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琳 2011-3-14
3月4日,成健再次在热量表的一次内部研讨会上呼吁:抵制各地的备案制度,为整个行业发展创造一个“干净”的发展环境。他认为,这种制度伤害了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我们有ISO9000认证、CE认证,我们按出口的标准做产品,我们的产品可以出口到欧洲6个国家,就是因为备案制,我们无法进入山东、辽宁、黑龙江、河南等供暖市场,无法在全国市场畅行,行业内也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到全国市场。这种制度扼杀了我们的发展空间。”成健说。
变味的备案制度
成健是宁波甬港仪表有限公司的营销总监,在这个行业已经做了10年,颇有建树。尽管如此,他对2010年的工作持否定态度,“作为营销总监,这一年没有参加过一个项目的招投标,也没有组织过一次经销商大会,全部的时间都用在跑准入证上了。其实,每家企业都在跑‘证’。”
成健口中的“跑证”是指各地建设厅或供热办针对进入本地区的热量表产品而设的准入制度,即备案制度,意在通过一些约束条件,杜绝低质产品流入,规范行业发展,推进供热改革。据悉,热量表备案制度已在北方采暖地区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实施。
“本身是好事,企业很认可,但是这一制度在某些层面成为了我们发展的阻碍,成为了某些部门寻租的空间。”成健直言。
首先,每个省份,甚至省份内的城市,热量表的备案制度均不同,每进入一个城市都需要企业重新备案。以青岛为例,其对于山东省外、省内以及青岛市内的热量表企业的准入制度均有不同设置,每年都在调整。其次,各地做首检的计量机构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甚至各个计量机构检定方法都不一样,同样一个企业生产的一批产品,在这个城市检测合格,拿到另一个城市检测就可能不合格,“作为弱势的一方,企业也只能盲目的去迎合各地不同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标准,这种情况也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因为产品在出厂时就无法做到标准化,只能在生产时按照各地不同的要求去生产,这样企业的仓库里恐怕要做好几种库存。如果按照目前这种情况发展下去,那么作为计量器具的热计量产品如何做到精确计量呢?”成健说。
就算你证件、资料齐全,有的地方还是很难进。
令成健最头疼的地方是山东省。热量表企业想要进入山东市场发展要同时申请两个准入证,一个是山东省建设厅科技处下发的,这个证相对容易,只要提交规定的文件,交纳1800元评审费用,专家开会评定后就可以了。但这个“证”只适用于进入房地产市场。
产品要想进入到供热企业,还需要拿到山东省建设厅供热办下发的“推广目录”,这一“推广目录”是山东省供热办在2010年5月为了规范市场推出的,即《供热计量产品推荐目录制度》,明确规定只有达到“热量表的使用寿命不得低于9年,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等要求,才能进入到当地供热企业中去。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些故事,经过层层审核,最后有5家企业入围。“仅占行业的5%,更多优秀的企业被挡在了门外。”某热量表企业山东代理商表示。
然而,这5家企业并不是完全符合《供热计量产品推荐目录制度》,其中有两家企业的注册资金没有达到1000万元,“这一信息被披露后,行业哗然,经不住社会舆论,最后,供热办将这两家入围企业剔出。”上述代理商表示,我们都在期待第二批名单,却迟迟没有动向。
对于第二批名单为何迟迟没有动向的原因本报记者咨询山东省建设厅供热办,其工作人员表示正在筹划。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对于第二批入围企业名单,供热办计划由山东省各地级市根据市场应用情况逐一上报,只要在3个以上地级市有应用,就可以列入推荐目录。但最后各地没有报,所以没有实施。“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等着山东省供热市场开闸。”
成健吃了闭门羹的地方还有辽宁省。2008年时,只要进入当地市场就可以入围供热企业的招投标;到了2009年,政策开始趋紧,2010年下半年,则完全停止了市场准入。“主管部门给出的说辞是市场饱和了。但不管怎样,有机会我们就会进入。”成健说。
准入证账单
通过努力,成健已经为公司拿到了十几个“准入证”。不过,公司为此也支付了近40万元的费用。“这些‘准入证’都是买来的。为了生存,大家都是先抢到证再说,有了证就意味着有了市场。”
这些“准入证”的发放标准并不是一视同仁的,一些低价、劣质的产品一样可以拿到准入证,甚至好企业拿不到的这些企业也能拿到,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成健也算过一笔账:国内获得生产许可证的热量表企业约有100家,按每一家30万元计算,约有几千万元的投入。“这笔资金对于一个新兴产业而言非常重要,如果将其用在产品研发、扩大再生产方面,是多好的一件事。”
并且,市场准入有恶化趋势。前几日,成健又跑到了河北遵化县去备案,“虽然没有花钱,但如果北方地区600多个县都要准入证,我们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啊?”成健无奈地说。
尽管他反对这种模式,不过,为了企业的发展,他说今年会继续去跑证。
门槛悖论
“政府部门实施‘备案’制度也是无奈之举,目前热量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质量不好,市场混乱。在这种状况下,为了规范市场,避免采暖纠纷,政府部门必须谨慎。”黑龙江省供热办一工作人员表示。而这也是山东省供热办的初衷。
市场混乱问题在热量表企业处也得到了证实。一业内企业介绍,热量表的进入门槛很低,只有要一个车间,一套检测设备,3个持证上岗的工人就可以开工了。更多企业都是从市场上买零件回来组装,真正在进行试验、设计研发的企业很少。市场上曾经出现过180元一只的热量表,应用结果可想知。
“2010年,北京热办公司对使用热量表的项目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热量表的故障率有5%,国外品牌故障率为零。这一调查结果应该引起行业的再次警醒。”威海市天罡仪表有限公司经理技术负责人付涛说。
上一次警醒发生在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对热量表进行了一次质量摸底,结果通过率较低,“这对行业的震动较大,以此来看,市场是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规范的。但规范应是公开透明的。”付涛说。
除了热量表企业本身存在问题外,低价竞争也致使产品质量短时间内很难改观。
如何转变这种局面?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指出,首先,企业要做好产品,加强质量管理;其次,政府相关部门也应本着“推进事物发展进程”的目标择选产品,而不是借势寻租。
另悉,为了规范市场秩序,国家质检总局将会在今年对热量表产品展开全面检查,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企业将受到相应的惩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