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国自主研发的一项物联网安全测试技术(TRAIS-P TEST)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SO/IEC)发布成为国际标准,引发舆论对5G时代物联网安全的关注。
作为新基建之首,5G的普及将催生C端和B端的万物互联生态的共振。5G促进物联网产业井喷式发展,同时也给物联网安全提出更多挑战。随着TRAIS-P TEST成为国际标准,意味着我国在网络安全领域又向前迈进一步。
5G开启万物互联时代
作为新基建之首,5G以更快的传输速度、超低时延、更低功耗及海量连接实现由个人应用向行业应用的转变。根据通信业界对5G应用的划分,其未来有三大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海量机器类通信,超可靠、低时延通信。5G应用不再仅仅是手机,将更多面向未来VR/AR、车联网、无人驾驶、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
当然,5G的应用并不局限于以上三大场景,随着5G网络的实际部署和行业应用的拓展,5G技术与医疗、交通、教育等传统领域的深度融合,将形成更广泛的垂直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实现万物广泛互联、人机深度交互、生产生活高度智能的愿景。
疫情期间的“云监工”、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就是5G促成人机交互的成功案例。在物物之间的通信方面,行业正在探索和实践5G在各垂直行业的应用。如,中国电信联合深圳公安率先推出5G SA网络切片警务应用,支撑深圳警务建立地空一体、立体巡防可视化智能指挥新模式;联合美的集团打造了5G+智慧工厂整体解决方案;联合国家电网青岛供电公司,打造了全球首个5G智慧电网实验区等。
因此,5G时代将不仅仅是通信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更是一次产业跨界融合的拓展,将实现由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扩展到万物互联、万物智联的飞跃。
设备安全问题面临挑战
5G网络的重要目标是让终端用户始终处于联网状态,5G技术将打通我们身边的所有各种各样的设备,让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实现连接。这些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慧农业、智慧社区、共享设备等。
专家预计,到2025年,全球5G用户数将达到14亿,占全球连接总数的15%。其中,中国将成为全球5G用户数最多的国家。5G网络的普及,同时在其技术支撑下,未来五年,互连设备的数量预计将超过300亿台。
互联网设备与云端连接使得物联网成为了网络攻击的目标,海量终端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无论是近期的iPhone 12被曝出隐私漏洞的问题,还是在2016年DDoS攻击整垮了大半个美国互联网的事件,或是在2018亚马逊公布物联网 *** 作系统FreeRTOS以及 AWS 连接模块的 13 个安全漏洞事件,都可谓是令人惊心动魄。物联网设备种类繁多,错综复杂,一旦出现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后果不堪设想。
安全防护需要多管齐下
物联网技术的这种看似不可阻挡的增长轨迹,对物联网生态系统中的漏洞、威胁和问题提出了一个巨大挑战。舆论对物联网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保障物联网安全的政策。27项物联网安全技术国家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的出台为物联网安全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今年9月,工信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提出要建立健全移动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同时,中国信通院在12月15日发布《物联网白皮书(2020年)》,这是继2011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8年之后,中国信通院第六次发布物联网白皮书。
此外,企业也在物联网安全领域纷纷开展行动。其中,360OS与中电海康集团研究院联合发布《数字城市物联网安全体系白皮书》,提出物联网安全“141”体系架构和32种物联网安全能力要求,为物联网行业数字化推进和转型提供了详实的安全应用指南。
中国电信则率先布局量子通信,将通过“量子铸盾行动”,率先为10个城市的公共安全提供量子安全云,为100个城市提供量子安全组网方案,为10000个政企客户提供量子安全加密解决方案,为1000万移动终端用户提供量子安全通话服务。
未来,围绕物联网安全的防护措施将会更全面。从物联网连接的角度看,未来要实现“从端到端”的防护,包括从终端、通信网络、服务端、应用端到用户端等环节的全闭环安全防护。从防护内容的角度看,未来要形成多维度的防护,包括终端物理安全、数据泄露风险、恶意软件感染、服务质量等多方面的防护。
责任编辑:pj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