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结”电池技术或将成为未来电池技术终极解决方案

“异质结”电池技术或将成为未来电池技术终极解决方案,第1张

在降本增效的行业大趋势下,光伏产业技术迭代正在加速演绎。

光伏电池行业本质上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技术创新是光伏最终成为主导能源,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中坚力量的依托。

“异质结”电池技术作为近年来引起行业高度关注的高效技术路线,因其光电转换效率高、性能优异、降本空间大,平价上网前景好,成为行业公认的未来电池技术终极解决方案,并一度被业内称为是下一代商业光伏生产的候选技术。

降本优势明显

公开信息显示,异质结电池具备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双面性,工艺流程简单、提效潜力高、降本空间大,为光伏产业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相比目前主流的单晶PERC高效电池技术23%转换率的量产瓶颈,异质结电池有极大的转换效率优势,据了解,异质结电池当前量产平均效率普遍在23%以上,产线最高效率甚至达到24%,而未来有望达到25%。

即使在相同转换率的条件下,异质结电池的发电效率也要明显高于PERC,根据实测数据,在使用同是22%效率的PERC电池组件和异质结电池组件,异质结双面组件发电量比高效单晶PERC单面组件发电量高20-30%左右,比高效单晶PERC双面组件发电量也要高10%。

“异质结”电池技术或将成为未来电池技术终极解决方案,“异质结”电池技术或将成为未来电池技术终极解决方案,第2张

同时,在生产工艺上和制造成本上,异质结电池也具备很大优势,其整个生产过程仅需四个生产环节,最高工艺温度不超过200℃,可使用130μm甚至更薄的硅片,在设备和材料上降本空间大,未来将最更具成本优势。

业内认为,2020年及未来几年,随着异质结电池的产能得到逐步释放,其经济性将不断显现,随着异质结电池设备投资额的进一步下降及产业链成熟度的快速提高,将推动单瓦发电成本下降,从而使异质结电池比单晶PERC电池具有更高的经济性。

企业纷纷布局生产线

由于看好异质结电池发展前景巨大,国内主流光伏制造企业纷纷布局异质结电池生产线。

据OFweeK太阳能光伏产业研究院统计,当前,业内PERC规模适中的企业投入异质结电池(HIT)意愿较强,部分企业已开始中试或小批量投运,而PERC规模较大的公司也在关注HIT进展。目前主要参与方规划HIT产能超过15GW。

2019年5月,晋能科技在成都某论坛上宣布,公司创新研发的HJT电池平均效率已经达到23.79%,最高效率则突破至24.73%,双面率更是达到93%。

2019年7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厂商钧石能源与山煤国际能源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双方将共建高达10GW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HDT)生产基地。

紧接着,东方日升也紧跟行业前沿技术发展潮流,发力高效异质结技术,该公司在浙江省宁海县新建的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项目开工。

东方日升2.5GW高效异质结项目在宁海开工

2019年12月11日,爱康科技发布,抛出了其2019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爱康科技将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3亿元。公司募集资金的主要用途为:9.5亿元用于1GW高效异质结(HJT)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3.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1GW高效异质结(HJT)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总投资额约为12.39亿元,已投资金额约为2.89 亿元。

针对企业不同程度在异质结技术上的发力,均表现出其对该技术的看好。

晋能科技总经理杨立友表示,随着光伏产业进入降本增效的新时代,行业的高效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异质结电池以其效率高、降本潜力大或将成为光伏行业下一个风口。

东方日升对此表示,随着异质结电池组件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成本的下降,其有望取代PERC,进入光伏应用普遍适用的主战场。

助力推动产业平价上网

毋庸置疑,光伏大规模应用的根本在于,不断降低单位的发电成本,最终实现平价上网、替代常规能源的目标。

业内认为,异质结电池技术凭借显著的降本路径等优势,或将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

上述东方日升相关人士表示,就行业整体来看,从异质结制造企业,到整个供应链的原材料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今后都将有更多的参与者,这些都势必带来异质结成本的快速降低,进一步推动产业平价上网。

杨立友对此也发表了相同看法,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异质结的行列,异质结产业链将会快速发展,以推动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下降,实现平价上网。

“异质结”电池技术或将成为未来电池技术终极解决方案,“异质结”电池技术或将成为未来电池技术终极解决方案,第3张

根据统计,2020年将有4-7GW以上的异质结电池(HIT)新增产能投放,一批标杆企业与项目可能今年投运,将进一步提升行业对异质结电池的信心,2020年可能是HIT的产业化元年。

正值光伏行业逐步进入平价上网时代的关键节点,只有依靠技术进步不断降低成本,才有可能跟火电等其他能源竞争。

在此背景下,“异质结”技术被寄予厚望显然是在情理之中。

责任编辑:g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4833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4
下一篇 2022-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