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应用,全世界对于网络的带宽的需求在不断的提升,也正是因为更多的电子技术科技的应用,我们周围的电磁污染却更加严重。在网络综合布线中,现在于预计的未来50年内。铜缆依然是主要的网络信号传输介质。
无论是在工厂、办公室,还是日常的生活中,电磁污染无处不在。对于信号的干扰不仅来自于那些产生强电磁信号的机械设备,还有我们不曾注意的日光灯、手机、计算机、基站等,而大家同时也知道日益庞大的网络,同时还具有网络线缆之间的串扰。
非屏蔽电缆主要的缺陷
非屏蔽电缆缺乏对周围电磁干扰的防护能力,当有过多的电磁干扰,接受端或许会认为数据不正确。在客户端收到不正确的数据,设备里的网卡会发现错误,并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
非屏蔽电缆无法应用在高带宽网络下。在传输特性方面,屏蔽系统和非屏蔽系统的双绞线之间是有差异的。高带宽传输的最关键因素是克服“邻线对串扰(Aliencrosstalk)”。这种串扰不仅是线缆内部不同线对之间的串扰,而更多是从外界线缆吸收到的干扰信号,外界的干扰信号可以来自相邻线缆,或者有源设备。与线缆内部串扰比较,这种串扰无法通过调节有源设备参数进行抵消,因为它与安装的不同情况相关,根本无法预测。
非屏蔽电缆是通过芯线的双绞来达到EMC性能,这意味着EMI首先被UTP电缆所接收,随后才被抵消。但是,随着频率的提高,UTP的EMC性能将会下降。经过测量发现,电缆双绞只能满足到30MHz的EMC性能,对于在更高的传输带宽情况之下,对于电磁干扰,只能通过屏蔽双绞线或光纤实现。
屏蔽双绞线的主要应用
●减少电磁环境的污染
我们在讨论如何让网络的信号传输更加稳定、提高更高的网络带宽的时候,很少考虑到双绞线线缆自身也是高频电磁污染的来源。办公环境日益增加的自动化办公设备,日益庞大的网络系统,我们的办公环境正在被电磁污染所侵害。而屏蔽电缆的工作方式,将从根本来解决这个问题。
●信息的保密
当EMI只是简单的影响一部分的网络用户的使用的时候,作为一个信息源,也许将会给某些犯罪活动提供机会。因此,许多政府机关、军事或财政机关所安装的布线系统出于安全原因,必须进行必要的保护。为了防止一些重要的电话被窃听或信息被窃取,所以在信息等级较高的场所,使用屏蔽电缆进行布线。
●提高网络的传输稳定
由于屏蔽电缆从根本上杜绝了外界多线缆的干扰。从而提高了数据在介质上的传输稳定。从而保障了网络的稳定性。
●高带宽技术的应用
在非屏蔽网络线路缺陷中,我们讨论过关于串扰对高带宽的影响。屏蔽电缆在工作方式中解决了这个问题。在IEEE802.3a标准中,综合布线系统6类布线系统在10G以太网中所支持的长度应不大于55m,但6A类和7类布线系统支持长度仍可达到100m。
●更加灵活的应用环境
非屏蔽电缆由于自身的工作方式,易受到周围的环境影响,而屏蔽电缆则可减少在这方面的限制。国家标准GB50311指出: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高于3V/m时,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进行防护;采用非屏蔽布线系统无法满足安装现场条件对缆线的间距要求时,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
德特威勒屏蔽铜缆产品的优势
●全面的产品线
德特威勒铜缆产品,在超五类、六类、超六类、七类的类型中。特别是在线缆中,几乎囊括了所有类型的线缆。在附件的表中介绍了关于德特威勒屏蔽线缆部分产品。
●多层屏蔽的应用
为了达到理想的屏蔽效果,德特威勒采用的6A类屏蔽双绞线为S/FTP双绞线,即每个线对都有铝箔屏蔽层,而在护套内又裹了一层铜丝网,利用铜、铝两种材料、丝网、金属箔两种结构组合形成了极强的抗电磁干扰效果,使线对之间的电磁干扰(NEXT等)和线对间电磁干扰(ANEXT)都得到了有效的抑制。这一点在线对屏蔽双绞线的测试报告中得到了数据证明。
●先进的技术与成熟的应用
德特威勒公司是一家瑞士厂商,在布线领域它主要生产各类综合布线系统产品。自1915年德特威勒公司成立后,开始生产铝质线缆,至1987引入用于结构建筑布线的Uninet数据电缆及未来保障概念。德特威勒公司已经为全世界在数据传输领域提供了众多的精品案例。德特威勒的屏蔽布线产品涵盖了当前流行的各个类别,从超5类(100MHz)、6类(250MHz)、6A类(500MHz)、7类(600MHz)到7A类(1000MHz)都有,在国际综合布线标准和最新国家综合布线标准中定义的单层铝箔总屏蔽(F/UTP)、单层铝箔线对屏蔽(U/FTP)、铝箔+丝网双重总屏蔽(SF/UTP)、铝箔线对屏蔽+丝网总屏蔽(S/FTP)这四大类屏蔽产品也样样齐全。这就给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有了很大的选择空间。
成熟的安装技术
在一个项目的成熟应用过程中,不仅需要良好的技术与产品,同时还需要成熟的安装技术。在德特威勒的屏蔽网络布线产品中,无论是线缆与用户使用端的模块,还是与管理段的配线系统,都具有成熟与便捷的安装方式。同时在管理端与用户端的接地组件中,具有稳定与全面的配套设施及技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