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卡流量要比普通手机4G卡片的流量更便宜,那么手机利用物联卡上网有什么弊端?
第一点,如果你的物联卡选择使用的是中国移动卡片,那么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手机的更换卡片或者是更换不同的卡槽,那么就会遇到被锁卡的情况,一旦被锁卡,那么手机中的流量以及充值的金额基本是被冻结,而且不管你是在网上购买的,或是在朋友圈中购买的,运营商一般不会承诺什么时候,解冻卡片,所以基本等同于报废,如果要选择使用物联卡片,最好使用中国电信或者是联通的
第二点,物联卡大多数是小的通讯公司承包了三家运营商的流量池,并且对流量池进行卡片分配,当流量池的流量分配完成,基本是要换卡,所以一张卡片不可能长时间的去使用,短一点的时间,一个月长一点的时间,半年或者是一年,包括物联卡在使用过程中,会经常在月底充值缴费的时候,网络不稳定,或者是月初网络不稳定,是正常4G卡片网络的1/4,或者是1/3,网络波动比较大,并且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激活充值缴费,小的物联公司容易跑路,所以不建议一次性充值太多
第三点,物联卡的流量虽然便宜,但大多数流量假设是100 GB,正常能够使用的流量基本是在60%或者75%之间,流量相对于正规的4G卡片,流量跑的更快,而且一级卡片代理商,可以通过后台对流量的数据进行修改,比如150 GB的流量可以修改为200 GB,所以你只是看上去多而已,但实际在使用的过程中,流量使用的速度会比正常的4G卡片流量消耗的更快
物联卡片,虽然没有月租,不限制下载速度,但个人建议,如果使用一次性少充值,比如19,20块钱,即便是损失被锁卡报废,而且19块钱到29块钱,所能够包的流量基本都是可以使用流量的,70%到80%之间,尤其那些所谓的39,105 GB,或者49,150 GB,甚至更多,基本流量只有百分之60到70%之间
30元9999G的流量,这种流量是不是让你从流量和价格方面就有了动心?你可能会想到,这种流量让我使用的无后顾之忧,我家里都不需要安装宽带,只要有手机,热点共享都用不了这么多的流量了。
事实上这种30G的9999G的流量靠谱吗?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题目了。其实,这种30元的9999G纯流量卡,就是我们所知道的物联卡。
什么是物联卡呢?是运营商为物联网服务企业提供的用于智能终端设备联网的,仅面对企业的一种卡。当然,它有什么特点呢?
因为是给企业使用的专属物联卡,它会有一个流量池,在这个池子里,会分配给物联卡流量,但是这个流量是有这个企业自己掌握的。现在,我们说说它的缺点:
不要为了贪便宜而购买物联卡,可能让你得不偿失,还遭罪呢。
每月30元,不限制流量,不限制网速,这样的物联网卡堪比“移动宽带”,甚至比家里的宽带上网还要便宜,有了物联网卡还要什么自行车啊。那么手机用物联网卡有什么风险呢?下文具体说一说。
街上的共享单车、家里的智能电表、燃气表等,都安装了物联卡,实现这些智能设备的联网。物联网卡是针对企业发行的,登记在企业名下,不能实现每张卡的实名登记。
1)卡本身被关闭了通信功能
物联网卡不是面向个人用户,而是企业用户,运营商会给企业一个平台用于卡的管理,如果企业停用了这张卡、预付费过期、设定了机卡分离锁卡、设定了区域漫游锁卡等条件,那么就会导致通信功能关闭。
2)设备无法识别PLMN码
运营商的物联网卡使用了新的IMSI段,前5位是PLMN码,用于表示接入的网络,通信模组底层都可以写入PLMN配置,三大运营商的物联网卡的PLMN码比较新,部分通信模组没有及时更新,那么手机就无法识别卡,不过,有些安卓手机的APN配置支持手动填写PLMN(MCC+MNC)。
3)卡的APN配置问题
