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福利政策的一环,公租房面向低收入人群,月租低廉、地理条件较好,而为了避免违规租售,北京、中山、合肥等城市已经陆续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公租房门禁系统,实现非承租家庭成员不得随意进入楼栋单元门。
借助人脸识别系统,管理部门有效防止了公租房转租、转借等行为,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不过,人脸识别能做的远不止于此。
就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而言,相比于公租房转租转借问题,物业管理、住户的生活服务和安全管理等问题更为突出。因此,除了面部信息,人脸识别系统还融入了其他设置,例如,陌生人预警、关注需要特殊照顾的群体等,同时,还可以帮助公租房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工作,比如确保独居老年人的起居安全等。
公租房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管理是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社会治理的剪影。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智能化”被列为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内容,而公租房“人防+技防”的治理方式,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随着社会发展,城市治理也需要融入科技元素,实现以人为本。
目前,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变化、人口流动性增加,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等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城市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精准分析、精准服务、精准治理,因此,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社会治理领域,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就可以为社会不同群体提供服务,贯彻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
例如,在上海徐汇区,徐汇区综治办和田林街道开发了门禁感知、智能识别、消防预警等一系列智能安防设备,积极打造智慧社区指挥平台,措施推行后,110处警、12345投诉、盗窃安全明显下降,推动了社会治理智能化转型。
通过将智能技术引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仅可以使公共安全科技总体水平得到较快提升,还可以增强抵御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的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通过智能芯片与地震台的大数据库连接,预警触发后就自动发出警报,能够在地震到达地面前几秒至几十秒提醒人们及时避险。
总而言之,借助智能化技术,城市管理部门可以优化公共安全治理社会环境,使社会治理更加精准、更加完善,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实现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安定的深层次问题。
结语:公租房推广人脸识别等科技,正体现着城市治理者放眼长远的胸襟,而将智能技术推广应用到城市治理领域,就可以让科技的阳光惠及更多人,是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重要表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