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月29日晚间消息,据路透社报道,飞利浦电子已经同意以1.50亿欧元(约2.02亿美元)的价格将其音视频业务出售个日本的船井电机公司(Funai Electric Co),退出传统的家庭娱乐市场,把重点放在更盈利的家用设备和健康医疗业务方面。
飞利浦CEO万豪敦(Frans van Houten)指出,随着消费者转向在线欣赏音乐、电影和游戏,而不是购买CD和DVD,飞利浦决定退出家庭娱乐业务,尽管这项业务去年是盈利的。他补充说,家庭娱乐业务正在缩小并且利润率很薄。
飞利浦还将向船井电机收取许可证费。飞利浦同时还发布了第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飞利浦第四季度净亏损3.55亿欧元,去年同期飞利浦亏损1.60亿欧元,同比亏损加大。飞利浦第四季度营收71.61亿欧元,同比增长3%。
飞利浦第四季度未计利息、税项和摊销(EBITA)的调整之后的利润是8.75亿欧元,同比增长将近50%。是过去两年中最好的季度财报。
据路透社对分析师的调查,分析师预测飞利浦第四季度未计利息、税项和摊销的调整之后的利润是8.47亿欧元,净亏损3.08亿欧元,营收为71.61亿欧元。
糟糕现实撞碎飞利浦复兴梦
身陷各种信任危机,欧洲消费电子巨头飞利浦的形象在受损的同时,其复苏之路变得艰难。
2012年12月5日,欧盟反垄断机构对飞利浦、LG电子、松下、三星SDI等6家公司开出创纪录的14.7亿欧元(约合19.2亿美元)的巨额罚单,原因是这些公司在过去近10年的时间里 *** 纵电视机和显示器阴极射线管的价格。
本刊记者了解到,在欧盟反垄断机构列出的罚单中,飞利浦被罚金额最高,为3.134亿欧元,其次是LG电子被罚2.956亿欧元。而据国外媒体报道,荷兰人在次日表示公司将对欧盟委员会因违反反垄断法而开出的巨额罚单提起上诉。
欧盟称,这些厂商组建了两个卡特尔组织,一个与电视有关,另一个与计算机显示器有关。欧盟指出,在1996年至2006年间,这些厂商的高管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如何 *** 纵市场价格和瓜分市场,它们“具备了所有最坏的反竞争行为的特点”。
这已不是荷兰公司首次遭遇欧盟的调查和裁决了。2010年12月,欧盟就曾对中华映管、LG Display等6家液晶显示器企业组成的卡特尔组织罚款6.48亿欧元,其中的LG Display正是由飞利浦与LG电子在1999年合资组建而成。
此外,飞利浦近来在中国市场也负面消息不断。关于其电饭煲产地信息造假的报道,从2012年9月至今一直频繁见诸于各大媒体,但飞利浦始终未作出任何积极回应。截至发稿,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地区的媒体联络电话仍处于忙音状态,本刊记者发去的邮件采访要求也未得到任何回复。
业内人士指出,近几年来,飞利浦在全球市场的业绩处于下滑状态,而面对负面消息的回避态度,更将加剧这家公司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危机。
全球市场下滑
*** 纵产品价格或许能谋一时之利,但终将要偿还。中投顾问家电行业研究员任敏琪就指出,大企业之间联手 *** 纵产品价格,对企业和行业的长期发展都将产生不良后果。他认为,由于价格被 *** 纵而导致的市场供需失衡,将会使企业因竞争程度降低而减缓对新技术的研发,从而失去行业竞争力。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也强调,不管是企业、行业还是产业,发展都需要竞争,没有竞争将难有跨越性的进步。
成立于1891年的荷兰飞利浦公司是欧洲最大的消费电子生厂商,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照明设备生厂商,以及全球排名前三的医疗设备生厂商。但随着外部经济的不景气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其市场地位也遭受着多方挑战。为此,在近一两年,它在全球范围内频繁裁员。
