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讯:无线充电技术越来越热,英特尔推出无线充电技术获奖用于超极本与手机,高通和雷诺也在共同研发无线充电技术,更有中国厂商不畏国外大厂的技术,叫板歼灭高通三星。无线充电技术发展的近况如何,是否能成为将来的主流呢?大家随小编一起来认识下各厂商的无线充电技术研究吧。
无线充电,中国厂商叫板歼灭高通三星?!
随着采用无线充电技术的产品在日趋普及,WPC和A4WP两大联盟前景如何?无线充电标准的现状如何?无线充电辐射是否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当前国内无线充电技术研发状况怎样,未来无线充电技术值得关注的技术亮点有哪些?无线充电在中国的前景又该如何解读?带着种种疑问,电子发烧友网采访了业内无线充电专家——深圳市威特尔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志斌,以期能为电子发烧友网读者在无线充电现状,市场以及技术趋势提供较为全面的阐述。
深圳市威特尔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志斌
电子发烧友网:有人认为,如果真正实现了无线充电或像互联网那样实现无线充电网络,那么,人们将时刻生活在无线辐射的海洋当中。无线充电所产生的辐射对环境或人体影响大吗?你认为如何消除人们对此认识的误区?
赵志斌:关于辐射问题,我个人不担心,就像目前人们放心地在吃海底捞一样。根据个人的了解,在世界或各个国家之间,在100KHz或150KHz频率以下所规定的同一个范围,也就是说衡量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是和电磁炉放在同一个体系里面去比较的。2000瓦的电磁炉可以通过检测,那么几瓦的无线充电,我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另外,在无线充电中还加入磁屏蔽物质,它已屏蔽掉大部分辐射。还有就是电磁炉是不谐振的,是方波,高频高次波部分相对于无线充电的谐振正弦波来说要多。
电子发烧友网:请你谈一下关于实现位置自由化对于无线充电重要性的问题。无线电力传输联盟WPC提出的磁共振技术能否实现无线充电实现位置自由化?
赵志斌:位置自由化在某些应用领域里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车载电子的应用,就非常重要。但是要想实现位置自由化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容易,它是非常困难的。目前据我了解,还没有比较完美的方案实现自由放置。磁共振技术其实最早是高通提出来的,并称之为最前沿的革新性技术,但是后来经过东京大学的科学家做的耦合无线充电实验,得到和磁共振一样的结果,得到结论是磁共振并不是特别技术,它也是基于两个线圈的耦合,只是其线圈Q值特别高,能达到1000以上。抛开磁共振的外壳来说,其实里面是一个比较精确的谐振系统。
自由放置在WPC方案里是用多线圈去是实现的,而磁共振则是采用两个单线圈,但是,都没能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磁共振技术可以实现无线充电实现位置自由化,但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厉害,线圈的大小将影响充电距离的远近。综合各种因素,就个人观点,目前最理想的充电距离在20到50毫米之间。
电子发烧友网:无线充电技术的市场需求如何?无线充电技术都有哪些方式?
赵志斌:我认为,我们今后将会推出一个移动电源,或者是连着USB加护套和锂电,总成本很低,我以为这样的市场需求每年将有几亿的规模。推出移动电源方案的好处在于能提高充电效率,能达到70%以上,在效率和成本上占据了优势。目前我们正在探求能匹配锂电使用的芯片,但在针对无线充电领域推出的相关芯片半导体厂商并不多,只有德州仪器和ADT两家有相关芯片,可是不能和锂电池匹配使用。
目前无线电力传输领域已经出现了几种相对成熟的技术方案:
其一是电磁感应式,这也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无线电力传输方式,通过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线圈相互感应产生电流,从而实现电力传输;
其二是电磁共振式,这是一种目前正在研究中的无线电力传输方式,其原理是将能量发送和接收装置调整到相同的频率或者特定的频率上实现共振,从而在它们之间实现能量的彼此交换;
其三是无线电波式,这也是一种技术相对成熟的无线电力传输方式,其原理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相类似,即利用微型高效接收电路捕捉从障碍物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然后将之转化为稳定的直流电压。
更多内容:无线充电,中国厂商叫板歼灭高通三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