有些物联网卡默认的APN是支持公网的,有些只支持内网(比如金融、公安系统等),如果是后者,那么放到手机上使用时无法连接互联网的。
总之,手机使用物联网卡上网是不靠谱的,不仅存在封卡、锁卡、无法联网的问题,即便更够连接网络,还会存在上网速度不稳定,网速慢等问题,不同类型的物联网卡,联网网速是不同的。
物联网卡基本只要上网功用,缺失语音和通话才能,作为日常使用的SIM卡而言,显然是不够的,可是单纯用作流量卡则十分合算。
也正是由于缺少了其他功用,只留下了上网才能,因此物联网卡的流量资费相较于营业厅的语音通话卡便宜更多。
个人使用物联网卡有可能导致封号外,物联网卡还有几个猫腻。其间一个缺点便是物理网卡的寿数很短,
当然这并不是说物理网卡本身的物理寿数短,而是指某些渠道的由于种种原因诺言欠安,在把网卡销售给客户后,很短时间内便消失无踪,
这导致物联网卡完全损失使用价值。因此选购物联网卡时,需求找经营时间长,诺言好的渠道。
物联网卡虽然流量资费很低,而且购买价格不贵,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后续不需求再次缴费,物联网卡并不等于无线流量卡。许多商家在出售物联网卡时,消费并不透明,常常导致使用一段时间后,费用的增长却越来越快。
有些物联网卡本身质量很差,依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市场面流转的众多物联网卡,只要40%的用户感觉良好,有60%的用户反应需求替换物联网卡,连接设备常常出现问题,这证明市面上的物联网卡还没有想象中
的那么好。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物联卡是什么,今天就给大家解释解释。
物联卡是运营商为物联网服务企业提供的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流量卡。 物联卡仅面向企业用户进行批量销售,广泛用于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车联网等领域,拥有资费低、安全、通信效率高等特点。 也就是说物联卡是运营商另外一种卡,也可以说是一个流量池,因为这种物联卡只有流量没有其他功能。
有了解过的朋友,因为都知道物联卡的流量大部分都是很便宜,因为物联卡只有一个功能,那就是上网,不想我们平常用的,一个套餐有这个功能那个功能。所以物联卡的流量费用是要比普通卡便宜的多。
买物联卡要注意一些问题,虽说物联卡的流量跟普通,这点没错,不过那些打着物联卡99块钱19块钱就有无限流量的卡套,是要谨慎购买的,物联卡虽然便宜不过也没有那么便宜的,一分钱一分货,选一个好的地方购买吧,别贪便宜。
就像我的卡套餐,两张卡,一张卡6元保底用于打电话,另外一张卡是物联卡,花个39块钱就有105G了,一个月两张卡加起来45元。最主要的还是不会限速,不实名,0月租,很适合学生或者需要很多流量的人。
不过我比较省钱一点,比较还是学生,能省钱就省钱,就冲了70G流量20几块钱,好像是29元。这样子下来,一个月的流量也够我使用,而且还不贵每个月可以节省一些钱了。
物联卡是大一点的卡商去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定制的号码跟套餐,一般是只是单独用来上网,不能打电话,发短信!其它跟普通手机看没有区别!现在部分物联卡也有语音跟短信了,不过很少
相对来说,物联卡有很大的风险,一般公司存活不了多久,目前来说存活超过2年都很少,所以物联卡又被戏称跑路卡,建议选择的时候谨慎一些,免得到时卡商跑路了,直接损失是我们用户!
以上是我的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有不足或者意见,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进行指正或指导!