据荷兰广播公司(NOS)2012年10月26日报道,飞利浦集团总部的照明部门将裁员171人,而其在此一个月前刚刚宣布全球裁员2200人,此前其医疗部门也已裁员150人。裁员的原因是外部经济的不景气和沉重的财务成本。
2011年的大规模裁员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根据财报,2011年公司营收为225.79亿欧元,较上年的222.87亿欧元增长1.3%,但全年净亏损12.91亿欧元,2010年的净利润则为14.52亿欧元,创出自2002年以来的最大亏损。无奈之下,飞利浦于2011年年底宣布裁员4500人,以缩减成本。
全球市场业绩的下滑,让这家老牌电子企业饱受压力。2011年4月出任飞利浦CEO的万豪敦曾公开承认公司最大的市场--欧洲市场正在下滑,中国市场也增长缓慢。而带领企业实现复兴,被外界视为万豪敦位居飞利浦高位的首要任务。
在过去的近2年时间内,万豪敦对公司进行了全面整改,包括重塑企业文化。在任职的第一年里,万豪敦两次发布利润预警,重新设定财务目标,大幅削减工作岗位,替换了整个高管团队,并且抛掉了亏损的电视业务。此后的几个财季,飞利浦的盈利略有回升。万豪敦在去年6月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飞利浦现在处于“可持续的复苏模式”,并表示将不排除采取进一步措施削减成本。但业内人士对此举不抱乐观态度,他们指出通过裁员缩减成本,短期来看似乎确有效果,但难以持续。
而万豪敦曾提出的重塑公司文化看来也并无实质效果,相反,负面消息缠身更使其处境更为糟糕。
中国市场堪忧
在中国市场,飞利浦同样压力重重。
据了解,飞利浦在中国主要经营消费电子、医疗设备以及照明系统三大业务。在消费电子市场上,荷兰人在2010年完全退出了彩电市场。当年,它们以123万欧元把彩电业务的采购、分销和市场一并打包出售给台湾冠捷,后者同时获得5年的飞利浦品牌在中国内地的使用权。目前,飞利浦仅在小家电领域板块有所动作,但近年来也逐渐被美的、海尔等本土品牌超越。
2011年,飞利浦以20亿元高价收购中国本土的奔腾小家电业务,如今看来也不是一笔好生意。据知情人士透露,2011年10月飞利浦正式完成对奔腾电器的全资收购。不过,在这项交易中,飞利浦仅获得原奔腾电器旗下的厨房电器业务,包括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磁炉、电水壶等四项小家电产品的生产厂房、设备以及相应的生产、研发和市场营销团队,而品牌所有权和厂房土地所有权等核心资产则不包括其中。有评论甚至称其“花了一笔买黄金的钱,买回来一堆铁”。
“飞利浦想通过并购来弥补其小家电业务短板,这个方式并没错,但它有点想当然了。”中国家电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指出,飞利浦小家电产品中高端的价格定位及其渠道短板,使之即使收购了奔腾的小家电业务,仍不足以与美的、海尔等企业对抗。“在当前中国大产业的背景下,飞利浦等外资品牌要做好中国的小家电业务更为困难。”洪仕斌说。
而对于飞利浦电饭煲产地信息造假一事,业内专家表示,就目前飞利浦的企业文化来看,其中国之路有可能重蹈欧洲的覆辙。陆刃波表示,飞利浦的未来可能会因为这种不重视消费者的态度而被市场淘汰。
洪仕斌还告诉本刊记者,在中国市场负面消息均来自于小家电业务,从其态度可看出小家电业务已不是飞利浦最重视的一块,因为未触及“生命线”,小家电的利润空间不大。他认为,飞利浦的小家电业务正处于一种非良性循环的状态中,其采取的贴牌生产战略本身就会带来很多问题,造成多个利润中心难以管理的局面,产品质量也自然难以保证。
对于飞利浦未来的发展,洪仕斌认为,飞利浦的家电业务在国内已经不占优势,“彻底放弃家电”或许是明智之举,毕竟其另外两大核心业务医疗和照明板块,目前在中国还未出现强势的本土品牌与其争夺市场。本土企业中,目前仅有TCL和东软刚涉足医疗器械领域。并且,东软和飞利浦在该业务上建立了合资企业。
任敏琪最后指出,飞利浦今后可能会有三大发展趋势,首先可能将继续试水新的电子领域,如近期它进入了数码音响领域,发展多元化战略;其次,目前飞利浦处于大规模扩张阶段,开拓销售渠道是当务之急;最后是要加强对质量的监控,这是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的核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