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一轮非理性上游产能扩张之后,LED产业似乎已进入下游应用市场的“收获期”。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LED产业产值达1540亿元,同比增长22%,而产量同比增长超过50%。预计2012年,在照明应用市场的积极带动下,行业产值有望达到2000亿元,同比增长30%。
而根据国务院此前印发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及的产业目标,到2015年,通用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20%左右,LED照明产业产值达到4500亿元。
的确,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催生了体量庞大的LED照明市场,但同时也掩盖了产品结构调整、技术研发差距、市场变化的承受能力、盲目上市、产能过度扩张等产业弊端。
扩产潮下的低价抢市
曾几何时,LED还是大家赚钱的香饽饽,上至蓝宝石衬底、MO源、外延片,下至LED路灯等等,几乎处于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都可以赚得盆满钵满。可好景不长。这两年来,涌入市场者众多,供大于求的市场现状让不少LED企业开始怀念当年订单排队的一幕。“现在企业的日子非常难过。这两三年以来,LED从贵族产品到平民产品,瞬间到了‘垃圾’产品。”一位LED室内照明的从业人员向记者抱怨道。
记者翻阅了几家上市公司的三季度财务报表数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虽然销量保持一定增长,但产品价格下降致使营收减少,净利润下滑。”的描述几乎比比皆是。
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已经给这个产业画出了一张近5000亿元市场规模的大饼,但现实是,面对国内上万家LED照明企业,市场蛋糕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个个都来抢着吃,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张宏标表示,2011年上半年至今,国内新增LED室内照明企业近1800家。其中,仅今年上半年,新增企业就接近1000家。
作为国内第一家MO源上市公司也是国内LED外延厂的原材料主要供应商,上半年南大光电却难逃业绩变脸。公司财报披露,上半年南大光电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同比下降15.48%,利润总额6438.66万元,同比下降27.15%。南大光电将营收下降归咎于“MO源产品市场价格回归理性,尽管销售量同比大幅增长,但销售单价下降导致营业收入下降,同时导致产品毛利率下降”。数据显示,公司主营产品三甲基镓(LED外延生长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价格从2011年三季度的每公斤3.53万元高位下滑至今年二季度的每公斤2.14万元,价格回落近40%。
而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回落,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产业链的产能过剩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大陆对LED上游产业的补助将在2014年结束,大陆LED芯片厂到2015年可能将仅存5家。”这是近日台湾晶元光电董事长李秉杰的一番表态。
相比于台湾LED芯片厂的稳定的供应链体系,李秉杰的上述表态也说明了大陆LED芯片厂在失去政府补贴支持后,对未来下游客户的争夺将上演一番生死战。或许,谁都不想成为被撂倒的那一个,尤其是在产能扩张的关键时期。赢得市场的最便捷手段就是价格战,牺牲毛利率只能是多数企业的无奈之举,因为没有市场份额就意味着库存上升和大幅贬值。
今年刚登陆资本市场的华灿光电近日公布了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771.7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97%;利润总额为4,363.5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9.25%;净利润为3,709.04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9.40%。
对于利润下降主要原因,华灿光电在财报中如此表述:由于受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芯片销售单价下降幅度超过预期,而同期公司扩增的产能尚未充分形成和释放,导致上半年虽然芯片销售数量超过生产入库数量,也高于去年同期,但销售收入和毛利仍下降,净利润显著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而在以往毛利率相对较高的红黄光芯片领域,乾照光电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9,330.47万元,虽比上年同期增长6.03%,但实现净利润为6,376.9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43%,芯片毛利率更是比上年同期下降20.47%。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