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电容式触摸屏设计到产品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这个复杂的机电系统面临着许多集成方面的严峻挑战。终端用户希望他们的产品轻薄,市场需要长电池寿命。对触摸性能的预期相当惊人:4mm手指,防手掌误触,1毫米触控笔以及悬停。系统需要与低成本的通用USB电池充电器配合工作,抑制来自不断增长的大量无线噪声源的噪声,以及忽视水的影响。还需注意,其价格必须便宜。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幸运的是,赛普拉斯(Cypress)公司推出了Gen4(图1)。
速度
从设计之初,Gen4旨在逐一解决这些设计问题。第一个挑战是性能。虽然市场上一些触摸屏声称高达250Hz,但在存在噪声的现实应用中却不可能达到。这是由于这些器件中的8位MCU核能力不足,不具备实现满足现今环境要求的先进滤波算法所需的数学计算能力。一旦滤波完成,就需要像DSP一样执行8位数学计算,实现精确的位置测量,而又不降低系统性能。实测结果表明,在真实世界环境下,触摸屏控制器的速度将减少到60Hz.这将导致在快速轻击,尤其是触笔跟踪时,性能表现不佳。Gen4旨在解决这些问题。
Gen4平台具备片上ARM M0核,从尺寸、速度和功耗而言,它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处理器。完全流水线扫描引擎和真正的32位处理能力,使得
Gen4可以克服最苛刻的环境。它内置DSP功能和触摸屏子系统,能够以1kHz频率扫描面板,此外,它还能使下一次面板扫描与CPU处理之前
的数据集相独立。所有这些能力加起来,在手机应用中可以达到高达400Hz的刷新率。这意味着,高性能触摸可以应付各种噪声环境,并跟
上未来的 *** 作系统。
功耗
快速运行的另一项优势是能够节省功耗。通过快速扫描和处理,Gen4可以在扫描之间进入睡眠。在移动设备应用中,节省电池寿命至关重
要。有功功耗非常重要,它可以低至1.9mW.比有功功耗更重要的是待机功耗,因为显示器会消耗掉更多功耗。Gen4有一个独特的能力,那
就是进入睡眠模式只消耗1.8uW.极为独特的是,在这种模式下,它可以通过IIC或SPI端口的地址匹配来唤醒。这很关键,因为Gen4可以比
其它设备更快唤醒(其他设备需要一个引脚变化中断,且必须启动到准备好状态来处理触摸数据)。这能帮助设计人员为用户提供最灵敏
的用户体验。
解决充电器噪声问题
充电器噪声是电容式触摸屏设计中谈论最多的噪声源之一。当触摸发生时,这种噪声通过电池充电器物理耦合至传感器。它可以表现为触
摸的精度或线性度下降,错误或幻觉触摸,甚至是触摸屏变得无效或者不正确。罪魁祸首一般是配件市场的低成本充电器(图2)。
一些振荡线圈变换器充电器可以被认为是宽带噪声发生器,因为它们产生了范围从1kHz到近100kHz的多达40Vpp的噪声。大多数最终还具有伴随许多谐波的更多周期噪声的倾向。
设计用于配合特定电话工作的OEM厂商的充电器具有较严格的噪声规格,同时,在充电电路中广泛采用USB连接器为配件市场创造了巨大的机会。为了在其中进行竞争,配件厂商充分地降低充电器成本。采用低成本电子器件的充电器给手机充电将注入很多噪声到触摸屏,而导致其很可能无法使用。
因此,OEM厂商要求触摸屏IC具有更高水平的噪声处理能力。许多规范要求从1kHz到400kHz要有40Vpp,并在50~60Hz范围要有95Vpp的抑制能力。幸运的是,市场上已有专门的算法和方法(例如:Cypress的Charger Armor)可以满足严格的要求,并具备400Vpp以上的电池充电器抗噪声能力。这种水平是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的,无论是经过非线性滤波,跳频,还是其它的硬件方法。Gen4可以实现这一切。
实现满足当今移动行业要求规格的抗噪声能力并非琐事。触摸屏通常采用处理器滤波解决这个问题。俗话说的"根不正,苗必歪,染坊拿不出白布来"也并不是百分百准确,但一开始就采用干净的信号却仍很关键。克服充电器噪声的一个最好方法,特别是那些输出宽带噪声,是使用纯净的信号来予以克服。因为从触摸控制器模拟端产生的未经处理的信噪比和设备驱动面板的电压成正比(SNR∝VTx),所以期望采用高电压的Tx.
典型的触摸屏控制器一般以连接到面板的2.7V电压轨来驱动它,而Gen4系列则有一些区别。它同样采用2.7V的模拟电源,但实际上却以10V驱动面板。电荷泵和10V晶体管集成到Gen4器件系列,这使得它们能够实现较其他任何芯片近4倍的未经处理的信噪比。
一旦信号获取后,就可以采用中值滤波或是其他更先进的非线性滤波等典型技术来进一步提高信噪比,但这将以牺牲刷新率为代价。10V Tx已显示出能够处理充电器输出高达31Vpp的带内噪声,而并不需要采用这种先进的滤波类型。
但是当带内噪声太高时又将怎样?这就是其他先进技术的重要性所在。如果设备需处理的带内噪声变得很大,则Gen4具有的独特处理能力便可派上用场:通过动态调整其发射频率并转换信道来避免噪声。自适应跳频技术是触摸屏中解决充电器噪声问题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