数学工程师,而不是真正的数学家。

所以,华为的研发能力是很强,但在理论研究方面,与中科院及清北高校相比还是逊色不少的,而我们目前最应该做好的,就是让像华为一样优秀的 科技 企业与科研院所通力合作,真正做到“产-学-研”的融合。

谢谢您的问题。华为有很多数学家、物理学家,说明任正非极其看重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作用。

我们普遍认为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都应该在大学课堂,研究所;而在企业,似乎难以理解。而在华为,至少有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各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

华为,感觉就是“企业大学”,因为在华为18万的员工中,有8万研发人员,而在公司占比45%左右,而在十年的投入研发费用超过了3940亿元,可以说华为的研发从来没有停过。而,华为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等等,其实都是为了让华为能够在竞争中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我们知道在1月24日,华为发布了5G基站芯片,天罡。而截止到24日,华为已经在世界签订了30份合同,出售了25万个基站。可以说华为的5G成果,是华为在这些年的沉淀而获得。任正非可以骄傲的对媒体说:全世界能把微波和5G同时做好的,只有华为。

其实,华为注重对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的注重,更说明了华为对于研发的投入,而华为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成就,它是是 科技 深耕,花大时间投入的结果,而重视教育就是一个企业能够长久深耕必须要坚持的内容。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华为是全球第一大通信制造业公司,一些通信方面的技术,华为的研发已经进入了无人区,需要更多的基础科学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华为有这么多基础领域的科学家的原因。

说到华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就不得不提一下,曾经的通信业里的圣殿--贝尔实验室。

在通信业里,曾经有一个实验室,被称为通信业里的圣殿,那就是AT&T旗下的贝尔实验室。

贝尔实验室,是商业科研的顶峰,它曾经的地位,可以说是全部的通信业研发人员向往的圣地。

美国贝尔实验,是晶体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数字交换机、移动通信网络、数字计算机、通信卫星、长途电话网络、有声、立体声等多个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发明的发源地。

同时,计算机行业的UNIX和C语音也是出自贝尔实验室。

贝尔实验室一共获得了8次诺贝尔奖,其中7次是物理学奖,1次是化学奖。

无线天文学的发源地也是贝尔实验室。

通信业里比较公认的美国通信业的衰落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原因,就是AT&T被拆分,而导致贝尔实验室研发资金不足,从此才开始了美国通信业失去了把持通信业发展方向的能力。

足够的利润足以支撑华为投入巨大的资金进行研发,而研发投入也是华为可以保持行业领先的关键。

华为是全球第一大通信制造业企业,在全球的通信业里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在多个涉及通信业的领域之中,华为都保持着全球领先的水平。

在当下最热门的5G领域,华为也保持着全球第一大的标准必要专利所有者的地位,这也是华为持续投入研发的结果。

而通信业的研发,是离不开数学、物理这些基础的理论的,数学和物理是通信业的基础。

而化学则是一次材料学的基础,对于华为的产品的性能也可以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也让华为的产品的适应性更强大,现在华为的产品可以遍布全球,也有化学家的努力在里边。

总而言之,华为有着很高的利润,可以养的起很多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化学家,而这些科学家的研发,也可以反哺华为,使得华为保持着通信业里的领先地位,这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共赢。

华为能有今天的伟大成就并非一朝一夕得来的,历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创始人任正非身患癌症、糖尿病等几种疾病,企业差点被自己培养的接班人、任正非最为器重的干儿子李一男打垮!任正非不止一次的想自杀,2003年华为卖身摩托罗拉的协议都签好了,摩托罗拉后来反悔了,华为诠释了一句名言:所有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

华为很多年前年前就开始大规模投入研发了!华为真的是把欧美人喝咖啡、度假的时间用来埋头研发!多年的艰苦研发、从别人看不上眼的基础数学、基础物理、化学、算法、统计学开始孜孜不倦,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形成大量专利技术的积累,才有今天的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华为拥有相当牛逼的、独一无二的财散人聚的利益分配机制,配合永远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佛挡杀佛、神挡杀神的凶猛的狼性文化,加上高薪水、巨额研发费用、巨额收入、高瞻远瞩的超前眼光、敏锐的市场嗅觉、划时代的企业战略、提前布局未来,企业竞争力达到了恐怖级别!

华为擅长整合全球最好的资源,这点也很厉害!华为聘请了世界生产管理最牛逼的丰田退休高管做精益生产顾问,述职制度是挖微软高管来搞的,高薪聘请了不少俄罗斯的世界顶级数学家!财务顾问是鼎鼎大名的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

华为不仅仅手机、芯片、电信设备牛逼,华为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新ICT领域持续创新,数据中心、企业园区、智简网络、全闪存、eLTE和企业通信方案在政府、能源、交通、金融、制造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一个华为,带动了中国极其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一起发展壮大!华为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累计向国家上交的税收超过10000亿!

