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声音嘈杂,无法听到通话对象的声音。为了能稍微听得清楚点,用力将手机的扬声器部分贴在耳朵上。尽管如此,还是听不清楚。结果心情越来越烦躁,说话声音也越来越大……
估计谁都会有过上述这种经历。最近罗姆开发出了一项新技术,把手机贴在耳朵上的自然动作,可用作在噪声环境下也能清晰听到声音的新型通话接口。这项技术应用了声音可经由耳朵软骨传递给听觉系统的“软骨传导”现象(图1)。
特点是只需将机身“一角”设置的可传递声音的振动部分,轻轻碰触位于耳朵眼儿前面的软骨突起“耳屏”上,声音就会传至听觉系统。用力将振荡器贴在耳屏上音量就会增大。此时无需手机的音量 *** 作。如果巧妙地使用机身“一角”,将耳朵眼儿堵上,那么就可以在隔断外部噪声的同时听到声音。
罗姆开发出了将振荡器中采用的压电元件的驱动电路、放大器和语音处理电路等集成在一枚芯片上的LSI。据悉,这款LSI无需特殊的压电元件,如果能够量产,则成本与平时配备的扬声器几乎没有差异。LSI可在扬声器和压电元件中共用。该公司计划以手机厂商为中心开展销售工作。
外耳道起到扬声器的作用
软骨传导是日本奈良县立医科大学耳鼻咽喉及头颈部外科学教授细井裕司于2004年发现的一种现象。让振动源接触耳朵软骨,声音的振动就会通过多条路径传达到内耳。
图1:让振动源接触耳软骨
在软骨传导中,软骨的振动在外耳道内形成声音并传到鼓膜的“软骨气导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照片中是罗姆和理音试制的软骨传导应用实例。理音的试制产品尚未获得日本医疗器械认证。解说图由本刊根据参考文献制作。
软骨传导与普通骨传导的最大不同在于软骨振动会在外耳道内形成声音并传至鼓膜的“软骨气导音”(图1)。筒状外耳道可通过振动,与扬声器一样作为音源发挥作用,并在耳孔内输出声音。这就是即使用耳屏将耳朵眼儿堵上,也能清晰听到声音的最大理由之一。据悉,在耳朵周边的软骨中,振动传递效率尤其高的是耳屏和耳后等部位。
在普通的骨传导中,声音主要通过头盖骨的振动传到内耳。因此,要想提高振动的传导效率,就需要从皮肤上方将振荡器压在头盖骨上,或嵌入身体里。存在的课题是耳后等最佳位置难以固定振荡器,而且如果长时间佩戴,按压部位会产生疼痛。
手机中有许多应用骨传导的例子,不过许多人想出了轻轻碰触声音振动难以传到内耳的颧骨附近的使用方法。细井指出,“即使声音传到内耳,也不会有多大效果”。
细井等人的研发团队以听力正常者为对象,通过探针型麦克风对基于软骨传导的外耳道内声压级进行了实测。将振荡器接触耳软骨的状态与非接触状态分别进行比较,从而调查出了软骨气导音的效果。
据悉,结果发现,耳软骨具有在3kHz以下频带强烈振动的特性,与非接触状态相比,接触状态下外耳道内的声压级平均高出29dB左右(图2)。细井分析认为,“与电话中使用的语音频带具有较高的亲和性”。(记者:高桥 史忠,《日经电子》)
图2:声压级在3kHz以下频带内较高
耳软骨在3kHz以下的频带内强烈振动。与振荡器距离耳软骨7mm远的非接触条件相比,接触条件下测量的外耳道内声压级平均高出29dB左右。图表是基于实测数据的概略图。由本刊参考奈良县
立医科大学研发团队的资料制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