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发布了 华为首款AI芯片麒麟970 阐释人工智能新战略

终于发布了 华为首款AI芯片麒麟970 阐释人工智能新战略,第1张

9月2日消息,华为在2017年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IFA BERLIN 2017)发布华为首款人工智能AI)移动计算平台——麒麟970,同时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大会官方论坛发表主题演讲,全面阐释了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人工智能战略。

余承东表示:“未来的智慧终端想要不断的发展,相应的人工智能体系一定既要充分发挥终端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也要结合大数据和云技术带来的海量信息、服务和超强计算力,人工智能在未来终端上的实现必须通过端云协同,这也是我们当前战略布局的重点。”

 

此外,全新的麒麟970采用10nm先进工艺,在近乎一个平方厘米的面积内,集成了55亿个晶体管,内置八核CPU,率先商业运用Mali-G72MP12全新一代GPU以及全新升级自研ISP等。余承东透露,首款搭载全新麒麟970芯片的华为新一代Mate系列产品将于10月16日在德国慕尼黑发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个体智慧和集体智慧相互协同产生更巨大的力量;未来的智慧终端想要不断的发展,相应的人工智能体系一定既要充分发挥终端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也要结合大数据和云技术带来的海量信息、服务和超强计算力。人工智能在未来终端上的实现必须通过端云协同,这也是我们当前战略布局的重点。”余承东这样说道。

“消费者10月就可以享受人工智能手机的新体验了,这只是刚刚开始,相信更多的创新体验正在风起云涌而来。”华为Fellow艾伟评价说。

Mobile AI=On-Device AI+Cloud AI

在人工智能时代,智慧终端将变成人的助手,其信息、服务直达和高效实用会让用户得到完全不一样的体验,真正实现“知你”、“懂你”、“帮你”。而人工智能必将推动智能终端的智慧化进程,不仅是被动响应用户的需求,更能够主动感知用户状态和周边环境,并提供精准服务的全新交互方式。

余承东在演讲中提出“Mobile AI=On-Device AI+Cloud AI”的公式,人工智能在未来终端上的实现必须通过端云协同。云侧智能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但是云侧智能的体验并不是完整的。在用户体验方面,还存在着不够实时、随时、稳定性和隐私方面的问题,而端侧智能可以实现同云端智能的优势互补。

端侧智能在发展上面临着四大挑战——感知、认知、安全和动力。强大的感知能力是手机成为人的分身和助手的前提,也是智能的基础、人机交互的起点,因此,手机的摄像头要求做到实时精准,并看得更全、更清、更快、更久;而手机的麦克风则要求多方向、远距离地解析出用户的语言,并能分辨情绪。在认知层面,端侧智能除了需要做到场景识别和分析用户的基本属性外,还需做到基于用户画像和过往行为习惯及结合当前的使用场景,推测出用户的行为意图。

在浏览完个人信息、录入私人密码后,如何做到更安全呢?手机强大的感知系统会产生大量的敏感数据、私人数据、隐私数据,端侧智能便需要构筑一个完备的安全隐私体系,确保数据安全。此外,未来的智慧终端将面临更复杂场景的任务处理,因此强劲持久的动力系统将必不可少,高性能、高效率是端侧智能的重要条件。

麒麟970何以成为首款手机AI芯片

AI技术的核心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当前以CPU/GPU/DSP为核心的传统计算架构已经不能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计算性能的海量需求,产业界对新计算架构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止过。

在手机侧,由于具备随时性、实时性和隐私性等重要特点,AI本地处理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当前手机侧的性能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移动AI技术发展的最大掣肘。与服务器端AI设计不同的是,麒麟970选择了具有高能效的异构计算架构来大幅提升AI的算力,以应对与数据中心完全不同的挑战。

麒麟970的开发团队在继承过去数代成果的基础上,首次集成NPU(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专用硬件处理单元,创新设计了HiAI移动计算架构,其AI性能密度大幅优于CPU和GPU。相较于四个Cortex-A73核心,在处理同样的AI应用任务时,新的异构计算架构拥有大约50倍能效和25倍性能优势,这意味着麒麟970芯片可以用更高的能效比完成AI计算任务。例如在图像识别速度上,可达到约2000张/分钟,远高于业界同期水平。

同时,麒麟970采用了行业高标准的TSMC 10nm工艺,在近乎一个平方厘米的面积内集成了55亿个晶体管、内置八核CPU,功耗降低了20%;率先商业运用Mali-G72MP12全新一代GPU,相较于上一代,图形处理性能提升20%、能效提升50%,可以更长时间支持3D大型游戏的流畅运行;全新升级自研双摄ISP,并支持先进的人脸追焦、智能运动场景检测和新降噪等技术。

在华为传统强项的连接性上,麒麟970支持全球先进的通信规格LTE Cat.18,实现了1.2Gbps峰值下载速率,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各运营商的高速率组合,即便在高铁上也能保持稳定的下载速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4926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4
下一篇 2022-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