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视频监控市场从模拟CCTV视频系统转向更为成熟的、基于网络的IP视频已成为业界的共识。但另一方面,尽管IP视频监控将成为未来的主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该市场仍为传统的模拟摄像机所主导。是什么原因使得IP监控市场启动如此之慢?IP视频监控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电子工程专辑专访数位业内知名专家,为您做出逐一解答。
启动之慢,原因何在?
ApTIna公司高级业务拓展市场经理Cliff Cheng对记者说,虽然IP摄像机的年增速达到了两位数,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限制了IP摄像机采用率超过总体监控摄像机出货量的50%。目前,大多数IP摄像机部署于没有同轴电缆的新建场所。然而,市场上仍然有6000多万台通过同轴电缆连接的CCTV摄像机,是无法在一夜之间被替代的。因此,IP摄像机的发展趋势就是通过现有的同轴电缆来输送高清视频流。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以HD-CCTV、Intersil SLOCTM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涌现。一旦它们得以普及,由于高清IP摄像机的安装更便利,安装成本更低,其采用率将会迅速增加。
“世界上第一台网络摄像机的出现已经是10多年前的事情了。从这几年的发展情况看,IP视频监控是未来主流的这个趋势大家都认同,但IP摄像机出货量超过CCTV摄像机出货量这个点却迟迟没有出现。”中星微电子CTO张韵东坦承,“影响市场发展速度的因素首先是IP视频监控系统的复杂性,比由模拟摄像机、DVR和视频矩阵为主体构成的传统监控系统要超出很多。”
举个简单的例子,摄像机架设好之后,如果发现没有视频,传统方案下,施工人员从摄像机的输出到显示器的输入,基本上只要检查线路通畅即可;而在IP方案下,除了线路问题,还有IP地址等一系列网络相关设置,中间可能还涉及到网络交换机等设备,要准确定位视频没有出来的问题,工程人员可能还需要 *** 作客户端界面,甚至输入调试命令,这对于工作人员的知识要求比传统监控系统的工作人员要高很多。
传统的监控系统由于是纯模拟信号的采集,传输与显示之间的互通性很简单。而IP视频监控系统是基于IP网络的,在视频编解码标准、网络传输协议方面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对系统集成商、工程安装以及用户来说,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此外,高清图像采集起步较晚,一些固有的技术特点导致直观图像效果差异,也影响了一些用户对IP视频监控系统的接受。加上对网络带宽,存储成本增加的要求大幅增加,其成本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ADI公司技术市场经理张铁虎认为,智能IP监控工程应用对可靠性、实时性和可部署性的需求大大提高:可靠性方面,要求有强大的算法基础、有针对具体应用需求的规则和抗干扰能力;实时性方面,要求系统具备实时输入、实时运算和实时控制的能力;可部署性方面,要求系统能与当前混合式(模拟与数字)监控系统接口、可独立工作、可内嵌至设备、具备规则设定与维护能力、以及低成本。另外,如何在现有的视频监控网络里加入实用的、符合行业需求的智能视频分析,将成为安防厂商面临的另一个主要挑战。
他同时强调称,IP视频监控自身仍然存在没有克服的缺陷,包括:
1.从模拟转向IP监控过程中基础设施的置换成本较大。
2.目前主流的H.264算法对编解码设备的硬件性能要求较高,一旦编解码设备不能满足要求,很容易造成视频的延迟,而这样的延迟在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中是不可接受的。由于大数据量的原始视频必须压缩后才能在IP网络传输,对视频质量造成一定损失,这是IP标清视频系统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
3.IP系统在为用户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监控系统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4.现阶段IP监控系统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编码算法不统一,即使同一种算法,各家做法也各不相同,这种现状的直接后果是不同厂家的视频编解码设备无法做到通用,也为项目设备的采购、施工调试和后期扩容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