物联卡是为了符合国家规定进行,流量资费的降低
由运营商为物联网用户专门制作的MSISDN专用号段的通讯模式,利用专门的网络设备完成基本的短信和GPRS通讯业务,并且提供必备的流量通讯管理的功能,
大部分物联卡默认的是物联网专用APN早在很多年前物联网卡大体框架就已经出现了,
近几年火热于流量市场,概念数以万计,所有东西都进行互联,
通俗点就是借用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手机端和车载设备,并使用GPRS数据进行传递,链接各种事物和活动,来满足人们的要求
这样就会有很多人有疑问,物联卡和普通流量卡有什么区别
那么,物联卡的缺点了呢?
1、毕竟物联网卡不是SIM卡,只能够作为联网卡使用,不能打电话,发短信,甚至没有手机号码;
2、而且大部分的物联网卡都只是用的运营商的流量通道,使用的不是运营商的流量池,因此在计费方面,可能会出现偏差,对用户的收费产生偏差。
3、物联网卡不是针对个人使用的流量卡,而是针对物联网服务的,只针对物联网企业服务。
总结:除了上网比其他电话卡便宜点,就没了。
今天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物联卡。 物联卡又称为定向卡,我们用的手机卡是非定向卡。 那么什么是定向卡呢,所谓的定向就是只能用于固定的用途,比如GPS定位器,北斗导航,还有插卡对讲机,共享单车。
这种卡虽然也是上网卡,但是必须是专卡专用,用于对讲设备的卡插在GPS终端上就不能用,还有就是这种卡是属于集团业务,有人说不用实名制,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虽然不是一对一的实名认证,但是他是认证企业,就跟领发票一样,每个企业领取的卡号都有记录认证,如果这种卡造成不利影响,一样会找到具体使用者的。
无论我们到任何一个地方,您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所有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找WiFi用于手机的连接。造成这一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手机流量严重不足,一不小心就会超出流量额度。一旦花钱额外购买流量,我就会心痛,不知道您会作何反应。
那么,是否有较好的解决办法呢?手机具有第二张卡槽的小伙伴有福了,没错,要说的就是物联卡。那么,手机使用物联卡又有什么利弊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物联卡!
大家对于物联卡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其并不正规!物联卡同样是运营商推出的正规号卡,主要用于企业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使用,完成移动终端与服务器平台之间的通讯问题,未来万物互联时代的来临,物联卡已经成为必不可缺的一种号卡。
物联卡之所以给大家带来一种较差的印象,主要是因为运营商并未直接管理,把管理和销售权限下放给经销商或者是代理商来运营。因此,大家选购物联卡时最好选择正规具有代理权限的经销商,物联网卡的资费查询以及缴费均通过物联网管理平台。
再来聊聊物联卡与常规的语音号卡之间的差异问题
物联卡并不具备语音通话、短信业务的功能,这也决定了物联卡并不能够当做主卡来使用,仅仅是手机端的辅助性应用。物联卡的优势在于流量,优惠力度远超常规语音号卡。从物联网定义来看,并非是为了手机专门设计,只不过手机可以利用其来进行上网(并不排除运营商哪天心血来潮,禁止了物联卡在手机端的应用)。
不过,物联卡的另外一大优势就显现出来,那就是没有月租,使用了才需缴纳费用,即便运营商暂定了手机端的使用,您也不会出现太大的损失(有流量需求的用户,千万不要浪费了手机双卡槽哦)。
最后,我们拿联通的物联卡资费套餐为例看看都有哪些特色(仅举例使用,资费并不是最便宜的一款,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百度)。该物联卡资费套餐分为三档,19元每月可以享受全国100G流量,29元每月可以享受全国200G流量,39元每月可以享受全国300G流量,均为4G流量,并且不会局限任何使用的APP软件(这点与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联手推出的互联网卡有着很大的区别)。至于这里说到的激活方式,对应的就是物联网管理平台,没有月租,随用随充,但是本月剩余流量下月会进行清零处理。
怎么样,是否感觉自己的流量突然用不完了呢?
