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服装成为智能穿戴领域出货量最大的品类之一

智能服装成为智能穿戴领域出货量最大的品类之一,第1张

我们把智能衣物形象地比喻为第二身肌肤,人类离不开衣服,但只有智能衣物才会对人产生保护和增强。“人本智能”是可穿戴的核心概念,这也是为什么衣物要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下一个主题。

《碟中谍5》里最为酷炫的科技元素要属阿汤哥的潜水服了,它不仅自带充氧功能,还可以实时监测人体内的氧气含量,并能与电脑同步连接,提示氧气充盈程度,以确认穿戴者在水下的时间并保障安全。

自从谷歌眼镜拉开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大幕后,眼镜、手环、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大量涌现,且同质化程度严重。时下最受欢迎的可穿戴设备也许是这样:你戴着它,其他人并不知道。专家预测,类似阿汤哥潜水服的智能织物和电子纺织品或将取代iWatch,成为最流行的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不只是一阵风

可穿戴设备,有人看好它,有人看衰它。

美国移动市场研究公司Endeavour Partners曾经针对美国可穿戴市场进行调研发现,大部分消费者愿意购买和尝试可穿戴设备,但却很少对其形成依赖性,50%的消费者会在17个月后放弃使用。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款可穿戴设备能走进千家万户,大部分设备的功能仍然停留在记步、测心率、测睡眠时间等初级阶段。还有一些可穿戴设备在消费者体验过程中存在致命缺陷,比如难以同步、电池续航差、样式难看、佩戴不舒服等等。

那么,可穿戴设备会不会只是一阵风?

“从投资方向看,很可能是一阵风,但从技术角度讲,又不可能是一阵风。”“可穿戴计算技术和产业这股风才刚刚开始,还没有真正刮起来。”“可穿戴设备是风,但它是春风,有了人机交互,它就能够化雨来滋润万物。”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上,诸多业内专家仍然看好可穿戴设备的前景。他们普遍认为,目前,可穿戴设备无论是功能技术还是用户覆盖层面,都处于较初级的阶段,还有太多技术尚未成熟,因此不可能像一阵风一样消失。但是,如何让可穿戴设备富有生命力,仍然需要多动脑筋。

“可穿戴设备只有在强劲的需求下才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杨孝宗表示,它应该同手机一样,符合“需求的牵引,技术的推动”这一规律。

“从可穿戴设备本身来讲,它其实仍属于一个传统的智能增强领域的技术,用各种计算机技术来增强人的功能。首先要看人需要增强哪些能力,回过头来再检查技术缺陷。”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如是说。

从源头来看,可穿戴产品是为人设计,服务于人的。大多数专家认为,以人为本是可穿戴的未来,在设计一款可穿戴设备之前,首先要瞄准消费群体,根据产品市场定位进行单点突破。

智能服装或成可穿戴下一主题

“可穿戴设备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以消费电子的形态出现,比如谷歌眼镜、iWatch等;另一条就是原生态路线,即在不改变衣服、鞋帽等形态的基础上嵌入智能技术。”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陈东义表示。

从市场已发布的可穿戴设备来看,产品探索多数仍停留在“戴”的领域,“穿”的产品寥寥可数。若从市场潜力及用户需求出发,智能服装或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下一个“爆款”。

据了解,目前服装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智能:一种是运用智能服装材料,包括形状记忆材料、相变材料、变色材料等;另一种是将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引入人们日常穿着的服装中,包括应用导电材料、柔性传感器、低功耗芯片技术、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和电源等。

“我们把智能衣物形象地比喻为第二身肌肤,人类离不开衣服,但只有智能衣物才会对人产生保护和增强。”陈东义说,“人本智能”是可穿戴的核心概念,这也是为什么衣物要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下一个主题。

目前就有企业敏锐地嗅到这一即将到来的风口。在刚刚过去的2016春夏纽约时装周上,英特尔联手建筑学运动服装设计师Chromat推出的两款“响应式服装”就得到了不俗的反响。

这两款智能服装的特别之处在于搭载了英特尔那颗只有纽扣大小的硬件平台Curie,其利用传感器收集心跳、体温等人体生理信号,还可通过在衣服中集成的形状记忆合金使衣服变形。

未来,智能服装将可以检测穿着者的健康和健身数据、在阳光下进行自我清洁、提供导航等触觉反馈,甚至还能够稳定穿着者的体温。不仅如此,专家预测,智能服装内部还可以存储城市地图,拥有GPS模块,当你需要左转的时候,左肩会震动一下,反之亦然。

“公安人员穿的智能警服、可以预警的矿工服,根据不同需求植入,让衣服变成智能和工作需求相结合的人机合一、以人为本的系统。”杨孝宗希望未来能够实现将舒适、高可靠、高可用的人体特征监护系统穿在身上。

实穿性是难点

正如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的报告所预测的,智能服装将从2013年、2014年出货量几近为零的冰冻状态跃升到2016年预计的2600万件,成为智能穿戴领域出货量最大的品类之一。

不过,要想做出智能服装并不容易,这给纺织业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陈东义表示,智能穿戴要做到两个特性,首先,要使我们的衣服具有电气性能、光电性能或者智能光纤,这比传统电路难度要高很多。另外,还要满足智能服装的机械特性,抗压、抗拉、抗折、抗揉洗等等。

“要满足电气性能非常难,我们现在做的智能衣物是微型的,能不能把传感器和计算电路做到纤维级,这是目前可穿戴智能服装的一个突破口。另外,把晶体管之类的东西做到纤维里,也是一个研究方向。”陈东义说。

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龙威也提出了类似的难点:“传统纺织工业做的是导电纤维,这种纤维价格很贵,而且传输能力差。另外,即使有了导电纤维,下一步要跟芯片连接起来也很困难。目前,像衣服一样柔软的计算电路还没有出现,集成电路也没有发展到那么柔软的程度。”

可以说,智能服装不能仅突出前卫、智能的体验,还应该解决服装最基本的元素:实穿性。显然,没有人愿意穿着一款布满20个LED灯的衣服,只是为了通过灯光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从实穿性角度来看,目前的智能服装仍比不上高级定制礼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5193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5
下一篇 2022-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