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鸿蒙系统能打电话了!OpenHarmony 离手机OS越来越近

开源鸿蒙系统能打电话了!OpenHarmony 离手机OS越来越近,第1张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晶晶)最近OpenHarmony社区的专家连志安发表了一个视频。视频是说使用润和DAYU200开发套件,搭载OpenHarmony31 Release版本,能够在拨号界面打出电话,还表示这个新版本越来越像手机了。


华为手机搭配鸿蒙系统以来,国产手机 *** 作系统的呼声越来越高。受限于竞争的关系,其他手机厂商并没有直接采用鸿蒙系统。而在万物互联的自主 *** 作系统的发展趋势下,OpenHarmony或许是另一大选择。



OpenHarmony是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孵化及运营的开源项目,目标是面向全场景、全连接、全智能时代,搭建一个智能终端设备 *** 作系统的框架和平台,促进万物互联产业的繁荣发展。


当然,OpenHarmony起初来自于华为的捐赠。


2020年9月,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接受华为捐赠的智能终端 *** 作系统基础能力相关代码,随后进行开源,并根据命名规则为该开源项目命名为OpenAtom OpenHarmony(简称“OpenHarmony”)。


华为于2019年8月发布的鸿蒙系统(Harmony OS),可以说也是基于OpenHarmony的基础能力发展起来的商业版本的自有品牌的鸿蒙系统。


同样的,这两年基于OpenHarmony发展起来的 *** 作系统已经面向家电、工业、金融等领域。


例如,2021年10月14日,美的发布了美的物联网 *** 作系统10,该系统由美的与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合作推出,具有跨平台、分布式、开放性的特点。


这也是首个除华为之外的基于OpenHarmony20的物联网系统。


还有,中软国际与汇川技术发布了全球首款OpenHarmony工业智能 *** 作系统,共同推进基于国产自主可控底座的工业智能化进程。


目前,唯独在智能手机领域还缺少基于OpenHarmony的手机 *** 作系统。


如今,搭载OpenHarmony31 Release版本的开发套件,能够实现打电话功能了,相信又提振了大家对于OpenHarmony手机 *** 作系统的信心。


首先我们来看硬件方面对OpenHarmony31的支持,这里以标准系统来看,电子发烧友网查阅,主要有Hi3516DV300,和RK3568等芯片。


Hi3516DV300是新一代Smart HD IP摄像机SOC,集成新一代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H265视频压缩编码器、高性能NNIE引擎,在低码率、高画质、智能处理和分析、低功耗等方面有较好的性能。可用在带屏设备上,比如带屏冰箱、车机等。这个芯片对应的开发板型号是Hi3516DV300。


瑞芯微RK3568芯片是一款定位中高端的通用型SOC,采用22nm制程工艺,集成4核arm架构A55处理器和Mali G52 2EE图形处理器,支持4K解码和1080P编码。RK3568支持SATA/PCIE/USB30等各类型外围接口,内置独立的NPU,可用于轻量级人工智能应用。RK3568支持安卓11和linux系统,主要面向物联网网关、NVR存储、工控平板、工业检测、工控盒、卡拉OK、云终端、车载中控等行业定制市场。这个芯片对应的开发板有润和DAYU200。


润和HH-SCDAYU200是基于Rockchip RK3568,集成双核心架构GPU以及高效能NPU;板载四核64位Cortex-A55 处理器采用22nm先进工艺,主频高达20GHz;支持蓝牙、Wi-Fi、音频、视频和摄像头等功能,拥有丰富的扩展接口,支持多种视频输入输出接口;配置双千兆自适应RJ45以太网口,可满足NVR、工业网关等多网口产品需求。影音 娱乐 、智慧出行、智能家居,如烟机、烤箱、跑步机等。


根据之前的介绍,润和软件的DAYU是为OpenHarmony 20 Canary 版本提供支持手机类的开发套件。不过,打电话功能应该是在OpenHarmony31版本上才实现的。



软件方面,OpenHarmony自发布以来,已经更新了几个版本。


2020年9月10日,OpenHarmony 10 版本正式上线,支持内存为128K到128M的终端设备;


2021年6月1日,OpenHarmony 20 Canary 版本宣布上线,支持内存128M以上的各种智能终端设备。与OpenHarmony 10不同,OpenHarmony 20覆盖设备范围延伸到百兆内存及以上的富媒体终端设备。