关于手机副卡通过物联卡的方式来解决流量的问题,您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深刻把握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的内涵和历史地位,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1.把握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的内涵,深刻认识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长期性。
当今物联网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产业初级阶段。
这个论断是回答现阶段产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即在人类科学史上处在什么发展阶段。
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目前物联网产业已经成为一种产业,我们必须坚持物联网产业的基础原则,不能背离物联网发展的方向。
二是中国的物联网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
一切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超越阶段、急于求成。
二者的有机统一,就是我国现阶段物联网产业的规定性。
这是我国物联网产业现阶段最基本的事实、最大的实际。
2.了解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是中国物联网发展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的阶段。
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物联网时代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科学落后、生产力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物联网产业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这个阶段不同于物联网理论提出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物联网技术阶段。
这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在其发展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阶段。
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之所以要经历这样一个长时期的初级阶段,并不是哪个人、哪个研究机构的主观臆断,而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必然,是由中国现阶段科学能力所决定的。
毫无疑问,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但是,人民群众并不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只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事创造活动。
人们不能随意挑选生产力,不能离开从前一代那里继承下来的各种条件去创造新能力。
现代中国特殊的科研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抄袭半原创的旧理论,经过“中国制造”走向物联网时代的道路。
正因为我国的物联网科学脱胎于欧美国家、发达地区,科学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西方国家。
这就决定了我国物联网科学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艰苦科研条件下实现的智能化、实用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即是说,我们应当从全人类文明进步的视角考察中国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定位问题,这样才能开阔视野,看得更清晰,认识更深刻,即跳出中国来看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
3.牢记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理论,可以使人们对物联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克服急于求成的浮躁思想。
目前中国经过五六年的高速发展,科学理论有了巨大的进步,在世界上应以科学大国的面貌出现,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之所以产生这种思想,究其根源,还是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的基本实情和物联网建设的长期性认识不足,我国物联网科学理论的提出虽然总量不低,但创新却很少,居世界后列,从总体来看,科学生产力落后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地区发展不平衡,科研条件落后,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即使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还有较大差距。
正如所告诫我们:我国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至少需要40年时间。
这就是说,物联网时代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大约有上百年时间。
而要实现物联网时代,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奋斗。
所以,我们要把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理论作为长期的指导思想。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具体如下:1更安全的保护措施。在新技术出现之初,它的技术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创新上,导致监管水平低下,这就使业界的兴奋、激进和政策、监管的滞后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下降,企业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创新和应用一旦普及,各种新技术的风险也突显出来。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IoT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泛,从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应用,到私人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将是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10月27日,从无锡机场到湖滨饭店的轿车频繁穿梭,湖滨饭店及周围的宾馆入住率暴增,全国各地都来赶一场物联网的大集。28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科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大会”在无锡盛大开幕,同时举行的还有博览会和技术及商业应用高峰论坛,为期三天。八位部长级官员、三位院士、四十多位司局长和五十多位跨国公司高层及大型央企高层出席此次会议,是近年来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力最深远的行业盛会。这不仅是一次对物联网产业的检阅,也是一次集体思考,为下一步发展理清思路。
