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0 日 - 11 日,由浙江省委人才办、绍兴市委市政府、《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主办的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颁奖典礼在绍兴上虞举行。“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2020 年中国榜单正式发布。
会上,矽典微创始人、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徐鸿涛博士分享以射频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在万物智联新时代下新兴应用的技术演讲。
无线技术在如今的生活中已是无处不在,从移动支付的无线数据传输,到共享单车的配对解锁,射频技术所赋能的点滴改变和技术创新的驱动息息相关。
最常见的手机中,射频集成电路的前面是天线,天线收到物理世界的信号后,要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把接收到的信号转变为虚拟世界的信号,再进行数字信号的处理。“随着无线技术包括无线频段的增加,与射频相关的芯片数量以及在主板上占的面积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徐鸿涛坦言,“芯片集成度的不断提高,也让数字信号处理的部分逐渐变成芯片尺寸的主导。但在收发机的体系里面,射频又是一个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宏观空间里,基站相关的应用中也少不了射频技术的身影。芯片需要同时支持多路信号传输的海量吞吐量,射频技术要求也从低频转向高频。无线网络从 1G 发展到 5G,射频频段也从 1GHz 以下演变到现在 3.5GHz 到未来的 5GHz 的频段上,更高的频段被称为毫米波。
毫米波在雷达传感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芯片技术性能的提升,传统的雷达已经不断向小型化靠拢,功耗和成本也同步实现了数量级的压缩,因此也被更多地应用到商业中以提供更智能、便捷的生活,例如车载雷达、自动驾驶以及智能家居终端产品等。
如何将民用毫米波雷达的需求转为落地应用,徐鸿涛为矽典微规划了超前理念的技术前进路线。从最核心的毫米波传感器芯片下手,将完整的多通道毫米波收发机、高精度 ADC、超宽带 PLL、任意波形发生器、数字信号处理、无限级联及电源管理等模块集成于 4mm×4mm 的超小芯片内,同时兼具更丰富的功能,可以对测量精度、感应距离、阵列规模、信号处理方式等参数灵活配置,满足对传感器尺寸、功耗和易用性等诸多应用场景需求。
“这意味着智能设备可以自然而然地探知人的动作姿态,人们不需要触碰设备,就可以实现识别和交互功能。再大胆畅想一下,现在的无线充电距离还有一定的限制,或许未来设备的能量传输,也可以通过更长距离的无线传输方式得以实现”。
回溯无线技术,从 1984 年 Marconi 开始运用射频技术开发无线电报系统作为起源,到 1901 年成功实现跨太平洋的远距离(3500 公里)无线电波传输,太多经典的传奇在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中更新迭代,这才带给我们现在享有的越来越智能、便捷的生活。“而矽典微也将依靠自研的颠覆性无线射频技术,为万物智联的新纪元而创造 ‘芯’传奇。”
责编AJX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