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日前发布。大学生总体就业率状况如何?就业率最高和最低的专业分别是什么?就业的主要行业、职业、雇主、地区变化怎么样?
记者为正在填报志愿的学生们进行了梳理——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整体稳定
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19%)与2016届、2015届(分别为916%、917%)基本持平。其中,2017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6%,与2016届(918%)基本持平,近六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整体稳定。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1%,比2016届(915%)略高,近十年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稳步上升。值得注意的是,2017届高职高专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
图为2015~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变化趋势
大学毕业生后深造比例略升
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771%)与2016届、2015届(分别为773%、774%)基本持平;“自主创业”的比例(29%)与2016届、2015届(均为30%)基本持平;“正在读研/读本”的比例(108%)略高于2016届、2015届(分别为103%、101%);“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34%)略低于2016届、2015届(分别为40%、39%)。
另外,在2017届大学毕业生的未就业人群(72%)中,近半数还在继续找工作。其中,处于未就业状态的本科毕业生(70%)中“还在找工作”的为26%,“待定族”为17%(不求学不求职);处于未就业状态的高职高专毕业生(75%)中“还在找工作”的为43%,“待定族”为32%。
电气类就业率最高,法学类就业率最低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935%),其次是管理学(932%);最低的是法学(853%)。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电气类(956%),最低的是法学类(853%)。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是软件工程(967%)、能源与动力工程(95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56%)。
本科学科门类名称
2017届
2016届
2015届
工学
935
935
936
管理学
932
936
940
经济学
915
917
923
医学
913
908
915
教育学
910
912
905
农学
909
910
910
理学
905
909
907
文学
902
901
904
艺术学
881
888
899
历史学
863
861
864
法学
853
849
869
全国本科
916
918
922
(图为2015~2017届本科各学科门类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变化趋势)
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生化与药品大类(935%),最低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887%)。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电力技术类(942%),最低的是畜牧兽医类(897%)。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967%)、学前教育(960%)、电气化铁道技术(960%)。
高职高专专业大类名称
2017届
2016届
2015届
生化与药品大类
935
934
935
公共事业大类
934
929
926
材料与能源大类
933
927
922
制造大类
930
923
920
土建大类
929
921
912
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
928
925
927
交通运输大类
927
923
921
轻纺食品大类
923
920
929
财经大类
923
918
917
文化教育大类
923
913
915
电子信息大类
921
913
913
水利大类
920
918
—
艺术设计传媒大类
913
906
902
农林牧渔大类
906
901
904
医药卫生大类
906
897
901
旅游大类
901
900
898
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
887
875
874
全国高职高专
921
915
912
(图为2015~2017届高职高专各专业大类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变化趋势)
从三届的就业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本科学科门类中的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持续下降。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的公共事业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制造大类、土建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持续上升。
红牌与绿牌专业刷新
2018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其中,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连续三届都是绿牌专业。2018年高职高专就业绿牌专业包括:社会体育、市场营销、信息安全技术、软件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其中,市场营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连续三年都是绿牌专业。
绿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行业需求增长是造就绿牌专业的主要因素。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绿牌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的行业中,互联网运营与网络搜索引擎业及软件开发业需求增长明显。
(图为2018年本科、高职高专“绿牌”专业)
2018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包括:绘画、化学、美术学、音乐表演、法学、历史学。其中,美术学、音乐表演连续三届都是红牌专业。2018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专业包括:法律事务、汉语、食品营养与检测、初等教育、语文教育。其中,法律事务、语文教育连续三届都是红牌专业。
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红绿牌专业反映的是全国总体情况,各省区、各高校情况可能会有差别。
深入分析专业亮红牌的原因,这与相关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有关。本科红牌专业多为艺术类专业,而2011~2013年艺术学招生增长率高达177%,高于全国本科招生人数增长率10个百分点。被列入红牌的多个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中小学教育机构就业,但其就业比例增长率却仅为48%。毕业生供过于求是导致专业亮红牌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职高专方面,初等教育、语文教育较同类型专业毕业生规模明显偏大,因此其就业率相对其他同类型专业更低。