用战略性眼光
务实布局
“物联网的‘泡泡糖’(PPT)时代已经过去,现在要演示的是真q实d。”张伟(某物联网公司CEO,化名)想起一年前跟用户交流时如是感叹,以前多数公司都是停留在方案构思和宣讲阶段,只能靠PPT(幻灯片)来展示物联网,而现在,用户不再满足于PPT了,要看实际案例。如果说,去年来到无锡,每次参观者接触到的示范项目都是“太湖鱼”,那么今年的无锡,则呈现出更多物联网的应用。
本届博览会就是一次大秀场。以传感器、RFID、网络设备、嵌入式终端制造等为代表的物联网制造业,以通信网络为代表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服务业,和以软件集成、应用开发等为代表的物联网服务业等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参与了此次博览会。
无锡,整个城市都散发着浓郁的物联网氛围,从2009年8月以来,物联网概念的公司比肩接踵地成立,分布在无锡新区、滨湖区等地。新区设立了10亿元产业培育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重点支柱产业促进和新兴产业培育,尤其是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战略性产业,核心企业入驻园区,新区都给予3年贷贴息或一定比例的注册资本金配套;滨湖区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也在集聚各类资源,已累计引进物联网及相关企业200家以上,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5家。
无锡市市长毛小平介绍说,2009年8月7日温总理在视察无锡时提到建立感知中国中心,同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建设无锡传感网实验区,无锡迅速开始创建物联网、传感网的示范区,技术研发事业培育、人才引进等配套技术相继出台。到今天,有156个物联网项目已经签约,即将开工建设。
去年11月1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协议,先期以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物联网发展中心为运作载体,总部设在无锡。发展中心第一任主任为叶甜春。据叶甜春介绍,发展中心采用了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吸纳社会资本,与工业界紧密合作,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中心目前设立了综合协调部、战略规划部、应用总体部和技术服务部四个部门。
叶甜春认为,物联网与现有传感网和信息化技术的差异是:更大规模的节点覆盖、更综合的系统集成和更智能的信息处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更需要‘战略性眼光’,物联网的培育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其中核心技术的培育和掌握是关键中的关键。”叶甜春发自肺腑地说,如果没有重点地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可以推进信息化,但做不成物联网,或者成为又一个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打工产业”。
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中,对传感网/物联网领域进行了战略性的前瞻布局,已开展了近10年工作。包括传感器与芯片、信息网络与传输技术、信息处理与存储、软件等,传感器与芯片方面包括声学、振动、压力、温度、湿度、生物、化学等传感器。
借力运营商
物联网与互联网经常被相提并论,虽然两者的本质、内涵及应用模式都有差别,但发展路线却是可以作一定借鉴的。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邝子平认为,互联网发展初期,要感谢运营商,因为他们在互联网还没有明确形态时,就大力投入组建了骨干网,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和完善,促进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如今,物联网来了,运营商又开始摩拳擦掌。
中国电信所关注的领域包括节能减排、民生工程、防灾减灾等。中国电信副总工程师靳东滨透露,中国电信已经在着手建立物联网的企业标准。“因为国家物联网标准组有一些标准并没有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信建立了企业标准。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出台了七个关于M2M的标准,包括终端、平台设备和服务协议等。”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认为,TD-SCDMA的独特优势为物联网的规模发展提供了网络平台,TD的优势是:国家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保障了通信的安全可靠;频谱效率更高、客户为每比特数据传输支付费用低;根据网络需求,可自行配置上下行资源,特别适合监控等非对称性数据传输业务。杨志强指出,物联网与TD结合有利于我国两大基础创新技术发挥协调作用。“TD与物联网都属于产业链形态的集群性创新模式,由于这种集群性和链条性,使得这两大基础创新在芯片、终端、测试、系统及应用等各个环节具有高度的重合和协同性,将会充分发挥基础协调作用。”杨志强介绍说。
据悉,中国移动M2M业务已经超过了500万终端,2009年,M2M业务收入超过7个亿,2010年,M2M终端用户超过500万,年增长率66%。M2M产业从分布上来看,电力行业占终端总数的35%多,主要应用为电力远程抄表、电力输配变设备监控;交通行业占终端总数的30%,主要应用为车辆定位管理。
中国移动在无锡物联网研究院建设完善了研发试验环境,拥有总面积达1050平米的基础实验室和支持2G和3G的应用开发测试系统;并建立了中国移动物联网体系架构。其目标是把每一个人、每一辆车、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城市接入物联网。
事实上,物联网产业应该借力于运营商及大企业的投入,给物联网一个初始推动,逐步渗透入行业。
从集中走向分布
运营商所擅长的基础设施是一个方面,物联网最后落地,必然是在行业应用中。物联网应用的一个最普遍特点是从集中走向分布,突出表现在智能安防和制造业等领域。
本土著名安防企业博康集团总裁李璞认为,物联网可实现分布式的智能,分布于全系统内的智能化使人与物、物与物得以通信对话,从而自动获取物的动态特征、关联特征,实现所有物征动态信息互通共享。物联网为智能安防带来了一套完整可参照的“技术体系框架”,改变了现在安防领域局部智能、局部互通的限制。经过海量数据存储、处理及多传输通信技术,实现事前的分析预警、事发的实时报警和事后的侦查取证。
