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对光盘拍照“打卡”
AI可智能识别是否光盘并给予积分奖励
打卡所得积分既可以兑换礼品
也可以捐赠给公益项目
这就是最近在国内很多大学生之间
非常流行的“光盘打卡”行动
一款由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新素代科技
研发的“光盘打卡”微信小程序
以年轻人喜欢的“打卡”方式
激励光盘行为
机器识别 盘内食物是否吃光
“光盘行动”倡导的不只是“贴在墙上的口号”,也可以是手机拍摄盘子识别光盘的“黑科技”,还能转发到群里进行“打卡”社交。
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成了社会关注新热点,这家由清华大学学生创办的用科技赋能光盘行动的创业企业“火了”。据新素代科技CEO暨“光盘打卡”创始人柳济琛透露,这段时间有十几家企事业单位主动联系入驻,小程序用户超过100万,月活跃用户在20万左右。
节约粮食,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虽然是不少人的共识,但真正行动起来似乎只是自己的行为,没有社交性,没有正向激励,也没有科技感,连宣传起来也摆脱不了“墙上贴口号”的困境。
人工智能时代,光盘要和技术挂钩,还要以小小的奖励让用户能够很快看到自己“光盘”的成果,激励用户控制自己的行为。
“光盘打卡”,听上去就是简单地通过拍照识别盘内食物是否吃光。然而,真正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餐具的样式有很多,浪费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比如,碗里剩个白米饭与盘子里剩个骨头,完全就是不一样的识别。
柳济琛团队期待能够达到的理想效果是,一方面系统能识别出用户拍的是不是餐具,另一方面能判断出到底有没有光盘、光盘到什么程度。
为此,柳济琛组建了技术团队,在高校食堂、写字楼餐厅、大酒店和企业园区的餐厅,采集了10万个样本,包括不同餐具的形状、不同菜系和菜式等,并且通过AI让手机识别光盘“有了智慧”,研发的软件对原有样本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2%。
“目前,我们的样本数已经有200多万,系统识别的精度和准确度也变得更高。”柳济琛不无自豪地说。
光盘打卡的技术核心是一套运行在云端的人工智能算法。用户用餐后对餐盘拍照,经由人工智能识别为“光盘”后可获得积分奖励,完成打卡。积分可以在应用内兑换礼品,还可以捐赠给公益项目、由企业配捐善款。同时平台支持组织入驻,认证的组织可以邀请成员共同加入光盘挑战,通过活动、排行榜等形式激发组织活力。
这也成为不少单位入驻时看重的“黑科技”。食堂的桌子上贴一个二维码,用餐者随手扫码识别光盘,再转发到群里,让各个组织在群里打卡“比拼”。这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组织难题,更让光盘者有了参与感,成为一个社交行为。
柳济琛说:“目的不是把自己盘子里的饭菜吃完,而是激励大家在点菜、买菜时就根据自己需要评估,以达到真正的减量。”
百城千校 让光盘成为习惯
“光盘打卡”只是一个起点。
依托“光盘打卡”小程序,新素代科技发起了“百城千校光盘行动挑战赛”。
去年5月,首届光盘行动挑战赛在100余所高校中生根发芽,直接参与人数1万余人,影响人数约10万。11月,第二届挑战赛覆盖高校达到了500所。
根据问卷反馈结果显示,超九成参与者表示会在赛事结束后坚持光盘到底。“光盘打卡”行动同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和中兴、诺基亚等企业开展合作,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机关食堂,餐厨垃圾在两个月内减少了30%,取得了良好效果。
“光盘打卡”行动上线一年来,单靠用户自发口口相传和带动,已累计打卡200多万次,相当于减少碳排放500吨、减少浪费140吨,平台累计配捐公益善款近几十万元。接下来,“光盘打卡”会继续深耕高校领域,扩大项目覆盖范围、增加项目辐射人群,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光盘行动的重要性,进而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传播文明餐桌好风尚,促进公益和生态文明事业共同发展。
今年4月,共青团中央联合中华环保基金会和光盘打卡推出“2020重启从光盘做起”光盘接力挑战赛。据统计,活动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1.1亿,覆盖高校上千所。活动期间累计光盘打卡次数超过100万,据估算,相当于减少食物浪费55吨、减少碳排放196吨,各个高校在微博上互相@不停。
新素代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和北京新四板大学生创业板挂牌企业。创始人柳济琛17岁考上清华,21岁创业,公司今年获得了新一轮融资,如今累计获得两轮近千万元融资。
在柳济琛看来,“光盘打卡”不只是一个小程序,更是对种种社会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提供生态环保领域更多的产品以及解决方案,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定位。”
“国家对于杜绝浪费的重视让我们更受鼓舞,坚定了我们解决社会问题的决心。”柳济琛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