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板企业在OLED上出工不出力已非新闻。
2012年上半年,三星、LG等全球LCD面板供应商纷纷在华业绩缩水。以京东方、华星光电为首的国产面板商市场份额却同比大幅度增长。
在国外厂商纷纷向LCD挥手告别,热情地投入OLED阵营的时候,中国的面板厂商依然将LCD作为主战场,对OLED继续奉行“雷声大雨点小”的战略。
2011年6月29日京东方280亿元发力8.5代线,今年年初熊猫逆市投入350亿元豪赌10代线。当中国一线面板厂商发力鏖战LCD之时,索尼、松下、三星、LG等国外厂商纷纷开始布局OLED市场。
索尼于2001年就开始了在OLED领域的研发,并于2007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OLED电视“XEL-1”; LG、三星在2012年年初的CES展上分别展示了自己研发的55寸OLED电视;松下拟投资300亿日元,于两年内投产6代OLED生产线,以追上已超过自己一个身位的韩系厂商。
在“产能过剩论”充斥着LCD界的时候,在国际面板厂商决然地放弃LCD投身OLED的时候,在各方质疑——“挂着OLED标签走LCD老路”不绝于耳的时候,是什么让中国面板厂商依然相信:液晶发展是当务之急,OLED为时尚早?
液晶份额战
今年上半年,中国面板厂商打赢了一场不小的“份额战”。
据赛迪智库出具的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6月,中国液晶显示板总进口费用为220.4亿美元,同比下降3.6%。具体到月份,中国液晶显示板进出口贸易逆差由2011年12月的15.1亿美元下降到了2012年5月的10.4亿美元。2012年上半年液晶显示板国产化率大约为15%,同比增长54.6%。
造成中国面板厂年初首战告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关税提高和节能补贴等政策的出台为我国面板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提供了主要动力。二是我国高世代线产能逐步提升,企业销售规模放量,产品结构优化,面板尺寸覆盖更加全面,使我国在全球面板显示行业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三是夏普和松下等日本企业在2011年相继关闭了其国内的大尺寸面板生产线,加之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的面板新厂投资纷纷喊停,为我国扩大市场占有率提供了机会。四是我国面板终端产品电视机、微型计算机和手机产量均居全球首位,巨大的市场优势保证了国内产能的消化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内面板厂商在市场份额上实现了突破,而这次“份额战”的胜利更加坚定了中国面板厂商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先把液晶做好,而OLED发展还不到时候。与此同时,对于国外厂商会彻底让出液晶市场全身转至OLED这一观点,业界人士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事实上,国外的企业目前放弃的只是30寸以下的面板市场,因为国内这个尺寸市场利润已经被压得很低。截至3月底,全球面板价格已连续下跌了1年半,40寸以上的面板还有利润空间,国外企业仍旧会做,并且短时间内不会放弃,毕竟他们的目标是利润而不是规模。” 奥维咨询(AVC)平板显示中心副总经理李秋纬分析称。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面板厂商在液晶领域依然面临着强大的对手,OLED的出现并不能让液晶市场成为一块容易吃的蛋糕。
对于中国面板厂商将主力放在液晶高世代线上,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行业研究部副主任胡春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的《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2015年国内面板自给率要达到80%,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继续投资液晶,说明国家发展平板显示的决心是非常大的。中国每年生产1亿多台电视,按照这个数字来计算,要达到自给率80%的目标,至少需要5条8代以上的高世代线。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中电熊猫投资10代线是无可厚非。”
赛迪智库《2012年下半年我国平板显示领域发展形势分析》中指出:随着我国高世代线中电熊猫6代线、京东方8.5代线、华星光电8.5代线产能逐步提升,预计全年TFT-LCD器件的销售收入将突破400亿元,面板企业亏损情况有所好转。
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OLED和液晶是一种承继关系,发展OLED前需要先建立完善的液晶产线。
“OLED的技术是建筑在液晶之上的,实际上把液晶换成OLED,包括原材料和生产设备,几乎有70%是通用的。所以液晶生产线改成OLED 线的投资其实不用很大,甚至只换两三套设备就可以做OLED。但是做OLED的成本却非常高,导致OLED因性价比与液晶相差很大而缺乏市场竞争力,所以很多企业的重点仍在目前稳定成熟规模大的液晶市场。”李秋纬分析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