(图为2018年本科、高职高专“红牌”专业)
教育、信息业、医疗业需求旺盛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最多的行业类是“教育业”(就业比例为147%),且在“教育业”就业的本科生比例从2013届的100%上升到了2017届的147%,其中有六成左右集中在中小学教育机构。
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最多的行业类是“建筑业”(125%),而就业比例增长最多的是教育业。进入“教育业”就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比例连续五届保持上升趋势,较2013届增长了28个百分点(2017届的就业比例为65%)。“教育业”中,就业于幼儿园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占比上升较快,从2013届的25%上升到了2017届的33%。
“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就业比例为103%)是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第二多的行业类,且毕业生在这类行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87%上升到了2017届的103%。
“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就业比例为77%)是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第二多的行业类。毕业生在这类行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52%上升到了2017届的77%。
概括来说,教育、信息业、医疗业毕业生需求旺盛,传统制造业面临挑战。
中小微企业、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等依然是主要就业去向
大学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54%上升为2017届的60%,与此同时,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22%下降到2017届的18%,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11%下降到2017届的7%。这些变化反映出外企、国企招聘放缓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而民营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撑凸显重要。
(图为2013~2017届大学毕业生在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变化趋势)
2013~2017届大学毕业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23%下降到21%,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51%上升为55%。中小微企业雇用了超过一半的大学毕业生。
(图为2013~2017届大学毕业生在不同规模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变化趋势)
大学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比例从2013届的52%上升为2017届的58%。
(图为2013~2017届大学毕业生在不同类型城市就业的比例变化趋势)
“北上广深”就业本科生三年后离开比例持续攀升
城市“抢人大战”打得火热,从近五年数据来看,本科毕业生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282%下降到2017届的223%。除了应届毕业生之外,毕业半年后曾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本科生在三年后离开的比例也从2012届的137%上升到了2014届的217%。“北上广深”对大学毕业生吸引力减弱。
杭州、天津、广州吸引力增强
外省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更能体现城市吸引力。数据显示,涌入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外省本科毕业生占比不断上升,2015~2017届的比例分别为282%、320%、356%,提升了74个百分点。其中,在杭州就业的近三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人占比最高,为553%,其后为天津(544%),高于广州(453%)。
在各城市就业的2015~2017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人占比(%)
城市
在该城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外省人占比
城市
在该城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外省人占比
北京
826
杭州
553
上海
795
天津
544
深圳
682
苏州
434
广州
453
南京
407
武汉
267
宁波
262
成都
258
西安
255
重庆
223
郑州
109
中西部地区吸纳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生在东部地区(不含东北三省)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657%下降到了2017届的567%,同时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分别从2013届的324%上升到了2017届的39%。综合就业城市类型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地级及以下城市对毕业生的吸纳程度上升较为明显,毕业生就业于中西部地级及以下城市的比例从2013届的210%上升到了2017届的305%。
东北地区留人难
近三年东北区域经济体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垫底,2017届885%、2016届892%、2015届898%,比全国本科平均就业率(916%、918%、922%)分别低出31、26、2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东北地区留人难。与全国本地生源的本地就业比例相比,2017届本科东北生源在本地就业的占比(46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43%)276个百分点。
(图为2015~2017届本科毕业生在生源所在地就业的比例变化趋势)
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
2017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7%,比2016届(65%)高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8%,比2016届(66%)高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5%,比2016届(63%)高2个百分点。近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56%)。
(图为2016届、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
“税务专员”本科满意度最高“搬运工”高职高专满意度最低
2017届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本科为64%,高职高专为65%)、“发展空间不够”(本科为54%,高职高专为55%)。
