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今日美国》、《赫芬顿邮报》、《福布斯》在内的多家媒体将 2015 年称为“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年”,标志着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即将在医疗保健领域掀起一场新变革,包括远程患者监护、疾病早期检测和价值优于数量的医疗保健等。专家预测,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即将从最初主要用于跟踪步数转向监控医疗状况和改善整体健康。
可穿戴设备是一个欣欣向荣且逐渐崛起的朝阳产业。著名市场研究机构 IDTechEx 预测,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整体市值将从 2015 年的 200 亿美元增长至 2025 年的近 700 亿美元。市场研究与咨询机构 TracTIca 则预测,到 2021 年,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的全球出货量将从 2016 年的 250 万台增加到 9760 万台,年收入将达到 178 亿美元。中国的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市场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市场规模预计在 2020 年有望突破 122 亿元。
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中国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中。2014 年 6 月,中国工程院启动了“我国全民健康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其中“医疗器械与新型穿戴式医疗设备的发展战略研究”被列入八个重点课题之一。2015 年 5 月,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 2025》战略规划,将发展医疗级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列为战略高度,要求提高其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上述战略布局也进而带动了学界与业界研发可穿戴设备的积极性。在今年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天津大学联合企业成功研发智能穿戴监测系统,能对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进行动态分析、实时预警、远程监控,并已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认证。
此外,几乎所有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商和采购者都认为,可穿戴设备是其在医疗保健领域物联网投资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捷普 2018 年开展的“互联健康技术趋势调查”显示,45%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公司最终将开发可穿戴设备。
然而,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保健领域的潜力仍未充分释放,其发展也备受期待。
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的未来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潜能相当广阔。得益于微型化技术的进步,智能设备可以被织入衣物、植入鞋子或隐藏在人耳内,还可以用来跟踪全面的数据,精确度也越来越高。设备器件越小,晶体管就越小,这意味着产品需要的功率更少,这是驱动当前市场发展的颠覆性因素。
远程患者监护是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正在从单纯记录步数转向监控身体健康,能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例如血压读数和可能的心律失常等关键数据。通过精确读取体温和心脏健康状况,可穿戴设备最终可以取代包括心电图设备和除颤器等在内的医疗装置。
此外,远程监护还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健康。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远程监护可以减少其住院次数,节省昂贵的治疗费用。除了帮助患者监控慢性疾病,可穿戴设备还能够在疾病初始阶段就及时介入,避免病灶继续发展。
捷普发起的“互联健康技术趋势调查”结果显示,有 22%的人认为互联医疗在监测医疗状况和疾病症状方面能够拥有最大的发挥空间,而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则是预防性医疗保健最具体的表现。举例来说,乳腺癌一直是女性罹患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美国医疗生物传感器公司 Cyrcadia Health 一直与捷普医疗科技合作开发一款可以检测乳腺癌的胸罩,希望能够为用户提供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不仅如此,这项医疗保健技术的应用也标志着可穿戴设备迎来另一变化趋势——从腕戴式设备向身体穿戴式设备转变。有证据表明,针对特定条件设计的智能服装比智能手表更方便、更舒适、更耐洗、更耐久、更可靠。研究人员已经进行过一系列的实验,例如可预防糖尿病潜在风险的智能袜子、用来测量婴儿血氧含量和心率的袜子以及可以检测心率和呼吸的运动胸罩等。
此外,可穿戴设备的种类正在从配件和服装领域向贴片、导电油墨和纹身等方面扩展。例如,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完善一种生物敏感纹身油墨技术,一旦患者出现脱水或血糖水平异常,纹身油墨就会改变颜色,从而起到指示健康水平的作用。
可穿戴设备的种类和穿戴方式不尽相同,它们可以治疗的病症也各不相同。例如,可穿戴设备也可以帮助缓解慢性病症。神经病学是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因为此类设备可以起到非药物的镇痛效果。全球知名行业咨询公司沙利文公司(Frost & Sullivan)的研究结果显示,美国约有 1 亿人口的慢性病患者,这些疾病往往伴随着高昂的治疗成本和药物费用,长期服用处方药物对患者的健康也会造成危害,而可穿戴技术正成为治疗慢性疾病的一种更安全的选择。目前,部分公司已经凭借创新的解决方案引领市场。
