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无处不在的联接
联接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类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基石。网络联接将成为无处不在的自然存在,网络主动感知变化和需求,智能、随需、无缝、安全地联接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随着5G到来,新的联接版图正在打开。
无所不及的智能
AI驱动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已经到来, AI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将无所不及。智能将注入各行各业、以及各种产品解决方案,深刻改变业务运作过程和价值创造模式,并通过构筑网络韧性,保障关键业务及数据安全。
个性化体验
企业基于AI、云、大数据,深刻洞察客户需求、敏捷创新,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产业通过整合协同推动规模化创新。个性化体验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特权,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尊重,潜能充分释放。
数字平台
人类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数字化浪潮。政府、企业将因数字化、智能化而变得敏捷、高效、生机勃勃。开放、灵活、易用、安全的数字平台,将成为实现整个社会数字化的基石和土壤,激发行业创新和产业升级。
无处不在的联接
人类将进入万物感知、万物联接的智能世界,而联接是智能世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华为努力联接未联接的人、家庭和组织,促进宽带和超宽联接的普及,并推动联接智能化,实现网随人动、网随物动,并支持不同带宽、时延的需求,实现用户期待的一致性和以人为本的业务体验。我们围绕个人、家庭和组织三大场景,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的万物互联,聚焦用户体验需求,实现联接智能化,网络主动感知变化和需求,智能、随需、无缝、安全地联接个人、家庭和组织。
为此,我们积极创新,凭借WiFi、Copper、Fiber、Cable、Microwave、Small Cell、3G/4G/5G、IoT等领先的联接技术,支持任意媒介、任意场景的联接;并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围绕个人、家庭和组织的智能联接解决方案,包括SmartWiFi 、HiLink、OceanConnect、SoftCOM AI等。
无所不及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种通用技术,其触发的产业变革,将涉及所有行业,甚至彻底颠覆某些行业。人工智能还将改变每一个组织,提升组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人工智能也会给每个家庭、每个人带来创新的体验。而这种改变才刚刚开始。智能将渗透到方方面面、无所不及。各行各业、各种产品解决方案,以及各种组织运作和业务流程,都将注入智能,深刻改变其运行过程和价值创造模式。数据、算力和算法所驱动的人工智能将成为数字世界价值创造的引擎。根据华为GIV预测 ,到2025年,全球个人智能助理普及率达90%,智能服务机器人将步入14%的家庭,企业对AI的采用率将达86%。
然而,我们也看到由于算法效率、算力获取、应用部署,以及技术和生态协同等方面的制约,人工智能当前仍是昂贵的稀缺。
华为全栈全场景的AI解决方案,正在从理念到战略、从芯片到应用、从面向消费者(HiAI),到面向企业(华为云EI)、以及面向运营商的自动驾驶网络(SoftCOM AI),从技术到商业和生态,一步一个脚印地来实现无所不及的智能。
个性化体验
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在加速深度融合,规模复制的工业化生产,迈向规模定制的个性化体验,不断催生企业创新、推动生态协同和更丰富的个人体验。
未来的智能终端都将可以实时在线、自然交互、懂你所需、服务直达。基于云端、网络和终端芯片的无缝协同,更多沉睡的终端将被唤醒,从即插即用走向即插即慧。华为GIV预测,2025年,个人智能终端数将达400亿,20%的人将拥有10个以上的智能终端;企业对数据的利用率将达到80%;同时,86%的企业将应用人工智能,AR/VR等应用将达44亿,激发个人、家庭以及组织的创新。
华为基于智能终端在硬件、软件上结构化、标准化的特性趋势,通过联接、视觉、听觉、触觉、感知,以及语言和大脑能力的模块化组合,就像搭建积木一样灵活便利地部署智能终端,让人类的数字感知超越物理世界的局限。企业能够基于AI、云等新技术,深刻洞察客户需求、敏捷创新,提供更加客户化的体验;产业通过整合协同推动规模化创新。
数字平台
随着在个人和消费数据基础上,视频数据和工业数据的不断加入,越来越多源、多形式,并相对孤立的数据需要数字平台来整合、拉通。同时,伴随云、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新技术的驾驭和整合成为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共同挑战。企业需要在战略、组织、流程、营销、服务、产品生产、研发等方面调整适应变化。强大的数字平台将帮助企业整合驾驭新的技术,快速迭代,敏捷业务创新,应对新的竞争和变化。
数字平台是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核心引擎。组织的办公楼、厂房、生产线、水电设施是组织运营所必须的物理平台,信息技术的出现,使组织实现了对物理平台的高效管理,提高了组织运营的效率,即数字化。同时,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改变了组织的运营方式,创建新的业务模式,这一过程即数字化转型。这些IT系统及相应的运营方法构成了组织的数字平台。
华为联合生态伙伴,提供领先创新的数字平台解决方案,以及构建数字平台的技术和产品,帮助客户打造开放、灵活、易用、安全的数字平台,使能客户实现数据融合、业务协同与敏捷创新,助力客户数字化转型成功。
燃油车时代,豪华车是什么样?
