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医疗处理技术的未来

重新审视医疗处理技术的未来,第1张

  5年前,作者在一篇题为“医疗成像的未来”的文章中发表了他们对于医疗成像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现在,这篇文章将回顾这些对未来的展望,来仔细想一想那些已经发生的变化,并重新审视医疗处理技术的未来。

  医疗领域未来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仍然与5年前一样:实现个性化的医疗保健。不出所料,在这个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其进展速度要超过预期,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手机等智能硬件和应用程序以及云端等技术发展迅猛。

  另外一个仍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趋势就是医疗保健已经从面向诊断和治疗转向预防,与此同时,这三个领域也在不断地改进与提高。可从云端获得的大量医疗数据为这项工作提供了帮助,但是受到了合法性以及共享医疗信息处理,还有从如此大量的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的限制。与往常一样,技术将使用运行高级分析、针对工作量进行优化的服务器为数据分析以及把有用信息发送给个人云端做好准备,从而推动医疗保健向着预防性(或者成为“可预期”)医疗的方向发展。

  个性化和高精度器件

  随着技术的进步,有一个全新的观点在增强技术系统的运转能力。Clifford Dacso医生,德州休斯顿Baylor医学院的教授和研究员,给出了如下表述:“在描述医学时,人们主要持四种观点:1)认为治疗有所帮助,而又没有副作用,2)认为治疗有帮助,但是有副作用,3)认为治疗无用,但是也没有副作用,4)认为治疗无用,又有副作用。到了该使医疗个性化的时候了。 ”

  Dacso医生所指出的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医疗传统,为了便于管理,将病人分组,每组的治疗方法都是一样的,而不是把每个病人视为单独的个体,在治疗时也是如此。与很多这个领域的预言家一样,Dacso医生相信个性化医疗的变革正在到来,而这将带来巨大的优势。

  他还说到:“我们都会在某一天死于一种慢性病。这意味着我们或者完全消除这场灾难性的疾病,或者使它们变成慢性病。”所以,不但应该因人施救,而且医疗也将从治疗慢性病向预防慢性病的产生或者至少预防这些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方面转化。

  这个预见性看法的关键一个方面就是增加医疗的准确性。Emad Ebbini医生,明尼苏达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教授,国际治疗超声学会主席,相信:“高精度将带来安全和高效的方法,”所以,能够实现医疗个性化的技术也会使医疗更加精确。准确度将使治疗更加安全,更加连贯,成本也更低,与此同时,能够更加广阔地覆盖到我们全社会的各个角落。

  技术更新换代

  从上一篇文章的发表到现在,在技术领域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革。三个价值指标:即性能、价格和功耗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形式所提供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随身携带,几乎从不离身。另一方面,云计算将这些设备连接在一起,并提高了它们的性能,明显改变了我们对医学和医疗成像的看法。

  智能硬件

  我们随身携带的计算机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多,不再仅仅是一部电话、一台照相机或者是音乐播放器了。应用程序可实现游戏、投资追踪、饮食管理和搜集生命体征信号。而这仅仅是开始。

  云计算

  云计算已经出现很多年了,但在之前它被称作互联网。现在,它的范围和功能已经大大扩展,随处可见、无处不在。这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将我们与云端的接口(比如说智能手机等)遗忘在家里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麻烦。

  大杂烩和云端

  全新的趋势是将所有东西都与云端相连接,无一例外,而不仅仅是智能手机。所有类型的传感器(甚至是医疗传感器)也可被连接到云端上,而也会出现微云端。智能手机在受到较大云端控制的同时也可以控制很多智能传感器。智能手机成为个性化的微云端,而较大的云端也许就成为了家庭、汽车、咖啡店或者办公室内使用的云端。当然,所有这些都通过更多的云端彼此连接在一起。云端周围的“大杂烩”与图1中显示的云端周围的“集群”概念相类似,但是这个术语更加正面和积极,这是因为它可被用来将所有类型的有用物件都连接至云端,从而实现个性化健康的无限前景。

  

  图1.云端周围的集群。

  联网住宅

  集群和云端使我们可以用目前只在医院和诊所才能看到的很多诊断工具来为住所提供设备和器械。将不间断地监视生命体征,而健康的其它方面也处于持续的详细观察之下。随着云端和集群普遍地渗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住所以外的健康监视的中断和差异也将被缓解。监视将成为一个连续不断的活动,不论人们走到哪里,它都伴随左右。借助这项触手可及的技术所带来的全部优势,医生的意见开始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而第一诊断就是这项技术持续监视生命体征和其它健康方面。而这条提供给医生的第一诊断使得医生能够更好更早地给出意见,这样的话,目的就不是治疗疾病,而是去预防疾病的发生,这又与之前提到的预防性医学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在一起。

  由于把不断采集个人数据的即将广泛应用的传感器与用于数据分析的高级算法和计算能力组合在一起,技术将能够给出第一诊断。

  -----------------------------------------------

  本文选自4月份《智能硬件特刊》,更多原厂热文可进入特刊详情页面下载浏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4265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2
下一篇 2022-08-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