目前,迈克尔·J·福克斯帕金森氏症研究基金会正在与美国 Verily 生命科学公司合作,为参加帕金森病进展标志物研究项目的 800 多名美国参与者提供 Verily Study Watches 智能手表。该基金会网站发布的信息显示,作为一款多传感器的研究型智能手表,Study Watch 几乎可以全天候收集佩戴者的运动、生理和环境测量数据。这些数据将提供给全球拥有相关资质的研究人员,并支持这些研究人员开展独立研究,进而提高帕金森病的治疗水平。这对于拥有约 300 万帕金森病患者的中国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可检测阿尔茨海默氏症早期迹象的可穿戴技术进行了试验。这些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将分析多种生物体征,如睡眠、平衡和心率,以及言语模式的潜在变化等,可以在患者生理指标尚在正常范围内时便及早发现问题,从而介入治疗。
未来,饱受晕车困扰的人们将可以不再依赖药物,而是通过可穿戴设备来进行缓解。美国 Reliefband 科技公司携手捷普医疗科技和捷普 Radius 创新与研发部门,利用其在神经病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合作开发了一款能够克服恶心症状的可穿戴设备。这款医用腕带可以缓解因晕车、化疗甚至玩 VR 游戏等引起的恶心症状。
可穿戴设备还能在不抽血的情况下直接测量血糖水平,可以从贴合用户耳部轮廓的设备中获取准确的生物识别数据,头戴式可穿戴设备还可以达到与传统抗抑郁药物相同的治疗效果,使患者不必担心产生药物依赖。可穿戴设备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各个领域和行业的应用定会不断增长。
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有望引领多个领域的变革对于军方、警察、消防员和其他从事类似紧急工作的人员来说,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和远程患者监护都能成为他们工作中的帮手。在这些人员的制服中内置可穿戴设备后,他们可以通过监测周边不断变化的温度或测量活动水平,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及时提供救援。
对于军方、警察、消防员和其他从事类似紧急工作的人员来说,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和远程患者监护都能成为他们工作中的帮手。在这些人员的制服中内置可穿戴设备后,他们可以通过监测周边不断变化的温度或测量活动水平,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及时提供救援。
可穿戴设备也为体育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2015 年,NBA 金州勇士队使用由澳大利亚运动追踪技术公司 Catapult Sports 生产的微型可穿戴设备,能够更好地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帮助他们在高强度的运动中减少受伤次数。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一的 NBA 球队、半数的 NFL 球队和 30 个主要的学院项目都在采用此微型可穿戴设备。
另外,美国奥委会技术和创新总监穆尼尔·扎克(Mounir Zok)认为,美国队在 2016 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夏季奥运会上取得的成功,可穿戴技术功不可没,因为可穿戴设备帮助运动员走出实验室,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接受监测,从根本上提高了数据的适用性和数据量。
可穿戴设备在母婴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深入。捷普助力母乳喂养世界专业品牌推出可穿戴式吸乳器,其安静便捷的特点突破性地化解了女性哺乳期的不便,而智能可穿戴的特性让哺乳期女性可随时启动进行母乳收集,实现随时随地轻松吸乳的诉求。
然而,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虽看起来前景无限,但是其发展也面临着挑战。
发挥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的潜力捷普“互联健康技术趋势调查”显示,有 51%的受访者表示,要让医生和患者都采用某种新设备,过程将会极其复杂,这也是导致互联医疗落后于其他行业的原因;30%的受访者表示,医疗保健行业在新技术采用方面历来较为缓慢,一部分原因在于采购方对投资新技术设备往往会犹豫不决。此外,如果新设备使用范围的相关规章制度尚未出台,那么用户将会延缓使用或甚至不会采用新设备。
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的普及较为缓慢还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产品设计。对于一款可穿戴设备产品而言,它应当足够贴近身体,以便收集到准确的数据,同时又不会引起佩戴者的身体不适。腕戴式健身追踪器虽然既舒适又时尚,但收集到的数据准确度并不理想。2016 年,克利夫兰医学中心一名心脏外科医生的一项研究显示,尽管部分佩戴在手腕上的健身追踪器在监测心率方面相当准确,但效果依然不及胸带式设备。而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数据可能会让医生无法做出正确的诊断或治疗决策。
此外,用户在使用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后,也经常会出现停止使用的状况。因为人们在一段时间后会对设备的新鲜感慢慢消失,进而逐渐厌倦于手腕上每隔一小时发出的提示。健身追踪器的弃置率约为 30%。目前,只有约 8%的企业会在员工福利计划中为员工赞助健康追踪腕带,但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仍然是许多企业健康计划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际知名调研机构 Gartner 预测,到 2021 年,可穿戴式活动追踪设备将被纳入 90%的企业健康计划中,相较于 2017 年的 60%,这将是极大的增长。
随着医学价值的不断增加,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的弃置率自然而然会降低。尽管如此,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制造商仍然需要努力提升设备的佩戴舒适性。
尽管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的开发和采用持续面临着挑战,但是这项技术的确拥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可以彻底颠覆医疗行业现状,改善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互动方式,从而开创一种积极的医疗方式,让患者更好地掌握自身健康状况。
作者:赵胜维 捷普高级运营总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