2021年10月,OpenHarmony 30版本发布。


2021年12月31 日OpenHarmony-v31-Beta 版本发布。


OpenHarmony-v31-Beta 在OpenHarmony 30 LTS的基础上,更新支持了以下能力:


标准系统OS基础能力增强: 内核提升CMA利用率特性、图形新增支持RenderService渲染后端引擎、短距离通信支持STA(Station)和SoftAP基础特性、支持地磁场的算法接口、传感器驱动模型能力增强、支持应用帐号信息查询和订阅等、全球化特性支持、编译构建支持统一的构建模板、编译运行时提供Windows/MacOS/Linux的前端编译工具链、JS运行时支持预览器、新增支持JSON处理、Eventbus、Vcard、Protobuf、RxJS、LibphoneNumber等6个JS三方库、新增时间时区管理、DFX新增支持HiSysEvent部件提供查询和订阅接口。


标准系统分布式能力增强: 包括新增支持分布式DeviceProfile特性、分布式数据管理支持跨设备同步和订阅、分布式软总线支持网络切换组网、分布式文件系统支持Statfs API能力等。


标准系统应用程序框架能力增强: 新增ArkUI自定义绘制能力和Lottie动画能力、新增包管理探秘隐式查询和多hap包安装、事件通知支持权限管理、设置通知振动、通知声音设置和查询、通知免打扰、会话类通知等。


标准系统应用能力增强: 输入法应用支持文本输入和横屏下布局显示、短信应用信息管理、联系人应用通话记录和拨号盘显示、设置应用更多设置项。


轻量系统能力增强: HiStreamer轻量级支持可定制的媒体管线框架、Linux版本init支持热插拔、OS轻内核&驱动启动优化、快速启动能力支持。


简单来说,OpenHarmony 31版本由于支持更多的能力,比如联系人通话记录和拨号盘显示,比如支持更大内存的终端设备,才使得 *** 作系统界面的优化和功能越来越像手机。


以OpenHarmony覆盖万物的目标来说,它可在多种终端设备上运行。既可运行在百 KB 级别的资源受限设备和穿戴类设备上,也可运行在百 MB 级别的智能家用摄像头、行车记录仪等相对资源丰富的设备上,以及 GB 级别的智能电视等设备上。我们看到从10发展起来,它支持的内存容量正在增大。


对于手机而言,早期的智能手机具有512MB、1GB的内存,后来是3GB的内存,现在6GB、8GB、12GB的内存成为主流趋势。要运行应用程序就必须有可使用的内存,例如像微信、图像视频APP、 游戏 等都不同的内存需求。


虽然目前演试的是平板搭载OpenHarmony打电话,但其实目前已有不少手机芯片支持鸿蒙系统。高通骁龙870、888、联发科天玑720、800等支持华为鸿蒙系统。而这些手机芯片未来支持OpenHarmony应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在鸿蒙系统发布的时候,外界会有安卓套壳的质疑?在开发者论坛上,有资料指出,华为HarmonyOS能够运行安卓的应用程序,主要是由于HarmonyOS 实现了现有Android生态应用(即AOSP)的运行。


而OpenHarmony 用户应用程序基于全新设计的 OpenHarmony API/SDK 开发,可以运行在基于 OpenHarmony 开源项目开发的系统上,并可以在多终端之间无缝流转。


OpenHarmony 程序框架仅支持 OpenHarmony 用户应用程序运行,不支持基于安卓 API/SDK 开发的用户应用程序运行。


因此,OpenHarmony更不存在“安卓套壳”这种说法。而是鼓励开发者开发属于OpenHarmony的应用程序。



在繁荣开源生态方面,去年底的一次会议上,OpenHarmony项目群生态建设组组长朱其罡表示:未来,OpenHarmony 将与主流芯片厂家开展深度合作,逐步实现代码进入社区主干,OpenHarmony 项目群将联合成员单位及工作组提供专项技术支持,预计在2022 年 9月底前与20家主流芯片达成深度合作。随着主流芯片代码进入主干,未来将产生更多的 OpenHarmony 开发板,融合各行业需求,加快技术演进,促进各类终端产品陆续在各行业呈现。


小结:


OpenHarmony以覆盖万物为目标,其中必然绕不开智能手机,这也是万众瞩目的。实际上,OpenHarmony 20已具备所有支撑智能手机的能力,包括库和API 接口,此次31版本的功能优化,对智能手机的能力进一步的增强。目前尚不知有哪些手机厂商或者第三方厂商会率先推出基于OpenHarmony的智能手机 *** 作系统。如果读者朋友们有进一步的消息,也欢迎向我们爆料。