业界往往会以大排量,豪华配置,顶级用料,品牌历史来一言以蔽之,百万豪车的成功公式已经被固化,然而到了新能源时代,这一格局被直接打破,电机的强大性能,没有了发动机的噪音,豪华的新能源车该有什么样的样子?
每个时代对于豪华的定义不同,起初我们认为进口车是豪华的,因为它们拥有着更为先进的技术;如今,“豪华”二字有了更为细分的定义。它或是造型设计,或是智能驾驶,亦或是材质的运用与安全的顶峰。而全新情感智能电动轿跑SUV阿维塔11诞生后,它又对豪华有了更为全新的诠释。
在阿维塔11身处的35-40万级纯电SUV市场,特斯拉Model Y无疑是销量榜上的领跑者;尽管顶着高端品牌的头衔,但Model Y的豪华质感长期备受诟病。那么,“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究竟有多少的差别?我们一拆便知。
驾乘质感,用料打基础
对于一辆汽车来说,底盘质感是考量豪华属性的重要基准。如果说调校理念和经验功底上的差异尚不易被客观量化,那么底盘结构用料的差异则是肉眼可见的。在中可以看出,阿维塔11的底盘采用了大量铝制材料,例如副车架、前上下摆臂等,据厂家表示相较于Model Y钢质底盘可减重30%,实现更加优异的支撑刚性和更加细腻的滤震表现。车圈老炮儿都知道“簧下一公斤,簧上十公斤”的说法,这便是底盘簧下质量对驾乘品质影响的直观体现。
此外,阿维塔11底盘还少见地采用了双冗余底盘电气架构,双冗余架构的转向电控系统(BD-EPS)配合双冗余架构的制动电控系统(MKC1+HBE),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行车安全,避免出现单点失效导致的助力失效问题。同时,阿维塔11还考虑到了未来的智能化迭代,具备了基于智能驾驶域的高度冗余通讯能力,从而为未来实现升级整车L3及以上级别的智能驾驶奠定了基础。
而相比之下,特斯拉Model Y的底盘架构无论是在冗余安全性上还是在用料含金量上,都没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作为一位精明的商人,马斯克选择把技能点点在了高集成度上。客观来说,高集成的理念和一体化的设计确实代表了前沿的发展方向,但其归根结底是服务于造车成本的优化,并不能给消费者带来直接利益。相反,随高集成度而来的“以换代修”的高维修成本,以及陡然攀升的保险费账单。
NVH的新挑战
对于电动车而言,引擎声的消失意味着风噪、路噪会在听觉感知中被进一步放大,这也为NVH工程师提出了新的难题。
但阿维塔有了更好的应对方式。阿维塔11不仅采用了大面积的座舱隔音声包材料,还在结构层面下足了功夫;铝合金前轮毂包、铝合金顶把、铸铝副车架、铝合金后纵梁都能够以更高的刚性带来了更好的隔振性能,二级隔振悬置结构搭配柔性副车架打造的“低灵敏度车身”,也能将大多数震动和噪音隔绝在座舱之外。
值得一提的是,阿维塔11搭载了国内自研首发的RNC主动降噪技术,对于中高速状态下的隔音降噪有着显著的效果。从拆车中可见,阿维塔的NVH工程师在底盘特定位置布置了振动传感器和麦克风采集路噪数据信息,并在车内针对性地输出降噪声波,从而达到主动降噪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提升车内的静谧性。
RNC主动降噪功能开启后,阿维塔11车内所有位置的40-500Hz路噪全面降低,峰值声压级降低13dB,总声压降低达3dB。
3dB是什么概念? ,媒体曾经测过在120km/h车速下相当于奔驰S(654dB)与日产天籁(684dB)的差别;在40km/h车速下相当于奔驰S(546dB)与别克GL8(572dB)的差别。小小的一个RNC主动降噪功能,让静谧性上升几个级别。
智驾配置,软硬件齐加码
EV想要变SEV,“smart”是核心;而在当下这个时代,车辆的智能化表现在消费者心中的权重,也确实高于木纹、天窗这样的老派“高档配置”。必须得承认,在智能驾驶领域特斯拉确实深有积累,仅仅凭着一套纯视觉的硬件方案就有着不错的使用体验,但想要这套系统的代价却至少需要32万元起步。
相比起来,阿维塔11就“亲民”不少,全系标配的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含3颗激光雷达,6颗毫米波雷达,13颗高清摄像头,12颗超声波雷达共计34颗智驾传感器,还带有一个高性能的计算平台。如此数量级的硬件配备,无疑是行业头部水平了;再考虑到全系标配的“豪爽”,足以看出阿维塔的满满诚意。
正是基于出色越级的硬件水准,阿维塔11拥有360度全覆盖的融合感知能力,并且辅以业界内领先的深度交互博弈算法,阿维塔11在智能驾驶层面具备了比特斯拉更强的高阶智驾能力,同时也更适应中国复杂的道路交通场景。