2017届本科学科门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是教育学(71%),就业满意度最低的是历史学(64%)。2017届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是文化教育大类(68%),最低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60%)。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税务专员”(85%),最低的职业是“化学设备 *** 作员和管理员”(47%)。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航空乘务员”(87%),最低的职业是“搬运工(不包括机器 *** 作人员)”(34%)。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是“本科学院和大学”(81%),最低的行业是“塑料用品制造业”“农药、化肥和其他农业化学制品制造业”(均为52%)。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是“铁路运输业”(85%),最低的行业是“音频和视频设备制造业”(52%)。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的就业满意度最高(77%),在“民营企业/个体”“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NGO等)”的就业满意度最低(均为65%)。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的就业满意度最高(72%),在“民营企业/个体”“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NGO等)”的就业满意度最低(均为63%)。
从不同城市来看,北京是“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中就业满意度最高城市,杭州是新一线城市中就业满意度最高城市。
表1各主要城市2017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
一线城市
就业满意度
新一线城市
就业满意度
北京
759
杭州
753
上海
739
宁波
720
广州
710
天津
716
深圳
702
南京
697
苏州
687
全国本科
682
成都
674
武汉
661
西安
649
重庆
648
郑州
631
就业满意度是由就业的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就业现状进行主观判断,可能会受到薪资待遇、行业发展、职业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也与毕业生自身经历和感受密切相关。
从事IT类职业本科毕业生收入较高
2017届本科学科门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学(5067元),最低的是历史学(4023元)。2017届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交通运输大类(4319元),最低的是文化教育大类(3418元)。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职业类是“互联网开发及应用”(6082元),其次是“计算机与数据处理”(6042元)。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职业类是“经营管理”(4818元),其后是“房地产经营”(4665元)、“航空机械/电子”(4625元)。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行业类为“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5634元),其次是“运输业”(5567元)。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行业类为“运输业”(4536元),其次是“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4422元)。
教育、零售为大学毕业生创业主要行业
201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9%,与2016届、2015届(均为30%)基本持平。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38%)高于本科毕业生(19%)。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平稳态势。
(图为2015~201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变化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人数7358万估算,2017届大学生中约有213万人选择了创业。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主要动因是“理想就是成为创业者”“有好的创业项目”,属于机会型创业的毕业生占创业总体的大多数(本科为86%,高职高专为84%)。
2017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就业经济区域为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27%)。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就业经济区域为中原区域经济体(49%)。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教育产业(227%)。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零售商业(123%)。
创业失败风险不容忽视
更值得注意的是,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4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69%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与2013届(462%)基本持平;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有458%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比2013届(468%)略低。三年内,超过一半创业人群退出创业市场,创业失败风险不容忽视。
本报告基于麦可思公司2018年度的大学毕业生跟踪数据而撰写,反映了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于大学生就业信息的跟踪评价和公开发布。麦可思公司自2007年以来,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研究,从2010年开始,连续九年对之前跟踪过的全国2006~2014届大学毕业生进行毕业三年后的职业发展跟踪,建立了2006~2017届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库。
(麦可思研究院供图)
国企招聘平台:
1、官网
大多数的国企招聘会发在网站,例如国家电网、铁路局、烟草、石油石化等等。但是需要收藏大量的官网或者官方公众号,如果你目标明确的话,就简单多了,不定时看下自己的目前企业官网即可,而且国企的招聘一每年时间基本都是差不多的
2、当地政府网
国企一般会和当地的政府网站登出国企招聘信息。例如:合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公共招聘网、当地人才招聘网等。这个也是需要收藏。但是展现的国企招聘数量稍微多一些,不过没有及时提醒,也需要经常去翻看。
3、学校官网
某些国企定向向高校招生(开宣讲会、校招专场等),一般会在学校官网上看到此类招聘信息。
这个主要针对的是校招,而且要求更多更对与本校。国招聘信息不多!
4、招聘平台
当然也很多国企也会和招聘网站有合作,例如:智联招聘、云人才市场,或者国聘网等等,这些平台比较正式,且针对性较强,招聘信息比较多,但是需要你去搜,目标不明确的就不知如何下手了,其中云人才市场这个招聘平台有一个好处是他们举办国企专场网络招聘会,企业比较集中。
5、国企、事业单位相关的信息汇总平台/公众号
这类型的一般公众号比较多,不过比较乱,信息还是比较分散,平台一般很少,有一些教育机构提供信息搜索,的那是不能及时提醒,需要自己时刻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