整个发布会大致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主要是着重展示鸿蒙OS *** 作系统的特性以及如何构建超级终端实现万物互联;第二个环节演示一些搭载鸿蒙20系统的新产品,如手表、平板以及智慧屏等。


此次发布会不同以往,其标志着华为鸿蒙OS正式走出了坚实的一步。因为据预计,2021年底搭载鸿蒙 *** 作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3亿台,其中华为设备超过2亿台,面向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各类终端设备数量超过1亿台。


如今移动互联网发展空间逐步见顶,万物互联正在来临。此变局之下,鸿蒙OS能否抓住机遇改变当前 *** 作系统的市场格局?


鸿蒙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指的是在天地开辟之前的一团混沌元气,其是衍生万物的基础。所以华为将这个 *** 作系统取名为鸿蒙的寓意在于万物互联,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很多人都认为鸿蒙OS是受到美国对华为实施制裁后才匆匆研制出来的,其实并不是。鸿蒙OS至今已经有近10年 历史 。从2012年开始,华为韬光养晦确立了自主研发 *** 作系统的战略。直到2019年,华为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威胁与挑战,鸿蒙系统才被迫提前曝光。当时鸿蒙OS仍处在雏形中,技术遭到了各方质疑。


2020年12月,华为发布手机开发者Beta功能,鸿蒙OS神秘面纱才被真正揭开,让大家认识到这其实是一款以手机 *** 作为主,联接 汽车 、智能音箱、可穿戴等设备的分布式 *** 作系统。



但是自鸿蒙OS发布以来,由于开发界面高度类似Android,因此一直被外界认为抄袭了Android,比较之声不绝于耳。事实上,鸿蒙与Android等系统具有根本性不同。


这是因为现阶段的主流 *** 作系统Windows、Android或者IOS基本上都是只能对应某一种硬件,无法在不同设备上使用相同的 *** 作系统。比如苹果的iOS只能对应手机,平板和笔记本则分别对应iPad OS和Mac OS,缺点是这些终端设备的许多应用程序无法实现交换。而上面这些问题鸿蒙OS可以轻松做到解决。





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 *** 作系统,鸿蒙一方面可以适配多种内存规模终端,如从KB级别的Wi-Fi模组到GB级别的手机、电脑等;另一方面兼容所有的安卓应用以及所有Web应用。它可以让不同智能设备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互联、协作,让各类智能设备具有万物互联的特性。


回顾软件行业的发展, *** 作系统作为连接硬件与软件的基础设施,总是能够凭着先发优势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态并形成垄断。例如,PC时代的微软凭借Windows拿下了70%电脑 *** 作系统的市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谷歌和苹果分别凭借Android和IOS先发与开源特性占据手机、平板终端绝大部分 *** 作系统市场。


国内手机厂商几乎都在使用谷歌的Android系统,如小米的MIUI、OPPO的ColorOS,包括之前华为手机搭载的EMUI。它们都是在安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UI界面,要保持更新就必须要获得谷歌的授权。


因此,尽管鸿蒙OS推出意味着我们也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国产 *** 作系统,但是前面也说过 *** 作系统市场具有先发优势。如果不拥有这种优势的话,前期技术与研发层面的投入只是一个关键环节,后续是否能够培育出具备规模的生态是成功的核心。


但这也难不倒华为。目前华为的做法是开源,通过放弃产权交给大家共同开发,让其帮助构建生态。而且鸿蒙OS在5G物联网领域也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对生态拓展很有帮助。


2020年华为发布会上华为曾多次强调要打造的“1+8+N”战略。其中“1”是指智能手机,它是整个设备互联网络接入口;“8”指的是八大终端,分别是车机、音箱、耳机、手表/手环、平板、大屏、PC和AR/VR;“N”是其他物联网(IOT)设备,包括智能家居和智能运动设备,如打印机、耳机、投影机、扫地机等。



从最新情况来看,鸿蒙OS在智能家居、车载系统两大领域有比较多建树,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生态蓝图。


场景一:智能家居,打造全家电联接


智能家居的最终形态是实现全屋产品的智能化,为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的关键场景。在未来,灯光、空调、电视、窗帘、门窗、背景音乐、安防、监控控制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方面均会实现全面智能可控。