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徐亚丁也认为物联网技术为自动化领域带来了更好的分布式解决方案。“制造业面临的大趋势是个性化定制需求、全球化的采购和生产。发达国家的现状是机器密集型,发展中国家的现状是劳动力密集型,两者都向大机器分布式模块化制造转变。”徐亚丁介绍说,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使生产自动化从集中走向分布,能够自动调整工序、灵活增减工序。物联网架构使模块可重用性得以提高,可进行重新配置组合以适应生产需要,减少资源浪费,还可以调整就业人口,使受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从事高附加值的模块设计维护。“分布式模块化生产系统的关键技术就是物联网,物联网技术使每个模块智能化,能够承担灵活多样的生产任务;使模块内部集成,实现机电/人机一体化。”可见,要深化物联网的应用,必须吃透其技术特性和优势,才能找准应用切入点。
资本市场冷静观望
在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大会的投融资高峰论坛上,来自德同资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美国风投协会等风险投资领域的专家,围绕“风险资本如何孵化伟大企业”这一焦点话题畅所欲言。面对火热的物联网概念,资本市场的态度显得很冷静。
邝子平认为,物联网重点在B2B的市场,物联网早期的发展,更多仍然还是给集团客户解决其所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而不是给最终用户提供一个娱乐或者个性化的平台。“不同于互联网,互联网更多关注B2C市场,物联网的商业模式跟互联网将非常不一样,进入的门槛不一样,它的销售周期也会不一样。”邝子平分析说,B2B业务在中国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非常大,例如为行业用户或政府部门服务的物联网企业,要有能力协调好各方的关系。旷子平认为第一批成功的物联网企业很可能是做系统集成的,即整合各方的物联网资源,提供综合物联网解决方案,而并非纯技术型企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在谈到物联网时也提醒产业界,物联网刚刚起步,对其期望值不要太高,实际上产业界对物联网领域,从技术和体制上都还没完全做好准备。
何积丰建议,物联网产业在上项目的时候要考虑“先民生后重大基础设施”,在“十二五”规划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是关注民生,他建议在无锡先做一些跟民生相关的项目,如教育、医疗试点等。
除了要撬动资本市场外,国家在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早期的示范及推动、行业标准及法则法规的确定,特别是在营造良性竞争环境、降低产品成本方面,从国家层面的协调与布局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今年8月,中国传感网国际创新园在太湖国际科技园内建成启用,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等多个研发中心成为首批入驻单位。
“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掠影
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以“感知科技、感知未来”为主题,围绕信息的感知、传输、处理、应用四大核心领域,集中展示物联网产业链各个关键环节的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和新的解决方案,突出展示物联网在工业、农业、电力、交通、物流、环保、水利、安保、家居、教育、医疗、园区等12个领域应用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高效率管理和高科技网络。博览会展示总面积15000平方米,参展及出席单位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IBM、微软、华为、航天信息、清华同方、大唐电信、CETC、东软集团、国网信通、美新半导体、长电科技、华润微电子等众多业内知名企业,共200多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物联网产业链企业参加了展览。参展企业涵盖了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和传感器制造商,中游的应用设备提供商、软件与系统集成商、软件与应用开发商,以及下游的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服务提供商。
物联网疫苗冷链运输车。要使民众用上放心安全的疫苗,疫苗冷链运输环节至关重要。近期,宁波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推出了历时三年研发的我国首款物联网疫苗冷链运输车。在疫苗运输前能预先了解冷藏车状态,对运输的整个过程实时监控、记录,避免车辆内冷冻机组、箱体密封问题引起的故障。该特种车实现了疫苗运输工具的智能化、感知化、网络化,使传统的冷藏车变成了具有物联网功能的专业网络信息终端。
平安城市。联通结合WCDMA网络和视频终端采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提供公共场所以及重要场所的视频监控、移动执法等多种综合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前端数据通过视频监控系统采集并传输到市、区监督指挥调度中心,实时监控并对紧急事件做出快速响应和应对,防范和处理危害城市公共安全的行为。
食品溯源。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拍摄食品包装标签上的二维码,就可查询到相关食品的原材料和生产程序等,这种产品可溯源功能大大方便了消费者,为消费者放心消费提供了保障。
感知健康。无锡矽丰展示的基于物联网和云服务技术的感知健康体验中心及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用以达到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目的。
瑞孚特感知停车。车辆电子标签技术为保安、停车及进出管理提供独立、不间断的系统设备,可以实现对商业区及社区的方便管理,确保只有经过许可的车辆进入。系统还可以提供车辆定期出入及停车费用管理数据。掌握车辆动态情况,分析车辆运行规律,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实现车辆调度派遣无纸化、进出场区识别自动化。