华为对中国的贡献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相提并论!华为才是真正的最牛逼高 科技 公司,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倒下了,分分钟就会有公司取代,华为如果倒下了,没有任何公司可以取代!华为与苹果、高通等公司的竞争就是中国与美国的竞争!华为败,则中国败,华为胜则中国胜!支持华为!!

也感觉到了华为各类科学家或基础科研人员多,故参与作答,谢谢!

1 两个大不同

(1)基础科研队伍

各类基础科研人员多,明显多于不少其他中国 科技 企业,在华为里,围绕着通信主业,置身科研领域前端,与其他科研人员构成了1个实际存在的科研院,又共同与非科研人员组成了1个企业。

各类基础科研作用大,明显大于不少其他中国 科技 企业,有共知的成果和其转化应用为证。

(2)整体 科技 实力

正是由于科研院的存在和作用,特别是由于有基础科研作深层的支撑,华为才成为了1家货真价实且又底蕴深厚、领先世界的高 科技 公司,才能够在1个世界高 科技 最强的国家限制之际,实时亮出高 科技 的备胎,还不止一个。

而之所以被限制,正是因为之前亮出了早就转正的更先进技术和更高端产品。

华为,远不止与几个世界高 科技 巨头企业在作对决!

查查中国 历史 ,有没有出过这样大不相同的企业?

2 两个很相同

史上、当下,也有在总体人员构成、基本运行模式上与华为相同,进而技术先进、产品高端的中国 科技 企业或集团公司,只是一直少。

世界上则多,如空客、波音、洛克希德、高通、苹果、三星。

但是,无论中外,都还没有作为1家企业被最强1国那般地限制以及被多个强国围堵过,华为被限制和围堵后才崭露头角,凸显出前面的两大不同。

3 最主要原因

(1)与华为相同的

华为与一些中国 科技 企业有上边的两个很相同,怎么看?

概而言之,应该说都与远见卓识没多大关联,华为与相同的中国 科技 企业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就是为什么要组成科研、制造以及销售三结合、全链条的企业集团。

对具体道理这里就不用说了,局外人也普遍清楚。

(2)与华为不同的

不少 科技 和高 科技 的民企与国企,即使创立总年头比华为长很多、队伍总规模比华为大很多, 科技 尤其高 科技 的实力和贡献也根本比不过华为。

主要原因是什么?

对基础科研,口头说重要、实际作次要以至不要,于是,对基础科研人员也是这样,置于边缘,甚至闲置,更不予激励,以至连待遇都不及其他科研人员的。

对建立基础科研队伍、进行基础科研的目的很清楚,对基础科学及其综合与现代科学和髙 科技 的关系也都明白,只是,都没有实际地落实,或没有较好地落地。

华为是企业,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呢?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它需要的是盈利,而不是基础的研究,但是华为明显不同,更加注重基础学科的作用,这就是华为的伟大之处,能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到没有到来的一些事情。

我们都知道,一家高 科技 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人才的,而华为的发展则是因为全球的人才汇聚到了华为,对于硬件和算法这个非常具有难度的问题来说,算法一直是华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为什么华为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坚持发展算法,发展基础学科的根本原因了。


而且在前段时间,华为总裁任正非在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就说过,人类 社会 进步的道路,是基于基础的学科的,这里面包括的范围很广的,比如说物理,化学,数学,这些都是最为基本的基础学科。

华为任正非最近在接受中央台采访时说,华为有700多数学家、800多物理学家、120多个化学家。华为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基础学科的科学家呢?这确实让很多人感觉到震惊和纳闷!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基础学科的科学家都是在大学、研究所做教学、研究工作,企业里最多就是一些搞应用 科技 的工程师。但想不到华为公司有那么多基础学科里的科学家!这在我国民营企业里确实是很少见的。但这个情况在欧美一些跨国公司里并不少见。

企业虽然是以做产品为目的,但作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要想作技术的领导者和创新者,就必然会遇到一些 科技 难题需要自己突破,而真正的发明创造都需要基础学科知识的支持。应用技术都是建立在基础学科的研究基础上的。如果企业遇到基础学科上问题都向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求助,不仅效率低,而且因此而形成的专利技术产权也难以界定。华为立志做通讯行业里的创新先锋,面临美国的技术封锁和打压,必须立足自己解决 科技 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难题。例如要解决网络大数据的作用,就需要数学和统计学方面的专家支持;要解决手机和机站硬件设施的一些质量问题,就可能用到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特别是一些通讯领域新材料的应用,更需要大量的化学家的支持。

因此,只要你想成为某个领域里的开拓者和领导者,招收一定数量的基础学科领域的科学家是非常必要的。愿我们有更多像华为这样的企业,胸怀大志,广纳贤达,成为世界上更多行业的领导者。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不是一个梦!

任正非表示:华为至少有 700 名数学家、800 多名物理学家、120 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各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

华为这样的配置,是因为前沿的技术研究,需要学术的推动!

