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问了我一个朋友他对“智能合约”的看法。他是一名开发者,我想他可能会有一些有趣的见解。令我惊讶的是,他并不知道智能合约是什么。我感到特别惊讶,因为我们讨论了一年多的加密货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以及许多与区块链相关的其他事情。在计算机领域深耕的人怎么可能会不知道智能合约是什么?
事实上,相比区块链行业的其它概念,智能合约可能会更令加密货币爱好者们感到困惑。因此,要解释这个概念并不容易,尤其是向那些刚刚理解区块链是什么的人解释更不容易。因此,这一概念依旧十分神秘。希望这篇文章可以清楚地解释好这一概念。
什么是智能合约?
想象一下,如果你需要卖掉一栋房子,那么这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不但需要处理大量的文书工作、与不同公司和人员进行沟通,而且还得冒着各类高风险。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房屋卖家决定寻找房地产经纪,来帮助处理所有文书工作、推销房产,并在协商开始时充当中介、监督交易直至交易结束。
此外,该经纪机构还提供委托付款服务,这在此类交易中尤其有用,因为此类交易所涉及的金额通常很大,你将无法完全信任将要与你进行交易的人。然而,在交易成功完成之后,卖方和买方的经纪机构将获得房产卖出价格的7%作为佣金。这对卖方来说是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合约就可以真正派上用场,可以有效地变革整个行业,同时也减少了所需流程。或许最重要的是,智能合约能解决信任问题。智能合约基于“If-Then”(“如果-那么”)原则,这意味着只有商定的金额被发送到系统时,房屋的所有权才会被转移给买方。
智能合约也可以作为委托付款服务,这意味着资金和所有权都将被存储在系统中,并在同一时间被分发给各参与方。此外,该交易被数百人见证和验证,因此保证了交付是无差错的。由于双方之间不再存在信任问题,因此也不再需要中介。所有房地产经纪能做的都可以预先编程为智能合约,这同时也为卖方和买方节省了大量资金。
这只是智能合约潜在用途的一个例子。智能合约能够帮助货币、财产和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的交易,确保交易过程完全透明,其不但无需中介服务及其附带费用,还消除了双方之间的信任问题。特定智能合约的代码包括了各方商定的所有条款和条件,有关交易本身的信息则被记录在区块链中,即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公共账本。
智能合约是如何运作的?
简而言之,智能合约很像自动售货机。你只需将所需数量的加密货币放入智能合约中,而你所交易的,房屋所有权等就会自动存入你的账户。所有的规则和处罚不仅在智能合约预先定义了,而且也由智能合约强制执行。
相互依存智能合约可以独立运行,但也可以与任何其他智能合约一起运行。当它们彼此依赖时,它们可以以某种方式被设置。例如,成功完成一个特定的智能合约可以触发另一个智能合约的启动,依此类推。从理论上讲,整个系统和组织完全可以依靠智能合约运行。某种程度上,这已经在各种加密货币系统中实现了,在这些系统中,所有的规则都是预先定义好的,因此,网络本身可以独立自主地运行。
智能合约的对象从本质上讲,每个智能合约都有三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也称为对象)。第一个对象是签署方(两方或多方使用智能合约,同意或不同意使用数字签名的协议条款)。
第二个对象是合约的主题。它只能是智能合约环境中存在的对象。或者,智能合约必须可以不受阻碍地直接访问该对象。尽管智能合约早在1996年就被讨论过,但正是这一特定对象阻碍了智能合约的发展。这个问题直到2009年出现第一个加密货币后才得到部分解决。
最后,任何智能合约都必须包含特定条款。这些条款都需要使用数学方法及适用于特定智能合约环境的编程语言进行完整描述。这些条款包括了所有参与方的预期要求以及与所述条款相关的所有规则、奖励与惩罚。
环境为了使智能合约能够正常运行,智能合约必须在特定的合适环境中运行。首先,智能合约环境需要支持公钥加密,这使得用户能够使用其独特的、专门生成的加密代码来签署交易。这正是绝大多数现有加密货币所用的系统。
其次,它们需要一个开源和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合同各方都可以彼此完全信任,并且履约流程完全自动化。此外,为了实现智能合约,整个环境必须自身是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尤其是以太坊区块链,是运行智能合约的理想环境。
最后,智能合约所使用的数据,来源必须完全可靠。这就需要使用根SSL安全证书、HTTPS和其他已经广泛被使用并在大多数现代软件上自动实现的安全连接协议。
智能合约带来了什么?自治——智能合约消除了对第三方中介的需求,基本上使你能够完全控制合约。
信任——任何人都无法窃取或弄丢你的文件,因为它们已被加密并安全地存储在一个安全的公开账本中。此外,你不必信任你正与之交易的人,也不必指望他们会信任你,因为公正的智能合约系统基本上解决了信任问题。
节约——由于使用了智能合约,你就不需要公证人、房地产经纪人、顾问及其他众多中介机构的援助。这样也就与他们的服务相关的高额费用无关了。
安全——如果智能合约正确执行,它将是极难破解的。此外,智能合约的完美环境受到复杂的加密保护,它可确保你文档的安全。
高效——通过使用智能合约,你将节省通常浪费在手动处理大量纸质文档并将其发送或运送到特定地点等的大量时间。
谁发明了智能合约?谁在使用智能合约?
