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CES 2014俨然成了可穿戴产品的发布会,各大巨头公司集体出击,纷纷发布和展示自己的可穿戴产品,由于这些产品多有雷同,且新意不多,加上投资界、媒体界的不断热潮,因此有人称可穿戴技术热陷入泡沫,真是这样的吗?可穿戴设备市场真是个大泡泡吗?
创新扩散的S曲线
让我们回头看看一个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扩散理论” 是美国学者埃弗雷特 • 罗杰斯(E.M.Rogers)提出的。埃弗雷特•罗杰斯认为创新是:“一种被个人或其他采纳单位视为新颖的观念、时间或事物。”
他认为一个创新的产品需要经历五个阶段,即:了解阶段、兴趣阶段、评估阶段、试验阶段和采纳阶段。创新扩散的传播过程可以用一条 “S” 形曲线来描述。在扩散的早期,采用者很少,进展速度也很慢;当采用者人数扩大到居民的10%~25% 时,进展突然加快,曲线迅速上升并保持这一趋势,即所谓的 “ 起飞期 “ ;在接近饱和点时,进展又会减缓。整个过程类似于一条 “S” 形的曲线。在创新扩散过程中,早期采用者为后来的起飞作了必要的准备。这个看似 “ 势单力薄 ” 的群体能够在人际传播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劝说他人接受创新。在罗杰斯看来,早期采用者就是愿意率先接受和使用创新事物并甘愿为之冒风险那部分人。这些人不仅对创新初期的种种不足有着较强的忍耐力,还能够对自身所处各群体的意见领袖展开 “ 游说 “ ,使之接受以至采用创新产品。之后,创新又通过意见领袖们迅速向外扩散。这样,创新距其 “ 起飞期 “ 的来临已然不远。
结合这个曲线,可以看出,一个创新产品的早期阶段很重要,需要更多人来“尝鲜”,如果早期使用者能达到25%左右的时候,就可以迎来这个产品的大爆发。
如何让更多的人来尝鲜?显然,产品的多样性非常重要,需要更多的公司介入,推出格式各样的产品来,这样,一方面教育了用户,另一方面,积累了用户群,为量变到质变做准备。
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现在正是其发展早期,很多公司来参与是一件好事情,有助于可穿戴设备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实际上,厂商除了关注智能手表外,可穿戴设备已经蔓延到眼镜、T恤、腰带、鞋垫、假发、内衣、戒指等许多领域,只是在产品的设计上还需要解决功耗、外观、应用以及商业模式、应用创新等,这些挑战随着技术的提升和产品的多样化一定可以解决的。
可穿戴是一种趋势还是短暂的流行热?
要判断可穿戴是否是未来一种主流趋势,他们要回头看看,过去十年,整个业界以PC为中心来完成电子产品的布局,例如基于PC端的游戏、安防、娱乐、办公等等,而未来十年 ,整个产业将以云计算为中心,利用其庞大的运算能力,来解决PC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个人的医疗保健、智能家居、消费者兴趣的判定、流行病的发病预警等等,要实现这些,就必须有可以获取数据源的端设备,而可穿戴设备是当仁不让的选择。
有人会认为手机也是不错的选择,是的,但是手机在未来的角色应该是这些传感设备和云之间的中继设备,我们需要更简单更低功耗的设备来完成数据的采集。所以,可穿戴不是一个短暂的流行热,是一种未来发展趋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