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衡设计需求痛点,智造可穿戴设备爆品

权衡设计需求痛点,智造可穿戴设备爆品,第1张

  2013年谷歌眼镜的推出,直接引发了新一波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热潮。而国内相关厂商也相继进入,智能手环、智能心率带、智能腕表、智能戒指、智能项链等相继推向市场。虽然可穿戴智能设备特别火热,但是到现在仍然没有所谓的“爆款”出现。在既没有痛点有没有刚需的情况下,智能穿戴产品圈内热圈外冷,可穿戴设备陷入尴尬境地。

  鉴此,2015年1月16日下午,在电子发烧友举办的“2015物联网技术与创新应用大会”上,来自Silicon Labs亚太区微控制器资深市场经理彭志昌以“详解可穿戴产品的设计需求”为主题发表演讲,共探可穿戴设计权衡,开启可穿戴设备破冰之旅。

  Silicon Labs亚太区微控制器资深市场经理彭志昌指出,可穿戴产品关键设计权衡好与市场需求,是产品成功制胜关键。

  可穿戴产品圈内持续升温,健康、医疗领域可穿戴产品大量涌入市场,而消费市场却反应平平。如何打破格局显得极其紧迫。对此,Silicon Labs亚太区微控制器资深市场经理彭志昌指出要从以下三方面正确定义可穿戴产品。

  1.尺寸因素:体积和重量必须支持“可穿戴的”,电池必须体积小且续航持久。

  2.功能特性 :要根据感测信息包括动作、环境、 生物统计等不同方面选择相应的传感器。了解时间处理和存储信息及不同通讯方式选择芯片。

  3.传输:根据产品性能需求选择有线的和无线的连接方式,无线连接方式比如:智能蓝牙,某些情况下用Wi-Fi

  在正确定义可穿戴产品基础上创造能激发兴趣的用户体验至关重要。针对很多公司竞争在同一板块上这一现象,彭志昌指出“可穿戴产品解决方案必须有特色才能脱颖而出,要从工业设计和人机界面、传感器创新、电池寿命、增值服务等因素驱动寻求产品差异化。”

  兼顾并权衡驱动产品差异化的因素。我们可以从简单的计步器、健身跟踪器、智能手表设计来解析可穿戴产品的设计权衡。

权衡设计需求痛点,智造可穿戴设备爆品,可穿戴产品设计权衡,第2张

  从“可穿戴“一词看,更低的设备功耗、更长的电池续航能力于已成众多可穿戴产品的核心用户体验,这会直接提高产品的可用性。鉴此,Silicon Labs亚太区微控制器资深市场经理彭志昌特别强调MCU的选择对于电池寿命有决定性作用。

权衡设计需求痛点,智造可穿戴设备爆品,MCU选择对于电池寿命有决定作用,第3张

  EFM32是由高性能、模拟密集型、混合信号IC创新的行业领导者Silicon labs推出的全球最低功耗32位Cortex-M系列微控制器。EFM32™ Gecko 微控制器系列包含基于 ARM® Cortex®-M4(带浮点运算单元 (FPU))、Cortex-M3 和 Cortex-M0+ 处理器的节能设备。可穿戴产品可根据开发阶段需求逐步演变,寻找可以提供引脚和软件兼容性的MCU组合。 彭志昌表示针对智能手表的应用,EFM32更是拥有其独特的优势,是低功耗极致化设计的最好选择。

  彭志昌指出良好的节能型构架可让可穿戴产品设计在保持电池寿命不变的同时,缩小电池尺寸,实现可穿戴产品更小的外形尺寸,给可穿戴设备带来更多的功能特性。当然除了对电池本身的续航能力和尺寸设计的考量,无线传输方式和传感器的选取也是可穿戴产品设计考量的必要因素,彭志昌表示Silicon Labs有适用于多种可穿戴产品需求的传感器,他强调未来传感器将不断的创新来满足更多的可穿戴产品设计需求。

  彭志昌在演讲最后总结,归根结底可穿戴产品的设计要重点权衡以下六点。

  1. 设计考量:产品功能、电池寿命、价格和尺寸。

  2. 电池是极小的,必须聚焦于极小化能耗。

  3. 高效节能MCU的选择对于电池寿命是很重要的。

  4. 需求可以(而且将会)变,寻找引脚兼容的MCU系列。

  5. 传感器是可穿戴产品的灵魂,而且提供差异化,但是必须是低功耗。

  6. 最小化 RF通讯来节约能耗,善用占空比的特性。

  尽管可穿戴设备暴品尚未出现,相信只要在可穿戴产品设计中权衡以上几点,使可穿戴产品具有更高的可用性,爆品的出现指日可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4742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4
下一篇 2022-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