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发达的电商网络和智能科技产品技术成熟而带来的成本下探,加上广大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热切期盼,近年来,扫地机器人开始成为国内智能家居的“新风口”。IFR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统计显示:2016-2019年全球扫地机器人销售总量达到3000万台,占家务服务机器人销售总量的比例为97.4%。正是看到了扫地机器人的巨大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大批扫地机器人生产厂家。
但是,在这样的“风口”之下,扫地机器人面临竞争激烈、价格战、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不少厂商通过低端产品打入市场,但实际清扫中,存在无规划清扫、无法绕过障碍物、破坏家具等问题,导致体验不佳,成为消费者口中的“智障”机器人。
扫地机器人为何会变“智障”?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扫地机器人多采用激光SLAM,也有采用激光SLAM和单目视觉 SLAM两者融合的方式。激光SLAM在实际清扫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实时动态变化的影响,影响整体地图的规划,也就是扫地机器人出现的盲扫、反复清扫、漏扫的情况。单目视觉技术主要通过加入可见光摄像头进行辅助定位,使扫地机器人移动过程中可以对图像进行连续跟踪,进行相机姿态和物体之间相对位置变化的估算,但单个摄像头进行估算时,缺少深度信息,容易存在误差,在建图、路径规划和导航以及避障能力上较弱。
所以,无论是激光SLAM 还是单目SLAM,在避障时主要是通过接触式的碰撞实现,很容易卡在沙发底下,出现碰坏家具、无法绕过袜子等物品,对于有宠物的家庭来说可能会迎来一场清洁“灾难”。
可以预见,未来消费者对扫地机器人的要求会越来越严苛,这也就进一步要求业内厂商需要用更多前沿技术来给扫地机器人赋能。一个更为智能化的扫地机器人产品要想在扫地拖地、避障、建图、人机交互等多个维度做到最好,需要不断将技术沉淀下来,这对扫地机器人提出了更高的三维视觉感知要求。
3D识别技术为扫地机器人赋能“AI之眼”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原本应该具备智能属性的扫地机器人变“智障”的情况呢?3D视觉作为智能机器人的“眼睛”,将真正使机器人智能化成为现实,迎来人工智能领域的新热点、新风口。在这方面,有些企业颇有心得,作为国内3D视觉独角兽企业奥比中光采用的3D传感摄像作为机器视觉技术,能满足SLAM建图、实现避障、跟随目标、人机交互、自动抓取等功能,仿佛为扫地机器安上了一双“AI之眼”。3D智能视觉识别功能可以采集立体丰富信息,通过联动AI人工智能技术,让扫地机器人对每个对象的物理特征进行充分识别,哪怕是袜子和宠物粑粑也能精准识别,继而提升其导航、轨迹、识别等AI应用能力,做到智能不“智障”,彻底解放用户的双手。
3D视觉技术应用场景广阔
当然,除了我们常见的扫地机器人之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搭载3D视觉技术的各种类型机器人走上不同的“岗位”,或为平凡的家庭生活增添智能家居体验,或进入工厂生产线提高效率……总而言之,随着3D视觉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看懂世界的机器人已经走向更多商业应用场景,在各个地方改变着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奥比中光的发展或许只是中国3D视觉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众多国内人工智能企业的加入,从自主芯片研发到多场景解决方案的全面发力,在即将到来的AI+5G时代,中国必将成为全球新一轮智能科技发展新的策源地。而这也启示着所有智能科技企业:新“风口”虽然到来,但是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来不得半点“花拳绣腿”,归根到底比拼的还是科技硬核实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