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爆发的疫情,这个春节名副其实成为了一个“宅节”,同时也带动诸如远程办公等特殊需求。在足不出户的前提下,往日使用频次偏低的智能电视再度成为了家庭娱乐的主要终端。
据勾正数据春节期间收视盘点报告,智能电视日均日活率达到52%,同比上涨15.6%,对比春节前一周提升10.6%。同时智能电视的日均日活规模也达到了1.14亿台,同比去年春节上涨35.7%,相比节前上升10.6%。此外,勾正数据表示超过半数用户开机时长超过6小时,并且日均观影时间更长,超过6小时的用户占比对比节前提升35.9%。
当用户沉浸到家庭场景的时候,具备大屏和公共属性的电视产品成为了用户娱乐的主要手段。在短暂停留时间下,用户可能会更加青睐于手机产品。但在长时场景下,现有智能电视的娱乐功用性会更符合用户。
在欣喜于智能电视激活率提高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短期因素的刺激作用。智能电视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如何继续延续这股优势,前探智能电视发展的可能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次爆发的疫情让用户再次聚焦于客厅场景,对智能电视提出了更多的应用需求,结合当前密集爆发的技术来拓宽品类场景将会是每个电视厂商的必修课。
OTT内容为王
1月24日,《囧妈》线上首播的消息在朋友圈炸开了锅。由于疫情的冲击,春节档电影不得不采取撤档手段。但字节跳动选择与欢喜传媒进行合作,最终以不少于6.3亿元的授权费获得了这部电影线上的播放权利。前者通过独播电影收获了用户流量和曝光,而后者则是弥补了电影未能及时上映造成的损失,堪称双赢。
院线电影上线互联网平台并非首次,但直接跳开窗口期上映还是头一回见。在某种层面上来看,这是OTT行业对于传统电影行业的一次冲击。从短期来看,不少用户选择利用投屏形式在电视上看《囧妈》,有利于大屏开机率的激活。从长期来看,OTT流媒体在内容上已经开始对院线电影进行降维打击。
作为OTT平台的主要承载,智能电视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在影音画面体验升级之后,内容更加全面的智能电视将会成为真正意味上的“家庭影院”,提高家庭场景核心地位。对于智能电视厂商而言,《囧妈》或将会成为改写内容产业的导火索,在此基础上如何增强自身的OTT服务能力将会成为关键。
不同于国外奈飞模式,国内内容行业在院线和互联网上分隔十分明显,分处于不同的院线市场和网剧市场。而这次的《囧妈》无疑是跳出了传统的行业逻辑,因此院线方更多持有反对态度,认为其损害了行业的共同利益。对于双方利益博弈这里暂且不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OTT内容的互联网化将会更进一步。
通过内容优势吸引用户,OTT服务毫无疑问将会为智能电视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将塑造全新的商业模式。作为承载的终端,在未来电视厂商有必要重新审视并且深耕OTT服务相应领域。
电视应用勃兴
在勾正数据这份报告中,智能电视各类应用也同样迎来了不同的涨幅。其中涨幅最高的为生活、教育应用,逼近30%,其次则是音乐应用。如果细分单个应用,其中K歌应用涨幅最为迅猛。单咪咕爱唱便增幅131%,全民K歌则是99%,远远超过其它领域应用。
其中可能有着安装基数、应用频次的差异,但也可以看出用户更希望电视成为多功能设备,而非单一的影音播放终端。透过这一点,厂商还应当在电视的玩法上进行突破。例如创造体验更加便捷的K歌应用,推出落地更加实际教育应用。
作为家庭场景的中心,这不仅仅意味着电视拜访的位置处在中心,还意味着电视作为“公屏”,具备联络家庭成员的功能。如果只是单一当成影音设备,无论电视画质多好、影音体验如何避免“皇帝位”,但内容相左的情况下,电视都有可能分流出一部分用户。在此基础上,要么针对家庭固定成员推出个性化应用,增强单一用户黏性;要么推出家庭应用,提高社交性,带动整体活跃度。对于电视厂商来说,这两点策略都需要注意。
革新电视定位
除开影音体验,智能电视也应当积极开辟全新的应用场景。在这场爆发的疫情中,延迟复工成为了常态。相应的,不少家庭成员开启了远程办公以及在线教育等服务。在这方面,智能电视的大屏在显示上会更具优势,同时智能电视目前也出现了升降式摄像头等传感设备,可以为一定的互动场景提供保障。
事实上,伴随着上游面板成本的下降,大尺寸电视逐渐成为主流,这为传统家用智能电视丰富商用功能创造了基础。在视频会议成为核心需求的远程办公体系下,1080P多路视频通话会是一个不错的卖点。但在5G网络兴起以后,数据传输将会显得更加高速,屏与屏的交互在云端基础下将会被逐渐打破。如果智能电视继续丰富诸如“触屏 *** 作”等属性,智能电视的商用属性将会进一步加强,可以实现“实时交付草案、沟通意见等功能”。
在商用场景中,智能电视并不是生产力最高的那块屏。但在家用场景中,它一定是最大的那块屏,因而可以承担更多的功能属性。当下智能电视正在面临形态变化的时代,在未来必然会有着更多的场景服务等待电视大屏来实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