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会是中国嵌入式芯片领域的突破口吗

RISC-V会是中国嵌入式芯片领域的突破口吗,第1张

(文章来源:FT中文网)

据2019年1月14日海关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进口芯片数量为4175.7亿件,同比增长10.8%,而进口金额达到3120.58亿美元,同比增长19.8%,这是中国芯片进口额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很多人觉得,进口这么多芯片,太依赖也太浪费外汇。

其实,中国进口这么多芯片,很多并不是自己消费了,而是作为生产零部件,制造好成品之后再次销售出去。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处于这个生产流程中。有进口,有出口,是市场常态,都进口替代掉了,出口也就难了。然而,舆论总是富有激情的,老百姓盼中国芯崛起,科技企业纷纷说要造芯,投资机构纷纷表示说要投资芯片企业。于是,国内芯片领域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但其实很多人无非是想借芯片之名,挣一笔财政补贴罢了。

现在舆论中所说的芯片,一般指的是两大类。第一类是Wintel体系,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以微软和intel公司主导,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Wintel体系已经枝繁叶茂、树大根深。国内企业联想一度也想做,但因为入局太晚,想做好几乎没机会。很多人说,联想如果当初做芯片,现在肯定如何的美好,其实,现实很冷酷,联想当年做芯片,一定会被拖垮。Wintel体系中,很多美国企业如摩托罗拉、IBM、Cyris、威盛都被淘汰了。

另一个大体系是AA体系,即ARM+Linux衍生系统+智能手机/平板。这个领域,国内一些企业做的不错,比如华为,既做芯片,又做整机,是中国科技企业的骄傲。在IC设计方面,海思是国内营业收入排名第一的IC设计公司。中国公司在整个生态中有机会,是因为AA体系发展的历史较短,容易切入。

RISC-V是2010年伯克利研究团队基于自身科研项目而设计的一款CPU全新指令集架构,最大特点是精简、开源开放,其彻底免费的开放性,在处理器领域是第一次。经过近几年迅速发展,RISC-V在嵌入式领域已经可以和ARM争市场了。目前,RISC-V吸引了IBM、NXP、西部数据、英伟达高通三星、谷歌、华为等全球28个国家,327多家科技公司,以及麻省理工学院、普林顿大学、印度理工大学、中科院计算所等研究机构加入。

简单的说,传统物联网只是解决“企业上云”的问题,在上云之后,需要AIoT让云端AI能力重新下放至边缘侧。设备的本地数据推理依赖于作为核心架构的处理器芯片。在国内,RISC-V将在成本控制和对智能家居等细分场景的适配上超越ARM,为本土芯片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机遇。

目前,该无感门禁系统已部署于软通动力总部大楼,大楼共5万人,已实现日均每监控点2000次的识别数量。得益于勘智K210的端侧运算能力,系统可在端侧直接完成人脸图像的处理,上传人脸特征值等文本结果,从10000张人脸中识别出目标对象只需不到0.5秒。该系统可在离线状态下运行,其离线数据库可在边缘侧存储10000张人脸信息和20000条开门记录,无需搭建后端服务器集群与私有云。

RISC-V在边缘侧AI领域的崛起,使其作为万物智联时代的基础架构体系成为可能。目前,国内RISC-V生态仍处发展期,企业首要的不是去硬搞一个不现实的东西,而顺应市场发展之势去落地,依靠市场另辟蹊径,才可能搏出一个芯片生态。比如在X86、ARM体系内,“连续5年每年撒2000亿,”的做法并不现实。在RISC-V领域内,只有依靠技术和产品能力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才能为RISC-V在国内的生态建设奠定应用基础。

这话很实在,不像那些动辄民族大义的人,但中国芯片要想体系的发展起来,靠的就是市场、赚钱,而不是“一年2000亿,撒下去,不问成败”。对大公司来说,ARM授权费他们给得起,加入RISC-V也只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战略安排。相对大企业的三心二意,采用RISC-V进行研发中国的芯片创业企业会更专注于AIoT赛道,反而更有机会成为该领域的新一代独角兽。

但是,由于完全开源,边缘侧AI市场较为分散,各个厂商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扩展指令,容易导致RISC-V碎片化,阻碍形成统一的生态,导致设备兼容性缺失。未来可能会出现华为、高通、谷歌的端侧处理器虽然都基于RISC-V,但却不能跑同一套软件的窘境。

所以,中国的业内各家厂商应该积极参与RISC-V社区标准的制定,壮大、丰富软硬件生态。当然,在新生态的初期,这很难,一定有一个竞争激烈、各怀心思的过程,那么,国家的行政干预是否有必要呢?我觉得到还没这个必要,应该静待市场竞争,自我完成进化。
       (责任编辑:fqj)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5274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5
下一篇 2022-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