相比之下,纯视觉技术方案虽然为特斯拉降低了不少成本,但也让它在处理corner case上连连碰壁。正因如此,国内法规限制和技术落地不成熟等多重原因的叠加下,特斯拉并没有把真正的完整版FSD在国内推行。换句话说,即使花64万大洋购买了“FSD”,在本质上其实还是个阉割版。
表面功夫,一眼见高下
说完了底盘机械结构和智能驾驶领域的“黑科技”,接下来的表层内容就是人尽皆知了。Model Y的“毛坯”内饰妇孺皆知,一块大屏直愣愣地杵在光秃秃的中控台上,可以说毫无点缀与渲染。而在配置层面,座椅通风、按摩等在智能电动车上相对基础的舒适性也尽数缺席,令人不得不感叹马斯克“精准犀利”的刀法。
走进阿维塔11的座舱则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Nappa真皮和麂皮材质的大量覆盖,在触觉和视觉上都是一种享受。如果说这些都是新势力的基本 *** 作,那么阿维塔则独具慧心地在方向盘表皮、门板扶手等用户常接触的地方使用了抗菌材质,并配备了紫外线杀菌灯阻断车内的细菌繁殖。在当下“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社会环境中,健康和安全无疑是一种更高维度、更有内涵的豪华。
汽车网评:在电动车时代,“豪华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而阿维塔11有着自己对于豪华的理解和坚持:更优的驾乘质感、舒适静谧的座舱体验、高端的智驾配置,这些都已经跳出了豪华的初级阶段,代表了新能源时代下新的豪华理念。从以上这几个关键点来看,阿维塔11确实在里子和面子上相比Model Y都有着全方位的优势,因此也难怪在豪华感上比价位相近的Model Y领先了一大截。如果用一个词形容阿维塔11,那便是“卷王之王”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网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5月7日晚,历经1年多的等待,极狐与华为强强联合的车型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车型终于上市,新车售价3979-4299万元,相比于目前在售的阿尔法S,阿尔法S全新HI版拥有了更高阶的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在发布会上,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刘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纷纷为极狐站台,两人也在会前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左: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刘宇;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用刘宇和余承东的话来说,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的上市,是极狐家族高阶产品的首秀。而对华为而言,是HI大规模商业化的标志,对智能汽车行业而言,是量产车智能化水平的标杆。
据悉,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在研发过程中,双方工程师合作超过1200天,泛化测试里程超百万公里,并经历两年多、共三轮、近三百种方案的底盘调校,以及各种天气路面的数十万公里的充分测试与验证,在激光雷达的布置、5G天线的集成以及前风挡的优化等众多方面实现技术首创和领先,为行业积累了大量、全新的正向研发经验,在性能、品控、成本等方面,在智能汽车量产应用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并牵动产业供应链能力升级。
与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品牌不同,在问界品牌上,华为拥有更强的主导权,从产品到营销,大多都由华为自身的团队完成。而极狐与华为的合作更像是一次深度“跨界”合作,极狐提供硬件平台架构、负责把控产品品质及后续的营销销售工作,而华为则主导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进行适配,从而达到强强联合的结果。
