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流行开来后,机器人公司很快想到将机器人应用于抗击疫情。好处显而易见,它们没有感染疫病风险,消毒后,可以重新派上用场并且不知疲倦,可以一刻不停地检测体温,巡回消毒。腾讯新闻《潜望》了解到,优必选的一个机器人一天24小时可替代4个警力查测体温。
据猎户星空首席战略官王兵分析,疫情催生了非接触式服务,这将使得机器人大有用场,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对人工成本的替代。
从简单地替代人工,到完成非接触式服务,机器人公司在疫情中找到了新风口,整个行业资源迅速向医用机器人倾斜。机器人行业中一家叫达闼科技的公司,甚至将12台机器人武装起来,通过于云端联网,以一个小分队形式,集结于武昌方舱医院,完成一系列任务。
机器人行业发展被疫情加速。
优必选:机器人测温、消毒替代人
2月5日过年期间,优必选科技接到了来自疫情最前线深圳新冠肺炎唯一定点收治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的需求,希望公司能提供具有疫情防控功能的机器人到医院使用,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优必选科技立即成立了疫情应急技术攻关小组,20多个部门协作,150多名员工在20天时间里,进行了防疫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并在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部署。
优必选科技发现,机器人当前至少在三个场景有需求。第一,抗疫一线,如医院;第二,大型公司或产业园区复工复产后的安全防护;第三,智慧城市综合治理和防控。
2月12日,项目总负责人优必选科技副总裁兼CEO顾问王勇带队,领着包括产品和技术在内的项目人员一起去深圳第三人民医院踩点,对不同岗位的医护人员进行了调研,勘查现场情况,了解到医护人员最紧迫的需求是远程无接触式测温。
深圳第三人民医院的发热门诊每天安排6班工作,4小时一班,每班需要2-3个护士,很多医护人员要去救治病人,没有足够多的人员在一线接待大量的疑似病例。
“一线抗疫的焦点是测温,而测温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大的挑战。”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CBO)谭旻告诉腾讯新闻《潜望》。首先,机器人测温,需要采购红外测温器件,当时这个物资已经是政府管控。其次,在技术上,机器人以前的测温是工业标准,温差在6-7度都可以接受,现在进入医疗级别,国家标准要求温差上下误差不能大于0.3度。
当时,进入园区和公司办公都需要向政府和园区物业打报告,“包括员工复工、工厂复产和器件采购,这里面有很多来来回回、复杂的流程,困难重重。”谭旻说。
克服这些困难后,优必选科技在原有机器人的基础上增加了测温、杀毒消菌和疫情宣导的功能,推出了室内测温巡检机器人AIMBOT(智巡士)、室外智能防疫机器人ATRIS(安巡士)和医疗咨询机器人Cruzr(克鲁泽)三款机器人。其中有两款可以测温的机器人投入到医院,都是无接触式测温。第一款是室外智能防疫机器人ATRIS(安巡士),在医院门诊部测温,形成第一道防线。第二款是室内测温巡检机器人AIMBOT(智巡士),在发热门诊测温,形成第二道防线。
深圳是一个主要由外来人口组成的大城市,复工压力非常大。在2月7日,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联合优必选科技打造的全国首个5G机器人义警“黄田田”,以及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联合优必选科技自主研发的警用巡视机器人“建国”,两款机器人就投入到高速公路入口等重点地区执行防疫任务。
在深圳鹤洲检查站,“黄田田”担当高速检查站义警,配合深圳警方全天24小时提醒过往司机提前扫码登记,同时进行疫情广播宣传,减轻警力压力。深圳高速公路人流量、车次多,优必选科技给黄田田机器人配置了5G信号,按照6个小时一班警力部署,一天24小时,这个机器人可以帮警方节省4个警力,同时减少人员近距接触带来的感染风险。
优必选“黄田田”担当高速检查站义警
警用巡视机器人“建国”与深圳公安共同在高速公路重点地区执行巡逻任务,降低交叉感染。同时进行人车识别、置前提示疏导、与指挥中心快速联动。
“这些场景我们认为不是一个短暂需求。”谭旻说,“目前需求远远大于供应,需求完全满足不过来,现在都谈不上竞争。”仅仅北上广深三甲医院就已经有几百家,短时间内都难以满足这些医院的需求。鉴于此,优必选科技也调整了业务重心,迅速铺上更多资源支持抗疫,“这是我们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猎户星空:非接触式服务成刚需
同样在春节期间,猎户星空智能服务机器人公司启动了机器人抗疫。在武汉封城那几天,猎户星空组织几十人开始研究。
此前,猎户星空一直进行多种形态的机器人业务摸索。猎户星空首席战略官王兵介绍,截止去年,猎户星空在全国铺了大概8000台服务型机器人,应用于多个场景。针对此次疫情,为了帮助医护人员,首先做了一个智能疫情防控协作机器人。从原先服务于五星级宾馆的的服务机器人豹小秘升级而来。