1996年,计算机科学家和密码学家Nick Szabo首次提出了智能合约。几年后,Szabo重新定义了这一概念并发布了几篇相关文章,他阐述了通过在互联网上陌生人之间设计的电子商务协议来建立合同法相关商业实践的概念。
然而,智能合约的概念直到2009年才被实现,当时第一个加密货币比特币连同它的区块链一齐出现,后者则最终为智能合约提供了合适的环境。有趣的是,Nick Szabo在1998年设计了一种称为比特黄金(Bit Gold)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虽然它没有被实现,但它已经具备了10年后比特币可吹嘘的许多功能。
如今,智能合约主要与加密货币有关。而且,可以公平地说,它们彼此互相依赖,因为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协议本质上是具有去中心化安全性的加密智能合约。智能合约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大多数加密货币网络中,并且其也是以太坊最杰出和最被大肆宣传的特点之一。
智能合约用例虽然世界各国政府、金融监管机构和银行对加密货币的立场从极其谨慎变成谨慎接受,但加密货币背后的技术,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已被广泛认为是具有革命性的,并且正在各个层面实现这些技术。
例如,美国信托与清算公司(DTCC)和四大银行(美银美林、花旗、瑞士信贷和摩根大通)成功地使用Axoni开发的智能合约交易区块链信用违约掉期。智能合约使用了诸如个人交易详情及相应风险指标之类的信息,据一篇新闻稿称,这提高了合作伙伴和监管机构信息处理上的透明度。
类似的事情到处都在发生。由61家日本银行和韩国银行组成的财团一直在测试Ripple的区块链和智能合约,以实现两国之间的跨境资金转移。这一新系统将于今年推出。就连俄罗斯政府控制的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都在俄罗斯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反加密货币国家测试以太坊区块链及其智能合约。
测试结果是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加入了以太坊企业联盟(EEA),这是一个由100多家企业组成的联盟,其中包括了思科、英国石油、荷兰国际集团(ING)、微软等顶级企业。该联盟旨在开发一种面向商业用途的区块链,用它可以开发和实现这些公司所需的智能合约。
由于智能合约是与加密货币相关联的,因此它们仍主要被应用到金融领域和银行业。尽管如此,世界各国政府都可以使用这项技术,使得投票系统更加便利而透明。供应链可以使用它来监控货物并自动执行所涉及的所有任务和支付。房地产、医疗保健、税收、保险及其他众多行业都可以受益于智能合约的使用。
智能合约的缺点
智能合约仍是一项未成熟的技术,仍然容易出现问题。例如,构成合约的代码必须是完美无漏洞的。它也会出现错误,有时候,这些错误会被欺诈者所利用。就像DAO被黑事件一样,把资金存放在代码有漏洞的智能合约中资金就可能被盗走。
此外,这项新奇的技术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政府将如何决定监管此类合约?他们将如何进行征税?如果合约无法访问其主题,或者发生了任何意外情况,将会是什么情况?这是在传统合约签订时可能发生的,传统合同可以在法庭上被撤销,但区块链要求智能合约无论如何都要按照“代码即法律”的规则去执行。
然而,大多数这些问题的存在纯粹是因为智能合约仍未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但这项技术肯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完善。毫无疑问,智能合约将会成为我们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