在这其中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所搭载的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可以带来高速、泊车和城区全场景的极致智能驾驶体验,余承东更是直言这套系统是当前高阶智能驾驶的标杆,业内最强,没有之一。
此外,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搭载华为鸿蒙 *** 作系统,可以与手机、电脑、PAD、智能家电等产品无缝衔接,真正打开“移动生活”的想象空间,让汽车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同时,它通过OTA升级能不断成长、不断增强功能体验。
不仅如此,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还首次搭载750V的高压超充技术,实现187kW的至高功率,10分钟即可补充197km的续航里程,从30%到80%只需要15分钟。
以上种种前沿的技术,都在回应着发布会的主题slogan:两个奋斗者伙伴,一部世界级好车。
当提及销量预期时,刘宇则坦言希望可以“卖到断货”,在当下因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状态下,产能问题已经不再是某个行业的专属困扰,尤其是以芯片、电池等为核心的新能源产品影响更甚,多数车企纷纷减产或停产,这也使得极狐在面对产能的问题时只能用“尽力去抢资源”作为应对措施。
以下为采访实录:
Q:虽然这款车亮相时间比较早,但隔了一年才推出,当时的数据、算力、激光雷达等现在还领先吗?还能不能支持先行者的角色?此外基于城市路况的深度智能驾驶,请您做一下解读。
余承东:去年我们发布这款产品以后,因为疫情和各方面的技术验证,上市的时间就往后延了延。直到一年后,我认为这款车的智能驾驶系统还是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这个系统的硬核能力还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很多企业宣传的AI算力数字更大,但不代表实际情况。我们这款车是能够走向商用的,是智能驾驶武装到牙齿的一个最高规格的车。除了三个激光雷达,再加上毫米波雷达和十几个摄像头,加起来34个传感器,加上400TOPS的算力。我们这款车智能驾驶系统的硬件能力和基础架构能力应该还是当今最强大的。
高阶智能驾驶需要大量的数据、训练、测试、仿真、AI学习,所以需要一个逐步完善、不断的迭代的过程。当消费者拿到这款车,智能驾驶能力只是一个起点,软件版本也在不断迭代,新的软件版本带来的体验将会变得越来越好。就像一个驾驶员一样,刚开始是新手,开的车越多,学习和训练越多,能力就会越来越强,所以需要时间来完善。
我们的智能驾驶也是使用高精地图,目前正在测试和制作,高速公路都可以比较快地搞定,要做城区的高精地图可能需要时间,同时中国的道路也是在不停地改变。我们希望未来通过大量的数据和AI训练能够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未来的机器人、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就像人的眼睛一样,都靠自己判断和学习。智能驾驶车辆越多、路况越复杂、覆盖面就越广,车辆的能力和经验就在积累。作为驾驶员经验是不能分享的,但我们智能驾驶车辆的经验都是可以共享的,随着时间的发展,体验变得越来越好。
应对中国这种复杂的道路,要求安全性、可靠性,要有更多的时间磨炼我们的AI智能驾驶系统。这款车有多种融合感知,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相当于提高了硬件的备份可靠性。即使AI没有识别出来,激光雷达马上就会识别和检测出来。另外,毫米波雷达对静止物体识别是非常难的,但现在我们的毫米波雷达对静止物体也能够识别,虽然识别的分辨率没有那么高,但激光雷达就可以帮助化解。因此我们的硬件能力是融合感知,就是把多种传感器进行融合降低风险,提高安全系数,降低故障率。
总结来说,这款车的智能驾驶能力至少在今年年底之前不会有比我们更强的,包括硬件、感知和算法系统以及其它能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体验肯定会越来越好。
Q:随着发布会的临近,北汽蓝谷的股价已经连续上涨好几天了,充分说明了市场对华为和极狐这次合作的认可,余总有什么绝招不辜负市场对华为的认可和期待?您这次专程来到极狐的发布会背后是什么原因?您有什么特殊的“料”给到极狐吗?
