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个显示器罩在人的眼睛上,人向哪里看,就在显示器里显示对应方向的景物,从而让人感觉自己身处一个无限大的虚拟空间中。
要实现这个概念,需要如下几个基础结构:
1.处理器
计算的核心,用来生成图像,根据陀螺仪数据计算姿态定位等。为了防止眩晕,VR眼镜要求图像刷新率达到90Hz。这对运算速度要求很高。所以,一个VR眼镜的处理器芯片性能指标至关重要。
2.显示器
分别向左右眼睛显示图像。一般当我们说2k屏幕的VR眼镜时,是指一整块屏幕的长边的尺寸,比如2k*1k尺寸。但如果说:单眼2k,则是指屏幕短边的尺寸是2k。2017年,市场上主流的配置是单眼1.5k左右。屏幕分辨率越高,要求配备的处理器也越强大。
3.凸透镜片
如果把显示器直接贴在人眼前,人眼是很难聚焦这么近的物体的。凸透镜片的目的,就是通过折射光线,将显示器上的画面成像拉近到视网膜位置,使人的眼睛能轻松看清几乎贴在眼前的显示屏。
4.陀螺仪
显示器里的景象,如果要随着人头部的运动而实时产生变化。则必须知道人头部的朝向,比如,当带着VR眼镜的人,向上看时,眼睛里的显示器,需要实时的显示虚拟的天空,而这个“向上看”的动作,就需要陀螺仪来检测。具体陀螺仪的原理就不介绍,大家只要知道,它是能检测到物体在空间中的姿态/朝向即可。
责任编辑人:CC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