物联网比特实验室。无锡爱睿芯电子有限公司把目光放在了物联网教育市场。实验室主要面向青少年开展物联网方面的宣传、培训和体验等活动。通过数字化的实验、积木化的游戏、个性化的作业和整合化的展示等方式,使学生在互动式、体验式的快乐氛围中,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方向,更快地接受最新的科技知识,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具有较好的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比较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瓶颈制约,如缺乏统一的发展战略、核心技术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地址资源缺乏、规模化应用不足等,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产业是由物联网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设备提供商、软件与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运营及服务商以及物联网用户构成的产业集群。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我国也将物联网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本文对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 (一)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传感网)研究,先后投入资金数亿元;《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均将物联网(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工业信息化部还专门立项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射频识别(RFID)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支持。科技部专门在先进制造领域设立了"RFID"专项,投入1亿多元对19个专题、近30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大规模的资助,从RFID芯片、关键 技术的研发到行业应用的整个产业链进行资助和培育。目前,我国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移动基站等方面都已取得重大进展。 (二)在标准制定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在世界物联网领域,我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四大发起国和主导国之一,取得了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重要话语权。这将改变我国在计算机、互联网两次信息浪潮中双双落后的局面。目前,我国物联网(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已被采纳。为加强物联网标准化工作,2009年9月11日,中国物联网(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也在积极筹备过程中。 (三)具有了较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 一是技术研究和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09年11月12日,江苏省、中科院、无锡市签署协议,共同建设"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同一天,中国移动宣布将在无锡成立中国移动物联网研究院,重点开展TD-SCDMA与物联网融合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并同时建设物联网数据中心,以支撑物联网相关业务的落地运营。23日,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中国电信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无锡成立。24日,中国联通与无锡签订协议,合作推进WCDMA与物联网融合。 2010年3月2日,上海物联网中心成立。在产业化组织方面,早在2005年9月,上海就成立了"电子标签与物联网产学研联盟"。2009年11月和12月,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传感网(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筹备工作组相继成立。二是产业基地发展迅速。国家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8月7日,首个国家物联网园区在无锡建立。11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物联网)创新示范区。各地的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也快速推进。 (四)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根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意味着物联网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二、我国物联网产业化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一个明确统一的物联网发展战略和路线图 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标准、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还远没有成熟。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相比,物联网的发展更加需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标准的统一。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状态,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割情况较为普遍,明确统一的国家物联网发展战略和路线图还没有出台,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我国当前及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在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从物联网相关企业股价的迅速飙升以及许多城市纷纷介入物联网建设,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二)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缺失 我国在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存在缺失,除下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外,我国只有极少数企业拥有物联网核心技术。以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例:RFID技术是物联网中的核心关键技术,但在全球RFID专利中,我国RFID专利申请量只有美国的65%,日本的457%3,而且多以实用新型为主,发明型专利数量较少。美国在芯片、编码、空中接口协议等领域拥有大批专利,其申请总量超过了欧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本以及我国大陆等多个区域专利申请总量的总和,高达53%。而日本、欧洲则在传感器技术上拥有巨大优势。即使在国内,国外企业和组织在我国申请的RFID发明专利授权量也占据主要地位。