在家居场景中,不同设备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业务需求以及软硬件配置,在实时性、功耗图形界面、图形化能力、云端连接能力等各方面指标非常不一致,难以一个系统满足所有设备要求。但鸿蒙OS通过分布式的特性,可以让一台搭载鸿蒙OS的手机与各智能家居实现连接,提升用户体验。


目前,九阳、美的、方太、老板电器、海尔、苏泊尔、帅康等家电企业构成的生态伙伴关系,均有产品搭载鸿蒙OS。例如,华为手机与美的烤箱交互,用户在手机查看云食谱,将食材放入烤箱后,点击一键烹饪后,烤箱可以自动设置烘烤时间与温度。华为手机与方太的油烟机互联,可调节风量及实时检测油网的污浊程度等。



场景二:智能网联 汽车 ,车机一体的 *** 作系统


车载 *** 作系统市场主要包括基础 *** 作系统、定制型 *** 作系统、ROM型 *** 作系统和手机映射类系统四种。其中基础 *** 作系统开发难度最高,竞争格局也基本稳定,以QNX、Linux、Android三大家为主。



车载 *** 作系统是华为目前的必争之地。在2020年,华为推出了可搭载于车机的鸿蒙OS。其定义了HMS-A的7大核心能力、12个车机子系统以及500多个HOS-C API,从而构建了面向 汽车 的全场景OS软件平台。


与QXN及Linux相比,鸿蒙系统的优势在于分布式设计带来的安全性高、开发便捷高效、生态系统丰富。


2021年上海车展,北汽极狐阿尔法SHI及塞力斯华为智选SF5等多款华为合作车型展出,搭载鸿蒙OS智能互联座舱。基于鸿蒙OS,这些车机与其他智能终端之间有分享和联系,仅用一套系统满足各种硬件设备,就能将人、车、家打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车机互联。


此次升级,华为鸿蒙车载OS从原先华为HI深度合作伙伴北汽蓝谷、长安 汽车 、广汽集团开始搭载,逐渐扩展到超过20家车企,合作车型超过150款。随着更多车企的加入,未来有望改变当前车载 *** 作系统的竞争格局。


此外,在应用程序方面,已经有京东、百度、优酷、科大讯飞、金山办公等120多家知名应用厂商已开始基于鸿蒙OS进行创新,让消费者获得颠覆性的智慧生活体验。



不过在手机领域,目前除了华为将鸿蒙OS搭载到自家智能手机,以及魅族在今年5月份宣布接入华为鸿蒙系统,成为首个搭载鸿蒙系统的国内手机品牌之外,其他绝大多数国产手机厂商因担心系统稳定性以及考虑到长期依赖Android形成的应用生态等因素,而对鸿蒙OS的适配并不迫切。


因此,预计鸿蒙OS会先在智能家居、智能网联 汽车 这些两大领域发力。



1 华为生态应用软件:用友网络,金山办公,金蝶国际,中国软件国际。


2PKS生态与华为全面融合发展:中国长城、中国软件、东方通。


3国产异构生态车联网和云端软硬件厂商:中科创达,道通 科技 ,深信服,中科曙光,浪潮信息,中孚信息,德赛西威。

(文章来源于:解析投资)

      华为宣布鸿蒙系统完全开源,这么做意味着华为正式进军信息化的基础架构部分,华为要联合中国甚至外国所有的企业联合打造这款用于物联网的 *** 作系统。


     短期内可能毫无波澜,长期来看能超出想象,但这个长期并不会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长,毕竟在信息时代,什么都在加速,技术升级的速度也比以前快很多倍。短期来看,仍然不会有什么手机厂商使用鸿蒙系统,国外品牌最多拿过来研究一下,国内厂商为避免自己以后被卡脖子,应该都会开始研究,但不会正式投入商用,或者仅仅是非常小范围的。毕竟,系统过硬、手机大厂使用,APP开发等都很重要。 但这里面每一环都没那么容易。

     美国对华为的全面封锁,使得鸿蒙系统的开发举步维艰,就像闭门造车一样,这不是一句爱国热情就能解决的,而是大量的钱力砸出来,人力拼出来的。而投入使用和app开发又都是建立在有系统的条件之上,资本在观望,程序员在观望,谁也不愿因使用了落后的技术而被市场淘汰。

