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为避免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传染,及提高防疫效率,在人工智能主导下的服务机器人,逐渐在医疗、配送、巡检、家用等领域“披挂上阵”。随之,复工后的部分企业“机器换人”的需求也逐步被激发。
“从长远来看,以服务机器人为代表的移动机器人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待技术提升、打磨应用后,将迎来爆发性增长。”2月22日下午,我国首部机器人产业蓝皮书主编、哈工大机器人(山东)智能装备研究院执行院长石胜君在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谈到,疫情过后,更多行业也将加速推向“少人化、无人化、智能化”。
医疗机器人应用的不同种类
机器人与人共战“疫” 是噱头还是大趋势?
事实上,在疫情防控中,投入使用机器人的场景并不罕见,尤以服务机器人为主,且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上,备受关注。
例如,一批“强紫外杀菌机器人”于近日现身武汉,将杀菌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3分钟;一周前,最新的AI诊断技术也在郑州“小汤山”医院进行国内首次实战,可在20秒内完成300张CT照片识别......除此之外,送餐送药机器人,药物分拣机器人系统等,也都纷纷上阵助力疫情防控。
多家智能机器人厂家向记者表示,疫情期间,来自医院的机器人订单增长迅猛,多功能消毒机器人成了“爆款”。
“现有产品能够在短时间里应用到当下的场景,说明市场上智能机器人产品逐步成熟,也让我们看到了在更多场景下应用的可能性。”这些在石胜君看来,对于机器人企业来说,实际上是一个打开医院物流配送市场的机会,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机器人解决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能力。
而在医院之外,各类机器人也纷纷上演“火线支援”,“花式”助攻各地防疫工作。
比如,宁波机场的巡逻测温机器人,一次可测量5米内10个人的体温;部分地区省际检查站的5G机器人,全天24小时“奔忙”,边提醒过往司机扫码登记,边进行疫情播报;还有出现在各大城市上空的空中无人机,定时执行空中喷洒消毒任务。
不仅如此,被疫情意外“催红”的机器人远不止这些,它们还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如生活用品的物料拣选、搬运,都可看到配送机器人的身影;企业旨在解决末端配送的无人配送车也开始上路;甚至上海部分商务楼还引入机器人配送“最后100米”,平均耗时5分30秒......
这些在石胜君看来,都是刚性需求驱动带来的应用场景下沉,机器人产业正在进一步向各行业深度渗透。“总结来看,当前国内服务机器人是可以满足部分市场刚需的,只是受技术、人才、市场的限制,出现了些同质化、空有噱头的产品,但从长远来看,服务机器人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抗疫中“披挂上阵” 机器人行业将释放哪些红利?
疫情之下,机器人在助力之余,也有人提出疑问,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中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机器人还能“走”得更快些吗?
以医疗机器人为例,石胜君向记者解释道,医疗机器人作为服务机器人的细分领域,2018年的市场份额占到国内服务机器人行业的20.32%,市场规模已达到5.1亿美元。“经历此次疫情,相信包括医疗机器人在内的机器人行业发展,将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资本加持。”同时他认为,加之国内老龄化加剧等综合因素影响下,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除了市场需求层面,实际上,疫情之下,国家在人工智能等方面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引导。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2月19日,工信部部署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提出支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服务疫情监测分析、人员流动和社区管理等,对疫情开展科学精准防控。
与此同时,不少企业也在此次疫情中看到了商机。
“医疗、电商、物流、软件等行业,在此次疫情中均对智能设备、平台提出了很多具有普遍性的新需求。”石胜君谈到,据IFR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销售额为130亿美元,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销售额为25.1亿美元,且国内服务机器人市场近五年来一直维持着年均35%以上高速增长态势。他表示,目前我国该领域潜在市场大,待技术提升、打磨应用后,或将迎市场应用新的爆发期。
但同时他也提到,此次疫情是否达到机器人市场释放红利的黄金期,仍需理性看待。
“因为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经济发展、技术积累、应用需求等多因素共振,而现阶段我国服务机器人仍处于早期阶段,疫情带来的需求是阶段性的,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他认为,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必将带动市场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
疫情过后 哪些机器人应用行业需求将迎来“井喷”?
高工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卢彰缘认为,虽说目前疫情是一时的,但疫情会大大提高大家对机器人的认知,以及拓展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此外,疫情之后,配送物流、餐饮零售、安防巡逻、加工制造、医疗康复等领域,都将呈现“井喷”式增长。
2月21日,首部机器人产业蓝皮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发布,其数据也显示,2018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投融资事件中,被投企业多数为服务机器人企业,占比达83.5%;物流、教育娱乐、医疗、商业服务等机器人领域将持续吸引资本进入。
卢彰缘还谈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会有小幅增长,在个别细分领域有望会有新的需求拉动,如3C行业中的智能穿戴、半导体等细分领域。短期内,医药领域自动化需求将有望暴增,对于包装、分拣等相关厂商而言是利好。
石胜君也同样认为,经历此次疫情,包括机器人领域在内的人工智能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机会,也将加速我国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进程。
最后,石胜君以医疗领域为例,对机器人行业提出展望,“此次疫情涉及面广,对医务人员的需求量极大,面对这种突发事件,如何深化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高应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相关技术在某些高危场景可以替代医务人员,降低医务人员的风险,”在他看来,这些仍需未来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