这个机器人在医院可以做远程问诊,病人在一个隔离病房,机器人被派过去,医生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 作机器人跟病人交互,观察其状况。
后来,王兵和同事们在这个机器人上面加了一个红外测温功能,可以对病人进行测温。进而,这个功能拓展到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场景下,比如医院前台、地铁站和火车站等地方,进行高温人群的筛查。
另外,在一款递送型机器人豹小递基础上升级,制造出可用于隔离区的智能疫情防控递送机器人,可以给隔离病人送去餐食、药物和收集检验样品。这是一个容积比较大的机器人,有超过1.5升的承载空间,可以运载30公斤货物。
除了减少医护人员感染,降低他们工作量,猎户星空想让机器人变得更智能,在机器人身上装了3D结构光深度相机。这个深度相机可以判断人的位置、距离,识别人脸。有了这些,再加上导航、语言交互能力,“它可以主动找人。”王兵说。
为了提升复杂环境语音识别能力,猎户星空的机器人安装了麦克风阵列,可以在噪音很大的环境中拾音消噪,人可以隔着几米跟它交流。
王兵判断,疫情推动了非接触式服务,今后会是一个很大刚需。以后,机器人在公共场合提供各种各样服务,尽可能做非接触式服务——减少人员使用和近距离接触。“这会带来一个很大市场。”另外,机器人已经不是简单降低成本,替代人工,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救命工具。
到这个程度上,意味着机器人行业找到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不过,成本过高本身也是一个实实在在问题。有媒体报道,清华大学有一个团队做了一个疫情期间机器人,制造成本需要7000多美元一台。该团队人员表示,这么高的价格短期内难以普及。
前期,很多医院的智能疫情防控机器人,由猎户星空捐赠。
另外,机器人本身还有很多技术有待攻克。比如当前机器人的机械臂不够灵活。“它不是柔性的,把这种机械臂放在病房照顾老人、病人,安全性很难保障。”在机器人手指控制上,细部活动还很难达到相应的精准度。
这些需要机器人技术进一步提升才能做到。
达闼科技:云端机器人组成特种部队
大年三十上午,达闼科技公司在电话会议上进行内部讨论,疫情中人和人之间交叉感染、医院里缺口罩、防护服。机器人公司可以为此做些什么?这个讨论一开始只有五六个人,早晨9点开始,到中午结束,电话会议里将已有40多人。
达闼科技创始人黄晓庆来自中国移动,他想用通讯网络的方法做机器人。“中国移动网络上跑的是智能手机,达闼科技的网络上跑的是机器人。”达闼科技副总裁葛颀向腾讯新闻《潜望》介绍说,传统机器人是一个本体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功能在购买机器人的时刻已经决定了。达闼科技想打破硬件和软件耦合的封闭系统,做云端智能架构机器人——机器人OS放在云端。
首批抗击疫情点,达闼科技选择了武汉市。其中挑战很多,仅仅物流,非疫情期间,正常发货2000元,疫情期间上涨到15000元,还找不到愿意承运的公司。
在清洁、巡逻和服务功能机器人基础上,达阔科技增加应对疫情所需要的功能。比如,在清洁机器人基础上增加功能,变成消毒机器人。在上海儿童医院,有一个2000平米大厅,达闼的一台消毒机器人可全部负责清洁消毒任务。在北京地坛医院,一楼大厅清洁、消毒也是由达闼一台机器人独立完成的。
其作用很明显。比如,医院内工作人员一天需要换3套防护服,一台清洁机器人可以代替三个人工,算下来,一天可以节约9防护服。
达闼机器人在武汉方舱医院
另外,达闼科技的测温机器人、送药机器人相继开发出来。送药机器人工作之前,需要实地把医院某一层每个病房跑一圈,记到地图里面。下一次,接到给205病房送药任务,机器人会按照事先跑过的地图自己行驶到205房间门口。然后机器人通过语音通知开门取药。
有些药直接放在机器人头顶的托盘上,有些放置于一个柜子里,需要按击打开门,取出药;或者自己d开。
达闼科技最全套的一项机器人实践是在武昌方舱医院,投放了12台机器人,有人形机器人、安防机器人、测温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还有智能床垫,还有智能手环,由后面一个机器人智能方舱管控平台控制,全方位提供服务。
在葛颀看来,云端智能好处最重要有两点:第一,机器人成本会控制得比较合理,每个机器人大脑放在一个云上面,物理成本降低。第二,当A机器人学会了新功能,掌握了新数据,云端大脑不断自我学习后,可以快速传播到网络里面所有同类型机器人。5G的到来将使这种网络协同更迅速。
短期内,机器人公司想要获得很多商业上的投资回报不太可能。国内还处在早期市场培育阶段,首批机器人在一线抗疫,很多是公司履行社会责任。
国外疫情正流行,机器人也短期内也难以卖到国外。各个国家对机器人所属的机电产品有认证,“这个认证过程据我了解,很冗长,好几个月甚至是更长时间。
虽然这次中国抗疫一些经验,特别是机器人在混合区和污染区承担非医疗性服务实践和举措得到了国际媒体关注。具体来说,还得看国外医院是否提出需求。
最后,机器人能力不断提升还需要长时间的过程。这些需要保持耐心。葛颀说,以汽车自动驾驶为例,大家说到自动驾驶,指望今天是人驾驶,明天车就自动驾驶来了就可以自己开始车库,不需要人干预。“我觉得这是非常不成熟的消费观。”
机器人也一样。未来,它一定能帮人解决很多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