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引深思:智能手表让概念落地的关键因素

Apple Watch引深思:智能手表让概念落地的关键因素,第1张

  苹果的一场发布会,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火速霸占了各大版面头条。作为“One More Thing”登场的Apple Watch同样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更多的可能性,是因为那密密麻麻让人难以忘怀的应用界面。

  在此以前,不仅仅是用户,许多厂商对于Apple Watch亦是予以了高度期待。北高智CEO林伟在受访时曾表示,对于智能手表市场而言,除去功能、外观等因素,现阶段最大的瓶颈是,什么样才能称之为智能手表?

  林伟坦言,现阶段,全球缺乏协会制定标准,亦没有大厂领头出击,市场产品良莠不齐,是制约智能手表发展的核心关键。而苹果等巨头的产品推出,无疑将给市场注入一支强心剂。

  然而自这一场发布会之后,有人提出了“Apple Watch不是未来”的观点,其软肋,洽洽在于“软”上,这就包括设计思路,以及最致命的——互联网服务上。

  为什么要这么在意Apple Watch那密集的应用界面?撇开视觉体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代表了Apple Watch仍然遵循的是智能手机的思路,及应用中心化。“想要什么功能,就点开那个应用。”这种做法是多么熟悉,但是那是在手机上,而不应该在手表上。

  对于智能手表而言,这么小的屏幕,因为某项 *** 作而要去找到并打开应用,是非常痛苦的行为,才会有这样密集的界面和表冠实体键,以帮助用户快速在应用堆里找到应用。但这并非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最好的做法或许该像Moto 360那样,或者说,像Android Wear那样,取消应用。

  在Android与iOS的战争中,我们不妨锁定于Moto 360与Apple Watch之间。Moto 360的设计原则是只提供最相关的服务,尽量少交互。也就是说,在你不 *** 作时,手表会主动把它认为你需要的信息通过横条的方式推送到界面上来,对你进行提示,而如果用户希望主动启用什么功能,也可以通过语音来实现,并不需要在一个复杂的应用界面里去找(当然Moto也有功能菜单,但是非常简单)。

  以Moto 360 为例,它没有应用的概念,也没有所谓的应用商店,而只有一张张“卡片”,卡片上都是信息,比如各种来自手机的提示(电话、短信、邮件等)、或者天气、地理位置、导航……所有信息成为一个纵向排列的“信息流”载体,你可以左右滑动切换,或者向右滑动关闭卡片。

  这种形态让它在狭小的屏幕上也能一目了然。而如果你想要完成诸如回短信、导航、设闹钟等这样主动除服的功能,就会通过语音命令来进行。即使你想要调用手机上特殊的应用,比如用Lyft打个车,你也不需要在手表上点开Lyft的界面,而是可以用对于手表说,“OK Google,order a Lyft”来实现。

  就这样人们通过简单滑动这样的微交互和语音命令就能完成对信息的处理。你不需要再去找应用菜单栏,想要完成什么动作。这种去应用化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

  受限于小尺寸的屏幕,智能手表不可能完成类似手机上复杂的交互,所以和花哨的Apple Watch *** 作界面相比较,去应用化的Android Wear就可以提供更干净简洁的UI,卡片式的设计可以让你在“一瞥”之下了解核心的信息,而下拉、左右滑动、上下滑动、轻拍、长按等几种简单、舒服的手势 *** 作,却讽刺地让人回想起第一次使用iPhone的感觉——非常自然流畅,不需要学习,熟悉几次,就会了解基本规则。

  当然,Android Wear的这种去应用化的设计,也让它在目前还没有办法承载太重的功能——不过,这不是一个悖论么?如果我们在手表上做和手机一样的事情,为什么我们还需要一个手表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4874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4
下一篇 2022-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