余承东:华为和北汽的合作时间比较久,北汽蓝谷在新能源领域积累了很多年,有了很扎实的基础,尤其是在、三电方面、电动化方面的积累可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外观设计、软件和智能化是华为擅长的,所以华为和北汽新能源有很强的互补性。北汽是华为合作最早、最深入的一家公司,华为会坚定地支持合作伙伴的商业成功。
过去做汽车零部件的厂家的合作模式和今天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的时代合作要求不一样。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需要系统不断运营、不断迭代,OTA版本不断升级,AI集群服务器也需要不停训练。因此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要和车厂紧密合作。今天华为在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时代,和车厂的合作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这款车的整车设计都是极狐团队主导,华为只是协助,但在智能驾驶领域华为扮演的角色会更多一点。
刘宇:像刚才提到的识别红绿灯问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功能,挡风玻璃后面的摄像头需要通过视觉读取,而且需要在雨天雪天的时候也能够读取。极狐原有的车辆玻璃是无法读取的,雨雪天会有重影,分不清楚2和8。双方团队在一起四年,耗费这么多的时间,就是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极狐阿尔法S车身防撞梁是15毫米,但由于激光雷达的安装工艺需要提高到05毫米,这样对整个冲压、焊接甚至尺寸都有关系,但我们都一一克服。我们从2018年到现在就是走过了这个过程。
Q:在华为的几个重要合作伙伴中,极狐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未来有没有进一步加大合作的可能?HI版本会进驻多少华为的渠道?您对这款车的销量有怎样的预期?
余承东:华为和北汽蓝谷(极狐)的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我们率先合作的高阶智能驾驶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因为很多技术都是最新的,包括激光雷达和智能驾驶算法。华为将会全力支持北汽蓝谷的商业成功,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发力,包括电机电控,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这款车采用国内首个800V高压量产车平台,充电功率最高187kW,10分钟即可补充近200km的续航里程,百公里加速能达到35s。
HI合作模式中,极狐是运营主体,华为是协助,这款车的部分零售可能会由华为销售,但主体还是极狐和北汽的销售网络和销售体系,华为只是提供部分零售店。合作模式的选择是华为和合作伙伴一起决定的。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华为都会尽全力、力所能及地帮助合作伙伴取得商业成功。
刘宇:两个合作模式的目标是一致的,产品出来之后会持续迭代。至于销量,要卖到断货,没有库存,无论说多少都不足以支撑这么好的技术、这么好的产品。
Q:请问刘总,刚才提到HI的销量预期,您说到卖到告罄为止,您对今年新能源市场的整体预期是怎样的?极狐和北汽整体销量是怎样的?同样的问题也想问一下余总,之前您在微博上呼吁过,因为上海的疫情,今年整体车市不是那么乐观,不知道您的判断现在有没有改变?您对新能源车市场的整体判断是怎样的?
刘宇:我觉得如果没有疫情,今年应该进入以纯电为主的新能源车的普及期,之前都是尝鲜型消费。经济学有一个理论就是16%,一个新技术驱动的产品渗透率超过16%就会进入普及型消费,家家都会使用,就像数码相机最早就是一些爱好者使用,慢慢地普及到大部分行业。去年市场20%都是以电动车为主导,所以今年应该是井喷的状态。去年年终的时候我们看今年的市场,大家认为400-500万辆左右。为什么说我有信心能够卖断货?就是因为在井喷期供应链肯定跟不上,但加上疫情的因素就变得很扑朔迷离,整个供应链都会出现滞胀。我们也在克服这个问题,很多企业复工复产,产能由原来日产100%到现在日产10%,慢慢地向20%-30%恢复。北汽新能源现在主要还是要解决资源需求,所以今年市场需求应该不是太大。电动车有“毒”,一旦开上手之后就很难放手,要是再回头去开豪华的内燃机,那不是动力的问题,而是大部分电动车、轿车的思路都是基于用户和持续迭代,不是一个硬梆梆的汽车,这个分水岭还是很明显的。我们内部总是说电动车有“毒”,就是这个原因,上手了就不会放手。
媒体记者:今年您会对北汽新能源的目标有所调整吗?
