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通信|SD-WAN其实是种服务

中企通信|SD-WAN其实是种服务,第1张

中企通信对SD-WAN很是着迷。

中企通信最早发现,SD-WAN不是一项技术。它可以帮助用户阡陌纵横、平步青云,也可以帮助用户变被动为主动,变静态为动态。当然,中企通信也发现了SD-WAN另有迷人之处,它精密地将中企通信此前所有网络资源、交付运维、创新研发优势,融合为整体,形成中企通信全新的增值服务。

很突然的SD-WAN

SD-WAN的蹿红确实有些突然。即使在两年前,它也很不受待见。一些传统通信厂商肯定不喜欢SD-WAN,虽然这项技术可让普通互联网链路,达到接近专线网络的质量,但就像这些传统通信厂商不喜欢微信取代短信一样,Internet的线路价格,只相当于专线价格的1/3,这无疑是在稀释既有利润,甚至还给专线打上了“轻奢”的标签。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制造商,也一度抵触SD-WAN。他们在广域网中的垄断地位,正在被打破。因为虚拟化软件厂商、安全厂商、网络优化厂商,以SD-WAN突破口,已在广域网市场中分得一笔羹。当然,这还不是SD-WAN的最大推手。因为公有云服务商的意愿更迫切,他们更迫切地希望推动云网融合,更迫切地希望解决“上云”体验。当越来越多的业务,开始迁移“上云”时,当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云端部署和迭代时,公有云服务商就有义务为“上云”,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不要被SD-WAN的名字欺骗

显然,SD-WAN就在此时被选中。SD-WAN学名“软件定义广域网”。在此之前,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等,已经逐渐成熟,现在出现软件定义广域网,也真不足为怪,无非是将广域网资源也进行池化。但千万不要让SD-WAN的名字欺骗,它是一项网络技术,但它的服务属性,更大于技术属性。或者说,SD-WAN是至今为止,与应用走得最近的一项网络技术,而且要将SD-WAN的能量发挥到极致,既要精通技术原理,又理解应用场景。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MSP(管理服务运营商)的定位,倒是与此有几分类似,这就是SD-WAN MSP的由来,也是中企通信的业务定位。

在“海底捞”吃SD-WAN

“‘海底捞’式的贴心服务,这是用户对中企通信的评价。”王竣巍是中企通信资深产品顾问,他所说的“海底捞”式服务,其实是中企通信基于生态的SD-WAN服务闭环。这是由评估、资源、实施、保障、设备、能力几部分构成。

确实如此。传统餐饮谈不上什么服务,点菜、付账之间缺少交流,最多可奉上一句:“来了您嘞,里边请着”。“海底捞”的卖点则肯定不是火锅,其是在销售服务体验。客户登门即有专人陪同,而从排队到离店,每个环节的需求都已被发现,也都已被解决。中企通信的SD-WAN MSP模式也是如此。系统集成商服务的终点,往往只是项目交付。SD-WAN MSP则以月租的形式,提供7×24小时服务。这既是一道选择题,让应用永远跑在最优的线路上,并帮助用户建设性价比最高的网络通路;也是一道判断题,预判网络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判断网络时延、丢包、抖动,与业务变化的关系。

从运维到运营

进一步解释。

中企通信承担着“设备选型+系统集成+IDC服务+咨询服务+运维服务+运营服务”等不同角色。其则可将带宽、设备,以及备机备件等服务统一打包,并结合不同行业特征,为用户提供闭环服务。其实,在评估阶段就很能体现中企通信的价值。中企通信咨询服务团队,就可为用户解构南北流量的负载压力,制定东西流量的绕行路径。同时,其还可以拆分互联网流量、视频流量、办公流量,业务流量,以及网管系统和监控系统流量,并根据不同流量的占比,重新规划网络拓扑。或许,此时的SD-WAN有些像“地图导航”,而中企通信的咨询服务就要帮助用户,进行路径选择,4G还是5G?Internet还是MPLS,或是MSPP?都要根据实时路况,进行不同的选择。此外,SD-WAN也要负责将业务从出发点,带到目的地,这又涉及云场景、数据中心场景,以及办公场景。“我从没看过两个完全相同的组网方案,就像世界上没有两块相同的石头。” 王竣巍有近20年从业经验,他眼中的网络拓扑已是一花一世界。当然,在SD-WAN普及后,王竣巍更不会看到完全相同的组网方案。“因为一成不变的网络拓扑,已像GIF动态图一样随时变换;因为即使行业属性相同的企业,发展节奏、业务侧重和应用动态也不会相同。”举例说明,视频会议就是很吃流量的业务,让视频会议跑在互联网,还是跑在专线上,并非一成不变,这就需要根据客户应用模式和中企通信实时监测网络状态,并进行调整。再举例说明,金融下沉走进社区,是这个行业转型的缩影之一。由此,营业网点被装上了“轮子”,以较高的频率进行搬迁,这也需要中企通信实时规划调整网络路径,实时将应用同步下沉至网点。

