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是一个产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如今,物联网产业正经历着这样的重要变革,开始步入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从今年开始,物联网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在日前举行的2013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RFID产业联盟理事长、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组长张琪表示,我国已初步形成完整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与国外差距正在缩小。产业链趋于完善步入黄金发展期张琪告诉记者,目前物联网产业链逐渐趋于完善,2013年我国物联网RFID市场将快速增长,产业发展将步入黄金期。
“随着我国各相关政府部门共同营造物联网产业与应用发展的良好环境,以及‘十二五’规划的逐步落实,支持力度的加大,将使我国RFID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应用需求更加旺盛、规模化应用不断涌现。”张琪说,“2013年,中国RFID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比2012年增长35%左右,我国 RFID产业市场规模将达320亿元左右,产业将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据悉,经过连续三年高于40%的增长,我国RFID市场的规模已经连续四年居全球第三。2012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同比增长38.6%;RFID市场规模达到236.6亿元人民币,年增长31.7%。
根据中国RFID产业联盟和工信部电子一所的统计,RFID产业链各个环节都继续呈现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RFID的主要细分市场中,2012年系统集成与服务的占比最高,达到了34.4%。张琪认为,这一比例今后还将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物联网标准化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去年在工信部、发改委的共同支持下,RFID标准立项了31项,电子行业标准立项16项,并且有2项正式出台。
此外,RFID高频产业链已经成熟,性能不断提升,产业初具规模。张琪告诉记者,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推进,市场越来越大,对高频标签有很大的需求;国内高频标签已经能够初步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在产品的安全防护、可靠性、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超高频方面,芯片设计研发能力及性能都在逐步提升,只是产业化尚存差距。“超高频RFID在食品追溯、酒类防伪、智能交通、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逐步增多,但存在着标准不统一、缺乏大规模应用市场的支持,超高频市场总体而言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可以预计,超高频的标签性能价格比更加优越,今后必将成为RFID最具发展前途的一个领域。超高频将是国内RFID产业发展的重点。”张琪说。
而随着物联网产业成熟度不断加深,政府也加快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步伐。张琪认为,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服务业发展非常重要,也将是我国物联网发展中最具增值效益的经济增长点,是我们必须占据的蓝海。不过她也坦言,虽然各地都积极推进平台建设工作,但是现有资源受到体制、区域限制,各地公共服务平台和相关服务机构设置政出多门,存在同质重复建设,缺乏资源整合,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尚缺乏统筹规划与联合共建,服务体系仍不成熟。企业苦练内功夯实产业基础在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相关物联网企业也步入了上升通道。记者发现,与往年相比,今年参加展会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而且展出规模也变大了,企业对于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信心十足,可以说是到了爆棚的程度。物联网产业发展之快速,让这一产业领域的各个企业深有感触。
“去年人不太多,今年展商和观众人数都增加了不少,这从出入识别卡就能看出来。”作为国内出入口管理专家,威海北洋电气集团公司为此次展会独家提供出入口人员识别管理服务。据介绍,去年该公司为参展商做了700多张出入卡,而这次做了1000多张。
威海北洋电气集团公司同时也是参展商之一,该公司RFID营销中心市场推广经理张都告诉记者,虽然目前的经济环境并不太好,但RFID市场却异常火暴,企业业绩增长非常快。他认为,自2008年“感知中国”提出以来,2009年物联网产业又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到了战略高度,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动产业发展,市场需求逐渐升温。
“随着这两年的技术沉淀,国内厂商技术水平上来了,实力增强了。不管是产品性能、实现的功能,还是上层的应用软件,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产业逐渐成熟起来,已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张都强调,更重要的是物联网应用有了起色。他表示,前几年市场上更多是“炒作”概念,现在大家更务实,用户其实更愿意看到实际的应用案例,而企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也有了更多拿得出手的实际应用案例。
“这两年,物联网相关企业实实在在做了很多实事,包括做一些基础研究,提高技术实力,创新服务模式。而产业基础打好了,加上国家通过示范项目推动应用也逐渐收获了成果,市场自然能够看到。原来有些人觉得没有必要做,但看到了应用成果,知道RFID技术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便愿意尝试了。”他说。
恰恰是由于企业的扎实努力,苦练内功,夯实了产业基础,让更多的人对物联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因此,本届展会吸引了大批专业观众,人数比去年有明显增长。记者看到,为期三天的展会,每天的人流都非常大,即便是到了最后一天,依然有许多观众兴致不减、流连忘返。
规模化应用初现
物流领域最成熟
此前有专家预测,“十二五”时期将成为我国物联网由起步发展进入规模发展的新阶段。物联网发展将不再仅仅依靠政府的大力投资,而是更多地依赖市场这只 “看不见的手”,应用驱动将成为“十二五”物联网发展的主旋律。而记者就在本届展会上看到了这个苗头,几百家参展企业集中展示了物联网技术提升下的创新成果,不仅展示了多款解决方案,更有诸多典型应用案例展出。其中许多都与物流息息相关,这说明物联网应用正在或者已经在物流领域落地。
记者看到,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台内涵丰富,展示了多款物流领域解决方案,包括应用于物流防伪领域的城市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产品追溯系统、粮食流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的ETC系统解决方案、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解决方案、物联网感知交通服务管理系统等,吸引了许多专业观众驻足,连总后勤部、工信部软件司等多个单位的领导都莅临现场,大家都对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冷链物流物联网应用成为本届博览会的一大看点。宁波国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展出的产品,有一部分是一些轻薄短小的物件。这些看起来只有一张纸厚度的物件,是应用于冷链运输管理的超薄柔性高频温度标签SRT-3405。据该公司副总经理胡敏雁介绍,这是本次展会国研软件的首推产品。“这款产品可与手机相连,在手机上显示此刻温度值等指数,并且客户可根据选择或定制相应的RFID标签。”他说。
国研软件还展出了多款冷链物流案例和解决方案。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案例展示区陈列着一些果蔬、血液、药品,甚至还有冷冻鱼,它们身上都被安装了一个小小的电子标签,这样就可以在冷链物流过程中,对它们所处的环境温度进行实时的监控。
胡敏雁告诉记者,通过在冷链物流中应用物联网技术,除了可以实现全程实时的温度监控,还能在无需打开冷藏装置情况下,即可快速批量读取温度信息。此外,通过安装RFID电子标签,可以实现产品防伪追溯,并且在仓储环节,实现自动移仓、盘仓等仓库管理,降低人工出错率并节省大量时间。
纵观整个博览会,记者深切感受到,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链的不断完善,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正在逐渐形成,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也愈加成熟。这一观点得到了参展企业的肯定。广州信源科技公司赵望平告诉记者,物流领域有几十年的应用实践,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所以应用相对成熟,效果也更好,更能够发挥物联网的价值,也因此需求更为迫切。
“如今,仓储物流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而冷链物流领域则是需求最为迫切的。通过物联网的应用,企业物流管理实现了更高的安全性、更高的可靠性、更高的运作效率和更高投资回报率,能够全面提高企业物流管控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智能物流的发展。”赵望平说。
可以看出,物联网产业走出了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一步,量变已然发生。而质变的窗口何时将被打开,虽然还很难预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统一规划和布局下,这一天离我们并不遥远。物联网在未来,将为包括物流在内的众多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Tag:2510模具钢,无缝方管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