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庆市经信系统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务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增量调结构,以创新促升级,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郭坚在1月9日召开的2017年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 2017年主要工作目标是: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规模工业利润增长12%,工业投资增长10%,规模工业企业R&D支出增长20%,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长1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4%、5%。
攻坚克难 工业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记者从重庆市经信委获悉,2016年,重庆市工业增速位居全国前列,预计全市工业总产值2.6万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2.4万亿元,增长10.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3%,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以上。全市完成工业投资5600亿元,增长12%,高于全国8个百分点以上。实现规模工业利润1600亿元,增长12%,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率6.4%,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124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20%;产值2700亿元,增长50%。此外,重庆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去产能降成本成效显著,互联网经济高地快速崛起,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在全球笔电、平板等3C产品及全国汽车、智能手机消费趋于饱和的大背景下,汽车、电子产业对重庆市工业增长的“高贡献”难以为继,同时还存在着部分企业负债率偏高、新兴产业体量较小、外部需求疲软、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创新短板突出等问题。面对困难和挑战,郭坚表示,2017年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但机遇大于挑战。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高水平推进,自贸区成功获批,市内外环境利好。重庆市工业发展基本面好于全国,增长速度、经济效益、投资增速等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基础较好。
记者了解到,2017年重庆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中国制造2025》和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为指引,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深化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提升传统产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工业和信息化平稳健康发展,为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真抓实干 重点抓好八项工作为实现2017年工作目标,重庆市经信系统将认真谋划,统筹兼顾,狠抓落实。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第一,着力抓好工业稳增长。把稳增长作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突出重点,综合施策,确保全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一是抓重点行业。汽车行业力争产值增长10%。电子行业重点扩大产品数量,全行业产值增长14%。二是抓重点企业。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一方面抓好100户重点企业和100户成长型企业的服务和调度;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千企止滑促增”专项行动。三是抓重点项目。健全重大项目按月调度机制,助推项目早投产、早达产,加快产能释放。四是抓产品出口。五是抓运行调度。
第二,强力推进创新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细化研发活动、研发机构、新产品开发等工作举措,确保创新取得实效。启动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倍增计划。力争全年培育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企业500家以上,规模工业企业R&D支出超过280亿元。启动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全年新培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以上、市级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5家以上。启动实施新产品开发倍增计划。围绕重点领域组织实施重大新产品示范项目,在研、上市新产品1000项以上。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建设2~3家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强化质量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强化质量体系建设,实现产业链质量同步提升。
第三,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增加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引领作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壮大产业规模。集成电路产业要以完善产业链为重点,策划引进一批IC设计、制造和封装项目,加快AOS芯片等项目建设。新型显示产业要推进产业上下游同步发展。物联网产业要抓好传感器、智能可穿戴项目引进培育,加速构建硬件制造、软件和系统集成、运营服务一体化发展生态体系。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要争取利勃海尔机床等项目尽快落地,补齐减速器、伺服电机、数控系统等短板。
第四,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技术改造、工业强基、绿色发展等为重点,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高质化、高端化发展,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质效。着力推动技术改造,出台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专项政策举措。实施工业强基工程,逐步形成技术起点高、与工业发展相协调的工业基础体系。着力推动绿色制造,推广一批清洁生产先进工艺、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机制,构建“平台+项目”产业发展体系。深入推进去产能。严格落实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方案,严禁新增产能。
第五,深入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聚焦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环节,推动工业企业内部智能化、外部网联化,催生一批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一是建立健全制造业创业创新服务体系。打造3~5个公共服务平台,推进20~30个典型试点示范项目。二是构建制造业发展新型基础。重点推进“重庆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制定实施重庆工业大数据发展路线图。三是加强企业智能化改造。实施智能制造专项行动,每个行业实施3~5个典型试点示范项目。四是构建服务型制造新模式。重点聚焦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等发展方向,以8~10个典型应用示范项目为载体,提高专业服务在产品价值中的比重。五是强化工业信息安全管理。
第六,扎实推进互联网经济高地建设。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重大机遇,加速其在各行业各领域广泛应用,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大力发展分享经济,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大数据应用。
第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按照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思路,引进一批战略意义大、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力争全年引进重点工业项目1000个,到位资金800亿元以上。要明确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强化项目储备,组建招商团队,加快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
第八,努力营造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良好环境。坚持问题导向、清单管理、结果倒逼,高效务实服务企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持续降低企业成本,加速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法治建设,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