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干膜线路偏移

浅谈干膜线路偏移,第1张

一、    前言:

    随着密集线路板的高速发展,3mil/3mil、4mil/4mil线粗/线隙的设计已是主流产品,如手机板、高档游戏卡板等,在制作这些密集线路板的过程中,干膜工序起到关键作用, *** 作不慎即会导致开/短路报废,而大多厂家会存在一些从未见过的“新”问题。本文就本厂出现过的线路干膜偏移问题的原因进行探讨,下文称为“甩干膜”现象。

二、    甩干膜特征描述:“甩干膜”实际上是线路某段的干膜与铜面分离,偏离至另一条线,导致如右图一般。

1. 在板面平面弯曲

2. 都在直线中密集处。

3. 干膜移位后原处未留下贴附痕迹。

4. 干膜线路未断。

5. 甩干膜面积小,一般仅1-2根线路甩干膜。

6. 弯曲部分颜色与其他部分颜色一致。

7. 一般不发生渗镀。

三、    可能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甩干膜最直接原因为干膜与铜面结合力低或受外因素影响致干膜松脱,为此特意跟进各设备之工作参数状态,如磨板机、辘板机等,但均未发现工作参数有偏移,证明在现时各工作参数正常状况下仍出现上述之问题,为此我们做了下述的异常状况分析:

1.辘板时,干膜下面有铜粒。

2.辘板之后冲板之前的过程中擦松干膜。

3.干膜在冲板过程中被异物擦松。

4.磨板机高压泵漏油。

5.磨板机板面前处理不理想。

四、    跟进试验:

   为进一步证明上述甩干膜是否与某一设备存在必然联系,我们特做下述各设备之交叉试验:

1.试验:分别在不同的磨板机、辘板机、冲板机模拟试验。

附  图:

试板数量(PNL)
磨板机
辘板机
冲板机
结果

70
2#
2#
3#
3PNL

70
2#
1#
3#
2PNL

70
3#
3#
3#
3PNL

70
1#
2#
3#
2PNL

70
1#
1#
3#
2PNL

70
3#
2#
3#
2PNL

结论:均发现有甩干膜现象,且比例较高,故甩干膜产生与固定机器无关。

2.提高辘板压力至4.5bar,无批量性甩干膜现象,但有少量甩干膜现象。

五、    模拟实验:

1. 辘板时,干膜下面有铜粒

    由于生产板铜面洁净度之不同,为验证板面铜粒对甩干膜之影响,我们做如下试验:

方法:取大小不一的铜粒放于板上→辘板→正常流程至执漏看板。

结果:试验2pnl均有甩干膜现象。

甩干膜现象描述:干膜移位后在原处的两端留下贴附痕迹,被铜粒顶起的干膜颜色发白。

结论:非此种原因。

2. 辘板之后,冲板之前的过程中擦松干膜

    由于人工作业的难以控制,为验证此次甩干膜是否为人工作业所致,试验如下:贴膜后,在板角用不同的力度和角度擦、敲干膜→正常流程至执漏看板。

结果:试验3pnl均有甩干膜现象。

甩干膜现象描述:可以看出有明显擦的痕迹和干膜移位后留下的痕迹,干膜线路有断裂。

结论:非此种原因。

3. 干膜在冲板过程中被异物擦松而甩干膜

方法:取生产板三批,冲板前仔细检查,确认无擦花,然后分别在不同冲板机冲板,全部执漏看板。

结果:未发现有甩干膜。

结论:冲板过程无因异物擦松干膜面导致甩干膜。

4. 高压泵漏油

    由于机油沾附于板面,会影响干膜与铜面之结合力,导致干膜直接松脱而致甩干膜,为此我们取高压泵油抹在板面上→正常做板至执漏看板。

结果:试验2pnl均有甩干膜现象。

现象描述:大面积甩干膜,干膜垂直板面浮起,但不同此次甩干膜。

结论:高压泵油粘附在板上而引起甩干膜,不是此次甩干膜的原因。同时检查磨砂机高压回圈水洗缸内并无油迹。(高压泵漏油会有此现象)

5. 磨板机板面处理不好

磨板机喷嘴、喷管及行辘均积有不同程度的油状水垢,水洗段的水垢沾到板面上降低干膜的附着性引起甩干膜。

方法:取水垢少许抹到板面上→辘板→正常流程至执漏看板。

结果:试验12pnl均有甩干膜现象。

现象描述:与目前甩干膜特征相同。

结论:水垢是此次甩干膜的原因之一。

    经跟进目前之1#、2#、3#磨砂机,均发现其水洗段存在着不同程度之黑点、污垢,为此我们分别用HCl(5%)将上述3台机之行辘、喷嘴、喷管进行擦试,并喷洗,直至水洗缸之附件清洗干净。另外,为防止上述水垢问题再次发生,我们重新制订方法。督促生产部门完成1次/月上述之保养,自此后,再未见上述现象之甩干膜出现。

六、结束语:

磨板机的水垢是此次甩干膜的真正原因,水垢问题极易使厂家忽略,因此严格保养磨板机身及配件,对改善干膜工序甩干膜问题帮助极大,希望本文能对相关同行有一点启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4225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2
下一篇 2022-08-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