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集成电路难向新竹看齐 70亿发展芯片业稍显不足

广州集成电路难向新竹看齐 70亿发展芯片业稍显不足,第1张

  投资70亿,广州集成电路怎向新竹看齐在平板和芯片行业共投70亿元稍显不够,对比之下,武汉为发展芯片已投资100亿元

  北京“中国芯工程”造就了一批中星微这类的行业龙头;上海张江8年前就成了所谓的“中国硅谷”;英特尔在大连的投资,拉开了跨国公司在二线城市投资的热潮;重庆、武汉两地在当地的政策主导下,也做起了“硅谷梦”。而有着雄厚制造业基础且起步并不晚的广州、深圳,却在集成电路领域无太大作为。

  早在2002年,广州已建立了集成电路(芯片)产业园区,但广州乃至整个广东(主要是广州、深圳)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一直步履维艰。巨额建设资金、知识产权屏障、缺乏规模与成本优势,无一不是致命原因。

  如今,在打造现代服务体系的大背景下,广州芯片产业破局在即。

  8月26日,在广州市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上,广州市副市长徐志彪强调,市决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在芯片和平板两个项目,就将投入60亿~70亿元。

  信息技术产业是广州规划中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的核心领域,集成电路中心更是上游驱动型产业。在广州市的规划中,将在几年内投入60亿~70亿元,发展平板和芯片两大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

  产值预计将分别达到2500亿元和2000亿元人民币。

  助推珠三角产业升级

  广州市在珠三角产业大转型的背景下提出发展芯片产业,是看中了产业本身的规模效应?还是看中了芯片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助推效应?

  “芯片产业拥有一个比通讯产业还要大的市场,广州却一直没能在这场‘盛宴’中分一杯羹。”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信息交流部主任李珂指出。2007年,中国芯片产业市场总规模高达5410亿元,成为庞大的产业。

  广东全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是希望借此助推珠三角产业升级,芯片业是区域经济的倍增器和产业转型的助推器,以台湾为例,上世纪80年代初的台湾和现在珠三角面临的困境很相似,也是处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升级阶段。最初,新竹科技园的发展目标是“突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瓶颈,促进科技生根,产业升级”,这个产业园却自发演变成了全球第四大半导体基地,仅次于美国、日本和韩国。

  新竹利用其人才聚集和产业链增值效应使台湾从传统制造加工基地,转变成为高附加值的全球创新经济制造中心。

  “大市场小==”不利芯片发展

  “广东省呈现出大市场小局面,很少去干预产业,芯片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它必须有战略支持,政策、资金的扶持也是少不了的。”李珂认为。

  芯片产业动辄十几亿美金投资,仅靠个人或民间投资团体无法担负。海外投资者观望心态浓重,若没有示范性引导投资决不投资;另一方面,半导体技术的复杂工艺涉及海量研发,如果不出台相关倾斜性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负,则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进程将大打折扣。

  70年代中期,日本发誓要赶超其他国家的半导体公司,为此扶持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整整10年,其间,为综合电子公司承担22%的研究成本。日立、东芝松下、NEC等公司最辉煌的时代正是始于此,从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半导体产业市场份额连续7年被日本公司垄断,直到1992年英特尔公司出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4458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3
下一篇 2022-08-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