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差分跳频(DFH)是一种新的短波跳频技术,它主要归结为一种G函数算法,这种G函数集跳频图案、信息调制与解调于一体。它的通信机理与常规跳频完全不同,较好的解决了数据速率和跟踪、干扰等问题,代表了当前短波通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鉴于此,在研究G函数算法原理的基础之上,重点对短波差分跳频信号的发生器进行基于FPGA的整体优化设计,并在软件和硬件环境下进行仿真与实现,从而指导工程实践。
采用差分跳频技术不仅改变了短波电台由于信道带宽窄、空中信道时变多径特性而导致的低速率数据传输的局面,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抗跟踪干扰的能力,代表了新一代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考虑到使用FPGA器件进行数字系统设计,不仅可以简化设计过程,而且可以降低整个系统的体积和成本,增加系统的可靠性,本文对短波差分跳频信号的发生器进行基于FPGA的整体设计。
1 G函数算法原理
差分跳频系统的关键技术在于G函数的实现。差分跳频G函数的特点是利用跳频频率的相关性来携带待发送的数据信息,同时所产生的频率序列具有良好的随机性和均匀性。常规的G函数表达式为:
式(1)是利用前后跳频Fn,Fn-1之间的相关性来携带数据信息Dn,如图1所示。另一种G函数算法是由前一跳的频率、m序列和数据信息Dn来决定当前的频率值Fn,如图2所示,其数学表达式为:
G是一个特定的函数,由它决定差分跳频的算法。由此可见,m序列控制的G函数算法在相邻跳变频率之间通过数据序列建立了一定的相关性,亦即相邻频率的相关性携带了待发送的数据信息,Dn可取1~4bits。
例如,当传输的数据信息Dn取2bits时,对Dn编码见表1。
设每跳传输2bits,跳频频点数为N=64时,将频率集K分成4个子集,每个子集包含16个频点,分别为K1:0~15;K2:16~31;K3:32~47;K4:48~63。
m序列控制跳频序列在不同的子集上跳变,控制关系如表2所示。
m序列的两位控制数可以表示为m2m1,则整个频率集肚的跳变规律描述如下:
设传输的数据经编码后为D2D1,当前频点为q,则下一跳频点q’为:
在满足表2控制关系的基础上,如果第刀跳与第n-2跳的频点相同,则放弃当前m序列的控制作用,将跳频子集变换,用(q’+N/4)modN代替q’的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