截至目前,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已制订出RFID标准,并加速向我国输出,随着国外RFID标准在我国的推广以及逐渐被我国企业接受,我国RFID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国际标准在国内应用所形成了事实标准将会阻碍我国国家RFID(射频识别)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三)物联网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完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涉及物体标识、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包括了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设备提供商、软件与应用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运营及服务商等不同企业主体。虽然我国在物联网标准制定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适应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统一的标准体系尚未出台,使得目前很多物联网应用仍处于厂家各自为战的状态,终端厂商、应用厂商、集成商无法有效分工协作,产业分工不能细化,影响整个产业规模化的发展。随着物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标准规范的不完善将导致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混乱。 (四)物联网地址资源匮乏物联网时代的网络发展,需要大量的IP地址,专家预计,未来五年我国物联网地址预计需求量在100亿。而目前互联网在IP地址资源上的不足,已经成为物联网发展最大的瓶颈。从总量上看,目前全球互联网IPv4协议能够提供的地址空间最多只有40多亿,且可分配的IPv4地址剩余量不足10%,并将于两年内消耗殆尽。从结构看,全球IPv4地址分布不平衡,截止2009年底,排名第一的美国的IPv4地址为1495亿,占全球已分配IPv4地址总数的50%。排名第二的我国的IPv4地址仅为232亿,占全球的777%。从发展趋势看,2009年度我国IPv4地址申请量为美国194倍,增长势头强劲。IP地址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地址资源的不足,将使我国地址资源匮乏的问题更加突出。 (五)物联网规模化应用不足 我国物联网还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开展的物联网应用主要还局限于小范围的简单应用,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和投入的热情,庞大的行业和大范围的应用需求还没有被激发出来,使得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规模性市场需求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同时,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也是制约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一)尽快制定我国统一的物联网发展战略和路线图 一是分析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重点任务;二是明确界定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发展物联网产业集群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三是制定实施我国促进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 (二)加强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一是在物联网核心技术,如RFID天线设计与制造、RFID标签封装技术与装备、标签集成、读写器关键零件、RFID测试技术和装备等方面,加强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二是积极探索新的研发组织模式,将研发与产业化结合起来,建立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聚集物联网研发人才和项目,开展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和相关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三)加快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坚持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同步推进的原则。一是在物联网基础标准领域,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进一步确立并扩大我国在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中的发言权。二是在国内物联网标准的制定上,以国际标准为基础,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核心技术和网络为依托,制定和形成我国自己的物联网标准体系。 (四)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和规模化应用一是加快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步伐。积极发展IPv6下一代互联网是解决目前互联网地址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要尽快建立IPv4向IPv6过渡的有效组织机制,制度与措施,明确时间表,同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利用财税杠杆和专项基金等经济的手段,鼓励互联网应用提供商进行IPv6改造,加快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步伐。二要结合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标准的制定,以物联网运营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为实施主体,发挥政府在推进物联网应用中的能动作用,以政府订购和首购的方式,在工业、农业、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包括环境监测、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等,探索物联网价值链合作模式和产业规模化发展模式。 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据相关分析报告,200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700亿美元,2008年达到780亿美元,2012年将超过1400亿美元,年增长率接近20%。国内物联网产业,据赛迪顾问研究显示:2010年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好的发展前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