     长期来看,这是我们国家必须挑战的难关,非华为一家之事。国外对华为的打击,让每个中国人都意识到,一旦哪方面我们突出了,尤其是美国引以为傲的地方,就会受到无底线的打击,甚至于打家劫舍这种手段,这是在现代文明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都很难发生的,却应用于国际交往。国家要富强,势必未来要更多方面,尤其是高新技术要走在前沿,避免被卡脖子,只能自强。但是别的国家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要想突破就要联合起来,一致对外。鸿蒙的开源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各厂联合开发,最后可能是基于鸿蒙,也可能是推翻重来,但总有一天,我们会有自己的 *** 作系统。

先说结论,取代视窗就是个时间问题。

2021年9月25日,华为全新发布 *** 作系统 openEuler 欧拉。此次华为宣布正式发布欧拉开源 *** 作系统首个全场景版本;2022年3月,还将发布LTS版本,实现全场景融合。华为未来将重点打造两个 *** 作系统:鸿蒙,欧拉,同时都进行开源。鸿蒙应用于智能终端、物联网终端、工业终端;欧拉应用于服务器、边缘计算、云基础设施。两个 *** 作系统可以覆盖各种场景,以解决国内缺芯少魂的现状。openEuler欧拉 是一个开源、免费的 Linux 发行版平台,将通过开放的社区形式与全球的开发者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多元和架构包容的软件生态体系。同时,openEuler 也是一个创新的平台,鼓励任何人在该平台上提出新想法、开拓新思路、实践新方案。欧拉的定位是瞄准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 *** 作系统和生态底座,承担着支撑构建领先、可靠、安全的数字基础的 历史 使命。未来欧拉将定位为数字基础设施开源系统,覆盖全场景应用,支持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多样性设备。OpenEuler与OpenHarmony将能力共享、生态互通。目前两个 *** 作系统的内核技术已经共享,未来还将在安全OS,编程语言,设备驱动框架,分布式软总线方面能力共享。也就是说,鸿蒙系统面向的是普通消费者,而欧拉系统面向的是企业用户,类似于windows server系统。

事实上,“欧拉”并不是一个新产品,它早在2019年就已经发布并开源。只不过,当时它的出现是为了给“鲲鹏”服务器铺路,但华为最近对“欧拉”进行了重新定位,由单纯地服务鲲鹏,到成为未来的数字基础设施 *** 作系统。据华为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表示, *** 作系统“碎片化”现状,导致数字基础设施产生大量“软烟囱”,带来生态割裂、应用重复开发、协同繁琐的挑战。不仅如此,在ICT领域,华为自有服务器、存储、云服务、边缘计算、基站、路由器、工业控制等产品和解决方案,华为也需要一套 *** 作系统,来将不同的解决方案相互打通。openEuler 欧拉是一个创新的平台,鼓励任何人在该平台上提出新想法、开拓新思路、实践新方案。欧拉的定位是瞄准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 *** 作系统和生态底座,承担着支撑构建领先、可靠、安全的数字基础的 历史 使命。如果从这个层面来看,欧拉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不过大家要注意的是,目前服务器端的,除了windows server外,基于linux的企业级 *** 作系统实在太多了,CentOS、Redhat等等,还有UOS服务器版,中兴新支点服务器版,腾讯有tencentOS server等,阿里有飞天……毕竟基于开源的linux开发一个系统,其实并没有那么那么的难,所以有实力的企业都是自己修改开源的linux,自己做一个,所以欧拉的挑战当然还很大,让我们拭目以待,我想取代视窗就是个时间问题。

如果欧拉系统比windows更好用,或者性能等同,随着美国对我们打压日益严重,随着国民目前越来越对国产的认可,随着国家越来越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用国产绝对比用美国的安全,所以会逐步替代。就像鸿蒙系统一样,用的人会越来越多。

那要看数据安全能提到什么高度,如果G家下决心,摆脱国外系统的限制和风险,取代非常现实

支持中国 科技 企业发展[赞]。

人家那是个服务器, *** 作系统

而且是linux的根本不是个人用的

有机会,但是建议不要做泛和大,从垂直领域出发比较好,为啥这样说呢?原因如下。

1、各大运营商、互联网公司、设备制造商等等企业都在做综合性的平台。

国内有阿里、华为、三大运营商、百度、腾讯、小米、海尔、京东、中电科等。

国外有亚马逊、IBM、SAP、

谷歌、GE、西门子、博世等。

通过以上名单可以发现,这些公司的特点。

这说明物联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值得花钱而且花大钱去布局的事。

2、做综合性的物联网平台,要求的资金、资源和技术要求会很高。因为是综合性平台,那么你得搞清楚各行各业的所使用物联网平台的诉求,行业标准等等,不然你的用户群体就会很窄。

