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研制高空气球来释放无人机集群和部署地面传感器

美军研制高空气球来释放无人机集群和部署地面传感器,第1张

据美国专栏11月30日报道,美国陆军正在考虑研制一种在敌人后方使用的高空气球来释放无人机集群,甚至部署无人值守的地面传感器(UGS)。

据报道,这个计划是美国陆军情报、电子战和传感器计划执行办公室(PEO IEW&S)在最近的一个工业日活动中披露的,当时PEO IEW&S办公室向国防承包商的来宾们展示了一份演示文档,随后这个文档被发布在美国政府的采购合同公示网站beta.SAMG.gov上,但很快被删除。但是已经晚了,美国《航空周刊》的编辑史蒂夫·特里布尔(Steve Trimble)下载了这个文档,并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部分内容,使得外界能够一窥究竟。

美国陆军的幻灯片之一,图中红圈里是高空气球释放无人机集群

美国陆军的幻灯片之一,图中红圈里是高空气球释放无人机集群

美国陆军的幻灯片之一,图中红圈里是高空气球释放无人机集群

美国陆军在这些幻灯片中,展示了高空(HA,High AlTItude)气球飞行在平流层中,

飞行高度从23,000(7000米)到66,000(20000米)英尺不等,具体取决于任务地区的位置和任务要求,这些气球被用作情报、监视和侦察(ISR)和通讯平台。作为更大的MDSS(多维度传感器系统)网络的一部分,它们将填补传统的地面平台,空中平台和天基系统之间的空白。

按照美国陆军的说法,这些高空气球平台比卫星和飞机便宜,并且不像飞机那样脆弱,即使部分破损,也能够继续飞行。它们的飞行高度足够高,甚至可以部分替代低轨道(LEO)卫星的作用。它们可以携带电子情报(ELINT)和通信情报(COMINT)设备,以及合成孔径SAR雷达(带有移动目标指示MTI功能),甚至直接释放集群无人机/游荡d药来攻击地方的地面目标,或者向地面部署无人地面传感器(UGS)。

传统的高空气球难以控制,并只能在高空停留数小时的时间,这使它们的实用性受到限制。但是近些年来的技术进步使得高空气球能够更容易控制,并且一次可以在空中停留数周或数月。今年8月份,美国气球制造商Raven Aerostar宣布它的Thunderhead气球系统已经能够在高空停留59天。

美军向来善于规划各种新概念新战法,PPT写得很“科学”很“合理”,但是很多时候被事实证明不可行,项目执行到一半就废弃。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从“科曼奇”直升机,到FCS系列战车,无不如此。笔者认为这个设想的实用性问题很大,但是技术风险倒是不大,因为它涉及的几乎所有技术都是现成的或者已经有了原型系统。

说它的实用性问题很大,主要是因为高空气球的生存能力堪忧。虽然美国陆军说明,传统的高空气球的雷达特征很小,以至于科研气球经常需要携带雷达反射器来增大雷达反射面积,让地面和飞机的雷达更容易发现。但是这个事实的前提是,科研高空气球携带的仪器仪表通常很小很轻,本身的雷达反射面积就不大。如果像美国陆军设想的那样携带大量无人机或游荡d药,这些负载本身的雷达反射面积就很大了。

更何况,现代防空雷达发现气球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大陆方面在六七十年代就经常击落台湾放过来的高空气球,有些携带侦查设备,有些是为了释放宣传品。因此,在实战中,美军这些慢吞吞的高空气球能否飘到有全套防空体系的国家上空,还是个疑问。

从另一方面想,如果这套系统被证明是可行的,其实我国也一样能够研制和部署,所有技术我国都有。比如高空气球,我国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气球飞行器研究中心从70年代末就开始发展高空气球,于1984年建成了我国唯一的高空科学气球系统并开始应用于科学观测和研究。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目前我们的高空气球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气球体积形成了从 3 万立方米 到 40 万立方米的系列,最大可制造 60 万立方米的气球,负载能力达到2000公斤,飞行高度40 公里。笔者相信,研制留空时间几十天的高空气球对我国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事实上,美国陆军设想的这个系统中技术难度最大还是无人机集群本身。大量无人机自动编队飞行,自动分配任务,所涉及的定位,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美国和中国都在摸索中,目前并没有实用的产品出现。下面两图就是中美各自的集群无人机试验系统,而中国的系统更接近实用。

中美两国也都在试验从飞行器上释放小型无人机/游荡d药。下面两图就是最近的试验:

所以,就算高空气球释放集群无人机路线被证明是实用的,我国也会立即装备,不会比美国晚多久。我们应该建立这样的信心:我们的国力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没有什么先进装备是我们搞不出来的,有些已经与美国同步,有些假以时日,我们也会搞出来。

责任编辑:g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4560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4
下一篇 2022-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