随处看见的中企通信

不仅如此。

其实,软件定义广域网,前提是你要有广域网资源。中企通信恰恰可以将“解决方案+网络资源”融为一体。中企通信是增值服务运营商中,非常早的一家拥有全国IP VPN经营牌照的企业,部署及管理近90个节点(中国大陆),服务覆盖全国商业地区。中企通信的母公司中信国际电讯CPC,业务更是覆盖了全球130余个国家和地区,并已建立部署140多个服务节点。也就是说,几乎在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接入中企通信的ICT资源。

此外,在设备选型环节,中企通信已与VMWare、ForTInet、华为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三家公司都是进入Gartner魔力象限的企业,无论从安全层面、还是连接性能层面、或是新兴应用适配度层面,均为中企通信量身裁制更贴合的SD-WAN方案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交付阶段,中企通信的现场工程师、远程配置工程师,可协同用户完成采购、安装、交付等工作;在保障阶段,中企通信的三大监控中心(COC、SOC、NOC),以及售后服务中心,将为用户提供7×24小时的持续的监控、故障响应、处理,从云到网到安全的保障。

在此,就不得不提中企通信的另一项服务能力,其计划将AR技术应用于服务交付、运维领域。举例,“AR+ SD-WAN”可建立现场工程师,与后台服务专家之间的时空连线。工程师佩戴AR眼镜,可以实时看到网络拓扑、带宽吞吐、报警信息等,可以隔空调用安装手册、历史记录。而通过后台专家,以及三大监控中心的“外脑”支撑,现场工程师更可以迅速完成故障排查、网络配置等工作。

“数”说SD-WAN

这还不是中企通信增值服务的全部。

大数据+SD-WAN”的服务模式,更让中企通信找到了,企业业务与网络之间的关系,提升了企业精细化运营效率,精准决策的能力。中企通信信息科技服务及数据科学部,成立于2016年。更准确地说,这就是“刺激公司创新的大脑”,该团队由数十位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其中,位于成都的成员致力于数据分析、数据算法等方面,广州成员负责核心应用和计算机视觉,香港成员担当架构与项目管理角色,欧洲成员则专攻编程。“大数据+SD-WAN”就是该团队的作品之一。“中企通信正在运用数据分析,帮客户变被动化为主动;变静态为动态;变运维为溯源;变网络识别为应用洞察。”詹东东是中企通信数据科学与创新副总监,他解释了数据可以为SD-WAN提供的增值服务。而且这并非实验室中的原形构想。“大数据+SD-WAN”正在帮助用户,看见业务和网络中的历史规律,任何偏离历史基线的数据,就代表行为异常,中企通信即可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事先预警。数据也可以帮助用户纵览全局,动态地掌握业务和网络的实时变化,动态地调整网络拓扑,而中企通信的增值服务,则可让应用永远跑在最优的线路上,提升宽带利用率,实时地进行资源分配。当然,数据更可以解释流量与业务的关系,更可以解释网络时延、丢包、抖动、数据包特征,与业务变化的关系。而正因如此,“中企通信正在为用户提供数据运营服务,而不是设备运维服务,中企通信正在成为智能化的网络运营服务平台,而不仅是资源型服务平台。”詹东东最后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4804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4
下一篇 2022-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