3、面对的竞争对手的实力都不可小觑,你要考虑的是现阶段进入这个领域做平台在技术上能否与以上那些公司一较高下呢?你想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做平台呢?人家都可是布局好几年了,踩了很多坑积累了很多经验,且现在平台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一定的行业壁垒,特别是华为,据我所知,国内运营商的平台都离不开华为的支持。
物联网平台的玩家之多,让人惊叹啊,那么咱们还有没有机会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但我的建议走垂直领域。

物联网的领域很广泛,所以专业的物联网平台未来会有很多,而这种综合性的物联网平台经过几年的厮杀后,最终也就剩下几家巨头。何谓垂直领域的物联网平台呢?

最基本的就是行业垂直,比如工业、农业、教育、医疗、安防、建筑、家居、交通运输等领域。

以上玩家也有做垂直领域的,比如ABB/西门子/GE/普奥云/博世等,他们专注工业领域,爱立信、诺基亚专注通信领域,而互联网巨头则是走综合性的较多,因为他们有一定客户基础、服务器资源和用户群体,可以面对企业和开发者提供平台服务,海尔/小米等企业就是在智能家居领域发力的。

不出意外,安防领域的海康、大华都在对自己的领域来架设相应的物联网平台。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物联网平台类型有功能呢?
物联网平台有五种类型

1网络连接,网络连接平台以物联网系统的网络组件为中心。它们为用户提供保持设备在线所必需的软件、连接硬件和数据指导。它们的网络通常依赖现有的运营商服务和WI-FI,并以一种便于物联网设置的方式配置网络连接。
有机会的,物联网的网少不了平台,没有平台就没有物联网。平台提供基于数据的存储、管理等。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都基于云平台来计算。

物联网平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数据的“聚合”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给决策提供状态、趋势和决策等。
随着5G时代的到来,“边缘计算”一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视野。今天我们就来讲讲Arex算力资源平台如何利用“边缘计算”制霸未来物联网20。
什么是边缘计算?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分布式系统的崛起催生边缘计算平台和新的网络构架分布式AI会在最后一英里网络中增加更多的计算、智能和处理/存储能力,将引发移动端硬件和算力变革。

在这种配置中,人工智能引擎将依赖于大量物联网传感器和执行器,收集和处理大量的 *** 作现场数据。海量数据将为“本地化”的边缘计算AI引擎提供燃料,这些引擎将运行本地进程并在现场做出决策。

因此网络需要另一种水平的实时边缘计算、数据收集和存储,将推动人工智能处理到网络边缘。这将完成云边缘智能和网络化计算机的循环, 并通过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来完成数据授权和业务运转。

物联网中边缘计算与区块链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会将当前的传统物联网完全颠覆掉。
为什么这么说呢?
传统物联网将被淘汰

伴随着近年来通用计算机设备的飞速发展,各类自动化的智能设备开始进入人们视野,背后是廉价传感器和控制设备的爆炸性增长。传统物联网系统基于服务器/客户端的中心化架构。即所有物联设备都通过云实现验证、连接和智能控制。

中心化的物联网架构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云计算成本,例如在家庭应用场景下,两台家电相距不到一米,也需要通过云端进行沟通。数据汇总到单一的控制中心,企业所销售的物联设备越多,其中心云计算服务支出的成本会越大。由于终端物联设备竞争愈加激烈,利润走低,中心计算成本矛盾会越来越突出。

其次,中心化的数据收集和服务方式,无法从根本上向用户保证数据会合法使用。用户的数据保护完全依靠企业单方面的承诺,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管。

第三,中心化物联生态系统中,一个设备被攻陷,所有的设备会受到影响。例如《麻省理工 科技 评论》2017年所指出的僵尸物联网,可以通过感染并控制摄像头、监视器等物联设备,造成大规模网络瘫痪。
区块链技术重塑物联网
区块链技术可以利用区块链独特的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记录特性,构建底层通讯节点、建立链上算力生态、依托分布式存储用于计算服务等区块链技术的综合应用,将全球闲置算力整合起来,通过构建“边缘算力”模式为有需求的用户提供d性可扩容的算力交易、算力租赁等服务。为用户打造一个开放、公平、透明和低门槛的去中心化算力资源共享平台,同时结合丰富的行业经验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简单来说就是Arex算力资源平台利用分布式计算模式将全球的闲置算力进行整合,从而构建出高数量级的“边缘算力”,并以此为算力源对需要的应用场景进行高能输出。

边缘算力的应用场景到底有多广阔?

