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 机是HIFI烧友必备的音源设备,机型选择余地很多,不过大多数老百姓用的还是“阳春白雪”式的普及品,音质效果一般,所以很多发烧友通过各种方法“摩机”,本人也是其中之一,换发烧电容、换运放、摩电源等等,有一定效果,实话实说效果不是很明显,大多数属于“自欺欺人”的阶段(由于芯片的限制不可能产生质的飞跃)。看到国外(俄罗斯、日本)摩机资料,用电子管摩改CD 机音频输出部分,据说效果有明显不同,心里就有一种冲动,很想试验一下,但是由于自己知识水平的局限,总觉得电子管工作在高压状态对CD的危害大于利益,况且电子管的发热、安装高度、高输入阻抗的感应噪音、灯丝感应交流声等原因,所以没有进行实际试验。
看到山灵的电子管CD,低压60伏6N3 阴极跟随器的实际应用,改变了我对电子管一定要在高压应用的局限性,父亲曾对我说过,以前的扩大机前级,6N1电子管都有在50伏灯丝直流5伏的工作状态(已超出灯丝合理电压范围),主要用在MIC放大上,可以大幅降低电子管的噪音,开始我还不信,经过查资料证明是可以长期实际使用的。偶然得到一台ONE BCD-497廉价CD机,该机机壳高度合适,内部有一定的空间,适合电子管的安装,底板留有散热孔便于电子管散热,就马上进行动手实验,再说价格很低,失败了损失也不大,所以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具体电路采用了6N3在低压的应用状态,首先进行一级放大,再有阴极输出的形式,本来没有滤波网络,想以电子管结构本身滤出20kHz以上的干扰信号,老一辈烧友建议加上为好,因为一般电压放大电子管都可以工作在MHz以上,经过计算采用手头已有的阻容元件设计电路见图一(电路原理部分):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图二:(电源部分)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以上的低压应用主要考虑是CD机不需要很高的输出电压,还有,管子在低压应用可以降低部分噪音,耦合电容可以选用电压较低的多种品种调教音色等原因.并利用已有的低压变压器适应 CD机的内部空间和高度,但只好倍压应用。电子管采用直流供电,避免了灯丝交流声的产生。
对于管子的选择,理论上6922,6DJ8,6N11等管子低压应用较好,但是,通过实际听音感觉,确实不如396A,5670,6N3,主要是感觉6922有一些接近运放的意思,虽然解析力比5670好一些,但是我个人更喜欢5670多一些,最后选用了5670.
实际制作采用洞洞板,电子管管座引脚用斜嘴钳子剪细,便于从电路板焊孔焊接,有一个技巧,就是在焊接以前最好把电子管插到管座里焊接,免得焊接完后电子管很难插入以免损坏电路板和用力过大使焊点脱开。
安装时没有取消原有的运放部分,使CD机具有双输出,即一路运放形式的输出(此机电容为WIMA,运放为AD827),一路电子管形式的(USA金脚5670),也便于进行音色比较。试验时用插头手工选择,电路的输入直接焊接在DAC芯片输出引脚上,此机DAC为KDA0316LN,输出分别为1和20脚。原晶体管射随器耳机输出改为TDA2822输出,耳机音量为通过试验合适用电阻分压固定。
具体见图三:(实物照片)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为增加散热,用电脑CPU风扇半压应用,既增加了散热效果又降低风扇的噪音,不会影响小音量时的音乐欣赏。
电路基本一次焊接成功,采用实做数据可以是免调整的。
改用电子管后,音质明显不同于运放,个人认为优于运放形式,特别是听吉他、琵琶、古筝、二胡、小提琴、萨克斯等乐器曲目特别明显。在不丢失细节的同时比运放明显的多了一份厚润感,更能使人融入音乐之中。当然,胆石之争本无味,本人觉得各有所长,关键是用在哪里最合理才最重要。
总结经验就是考虑一个应用电路的设计,个人认为主要是在自己已有的元件基础上,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向好的方面发展,不要动辄就最高级别,最后结果却不尽人意。
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请指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