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和台湾将开展能源互通与技术合作共同加快两岸电力联网建设

福建和台湾将开展能源互通与技术合作共同加快两岸电力联网建设,第1张

昨日,来自海峡两岸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齐聚厦门,参加第十一届海峡论坛·2019海峡科技专家论坛·海峡两岸能源互联网技术论坛,聚焦海峡两岸能源领域,开展民间技术交流。

该论坛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台湾旅沙电力协会、台湾智慧型电网产业协会等10家单位联合举办,重点围绕“新四通”与新福建融合发展、两岸能源融合发展两大目标,以“清洁能源互联互通融合发展”为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福建和台湾就两岸能源互联网相关技术问题已进行多次互动,在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清洁能源发展等方面有较多学习、借鉴、互补空间和现实需求。本次论坛的举办,将融合海峡两岸在能源互联网技术方面的经验及优势,为海峡两岸能源行业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为促进海峡两岸能源融合发展建言献策、凝聚共识。

焦点

共同心声:加快两岸电力联网

在一天的交流研讨中,加快海峡两岸电力联网的话题,始终是两岸专家关注的焦点。

台湾嘉宾萧金益介绍说,两地电力互联有利于金门降低发电成本,优化空气质量,同时,对供电的稳定性和供电品质也会有很大的提升。“两岸不论是血缘还是文化,都有共同的背景。电力互通对进一步增进两岸人民感情也非常有意义。”

台湾嘉宾陈广兴认为,金门与厦门电力联网,不仅可以提高金门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解决电力供需失衡的问题,更进一步来看,还可以降低绿色能源发电、储电的成本。

大陆电力专家、福建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李功新在论坛上介绍,福建电网具备大规模电力调配的能力。主干网架方面,福建电网已形成与浙江的1000千伏特高压联网,实现福建电网与华东电网的坚强联络。省内已全面建成覆盖全省的500千伏环网,形成了安全可靠的500千伏和220千伏主干网架。李功新表示,两岸电力联网将有力提升大陆与台湾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海峡两岸电网防抗重大灾害的能力,同时更有利于高效开发利用台湾海峡的风力资源和海峡两岸的太阳能资源。

展望

共赢共促:清洁能源联合开发

福建和台湾一衣带水,两地在能源资源禀赋、电源结构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相似性和互补性。特别是在加快绿色能源发展方面,两岸专家也共同展望了广阔的合作前景。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台湾海峡是亚洲东部海上风电资源最好的海域之一,闽台分处海峡两岸,福建侧、台湾侧均具备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的潜力。

据台湾嘉宾陈朝顺介绍,绿色能源“靠天吃饭”,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台湾电网规模比较小,电网稳定性和供电品质受到的冲击比较大,这正是台湾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他期待两岸通过技术交流合作,共同发展一些高质量智慧型电网控制设备,实现绿色能源发多少电,电网就能接纳多少电。

“电网网架结构非常稳定的话,就能够吸纳新能源的并网。”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许志红教授指出,福建在大规模风电、光伏的开发、接入和消纳领域已积累了较多的技术和经验,如果两岸开展能源互通与技术合作,将为两岸人民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同时对提高台湾新能源开发利用率和降低成本也非常有利。

相关

泛在电力物联网”科技新词引热议

此次论坛设立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分论坛,是一个全新议题,来自大陆的电力专家、国网厦门供电公司总工程师刘文亮在论坛上作的《共建泛在电力物联网,支撑厦门城市“两高两化”》技术报告,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今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在传统智能电网基础上,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不久前,市政府与国网福建电力签署《厦门泛在电力物联网支撑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泛在电力物联网,为厦门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提供强大的“能源引擎”。

刘文亮表示,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将实现城市综合能源的广泛融合和安全供应,提升综合能效水平,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推动绿色出行、绿色海港、绿色空港建设,服务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同时,还将为电网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群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拉动产业聚合成长,打造能源互联网产业链和生态圈,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提及泛在电力物联网对电网发展的意义,台湾嘉宾陈朝顺举例说,如果有这个物联网,就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大数据分析的基础,应用在提升设备使用率和整个供电品质方面。大陆电网在智慧电网和信息运用上,有很多技术都非常领先,台湾的相关产业水平也比较高,如果双方能够密切合作交流,将给两地电网的发展带来很大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5031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5
下一篇 2022-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