边缘计算将数据处理从云中心转移到网络边缘,计算和数据存储可以分散到互联网靠近物联终端、传感器和用户的边缘,不仅可以缓解云带宽压力,还可以优化面向感知驱动的网络服务架构。(例如家里的空调、热水器与冰箱、安防摄像头等可以通过边缘计算进行协调运行,即使是在连接不上云服务器的情况下,也能确保最佳的节能和服务状态。)

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IDC预测,在2020年全球将有约500亿的智能设备接入互联网,除了目前大火的5G通信外,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穿戴产品、无人驾驶技术、智慧城市服务等,其中40%的数据需要边缘计算服务。由此可见边缘计算有着强大市场潜力,也是当前各服务商争夺的热点。

无人驾驶技术:

无人驾驶

智能穿戴设备:
智慧城市:
要回答物联网云平台是不是还有机会的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几方面的状况:

一是定位。从技术角度来说,你是做物联网云平台的那一层,IaaS、PaaS、SaaS,单做某层或是混合?而技术的定位取决于:(1)你觉得那一块是你发掘出的空白或者你觉得有前景?(2)为你的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3)你想做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这三个问题依次定推,最后才决定了你了的技术定位和技术架构。找准定位,这是你开始一切的起点。

二是资源。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包括资金、技术、人脉、产业链合作,这是你保障自己可以开始有效行动的基础。

三是团队。团队是真正去实施理想的载体,可以是几个人的创业“作坊”,也可以是有一定规模的公司,也可以是松散的联盟组织。

其实,物联网的市场何其大,需要的云服务何其多,宏观市场和细分市场规模都足够你有所作为。做不做,做不做得好在于自己。至于,做不做设备终端,就看你是怎么玩了。

机会很大

物联网平台承上启下,是物联网产业链枢纽。按照逻辑关系和功能物联网平台从下到上提供终端管理、连接管理、应用支持、业务分析等主要功能。

通信技术发展促进连接数迅速猛增,物联网迎来告诉发展引爆点

连接数告诉增长是物联网行业发展基础

物联网发展路径为连接--感知--智能,目前处于物联网发展第一阶段即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阶段。到2018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超过手机连接数。

物联网发展第一阶段:物联网连接大规模建立阶段,越来越多的设备在放入通信模块后通过移动网络(LPWA\GSM\3G\LTE\5G等)、WiFi、蓝牙、RFID、ZigBee等连接技术连接入网,在这一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连接建设及管理、终端智能化是核心。爱立信预测到2021年,全球的移动连接数将达到275亿,其中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157亿、手机连接数为86亿。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安防、智能电力、智能交通、车联网、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慧医疗等领域连接数将呈指数级增长。该阶段中最大投资机会主要在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讯芯片和模组、各类传感器、连接管理平台、测量表具等。

物联网发展第二阶段:大量连接入网的设备状态被感知,产生海量数据,形成了物联网大数据。这一阶段传感器、计量器等器件进一步智能化,多样化的数据被感知和采集,汇集到云平台进行存储、分类处理和分析,此时物联网也成为云计算平台规模最大的业务之一。根据IDC的预测, 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超过40ZB(相当于4万亿GB),这一数据量将是2012年的22倍,年复合增长率48%。这一阶段,云计算将伴随物联网快速发展。该阶段主要投资机会在AEP平台、云存储、云计算、数据分析等。

物联网发展第三阶段:初始人工智能已经实现,对物联网产生数据的智能分析和物联网行业应用及服务将体现出核心价值。Gartner 预测2020 年物联网应用与服务产值将达到2620 亿美元,市场规模超过物联网基础设施领域的4 倍。该阶段物联网数据发挥出最大价值,企业对传感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构建解决方案实现商业变现,同时运营商坐拥大量用户数据信息,通过数据的变现将大幅改善运营商的收入。该阶段投资者机会主要在于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厂商等

物联网云平台是一个专门为物联网定制的云平台,物联网与普通的互联网是不同的:物联网终端设备比普通互联网手机端,电脑端多出几个数量级;普通互联网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5132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 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