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报评论:中芯国际面临着艰难的转型

中电报评论:中芯国际面临着艰难的转型,第1张

中电报评论:中芯国际面临着艰难的转型

半导体业界流传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去搞半导体;如果你恨他,也让他去搞半导体”。“爱”“恨”交加,中芯国际CEO张汝京的创业历程和突然辞职,也许正应验了这一句话。

    在美国法院判决台积电起诉中芯国际窃取商业机密案胜诉不到一周时间,11月10日,张汝京宣布辞职,随后中芯国际和台积电宣布和解。对张汝京的突然辞职,业界非常震惊,既有对张汝京的惋惜和不舍,也有对资本无情和竞争残酷的无奈。

    张汝京是中国半导体业界举足轻重的核心人物,他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贡献有目共睹。中芯国际自2000年创办以来,在张汝京的带领下,快速扩张,超常规发展,完成了在中国大陆的菱形布局,年销售额已达15亿美元,曾跃升为全球第三大代工企业,并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扩大了产业规模。

    然而,中芯国际的发展之路也充满了艰辛。既受到西方国家对半导体技术出口限制政策的影响,又遭遇到晶圆代工老大台积电的强势打压。虽然中芯国际成长速度惊人,但中芯国际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中芯国际在过去17个财报季度中有16个季度出现亏损。

    对于张汝京的离职原因,业界有种种的猜测和议论,但今天中芯国际面临的问题并不是简单到张汝京离职就可以解决。中芯国际连续亏损,虽然是公司成长阶段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同时也是受到晶圆市场和产业环境改变的影响。但这更折射出中芯国际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如竞争手段单一、技术研发能力不足、文化和管理体制方面存在问题等。

    张汝京的离开,也许意味着中芯国际扩张产能发展模式的终结,意味着中芯国际将全面转型。在发展模式上,将从规模扩张模式向提升效益和工艺水平并加快资本整合方向转变;在业务领域,将从以提供晶圆代工为主向提供从设计端到后段封测的完整服务方向转变;在核心团队人才的构成上,将从以我国台湾和海外的人才为主向更多培养我国大陆本地人才并与我国台湾和海归人才共同发展,以及更多地吸引资本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方向转变。

    中芯国际的转型虽然艰难但是别无选择。

    眼下中芯国际正处在一个艰难的十字路口。从市场环境来看,由于中东国家财团介入和三星代工业务力度的加大,晶圆代工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从管理来看,中芯国际之前以张汝京为核心的管理运作方式需要重新调整;在今后一段时间,会有比较大的人事变动,既有中坚力量离开,也有新的优秀人才进来,这需要一个痛苦的磨合过程;对台积电的赔款毫无疑问将增加中芯国际资金支出的困难。另外,按照台积电与中芯国际的和解协议条款,中芯国际还将“授予”台积电8%的新股。加上认股权证,台积电将持有中芯国际10%的股权,这样,台积电将成为中芯国际的第三大股东。尽管台积电表示,不会派代表进入中芯国际董事会参与运营,但10%的股权足以影响资本市场,而且从持股比例看,未来台积电有望进入中芯国际董事会。中芯国际股权结构的变化及中国大陆国有资本所占权重的变化等不确定因素,都会对中芯国际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虽然如此,中芯国际的未来仍有许多积极的因素。张汝京为中芯国际奠定了很好的发展基础,公司基本可以满足国内设计企业的工艺需求,而且在光罩方面独具优势;随着折旧费下降和订单增加,经营状况也会不断好转。另外,台积电成为中芯国际的股东也有积极的方面,中芯国际的股价在11月11日复盘后单日上涨63%,不能不说台积电持股是一个利好因素。如果中芯国际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个机会,将合作延伸到业务层面,对于自身的恢复将具有重大意义。更重要的是,中芯国际作为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一面旗帜,政府的支持依然不会改变。我们期待中芯国际新的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4920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4
下一篇 2022-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