刘宇:不会,我们现在还是努力地抢资源,争取抢到越来越多的资源。
余承东:因为我们在和多个车企合作,每个车企的情况不一样,有的依赖于上海以及周边的供应链,因此今年受到的影响就比较大;有的车厂用的上海供应链比较少,受到的影响就小,但用得多的话受到的影响就比较大,到现在为止还在探讨和解决。供应链的各个方面都是相关的,整个行业都在努力。华为会尽一切努力、想一切办法,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提升产能。
1、美国政府对华为的恐惧
5月17日凌晨,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正式把华为列入“实体名单”。随后,作为华为旗下的芯片公司,海思半导体总裁何庭波在一封致员工的内部信中称,华为多年前已经做出过极限生存的假设,海思将启用“备胎”计划,兑现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以确保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
从来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让号称全球霸主的美国这么恐惧,5G全球封杀华为的通信设备和技术,更是强制让Google、微软、intel、高通等这些系统和芯片厂商逐步对华为进行封锁。
可以看到,在2018年华为的700亿美元采购中,大约有110亿美元是来自高通、英特尔和美光科技公司等美国公司。如果美国继续制裁华为,那么可以想见这些企业的那部分营收将直接消失。而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受到波及。
2、华为的物美价廉惹恼了美国人?
在美国俄勒冈州东部的偏远地区,华为远非美国官员口中的来自中国的"大坏狼",而是通往21世纪的生命线。东俄勒冈电信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约瑟夫·弗兰内尔说,这家中国最大的技术公司生产高质量网络设备,卖给农村电信运营商的价格比其竞争对手少20%到30%。华为的设备还帮助二十多家美国电信公司向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高速数据。
事实上,包括弗兰内尔的公司在内的一些电信企业并没有联邦政府补贴,它们在向偏远贫困地区提供服务时成本较高。但华为能让奇迹发生。华为在网络设备制造方面已成为世界领先者,它正在努力主导被称为"下一代无线技术"的5G。
"他们(华为)的设备非常非常好,"同时担任俄勒冈州议会宽带咨询委员会主席的弗兰内尔说,"我们还没有在市场上找到类似的设备"。而正是因为物美价廉,并且其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华为令美国政府担忧起来,并试图破坏这个"奇迹"。
3、网络安全一直都是伪命题
对华为来说,运营商设备一直无法进入美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所谓的“安全问题”。 从2001年华为在德克萨斯成立北美分公司FutureWei,到2012年10月遭遇美国国会调查被迫退出美国电信设备市场,华为运营商业务在美国的经历可谓一波三折。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一场采访中表示,阻止华为进入5G市场意味着竞争的减少,这可能导致消费者支付更高的话费,而电信公司不得不增加支出。他表示,政治因素可能比实际安全问题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美国政府当局为什么要一直针对作为一家商业公司的华为如果说5G会带来网络安全问题,我认为这些言论是出于政治动机,完全没有事实依据。”徐直军说。 但 在美国看来,5G将迎来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实现物与物的连接。这意味着5G网络比之前几代网络更复杂,更容易受到网络攻击,而他们认为使用中国设备将更容易受到中国的监视。美国官员称,担心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可能会监视这些网络或随时进行断网。
面对质疑,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在今年的财报沟通会上再次对记者表示,“华为产品没有任何后门,现在华为也打开了前门,开放了源代码,相关机构对华为做了最严格的测试。”郭平称,当前华为在网络安全上受到的测试是前无古人的。他呼吁更多的同行企业加入这样的安全测试,“不要被华为甩开太远。”
想想曾经的美国思科公司的后内,想想斯诺登,美国政府你们有脸说?
4、让美国恐惧的华为AI新布局
华为要打造的全场景智慧生活生态是一个开放的生态。面向整个生态,华为HiAI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将提供芯、端、云三个层面的技术开放,赋能全球的合作伙伴。
在芯片侧,华为将通过HiAI移动计算平台、影音工具、游戏助手等打造流畅的 *** 作体验;在终端侧,华为通过智慧硬件、HiAI平台、AR/VR等设备来构筑全连接服务和全场景应用,提供一系列智能感知和交互能力;在云侧则通过华为移动服务(HMS)、AppGallery等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使用需求。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18”上,华为发布了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AI芯片升腾910和310等。看来,华为距离实现“AI普惠”越来越近,而在这个大愿景下,产业物联网必然首先获利。 华为 IoT (物联网)战略再度明确:“聚焦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产业生态黑土地。”华为强调,建设以“联接+云+智能”为核心的物联网基础设施,使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AI助力企业物联网之路,华为并非独行者。微软也宣布在未来四年投资50亿美元用于物联网创新,用广义的“边缘计算+IoT+Ai”模式服务客户。它将为边缘和云引入智能功能,以提供更深入的洞察,从而简化物联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