你要知道,华为的技术在通讯领域上已经是全球顶尖的了了,尤其是通讯设备商中,华为的实力是最强的。

这就意味着一个问题,你是在最前沿了,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人可以教你了。只能靠你自己去研发,自己摸索。

所以华为需要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等专家去研究基础学科,研究最新的结果,并且把需要基础的研究员把成果转化为商业机会。

这也是任正非重视基础研究的原因,因为我们很多技术都在基础学科上演变过来的,演变总有尽头,如果基础研究和基础学科不突破的话,这是没有办法再在技术上进行突破的。

所以,华为需要这么多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等专家去研究。

华为任正非在接受“ 面对面 ”专访的时候,专门解答了这个问题。

华为不仅仅在人员构成上偏向于研发,并且每年研发的经费也在逐年递增,2018年的研发费用已经高达千亿元。正因如此, 科技 研发给华为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动机,即便在美国的封锁打压之下,华为依然可以稳步的向前发展。

科研是华为的发展基石,立足之本,一起来看看任正非是如何说的吧!

任正非对于华为拥有众多科学家的看法

任正非在“面对面”专访时谈到,华为公司有700多个数学家、800多个物理学家、120多个化学家,还有六千多为专门在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工程师。那么,华为为何要储备如此多的科学家呢?

任正非认为正常的研发顺序应该是由科研机构、大学高校提供理论依据之后,交给企业、公司去进行实践,开发出最终的产品。但是,华为发展速度较快,科研机构以及高校研发的速度相对滞后,华为只能够通过自身来进行理论研究。

华为对于人才的重视

华为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公司的重要性,2019年华为将会从全世界招聘20至30名天才少年,2020年预计将会从世界招聘200至300名。前不久华为就已经招聘到了八位天才少年,年薪基本在百万之上,可见华为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

华为的人才并非是纯粹的理论学者

丘成桐认为华为公司的700名数学家并不符合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家,只能够是通过数学来解决工程问题的数学工程师。当然,这里存在着对于数学家定义的不同理解。能够看出华为的人才并非是纯粹的理论学者,而是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工程应用的应用型人才。

无论如何,华为能够实现高速发展与这些科学家密不可分,与华为重视人才的战略密不可分,与华为高额的研发投入密不可分。

关于华为拥有众多科学家的事情,您怎么看?

1月11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现场,原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以华为物联网解决方案副总裁、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战略官的身份出席参会。

在大会上,郑刚表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的定位,是作为未来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负责的主要部门,并提供智能汽车的ICT部件和解决方案成为面向汽车的增量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部件供应商。

解读:今年51岁的郑刚是汽车产业领域的老兵。其在北汽集团有近20年的工作经历。

公开资料显示,郑刚于2001年4月进入北汽福田,历任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品牌与公关总监等职务。2009年,郑刚前往北汽集团,历任集团办公室(党办)主任、行政事务与品牌总监等职务。2014年1月,郑刚成为北汽新能源第三任总经理。直到2019年1月,郑刚一直担任北汽新能源总经理。

郑刚执掌北汽新能源的5年,也是中国新能源市场以及北汽新能源快速增长的5年。2018年,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达到158万辆,连续6年成为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在2018年9月27日,完成借壳的北汽新能源登陆A股市场,成为国内新能源整车第一股,证券简称“北汽蓝谷”。

但是在2019年2月,郑刚主动提出因个人原因从北汽集团离职。

从北汽离职后的郑刚曾对媒体解释道,“在高速变化的今天,要想真正理清未来10年的职业发展方向,还是很有挑战,并且是需要时间的。对我来说,在北汽一个地方已经工作了近20年,多花一点时间看清楚下一个10年的方向,还是很有必要的。”

离职后,郑刚曾短暂加入铁牛集团(众泰汽车控股股东),但是只担任董事长的特别顾问,并不参加公司具体的管理工作。

2019年11月,有媒体曝出郑刚已经正式加入华为,并担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副总裁,但是郑刚本人以及华为方面并没有公开回应。

此次电动百人会上,郑刚首次以华为物联网解决方案副总裁、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战略官的身份出席参会,参与了“互联网+”时代下零部件企业的转型与升级对话。

郑刚决定加入华为,说明其认可华为符合其心中汽车产业下一个10年的方向。

华为虽然一再强调不造车,但是华为正不断在智能汽车领域投资加码,并将汽车业务重要性升级。2019年5月,华为公司正式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BU),成为集团下五大事业部之一。目前,华为正以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身份不断扩大对外合作。

郑刚在车企有丰富的工作履历,并曾长期作为一把手执掌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郑刚加盟华为,能够给华为带来汽车产业资深的行业经验和战略视角,其在华为担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战略官,将为华为的汽车业务制定战略方向。在对外和车企的合作方面,郑刚的资历和经验,也有助于华为推进和车企的合作。

华为正通过吸收传统车企中的高端人才,加强其对汽车产业的理解和布局。华为虽然目前声称不造车,但并不代表华为放弃打造自研自制汽车的能力,也不代表未来一定不会造车。

在汽车智能化变革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信息科技公司“跨界”加入汽车产业,作为代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科技公司,其技术和待遇优势,将会吸引更多的传统汽车人才加入其中。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5063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 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